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丑化”与“美化”

1

这次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以来,有一个词非常热,并且从上到下都能顺手拈来,这个词叫“丑化”。

“丑化”与“美化”相对。主要指通过艺术加工和改造的方法,把美的事物歪曲、诬蔑、贬低为丑的,或为揭露丑的本质,使之愈显其丑。

“丑化”是艺术创作中揭示事物丑的或恶的本质的手段之一。鲁迅的小说《离婚》中有一物件叫“屁塞”,什么是“屁塞”呢?小说注释中讲:人死后常用小型的玉、石等塞在死者的口、耳、鼻、肛门等处,据说可以保持尸体长久不烂,塞在肛门的叫“屁塞”。

小说中描述:城里大物“七大人”正拿着一条烂石似的东西说:"这就是屁塞,就是古人大殓的时候塞在屁股眼里的。"说着,又在自己的鼻子旁擦了两擦,接着道,"可惜是新坑。倒也可以买得,至迟是汉。你看,这一点是水银浸……"

其实这种事儿古玩行常干,放在文学作品里叫丑化,是一种艺术手法,丑化是鲁迅小说的笔法之一。

小说中的“屁塞”的本质是玉,玉代表美,“屁塞”尸浸玉,非常难得。但一叫“屁塞”就代表对这块玉的诬蔑、贬低,可这是事实。也不算什么歪曲事实。

丑化泛指对美的、好的事物进行歪曲诬蔑,把本来不丑的事物弄成丑的或形容成丑的。

但前提是被歪曲诬蔑的对象一定是好的、美的。

2

“美化”与“丑化”相对。主要指通过艺术加工和改造的方法,使美的事物变成更美,或使不甚美的事物变成美的,甚至使丑的东西变成看似美的。

也指用一定的用人工手法去装饰、点缀使之美观。比如美化环境,这层意思主要是强调人的行动力。

 鲁迅在《集外集拾遗补编·儗播布美术意见书》中说:“然所见天物,非必圆满,花或槁谢,林或荒秽,再现之际,当加改造,俾得其宜,是曰美化。

“美化”与“丑化”不同,“美化“因为体现了人们审美和创造美的需要和能力,所以,一定程度的美化是人们希望的。比如化妆就是最简单的例子,但如果一个人长得太丑,又过度化妆,那人们就不接受了,觉得比原来还丑。

“丑化”一词是个现代词,在古代汉语中没有这个词,这个词是后发明的。也就是说,古人不会去计较是否被“丑化”了。

甚至,诬蔑这个词出现得都比较晚,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说: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美化”则不一样了,“美化”一词出现得非常早。

《诗·周南·汉广序》里说:“文王之道,被於南国,美化行於江汉之域,无思犯礼,求而不可得也。”

意思是周文王的品行影响了楚国,那里的人懂了礼法,是求之不得的事儿。

《宋史·乐志三》中讲:“致安上治民之至德,著移风易俗之美化。”

就是音乐能让民众懂得道德,使社会风气美化。

不过,唐杜荀鹤《献长沙王侍郎》诗中有这样的句子:“美化事多难讽诵,未如耕钓口分明。”

对于执政者来说(长沙王侍郎)那些美化出来的事儿是很难传诵的,还不如让人民有田耕有鱼钓说出来更现实、更分明。

这里“美化”的意思就是:玩弄手段,把丑恶的说成美好的。

可见,无论是美化,还是丑化,都有脱离事实的成分。

不过,这么多年,我们习惯了美化,哪怕美过头了也没啥问题,但对丑化就不一样了,有一点都不行。

这次公共卫生事件,无论怎么说也不是美好的,所以,谈不上什么丑化。

如果有人歪曲事实,那我们就把所有事实搬出来给人看好了,他不信就拉倒,没有必要耗费精力去反丑化或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

怕丑化的最好方法是不美化,以自然之身示人,以免越描越黑。

3

南宋时期,宁波有一和尚叫释梵琮,他写了一组佛经唱词,一共九十三首,叫《偈颂九十三首》,其中有一首是这样的:

三世请佛不知有,颠狂普化翻筋斗。

狸奴白牯却知有,寒拾相逢开笑口。

野干鸣,师子吼。

八两斗斤,十升一斗。

不从他觅,须还自有。

犬不择家贫,子不嫌母丑。

前面那么多句没人记住,最后一句传来传去变成了“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的俗语。

至于这段佛家偈语是啥意思我们不去探讨,作者佛姓释,说明他出自少林的禅宗,禅宗是中国本土化、世俗化最强的一个佛教宗派,里面溶入了太多的儒家的东西,“犬不择家贫,子不嫌母丑”这句就最典型。

“犬不择家贫”是忠于主人,“子不嫌母丑”是孝敬父母,连顺序都是先忠后效,突出的是忠。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在这两年广泛运用到爱国主义教育之中,当然,主要是用于反驳人家说我们的劣势,也就是说,无论人家怎么说我们,我们都要不嫌弃自己的祖国。

我们不嫌母丑并不是因为她丑不丑,或者说刨除现实因素真丑假丑的问题,从情感因素上讲,母亲大多都是温馨、可靠的象征,没人会从丑不丑的现实去考虑。

从一个国的概念上讲,就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我们适应的东西就不是丑的,就像习惯了吃臭豆腐的人一样,不会说臭。

但是在现在带有攻击性的语境中,“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就强调了“丑”和“贫”,即使如此你也不能嫌弃。

你说这是美化,还是丑化,还真说不清楚。

“儿不嫌母丑”强调的是血缘、养育关系,“狗不嫌家贫”强调的是依赖关系,如果这种语境下,既没有血缘、养育关系,又没有依赖关系,那么这里面的忠、孝就都不存在了。

也就是说,如果脱离了血缘、养育、依赖关系,那就谁也都和谁没关系了。

其实,这是儒家最强调的本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在现代社会,我们还能强调这种关系吗?好像不适合了。也就不能拿这个“儿与母”、“狗与家”关系来批判人了。

现在美化是正能量,比如医生能救死扶伤、清洁工能任劳任愿、教师能为人师表、法官能秉公执法,我们就说这是正能量,应该表扬,或者可以美化。职业和职责是相关联的,做到正常就美化是对这些职业的丑化。

一个更严重的现象就是,说问题就是丑化,质疑就是丑化,那我们就真不知道什么是真实了,更不知美丑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在家闲出屁的狗子们
修谱时,嗣子、祧子、继子、养子,不要用错啦!
连接、联结、连结、联接的联系与区别
生活随笔:话说家人
姐弟关系好过夫妻关系正常吗?最佳心理距离到底是怎样的?
▶三观一致 ั,将取代血缘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