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彼岸花开

本文作者:张贵堂


父亲的离去,我到现在都不相信是真的。

2007年,父亲在四川。

晚饭后取出两个小外甥在姥爷的老屋里找到的我写给父亲的家书,这些家书我迟迟不敢打开,从内蒙古和我一起飞回了四川,信封上都是老屋的尘土和父亲曾经遗留在上面的指纹。我想象着父亲当时戴着那副掉了一条腿的老花镜,透过字里行间远远地挂念着最小的儿子……

眼泪就掉了下来。

父亲小屋的东西,我什么也没带,不是不想带,是我不敢再看见!父亲在世的时候,于我就是一座山,稳稳地让我依靠着,无论走多远都不害怕。父亲出灵那天,我哭得撕心裂肺,哭我的无能为力,哭我的任性妄为,哭我的孝不尽终。

归来的行李箱静静地蛰伏在衣柜顶上,身上的衣服在洗衣机滚筒的高速旋转中逐渐没有了故乡的气息,可是我的心还是在云端、在轨道、在公路、在乡间小路、在父亲颤颤巍巍的脚步旁漂浮着,回不到自己身上。

我一直以来心心念念的故乡,原来是因了父亲,因了我酒后痛哭的父亲养了一大帮儿女,最后却只守着的那间小屋!

我和12岁的女儿说,你要安慰安慰爸爸,晚上没事的时候给我打个电话。这是我第一次要求女儿为我做点事。女儿很应付地说:“好,我安慰安慰你,不要伤心了,你还有我。”那一刻我突然理解了每次离家时父亲说的“有时间就写封信”的那种孤独寂落的心境和无处安放的软软的酸痛。

我终于知道,做人家的父亲是不好做的,只有做儿女的才是享福!父亲只种付出,不收回报。一辈子都给了儿女,到头来连一个小小的要求都不敢提得理直气壮。

父亲走了,我也人到中年。赶了几十年的路,此刻才终于停下脚步,回过头,望着那个孤独的单薄的身影被岁月,亦是被我们兄妹侵蚀着日渐弯了的背,白了的发,浊了的双眸。

父亲单字连,生于1931年。1931年,于中国,长江发生特大洪水,中下游淹死近14万人;于世界,九一八事件拉开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惨烈的序幕;于我抽大烟的爷爷和裹着小脚的奶奶来说有了儿子。在混乱的时局中,我的曾祖父从“偏关”走西口来到了我们居住的这个四面环山利于躲避战乱的村庄“老圈沟”(察右中旗乌兰苏木乡千二营大队老圈沟村)。父亲的一辈子大都在这里度过,不同的是有母亲陪了51年。

父亲的一生是艰辛的。

其实放眼那个时局混乱的年代,哪一个庄户人不是一身劳作汗,一把心酸泪地拖家带口,跌跌撞撞地往前过着看不见出口的苦日子!

这些年父亲说的最多的是:“现在的社会好,政策好啊!”父亲18岁的时候,爷爷就去世了,刚刚也就进入了新社会,刚刚也就成了村子里的“土豪劣绅”。好在爷爷、父亲为人忠厚、善良、正直,乡亲们除了分了房屋、田地,平日里也没有太为难父亲。文化大革命的时候,父亲是村里的队长,工作组的人就把父亲带到大队(就是几个自然村的上级行政单位)让父亲交代问题,不让父亲回家,在田地里劳作。我大姐就悄悄地跑到大队,远远地看着父亲,看看他们打父亲没有,不敢靠近,怕工作组的人发现,说她通风报信。村里但凡有个红白喜事都是父亲“代东”(类似城里结婚的司仪),但农村里的酒席讲究特别多,安排席位时得依着是什么样的亲戚和什么样的辈分,稍有差错,往往就把亲戚朋友那些得罪了,闹得很不愉快;村里谁家里有个矛盾或是邻里纠纷都请父亲去“主持公道”,因此父亲在十里八乡也算是有”威信”的人!

2018年春节,照片中缺二哥、三哥。

父亲确实是有威信的人。我们家里兄弟姐妹七人,从来没有吵过架,父亲也从不打骂孩子,但是我们在父亲面前都规规矩矩的,从来都不敢去违背他的指示,就连我那些当了爷爷奶奶的哥哥姐姐们都不敢不听他的话。但凡事都有个例外,我就是那个例外。老话说的好,皇帝爱长子,百姓疼幺儿,我刚好就是那个幺儿,也是家里唯一一个敢不听父亲话的人,以至于我选择大学、工作、结婚这些大事都自作主张,有时候不高兴了还要和父亲顶嘴。也正因如此,父亲的离去,才使我更加伤心难过!

我对他的好,终抵不过他对我的好!我对他的不好在此刻煎熬着我的心,让我痛不欲生!重新来过,我一定要做一个听话的儿子,由着您东南西北!

这些家书都是2000年到2003年之间的,几乎每封书信中都有对父亲的牵挂,也有对父亲的许诺,如今看来大部分我都没有做到。做父亲的只要儿子说了,就会默默无闻地做到,而做儿子的,高谈阔论地把所有过程都省略了,结果也就停留在了高谈阔论中。

在这一堆家书中,有大哥写给父亲的一封信,时间是2002年3月,农历正月;另外两封是三哥的女儿伟丽写给爷爷的,其中一封是三哥代笔,时间是2003年6月;另外一封是伟丽自己写给爷爷的,信纸的外面用粗笔写着:里面有钱(10元),时间是2003年11月。

生活再艰难,家里的人都没有忘记关心和爱!

大概是九八年前后,大哥、三哥举家离开父亲,分别去往包头、呼市打工。那个时候靠天吃饭,还要缴各种赋税,一年下来几乎没有什么收入,于是他们告别了父亲的农耕时代,进城务工,把自己的力量奉献给了城市建设!那三封家书都是向父亲报平安,让父亲放心,也让父亲自己保重身体!

尤其是那粗粗的小孩子笔迹: 里面有钱(10元)。看得我眼泪横流!那是一个多么艰辛的时期,生活不易!

生活的不易,陪伴了父亲大半辈子。家里兄弟姐妹多,每一个儿子父亲都送去了学校,每每到了开学的时候,父母亲到处借钱,可是那个年代几乎家家都穷,在农村里哪有多余的钱!我一直记得,母亲养了一头母猪十几年,靠卖小猪仔换取我们的学费,再有就是家里养的鸡、养的羊卖了换钱,再后来一辈子都没有做过工程的父亲,在农闲时跟着人家去干苦力。其实那个时候的父亲已经50多岁了。

那不仅仅是父亲一个人的艰辛,也是一个时代的艰辛,是每一个处于水深火热中夜不能寐的父亲的艰辛!那份艰辛只有连五块钱学费也拿不出来的父亲才能体会得到!现在想来我们给了父亲多么大的压力,四个儿子如四座大山,压得父亲喘不过气来!饶是孙悟空逃出如来佛的五指山都用了五百年,而父亲只用了几十年,愚公一样地移平了四座大山!

父亲的一生是有成就的。

不是说父亲做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也不是说父亲积累了多少财富,恰恰相反,父亲就是那么一个平凡的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苦了一辈子。但是他在十里八乡树立了一个正直善良公正的形象。家里大姐、二姐、大哥读书不多,并不是因为他们不爱读书,很多时候,时代给予的东西由不得弱小者去抗拒;三姐和三哥其实是读书特别聪明的,三姐考高中时把一张数学卷带回了家,差了9分,至此也告别了学校,78年,东风还没有吹绿山野,如果三姐继续读书,我想三姐会另有一番作为;三哥和二哥挨得近,二哥读高中,三哥读初中,家里因为我们读书已经无法用穷形容了,于是三哥选择攻读初中中专,在当时可以少读三年高中,能省不少钱,但是却很不容易考中,终了三哥没有考上,现在想来有时候选择真的比努力重要,如果当初三哥选择读高中,以三哥当时的成绩绝对是考的上大学的;二哥和我都读了大学。

2018年5月26日安葬父亲后,在父亲小屋前的全家福。

每一个子女父母亲都没有亏待,他们竭尽全力把最好的都毫无保留地给了我们。每个子女成家立业父母亲都做了仔仔细细的安排。三姐后来告诉我,在我婚礼的那天,父亲和他们兄妹六人说,我把你们都安顿了,给儿子娶媳妇缝了16套铺盖(我们当地的风俗儿子娶媳妇要缝四套新的铺盖),没有给自己留一套。在安葬了父亲之后,我们照了一张没有父母亲的全家照,加上没有回来的亲人,全家四世同堂有45人。奉献在祖国各个领域,儿女子孙都继承了父母亲的善良、忠厚、本分的品质,又有父亲一样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每个小家庭都幸福平安。这何尝不是对社会的一种贡献?这个社会又何尝不是由大多数苦难的父亲一卒一马推着砥砺前行呢!

父辈过过穷的、光着膀子的日子,但他们的脊梁永远是挺起的!

父亲领着我们从艰辛走向安康,可却西去,我再也做不了他老人家的儿子。呼天天不应,唤地地无声!

父亲小屋里的东西,我其实是拿了一件的。

父亲出殡后的第二天,我和大哥坐在父亲的小屋里,大哥默默地从衣柜里取出一支橘红色的手电筒:“你带着吧,父亲最喜欢这支手电筒。”

我是知道父亲有这么个手电筒的。今年春节我们一家三口回老家和父亲过年,父亲睡得早,每天晚上8点多就睡觉了,因此后半夜要醒来几次,我就看见他摁亮了手电筒看看橱柜上的时钟,然后接着睡觉,橘红色的手电筒就放在他的枕边。父亲晚上睡得很平稳,连一声咳嗽都没有。早上,88岁的父亲都能自己起床穿衣,有时候看他穿厚厚的棉裤确实困难,我就搭把手。大哥嘱咐不能帮父亲脱衣服和穿衣服,让他自己动手也相当于在锻炼身体。我知道我们都希望父亲能多陪我们几年。很多时候我还是忍不住悄悄地帮了父亲。

父亲的早饭是一大碗小米粥,一包牛奶,有时候吃个鸡蛋。午饭和晚饭吃的很少,晚上有时候喝包牛奶,但精神尚好。春节哥哥姐姐孙子外甥都来看望他,人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和我们说了一些往事。甚至还穿了他最喜欢的一件大衣到别人家去唠嗑!

2月25日,我和妻子女儿告别了父亲,父亲穿地整整齐齐来到院子里送我们,我多想去抱抱父亲,可是我们那一代的父子,纵然心里有千般不舍,万般难受,都保持着那个庄严的面孔。我和女儿说:“去抱抱爷爷!”女儿自自然然,亲亲热热的抱了抱爷爷:“爷爷再见!”

爷爷再见”这四个字直到现在还烙在我的心上,刺痛!我不记得当时父亲说了什么亦或什么也没有说,我只记得当时我就湿了眼眶,不敢去看父亲一眼!

12岁的女儿替我拥抱了父亲,我想比我拥抱父亲更温暖一些。一代一代大概就这样有温度地传递下来,血浓于水。

可谁知道,这竟是最后一别!

可谁知道,父亲送了我一辈子,最后我都没能见他一面!

5月底的北方,风肆意的吹,微冷。站在父亲的小屋前,看着那棵白杨树安安静静地站立在墙边,绿色的叶子摇拽着,反射出耀眼的太阳光,一大群喜鹊聚在树上,唧唧喳喳地和我说着平日里父亲的点点滴滴。

生命的存在,不是为了和这个世界的浮躁一拼高下,而是为了爱和被爱!能给予我们生命的人,又何尝吝惜过他们的爱呢?世界万千,唯有他们的爱最为清澈见底并义无返顾!

此去经年,阴阳两重天;彼岸花开,冷暖一百年。


本文作者1975年出生于内蒙古察右中旗,现工作于四川音乐学院美术学院。

【本期幕后】

策划:小超

编辑:小超

校对:小娟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趁亲人康健,爱他们就大声说出来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和田玉 || 我的父亲母亲(授权:独家原创首发)
童年趣事——过房(连载28) || 作者 曹治中
《家书抵万金》
龙泉这位老人,古稀之年忆父母!悠悠家书寄何处?谁看了都忍不住落泪
父亲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
宋巨良丨《苦色的八月》——连载(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