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漫谈乡土文化——爬山调

本文作者:刘立宇


中旗大后山农村流传的爬山调与陕北的信天游同根同辙,是一宗抒发人们情怀的乡土文化。它没有乐谱,没有遣词造句的固定歌词,人们触景生情,随口哼唱两句大白话就是一首歌,所以人们管它叫“揪烂席片”。山坳、旷野、村庄、居窑都是他们唱歌的舞台。可吼唱、可对唱、可哼唱,随便自由,不受任何格式约束。

旧社会农村荒凉、贫穷落后,农民土中刨食,在备受煎熬中也有释放情感的吼声:“没根的沙蓬滚成蛋呀,没老婆的人儿好可怜。”“南坡坡耕地呀犁儿翻土,世上的穷人怎就这么苦?”这既是对旧社会的控诉,也是对现实的无奈与悲叹。共产党领导人民打翻旧世界,建起新中国,那些走西口刮野鬼的穷苦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子、耕畜和农具,过上了稳定的日子。“新旧社会两重天,共产党恩情说不完。”“满天的乌云都吹散呀,红太阳照俺心窝儿暖。” 这是从旧社会苦海中爬出来的贫苦农民的真情表露。他们挣脱了贫困,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何愁没人青睐?“忽听哥哥唱过来,热身身趴上冷窗台。” 这不,有人惦记了,“灯瓜瓜点灯,半炕炕明,酒盅盅搲米,不嫌哥哥穷。” 这份真挚的感情,你能不受感动?你能忍受心爱的人过酒盅盅搲米的日子?你只有甩开膀子大干,过上大碗搲米的日子,才不辜负那份浓重的真情。新中国已给农民铺好路,他们过上了娶妻生子的正常日子。

农民的身份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自从中旗勘探出砂金,建了砂金矿,一大批农民成了采金工人。1969年10月,老军人、老干部段如意带领17名农家子弟,首批上辉腾梁西菜园,组建了第一个砂金矿。不久天津、北京知识青年来了,建设边疆的兵团战士来了,砂金矿由西菜园又逐步拓展到了大西沟砂金矿、牛庆沟砂金矿、察汗哈达砂金矿,转经召砂金矿业、金盆机械化采选砂金矿。全旗26个乡也不甘示弱,也派来了26个农民采金队,东至西柳梢沟南至转经召,三十里长廊,拥满了千人采金大军,金属撞击的铿锵声,各种机械的轰鸣声,组成宏伟的采金协奏曲,那个磅礴壮观的气势令世人惊叹!

1969年到1997年,这些砂金矿伴随采金人的脚步,走过了28个春秋冬夏,深埋地下的金颗粒见天了,铸成了闪闪的金锭,成吨成吨的流入国库,同时滋养了两代采金工人和一大批农民工,这些砂金矿对国家对中旗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为它骄傲,为它自豪,我们深深地缅怀它。虽然很多同我们一起大干砂金的老领导、老干部、老工人们过早离开我们了,他们若地下有知,也会同我们一样高兴。

从农民到采金工人,乡土文化的根没变,爬山调照抄,用不着思考,张口即来:“西菜园高来金盆低,采金的人儿走在一起,金颗颗深埋几千年,最后你落在我手摇盘,左一铲铲,又一铲,呲开我白牙笑满脸。”  采金路上青年人们一起泥里水里摸爬滚打,爱的传递也就很自然了:“瞟一眼哥哥抿嘴嘴笑,哥这颗心啊,嘣嘣地跳,光不溜溜的后生,花个杂杂的女,采金路上传爱意。” 有个小帅哥故意碰一下娇小妹,没话找话说声对不起。女女马上回应:“你甭乱使花招糊弄人,说出你的真心话呀,你个愣头青!” 年轻人在采金路上结成情侣:“妹铲金砂哥摇盘,金粒儿把咱俩的心相连, 砂洞中、机器旁结下的情爱永难忘。”  “脱下妹妹的大毡袜,哥给你揉揉脚来解解乏。” “往常只知父母恩,今儿个才懂哥哥更疼人。” 妹调山下,哥上梁,一日不见想断肠。” 很多情侣们的感情在工作中日渐加深,成双成对地走进婚姻殿堂。

如今,国家环保新政来了,要恢复过去矿区的生态,于是隆隆的推土机来了,采金过后的深沟浅壑一切创伤不见了,大片小片的可耕田又重新展现出来,旷野呈现新绿。金盆至西菜园的盘山公路,也由过去的土路变成黑色的柏油路,为了造福子孙后代,恢复生态平衡的国家政策做了应做的一切,人们亲眼目睹了现状,不由自主的吼出:“山清水秀一道道沟,好活的日子呀在后头!” 

当年金矿经营期间,尽管成就斐然,但是毕竟当时工作环境恶劣:“呼啦啦一阵西北风,山上山下不见了人,你东我西他向南,见不着人影好心酸。” 由于砂金资源有限,所以砂金矿的关闭是历史的必然,我们应该理解。如今健在的采金人都各自回到家乡,远距离的牵挂、思念也是人之常情:“山丹丹开花六瓣瓣红,我想了金盆又想人。” 当年一起战天斗地的伙伴们感情是深厚的,大家都渴望在有生之年再见上一面,很难啊,不可能了!但是,信息化的时代,又将这种不可能变为可能。原金盆矿领导人牛长海,虽已经退休,不在领导岗位,但体恤工人的心还始终如一,他日夜苦想,用什么方式能使工人们的心愿早日实现呢?

经过缜密思考,多方联络,最终成立大型聚会组委会,于2017年7月17日至19日,用了三天时间,把远在天津、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五省区的当年采金工人和干部们汇集在中旗,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200人的大型聚会。人们乍一见面似曾相识又陌生:“你是谁呀?” 报出姓名后一声惊喜:“是你呀!” 原来都是风华正茂的帅哥、大姑娘、小媳妇,现在头鬓花白了,谢顶了,脸上多了几层皱纹,不少已成爷爷奶奶辈、姥姥姥爷辈的人了,岁月不饶人呀!容颜虽老,感情还在,你看那个笑啊、跳啊,拽住双手不放松,直至拥抱,千言万语,都在那个瞬间。

聚会中,我们聆听了牛长海亲自撰写的《中旗沙金矿简史》,加深了采金人对砂金矿的记忆。左一堆又一伙的人在一起诉衷肠,吐情怀,畅叙当年在一起战天斗地的场景,一个故事接一个故事,重温了那段不平凡的历史,说不完的话,诉不完的情。人们那个振奋,激动,用什么文字也表达不出来。最感人的是一个孩子推一台轮椅来了,轮椅上坐着一位老人,多数人都认识,是一位采金老工人,他腿脚不灵了,耳朵背了,口齿不清了,没能力参加聚会,也想来看看老熟人老朋友们,他坐在轮椅上只向当年的伙伴们挥手、点头、微笑,也极大地满足了自己的心愿。

牛长海和作者

由于刘毅等12位朋友的赞助,有了可使用的资金,本次聚会的200人,每人定制了一枚金光闪闪的纪念章,一条蓝色哈达,一本精美厚重的相册,作为永久留念。三天聚会,时间虽短,但大家的心愿实现了,身心感到满足。最后重上西菜园,重温故居,站在高处,眺望当年爬过的山,走过的路,心潮那个澎湃难以言表,临别时人们刚要挥手道别,互致珍重。突然,不知道从哪里传来一阵清脆的童音吼声:“山高那个路长情更长,采金人的笑脸永不忘!” 从稚童嘴里吼出了采金人的心声,让我们感到乡土文化的根有传人了!


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该文作者85岁,1950年参军,现退休居住在集宁。

【本期幕后】

策划:敏敏

编辑:小娟

校对:图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这些农民叫“金农”,来瞅瞅他们怎么炼出黄金的?|阿兮随笔
这个地方处处是黄金,可是当地的百姓却穷的揭不开锅!
1997年,青海门源工人捡到6577.5克狗头金,哪些地方盛产狗头金?
砂金矿地质勘探规范
我国黄金矿业历史渊源、资源特点和主要分布
砂金矿的勘探采矿选矿技术概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