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故乡的炊烟(下)

本文作者:陈一鸣


前篇:
故乡的炊烟(上)
故乡的炊烟(中)

故乡炊烟的浓淡和时间的规律还可以体现出每户农家人口的寡众和生活境况的区别。人口多且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农户,做饭时炊烟升起得既浓烈,时间持续也长,而且是极规律的。比如我幼时的玩伴贾在良家,他家在集体化时就是既人多又生活水平相对优越的农家。一家十来口人,壮劳力多,分红高不说,连麦秸草也比普通人家分得多,别人家分的麦秸背着扛着就回家了,他家分的麦秸得用马车拉。家里的伙食量自然非同一般,窑洞里的大灶上安一口出烧大锅,每顿饭锅里烩大半锅烩菜,大锅上面再坐两揭带把手的出烧大木笼,盛的都是待蒸的白面馒头或是莜面饸饹,每顿饭烧灶时间足足得半小时,烟囱里冒出的炊烟自然是浓烈和持久的,往往像一列奔驰的火车冒出的烟雾,而时间也是极规律的,绝不过晌或过晚。

我曾多次目睹或参与过贾在良家的吃饭盛况,饭烧熟后由几个有力气的哥哥们把两揭大笼端起来稳放在炕中央,吃饭的人男女老少在炕上围着饭菜分坐里外两层,每人端一海碗烩菜后不断地取笼里的馒头或饸饹,在大家响亮的咀嚼、吞咽和碗筷的交响声中笼里的主食几分钟就被吃得七零八落。

小户人家的情况也是可以从炊烟的状态和时间上判断出来的,我家西隔壁住着的是和林格尔籍的老鳏夫秦玉红大爷。因他本就是一个人,又担任着贫协主任,常常在饲养院打拼火或蹭饭,自己家烟囱冒烟的时候就是时有时无,若有冒出的时候,即使算是浓烟也瘦弱得仅像狐狸尾巴那样一缕,而且也只延续一锅烟的时间就烟清了。包产到户后,孤身一人又年事已高的秦大爷因失去了生产队的依靠,回到老家和林格尔投奔侄儿们养老去了。自他走后,他家的窑洞再未冒出过一缕炊烟。秦大爷走后的好长一段时间内,每每望着西院他家那孔窑洞顶上不再冒出炊烟的孤零零的烟囱,我的内心总会泛起失去乡亲后那种难言的寂寞和凄凉。

炊烟的浓淡和有无还能标志出农家人丁的盛衰和村人相处的喜恶,村里人常常诅咒做了坏事的恶人:“某某家的烟囱迟早也会不冒烟的。”或咒他家断子绝孙,迟早得“盖了烟囱”的。固然,借炊烟来诅咒乡亲是不文明和不可取的,但足见炊烟在农家人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有许多农家的烟囱不再冒烟了,当然既不是谁做了坏事被诅咒成谶,也更不是什么断子绝孙,是举家搬迁进城参加城市建设去了。这期间村子一度荒芜,炊烟自然稀疏萧条了许多,这是时代变革的阵痛。我家的烟囱就是举家搬迁进城后不再冒炊烟的,那时我的父母亲已经离世。进城那天,我们一家人起了个大早,在锅灶上做了最后一顿早饭——烙大饼。

故乡的农家人都有个为实现美好愿望的习俗,不论是过时过节还是乔迁新居之日总要吃顿翻身烙饼,寓意往后的生活能有新的变化。那天早上天刚亮我就抱回一抱麦秸,妻子做烙油饼炒鸡蛋。饭做好后我喊来给我搬家的四轮车司机,我们一起吃了在老家的最后一顿早饭后开着装着全部家当的四轮车出村。四轮车开到村口的时候,我倒坐在车厢里的大红柜顶上望着渐渐远去的村庄,这时候村子里乡亲们的屋顶上的烟囱大多数也都冒出了吃早饭的炊烟,而我家的烟囱不再冒烟,封堵了门窗的老屋像一个被遗弃的老人一样凄凉孤独地立在晨风中,只有别人家的炊烟从我家的老屋屋顶飘过。

那一刻,我的眼泪肆意夺眶而出。一阵惜别故乡的酸楚过后,我在心中默默地发誓:“我的故乡,我的老屋,你们且等着,我还会回来的,我家的烟囱,一定还要让你炊烟袅袅的,到那时我一定是带着幸福回故乡的。”可时光飞逝,转眼间离开故乡已三十多个春秋。由于在外生活如意,儿女们都在城里有了稳定工作和收入,我也年近花甲,便没有再回故乡居住的可能了。在城里住着楼房,很多年再没有看到过故乡的炊烟了,但故乡的炊烟一直在我这个漂泊游子的心头萦绕着,再回故乡,再见炊烟,就成为我梦寐以求的愿望。

现在,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又出现了新时代的繁华景象,我的老屋虽然已经不在,但回故乡探访时有幸又可以见到一直坚守故乡的乡亲们那一座座整齐漂亮的青砖赤瓦房顶上烟囱里冒出的浓浓炊烟了。为我烧灶做饭的母亲虽然早已不在,却照样能够饱享乡亲们炊烟过后的丰盛美餐,或烩山药白面馒头,或烙油饼炒鸡蛋……

那日回故乡参加土地确权会议,会前老同学田存良热情地邀我午饭到他家吃,盛情难却,我答应就去他家吃午饭,但我说我要等瞭见他家烟囱冒的烟清了再自己去,也想玩一把儿时曾见过的乞丐们的神机。可田存良同学怕我被其他乡亲邀走,散会后没等他家烟囱的烟清了就拽我到他家,于是我和发小张焕明、付云峰一行三人乘车去了田存良家。那顿午饭我们吃得比城里的任何一顿饭都感觉有消魂蚀骨的美,不仅仅是是因为主人的热情和饭菜的丰盛,主要是因为这顿饭菜的食材都是元山村土生土长的,有碌碡卜寸草和脑包山坡青草滋养出来的大羯羊肉,有方块田或门滩地孕育的白面馒头,有七股贝或朝天壕黑沙土地里长成的甜绵土豆……而更重要的是,那顿饭我们是就着故乡才有的麦秸和牛羊粪烧灶的炊烟味道享用的。

要不是赶着回城,吃了这顿久违了的故乡的农家大餐后,真想在那被炊烟熏热的农家土炕上再美美地睡上一觉,最好还做一个这样的梦,梦到童年时的我在门滩地锄地或割麦,看到村子里炊烟袅袅时我提着工具走向村庄,走进炊烟……

书写故乡炊烟的话题很多很多,也是我此生乐此不疲的事情,但绝大多数内容都是我在童年时经历过的贫困年代的记忆。如今的乡村振兴使得故乡有了突飞猛进的巨变,故乡富裕了,村庄建设得新美如画,生活的富裕使得农家人的炊烟更浓。浓浓炊烟显示着正在振兴的故乡的无限生机,炊烟依然是村内外乡亲们共同的最美风景和最美味道。乞丐当然不会再有,但愿炊烟这故乡特有的时钟永不停止,愿故乡地久天长,永远安康。现在我用几句歌词来作文章的结束语:

“又见炊烟升起,

暮色罩大地,

想问阵阵炊烟,

你要去哪里?

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

诗情画意虽然美丽,

我心中只有你!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专栏特刊】黄朝忠 |炊烟的印象(湖北)
怀念炊烟
望见炊烟想起娘
如生:怀念故乡炊烟起
散文||故乡何时逝炊烟
黄跃华:故乡的炊烟(散文 )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