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子就是一个捞头忙的——大指客人!


聊了这么多天孔子,有可能好多朋友都看烦了。(往期链接)

一、看看孔子的故事有多励志!

二、不一样的孔子!

三、孔子:丧家之犬!

聊孔子不是为了猎奇一个古人身上的故事,而是想找到我们身上很多习惯(文化)的根源。

孔子的思想成就了中华帝国近两千年的历史,而它却成了我们步入近代社会的绊脚石。可当我们走到现代社会的时候,又突然发现这块绊脚石居然是一块美玉,重新搬过来打磨、雕琢,并想把它推向世界。

而在这个过程中,孔子他老人家的形象一会儿猥琐,一会儿伟大;一会儿传万事师表,一会儿是要当成落水狗来痛打的。

孔子他老人家一生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有秩序的社会,建立一套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的标准和规矩,让所有人在这套标准和规矩下行事。

可是到了今天,我们要走向世界的今天。我们发现,我们所历经的社会鲜有秩序;能成功的人基本不守规矩;更难找到可以统一执行的标准,连现在的产品都是欧标、美标。

当我们站在世界现代文明的门口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有的时候格不入,时常扮演另类的角色,成为人家的笑柄,就像孔子他老人家一样。

2

我原来以为,孔子的学生们改造了他的思想,特别是在荀子之后儒法合流,儒家思想变成了实用的外儒内法的帝王伙同官僚阶层的统治术。到了宋明理学,又被程朱改造成了禁锢人性的思想工具。

这也是孔子自新文化运动之后被批倒、批臭的原因,孔子好像有点冤,孔子只不过把当时存在的一些简单、朴素的道德观总结了一下,至于那么和他老人家叫劲儿吗?之后的事都秦皇、汉武干的。可你见到的是,秦皇、汉武一直被认为是英雄,而孔子有的时候连狗熊都不如。

后来突然发现,这就是孔子他老人家要的结果,或者叫他自己挖的坑,那就是他主导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虽然真正的忠臣会坚持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但也还是得死,君大臣小;父叫子亡,子不敢不亡,虽然死前会说,要到那边去为您老人家尽孝,但也感动不了父亲,还是得死,因为父贵子贱。

当你把孔子的一生捋一遍的时候,你好像发现孔子并不冤,他的一生折射出了后世儒家所有思想的影子,或是,是后世所有思想的根源。他的所有思想到现在也一直不知不觉指导着我们的生活,上至达官显贵,下至拾荒走卒。

从这一点看,他是个伟人。但也让我们感觉到,我们离孔子并没有多远,有时候感觉就是一个时代的人。就像感觉文革也没走远一样。

3

孔子生在一个没落的小贵族家里,并且还是一个客居他乡的小贵族。

不要觉得客居他乡不是个问题,中国人有很强的领地意识,有着非常顽固的原籍观念,并以此判定亲疏远近,直到歧视。这种现象在现代社会依然存在,生人聊天的时候,还会问哪儿的人,老家在哪儿?我老家有清朝移民东北的,现在当地人也叫他家山东棒子。

孔子的祖籍是宋国人,祖上避难来到鲁国,孔子为了能常到宋国去祭祀祖先还特意娶了宋国的女子当老婆,可见,到了他这一辈客居之感还十分强烈。

而孔子的出身更为尴尬,好听的叫庶出,妾生的,不好听的话是野生的。

当时,包括到了清朝的王室庶出子弟都没有什么地位,更何况孔子那个年代。更悲催的是三岁丧父,孤儿寡母被迫离开孔家,母子相依为命,可又十七岁丧母。

就这样一个出身还想成为贵族大夫,几乎不可能。还替国君改变命运,就像后来的异人(秦始皇他爹)对吕不韦说,你先想法改变一下你自己的命运吧!那个时候还不时兴纵横家这个职业,要不然可以像苏秦、张仪去各国挑拨离间乱忽悠。

可以说孔子生而命苦,时运又不佳,那就只有去东莞打工了。

而孔子没有这样做,他要改变命,抓住运。

他通过寻父葬母、为母守孝让大贵族看到了这样一个脑袋一根筋却很忠诚的年轻人,从而步入贵族门庭打工。孔子一生寄生于季孙氏家,从小吏到家臣,再到季桓子赏识他让他做大司寇。季孙氏家让他来他来,让他走他走,让他回他回。即使有阳虎那样的家臣刁难,他对季孙氏也是不离不弃。

他知道,靠自己很难改变命运,得靠大家族。这个世道就是如此,即便是现在。你说孔子离你远吗?

4

改变命运,实现阶层进级,这是现在中国白领阶层以上人想的话题,社会底层只能想着明天的早餐在哪里,孩子的书包在哪里。

孔子对应的是古希腊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的时代,那时候的欧洲北部还是一片蛮荒,还没有政权体制这套东西,那里的人们还过着部族原始生活,像孔子这样的孩子也许会被抛弃。

今天的希腊人、意大利人不会觉得他们依然活在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的时代,因为他们的生活方式彻底改变,他们步入了现代文明社会,孩子的早餐、书包那都是社会的责任。

有人会问,那我们从孔子身上除了道德伦理那一套还能学到什么呢?

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一个能屈能伸的人。

这一点通过他对季孙氏家的态度就看出来了,好像唯唯诺诺,为了实现人生理想,没办法。这也是今天的官场之术。

然而,孔子有自己的坚持,他是一个有原则的人。

孔子虽然对季家百般服从,但那只是当家臣的职责,当“三桓”反鲁,鲁昭公逃到齐国的时候,他选择和鲁昭公到了齐国。虽然这里有向高一层看齐的意思,但这是孔子他自己的原则,君君臣臣。你季如意臣不臣,我孔丘也臣不臣。

也就是说,孔子在原则立场方面从不向季孙氏妥协。

什么是立场,立场就是在高墙和鸡蛋面前,我永远站在鸡蛋一边,没有理由,只因为鸡蛋是弱者。

孔子选择站在了国君一边,因为在“三桓”的势力面前,鲁定公是鸡蛋。

他本来可以和季、叔、孟家这种大贵族沆瀣一气,有可能会更快地改变门庭。但他没有那么做,因为他不但有理想,更有原则和立场,并且一旦有机会他就要把自己的原则向前推进一步。

他的原则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爱臣、臣拥君,君明臣忠;父爱子、子敬父,父慈子孝。可以说,这是道统。孔子要实现的不光是改变命运,还要树立道统。

当他当了大司寇的时候,他在干的是什么呢?不是让推举他的季家过好日子,而是对“三桓”下手“堕三都”,毁掉“鸡蛋”面前的“高墙”,让臣像臣,君像君。

他为了实现道统不惜妻离子散,有人会说,这值吗?

对于孔子来说不值,但对于中国社会来说值。因为有了他才有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底线——不向利益弯腰、不向权贵低头、不向世俗献媚。这就是道统。

虽然,孔子的“君君臣臣”思想带来了后来的“君主极权”和“酷吏政治”一直影响了中国一千多年,但在知识分子的底线恪守上孔子一直是楷模,在这方面是当之不愧的万世师表。

现在还有知识分子讲道统了吗?看不到了。

进入网络时代之后,特别是这些年管控力度的加大,知识分子一大半去逢迎世俗通过流量换利益去了,还有一半变成了马屁精和只叫而不咬人的狗,只图在内心里换取那么一点优越。如果孔子他老人家看到这种局面,我想他会说,你们千万可别管我叫老师。

当然,孔子建立的这套好人、坏人,君子、小人的评价体系放在今天这样的现代社会,特别是在融入世界文明的时候是有问题的。

最大的问题是以道论道,不尊重事实。

孔子杀少正卯就是一个例子。但孔子遵从原则、恪守道统的精神是知识分子的榜样。孔子教学生的也是这方面的品德,并不是单一的知识文化和道德教化。

5

孔子教学生的目的是扩大自己的影响,为改变命运奠定基础。那么,孔子具体是怎么教学生的呢?是像电视演的那样坐桌前上课吗?

当然不是,根本不上课,全自学,不会的问孔子。所以才有了《论语》。

平常孔子主要是让这些学生学习礼仪,什么礼仪呢?祭祀的礼仪、婚丧嫁娶的礼仪。对于民间来说主要是丧葬礼仪,然后就叫这些徒弟去给人家帮忙。

是不是出去扶老携幼、帮人干农活做好事呢?真不是,孔子最不喜欢让徒弟干这些,主要是帮人家办红白喜事或祭祀,教民众这方面的礼仪。

北方管这种帮忙叫捞(音“唠”)忙,管负责管理红白喜事事物的负责人叫捞头忙,也叫指(读“支”音)客人,有名的叫大指客人,孔子就是一个捞头忙的——大指客人!

用了四天的时间聊完了孔子,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因为我们都知道的原因,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不能讲透,请大家原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儒家文化简史
中国儒学三千年-万字长文
孔子那么伟大,为什么他提出的是君君臣臣和仁,却不提自由呢?
读史|不召之臣
1101张子扬:中国知识分子的士子精神传承有何波折
儒家文化(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