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何延生丨家乡的那块地

乡 的 那 块 地

文/何延生

我的家乡有一块地 ,村里人都叫它“五 十亩地",是我老家村北一块庄稼地的名称,还有叫小洼地、高圪塔地、南斜地的等等,地块的名称都是以它所在的方位和地理位置命名的,通俗易懂好记。
这"五十亩地"的叫法,听老辈人讲是解放后,当初在成立生产队那会分配土地的时候,按这块地的亩数命名的。据说这里的一大块地有二百多亩,四个生产小队每个队分配五十多亩,当时的老队长建议就叫“五十亩地"吧。还有村东头的一块地叫"三十亩地",村西北角的一块地叫"二十亩地",这些地块的名子一直沿用至今,村里的大人小孩都记得它。
说起这五十亩地,在我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始终与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伴着我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岁月苍桑。

记得在我七八岁的时候,有一年生产队在这块地的西头临路边上,种植了两三亩萝卜白菜,在社员们的精心管理下,这一地菜长势喜人,好像《朝阳沟》戏词里唱的那样:"萝卜青,清凌凌,白菜长的磁丁丁……",路过的人都说今年的白菜萝卜长的好。
秋末冬初收获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分了几挑子菜。我也嚷嚷着要跟着大人去凑热闹挑菜,父亲就给我找了根木棍子当作小扁担,两头拴上小竹篮子,在地里将分给我家的萝卜白菜分别装进两个小竹篮子里,学着大人的样子挑起担子晃晃悠悠走在回家的路上。农村孩子第一次挑担子,既帮助家里干了活,又有一种玩耍的机会,心里美的不得了,但从这里开始,稚嫩的肩上就有了生活的一种责任。
在队里的生产计划中,这块五十亩地,按照农作物季节的要求,该种麦时种麦,到种秋时种玉米大豆,并按照公社农技管理部门的安排调剂农作物品种的种植。
高中毕业后就回村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与大叔大伯大婶嫂子们一样天天出工上地里干活。当时正值夏天麦收季节,顶着炎炎烈日,在火炉的灼烤下割麦抢运,老农民说是龙口夺食。生产队长分配两个人一辆架子车,一人扶车把,一人挥杈装车。一杈杈麦子上车,一垄垄麦子上绳,不一会儿像小山包似的一车麦子装好,上绳刹车,嗨呦嗨呦的喊声响彻在麦田上空,合乐着布谷鸟的叫声,拉着一车麦子行走在松软的土地上,使出浑身的劲儿跋涉前行,额头上豆粒大小的汗珠砸在麦茬上洒在土壤里,用汗水去滋润土地,用汗水去迎来丰收。    

    
五十亩地是我们生产队最大的一块地,地征长度约有四五百米,每逢庄稼浇水灌溉时,水流从头到尾需要很长时间,耽搁了不少功夫,而且还浪费水资源。生产队经过讨论商量,结合实际情况,决定从地中间挖一条水沟,实行二次提灌浇地,先浇前面地段,再单沟引水灌溉后面地段,一畦一畦一垄一垄,既节省功夫,又节约用水,两全其美。在农村干庄稼活,老农们有好多传统的做法和经验,还有一些大伯大叔们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创造改进生产方式,既方便又适用,使得生产生活有了更好的改善和提高。
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们家也分到了两三亩地,由原来的生产队大集体统一耕种耕作,到现在的一家一户自己做主种地,一开始还有点不怎么适应。以前是听队长敲钟上工,大呼隆一群人一起干活,现在是上下工自己做主,早晚迟缓没人管。不过土地分到农户后,大家的劳动生产积极性提高了,种粮种物管理土地的责任担负起来了。
分到土地的头一年,我已经在城里参加工作了,管理种地的重担就压在了我妻子一个人的身上。她既要照顾年迈的婆婆和年幼的孩子,还要操心地里的全部活计,有时候就是有分身之术也忙不过来


记得有一年夏季收麦时节,我也正好请假回来帮忙招呼干活。清晨天不亮就起床上地割麦,半晌午刚扒拉几口饭,就得下地去把刚割翻的麦子往打麦场里运。然后是摊场晾麦,正午时趁太阳好温度高让多晒晒,再就是套牲口上石磙碾场,翻场起场垒垛扬场,丢杈拿扫帚。忙上忙下忙的连上茅房的空都没有,顾了这边顾不上那边,忙的屁股都挨不着地,一直忙到日落西山,老天黑洞洞了,才拖着疲惫的身体,迈着缓慢的步子收工回家。这就是农村人农忙时劳作劳累的一天,从早晨到晚上,算起来要有十五六个小时吧。真的是多亏了那时候二三十岁,年轻的身体资本还能扛得住,要是放到现在,那可是真的就惨了。难忘的岁月,难忘的回忆,难忘的一段经历,会在心里一直珍藏。        随后,国家和政府给了煤矿工人好的政策,妻子和孩子的户囗都迁到了城里,在城市里买了房安了家上了学,结束了城乡两地的分居生活,家里的几亩责任田也交给了生产队,渐渐地也给五十亩地没有了联系,就是有时回老家,由于时间的仓促也没有功夫去地里看看,有时候想起来心里也是酸酸的,有万分的感慨涌上心头。
今年的国庆假期,我和老伴有事回老家一趟,在我二姐家吃过午饭后,我说咱去五十亩地转转吧,她说你去那里有啥可转呀?我说咱随便走走看看吧。        
我们俩就顺着出村的小道,边走边看边聊边说,这是谁家的地,那是谁家的地,可能也记得不是老准。
说着走着就到了五十亩地头边上,矗立在地头河渠的岸沿,看着这一草一木,似曾相识又那么熟悉,但又倍感陌生,许久不敢与它相认,毕竟时隔三十多年没有走近这块土地了。

置身这块土地当中,瞬间一幅幅田间劳作的画面,在脑子里像过电影一样呈现出来,有蹬锨翻地的,有挥锹打坷垃的,有浇水灌溉的,有施肥的,有锄草的,有喷洒农药的,还有拉车送粪,还有扶犁耕地,还有摇耧撒种,生产劳动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是如此的清晰,又是那么的真实,更是多么的亲切和温暖如故。
眺望刚刚收过秋的一片生茬地,玉米桔杆的根茎还在土壤里,我迈步走进田里,弓身抓了一把土,双手紧紧地握住它,生怕在我手里漏掉。这是曾经的那片土壤,这是滋润我们生活的黄土地,这是养育村上几辈人的那块宝地。这块土地上有我们走过的数不清脚印,有我们额头上流下的粒粒汗水,有我们曾经的苦和累,有我们喜获丰收时的欢乐笑声,有我们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梦想。               
一个农民的儿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出生在这里,成长在这里,又从这里走出去拼搏生活,我衷心感谢这块土地,深情热爱这片黄土,永远铭记这一方热土的养育之恩。
2022.01.15

作 者 简 介

     作者简介:何延生,网名,言为心声,焦作沁阳市人,高级政工师,曾从事企业文化和组织宣传工作,性格乐观向上,喜爱写作、书法,时有作品在省市报刊和网络平台刊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一点忆旧
【太行民生】辛贵强 父亲是坐土地神
【拾麦子(散文)】​/ 任小宁
雨林夜听(散文):思念田野
修 地
三拉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