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过大年与二人台

本文作者:田茂


一年又一年,年年过大年,这年过的是涛声依旧,年货买的仍是一张旧船票。可如今这年过得总是缺少点儿年味儿——有年无味儿,大不如从前。

说起从前过大年,就想起了二人台。《压糕面》《挂红灯》亲手置办,《打连成》《拜大年》风俗习惯。

先说《压糕面》。过年,人们总要吃糕,吃糕意味着年年高升。吃糕就要压糕面,压糕面就是把淘好的米,倒在碾子上碾压,碾碎后用箩子箩,箩下去的就是面,剩在箩子里的叫圪碜,把圪碜再倒上去,就这样反复的碾压,不停地箩,直到剩下些许圪碜为止。压糕面有时驴拉,有时人推。家里人手少的就得求亲朋邻居帮忙。这不,马大娘就请隔壁的二小子帮忙压糕面,二小子一进马大娘家,一眼就看上了她家的二姑娘,于是就有了后来两个人甜甜蜜蜜的“柳叶青(亲),柳叶青,柳叶青……”。

再说 《挂红灯》。《挂红灯》中有一句词是“纸糊的那个沙灯挂在那大门前”,从中得知,旧时的灯笼是纸糊的。那时的灯笼是人们把竹子用麻绑成一定的形状,外面糊上不同颜色的纸。比如,西瓜灯,背面糊上绿纸,瓜瓤糊上红纸,再用墨在红纸上点上几个黑点儿表示瓜子。人们的爱好不同,手艺不同,糊出的灯笼各不相同,这就有了《观灯》戏中的白菜灯,绿茵茵;芫荽灯,碎纷纷;娃娃灯,打能能;老虎灯,抖威风等等灯笼。这小小的灯笼在幽暗的夜空中放射出五颜六色的光。在北方,特别是在农村,风大,华灯在风中摇曳,不停地转,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风景点缀了乡村,点缀了城市,点亮了人们的心,也点燃了创作《挂红灯》的激情,便有了“风刮那个沙灯陀螺螺转,越刮越转越好看……”的优美歌词。正是:花灯沸今宵,十里正迢迢。劳动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艺术,创造了美,也给年增加了韵味。

关于《拜大年》,这个小戏演的就是民间年俗。过了年,人们都要走亲访友,互相拜访,互相祝福。先是晚辈给长辈拜。从前,晚辈给长辈拜年,都得磕头,不磕头是不给钱的,磕完头,长辈们或多或少赠送晚辈们的钱叫“压岁钱”。同辈之间也可以互相拜,正如《拜大年》里唱道:

男:过罢大年头一天。女:我和连成哥哥来拜年。

男:一进门,把腰弯。女:哥哥拜,妹子搀。

男:过了大年初二三。女:我请连成哥哥吃顿饭。

男:你请哥哥吃啥饭?女:下挂面,跌鸡蛋。

合:乃斯一哟嗨,不大大小饺饺捞下两青盘,乃斯一哟嗨!

从唱词中了解到这是当年拜年的真实再现。可见,没有过大年哪有《拜大年》?

下面说说《打连成》,其实,年不是就指年三十和初一,一般是过了十五才算过罢年。《打连成》这场戏就是发生在正月十五,苏小凤借着观灯之机去跟刘连成约会。这《打连成》的“打”不是打樱桃的打,而是“买”或“卖”。老九叔在道白里说过这样一句话:“油盐酱醋她(小凤)不打,偏要向我买连成。”苏小凤要“买”连成,老九叔要“卖”连成,终于在老九叔的撺掇下,苏小凤离开了家和刘连成出去观灯。这就像巴金的《家》,家庭成员冲破“家”的牢笼,走向社会。看,这台二人台小戏还是离不开年,所以我说,年是二人台的根,二人台是年的魂。年节孕育了二人台,反过来,二人台又为过年增添了喜庆,加深了年味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

 为什么不少的二人台总是与过年有关呢?我想,旧社会,妇女地位低,寂寞深闺,平时出不来,只有在年节时借放风之际,得以逃脱家门,与心仪的人谈情说爱,造就了二人台的爱情故事,让人耳熟能详,百看不厌。

坚信,这小小的二人台一定会和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年,一同走向世界。其实,世界上不少的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过中国年或庆祝中国年。中国的舞龙、耍狮等文化已经传入西方。随着中国人遍布世界,具有二人台演出传统的内蒙、山西、河北、陕西人,特别是我们后山人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一定会把二人台的红灯挂在世界各国的大门前,像淘宝一样“打”回连成,和世界人民一齐《拜大年》!


小编的话:本文作者是内蒙古察右中旗人,退休前为一名乡村教师,现居呼和浩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初一到十五的年俗大全,一定要看哦!
二人台《挂红灯》
二人台酸曲《半夜想起哥哥你》
?二人台「挂红灯」演出录像
内蒙二人台挂红灯
云飞唱的二人台《挂红灯》,超喜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