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致我们不一样的年少时代——70后的娱乐

小编的话:该文作者1973年出生于察右中旗,毕业于内蒙古银行学校,现就职于兴和县人民银行。


人到中年,不自主地开始回忆过去、回忆家乡。我作为一个典型的察右中旗科布尔70后,相信我的记忆同时也是很多人的记忆。早想挑几件有意思的事写写,但又不知道该从哪里写起。“察右中旗人的故事”这个平台的编辑找到我,说我自幼玩心重,很多项目都是玩起来就一发不可收拾,就给我下了个任务:写写我年轻时中旗街头的娱乐活动。于是我欣然领命。

【看电视】

玩心最重的时候应该是初中后期,那时的我十四五岁,就读于科布尔一中,也正值80年代中期。既讲娱乐,就先从一部电视连续剧开始吧。这样一说,许多人应该就知道片名了吧。对,就是《大侠霍元甲》。

那时候,50、60、70后,尤其是我的同龄人,对这部电视剧的痴迷简直无法用语言表达。我只能这样形容:《霍元甲》当时的人气超过现在中国票房最高的《战狼2》百倍。一点不带夸张的!我出生在一个传统而严厉的家庭,父母怕耽误我的学习,平时不许我看电视。不知道同龄人你们每一集都看过没,我反正是没看全。每次听到《万里长城永不倒》开头的“昏睡百年....”,那种按耐不住的激动伴随着家长只让写作业的无奈,实在是一种难忘的感受。不让看那就悄悄看,于是我不停地去厕所,路过放电视的屋子从门缝里瞄一眼电视。电视剧结束的时候我又开始不安了,作业一个字没写!接下来迎接我的自然就是雷霆暴雨。

台球

应该是86年的时候,中旗街头开始盛行一种持续至今的娱乐项目:台球。

我家住西桥往西,科镇与三义兴接口处的德胜信用社院里。西桥边摆着一个台球案,离我家仅几百米。打过第一次台球,我就深深地迷上了这项运动,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那时候家里的鸡蛋成了我主要的台球费来源。转眼我的技术就很熟练了,迫不及待想和西桥以外的高手们过过招。后来旧电影院对面(也即是后来的旗幼儿园)开了一家室内台球厅,叫“逍遥厅”。这里云集着中旗的各种台球高手,打起来别提多带劲了!所以,这个名字十分魔幻的地方成了我逃课必去的地方。为了有打台球的费用,偶尔我也会偷拿家里的国库券,那些国库券放到现在的话已经很值钱了,想想真是年少糗事。凭着对打台球的痴迷,我的球技在不断进步。放在现在来说,也算有了一项特长。92年至94年,已经参加工作的我带薪脱产去内蒙古银行学校读书。校园里同学们高抬我,叫我“银校第一杆”。我和供销、外贸、电力等10几所中专学校的高手都有过较量,也是输少胜多,在台球上也算没给中旗人丢脸吧。毕业回到单位,参加了乌盟金融系统台球赛,获得了第二名。

霹雳舞

这个当时风靡全球的舞种应该是我高中的时候进入中旗的。当时一年会有好几支歌舞团在电影院上演节目,霹雳舞每次都是歌舞团的压轴大戏。每当音乐响起那一刻,我们都是热血沸腾、心潮澎湃,恨不得也上去扭动自己的臂膀,踏踏登云步。学校每年一度的“校园之声”,霹雳舞自然是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必排节目。记得我一个同学的哥哥当时跳得特别好,只因这一技之长成为了男女同学心中的舞神,令人羡慕。有件真事,和我年龄差不多的一个人,因为痴迷霹雳舞,还跟着歌舞团离家在外闯荡了好几年。

舞厅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舞厅逐渐开始进入我们的视线。

本人不才,到现在也没学会跳舞。我对跳舞兴趣不大,但是喜欢去那种氛围里红火。那时候,舞厅里循环放着张蔷的迪斯科,简直就是一个忘我的场所,和现在年轻人在KTV里喝多酒蹦迪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那时候因社会不稳定因素,舞厅都有看场的(当时发生打架就像现在城市的堵车一样不奇怪),因为和看场的相熟,偶尔也能免票入内。

卡拉OK

90年代初,卡拉OK从天而降。路边摆一个电视,一个影碟机,再加上一个话筒,就可以唱卡拉OK。和台球相同,卡拉OK也是当时街边主要的娱乐项目;不同的是,卡拉OK是夜间娱乐项目。90年代初不像现在已经高楼大厦、灯火阑珊的中旗,那时候全旗只有政府等几个好一些的单位有三、四层的楼房,更没有一栋家属楼。所以靠着主街上微弱的路灯,能在夏天晚上也有点娱乐活动,当时是很开心的事。至今我都怀疑,那首经典翻唱歌曲——《路灯下的小姑娘》的歌词应该就是父母唱卡拉OK把她忘了而诞生的。

当时人们常点的歌有《冬天里的一把火》《涛声依旧》《谢谢你的爱》《甜蜜蜜》《忘情水》等。唱一次一块钱,在当时也算是一种高消费娱乐项目了,能一连唱好几首歌的人也是现在说的富二代或者官二代了(当然还有一种老赖,一块钱唱个没完没了,老板怕惹事也只能好言相劝打发他们走),所以更多的是听众。你别管歌唱得怎么样,哪怕你是狼嚎他们都不会走,都会一直听下去,因为回家了也没啥事儿干。不过就算你真的唱得很好,他们也不会鼓掌。为什么?因为当时大部分中旗人认为鼓掌就是菜(也就是吃鬼)。会不会有人觉得“那多没劲,观众没反应唱歌有什么意思?”不会的,真唱得好他们会用口哨和呐喊声给你回应。那种鼓励不像现在的歌手向观众要掌声,观众稀稀拉拉鼓起来,而是他们心潮澎湃发自内心的一种表达。这就是憨厚朴实的中旗人。我唱的第一首歌曲应该是刘德华的《忘情水》。那时候的我身边最少四五个玩伴,歌唱得好与不好都会有他们的尖叫声。那种简单、纯朴的氛围,现在的KTV已经找不回来了。

录像厅

中旗电影院对面在当时是个录像厅。这个地方也是我和玩伴们经常光临的地方。起初看一场5分钱。内容全部为香港武打片:《东邪西毒》《棍王》《火烧红莲寺》《十三太保》《少林十八罗汉》等等。几乎所有的好片子我都看过,以至于后来自己开始练习武功,铁砂掌呀,迷踪拳呀。右拳现在还可以开砖,大街上可以空翻。后来可以自己买放像机,80后可能见过,90后见过的少了。我家现在还保存着一台,和现在的影碟机差不多,只是那个磁带大的怕人,长20多cm,宽15cm,厚也有差不多3cm。因我出校园早,也是在参加工作后接触的这个东西,能借盘磁带在家里看录像也算是当时一件奢侈的事情了。

春节

春节是我国传统的大节,也是我们这些青少年每年期盼的重要节日。春节也正值放寒假的时候,所以家里通常不会管很严。这也成了我这个爱玩的年轻人可以肆无忌惮地玩的时候。当然春节可以每天吃饺子、穿新衣服、放鞭炮等,这些也都是我期盼的理由。大年初一、初二,给亲戚长辈拜年是必不可少的,走到哪都是好吃的,还有压岁钱。初三就开始同学家互相走窜了,一个叫一个,叫到中午几乎就可以集结二三十个同学了。大家都喜笑颜开,走在大街上不亦乐乎。现在的孩子们大多喜欢在家看电视或者玩游戏,这种场面恐怕已经见不到了。

交流会

每年的暑假和春节一样,也是家长管理松的时间。而暑假里,每年一次的交流会是我们这代人共同期待的一个盛大节日。马戏、歌舞团、套圈圈等等,节目多多。每当置身于那熙熙攘攘的人海中时,那种兴奋感不知多么的强烈。当时能接触到的娱乐活动实在是太少了,听说现在中旗的交流会已经远不如当年红火了。

青少年时期的娱乐趣事太多太多,由于文笔有限,上面只简单说了几样。除此之外,方便面和酱豆腐的流行,《少林寺》播出后同龄人练武或者直接跑去少林寺,身穿白压边儿和黄大裆,骑二八自行车走遍中旗的各个犄角旮旯,等等,都是我们那代人的难忘记忆。

借助这个平台,与大家共同回忆了一下已经逝去的那个年代,相信许多人会不由得想起许多许多自己的故事吧!那么你,又有什么精彩、不一样的故事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密香港本地人的潮流夜生活(图)
麗安的翻頁書和卡拉OK分享
慶新春卡拉OK-2019
《卡拉永远OK
我的翻唱(卡拉ok)
北国の春 (卡拉OK) 千昌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