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袁维龙丨答唐道武总编百问之七

近照:唐道武(右)袁维龙再次登上茶山

 这是十七年前的趣文。

信阳广播电枧报》常务副总编唐道武,是信阳的记者作家诗人集一身的才子,有名的茶文化专家。我俩相识相交四十余年,戏称朋友、邻友、文友、诗友、酒友、茶友、旅友、书友八大友,2005年9月我刚“光荣退休”, 他就找上门来要采访我。老友造访,十分高兴,居然洋侃了一百个问题,他分八集连载在《信阳广播电视报》上,还加了一段编者按(略)表扬我。转抄连载,意在让朋友们了解我们,和我们一起洋侃!

 (六十八):老哥,你很爱读书吗?

答:是的,我没有上多少学,但读了一辈子书。经常是午休和晚上睡觉前都读点书,几十年没有间断。

(六十九)读了哪些书哩?

答:我读的书很杂,很乱,很多。年轻时期爱读小说,包括古典小说和现代小说。中年时期爱读政治类、文学类和业务类书籍,老了爱读毛泽东等伟人传记,见了就买,买了就读,至少买有四、五十本。

(七十):你最爱读的小说类的书有哪些?

答:古典小说《三国演义》读了五、六遍。现代和近代小说爱读鲁迅的作品,传奇色彩的《林海雪原》,语言华美的《红岩》,人情味浓的《踏破东海万顷浪》,法国巴尔扎克的《幻灭》。当然,还有许多······。

(七十一)你最不爱读的的小说有哪些?

答:朦胧文学,读后不知所云。再就是当代所谓的“流行文学”作品,废话连篇,污染空气。正如列宁所说:“这类书只能垫脚!”还有一些武侠小说,疯疯癫癫,打打闹闹,千篇一律,编造谎言。不值得一看。

(七十二):你怎么评价读书呢?

答:孔子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其实他老人家把读书人矮化了。我认为书是智慧的源泉,多读书能增强才干,不读书香臭不辨,读好书是补养充电,读坏书是吸毒自贱。

(七十三):你很爱写诗吗?

答:是的。我走到哪写到哪,见到啥想写啥,写的有一千余首,公开出版两本诗集,有五百多首。

(七十四):你如何评价自己的诗

答:我的诗浅显易懂,我喜欢古诗,尤其崇拜李白、苏东坡、毛泽东等豪放派的大家。但我所创作的诗精品不多,次品不少。最大的缺憾是爱写古体诗,年轻时不太懂平仄,很有点不伦不类。

(七十五):你如何评价你的新闻专业?

答:我从一九六四年发表第一篇新闻稿开始就爱上了新闻这一行,我为之奋斗了几十年,可以说与新闻结了一生之缘!由不入门到入门,由不懂到懂,由业余到专业,由农民通讯员到高级编辑,虽谈不上精通,但比较成熟。我和新闻血脉相通,新闻融入了我的生命!我走这条路走路对了,我感到很幸运。如果有来世的话,我将义无反顾地还选择新闻职业。

(七十六):老哥,你说过你干新闻专业是“阴差阳错” ,据我所知,你上技校是学钳工的,与新闻专业风马牛不相及,那么你是怎么走上当记者这条路的?

答:我曾说过,本人农民出身,技校毕业,阴差阳错当了记者!一九六四年的一次偶然的机会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我那时是生产队的民兵排长,夏天我带着基干民兵,(指青年民兵,中年民兵叫普通民兵)搞高温积肥,受到公社人武部的表扬,我写了一篇广播稿,被信阳县广播站采用了,对我激励很大,写稿的热情很高。一九六九全国大办广播时被安排在公社广播站,其实多数时间是在公社党委办公室搞文字工作或驻队,也写了不少稿子。一九七三年调到县广播站当编辑真正成为专业记者,那时已二十九岁,我的体会是只要爱一行,专一行,不怕“半路出家”。

(七十七):你到底写了多少稿子,编了多少稿子。

答:我至少写了六千多篇稿子,编了一万五千多篇。我在信阳县广播站干了十四年,最多一年就编了一千六百篇稿子,平均每年采写三百余篇,你可以作证,咱们那时搞目标责任制,每个编辑每个月编稿一百零八篇,每个记者每个月自采二十篇, 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岂止我一个超额完成任务,你不也每月都超吗?我在信阳电视台又干了十八年。我还写了大量的公文,创作了不少文学作品。

(七十八):你的“三一集”是不是优稿汇编?

答:所谓“三一集”是指不久前出版的《袁维龙作品选》三卷,第一卷为《一滴集》是新闻稿汇编;第二卷《一得集》是言论集;第三卷《一叶集》是文学作品集,共一百一十万字。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基本上是一九八零年改革开放以来的作品,有一部份是获奖作品,大部是一般稿件,既然称作品“选”,凡入编的作品都经过我挑选的,可以说代表了我自己的水平。其中有一部分是我的获奖作品,并不都是优稿,我也没有那个本事!

(七十九):你的处女作品是哪一篇?

答:前面我已讲了,是一九六四年的那一篇,题目叫《塘埂大队第七民兵排夏季义务积肥二千多担》。是一篇新闻稿。

(八十):哪一篇是你的成名作呢?

答:我至今还没成名,何谈成名之作?我最早的获奖作品还是咱俩共同采写的《千年名茶放异彩》和《她像一团火温暖万人心》一组配乐报道,那是一九八二年在省里获得了个一等奖。有点影响的是一九八三年采写的新闻《农民周志刚献出一张边区公债券》获省市一等奖,全国广播新闻一等奖,中国第六届好新闻三等奖。中国好新闻奖是当时全国最高奖项,现在的范长江奖。中国新闻奖是后来增加的,那是一九八三年据说我的那篇获奖作品填补了当时信阳新闻界的空白,我也因此沾了光,开始有点小小的名气。就是这一篇二百一十三个小稿,中共信阳地委根据当时国家政策,解决了我的妻子和四个孩子的“农转非”,转为城市人口。那时政府卖城市人口一个人收八千元,此稿被文友戏称“一字千金”!

(八十一)你对创优是如何认识的?

答:我十分重视创优,无论是在别人管我的时候,还是我管别人的时候,我的创优意识都很强。我认为一个单位的优稿多少代表了这个单位的宣传质量的高低;一个记者优稿的多少,反映了这个记者水平。在新闻岗位上工作了一辈子连一篇省市优稿就没有,可以说他(她)是稀里糊涂混了一辈子!

(八十二)你在省及省以上获奖作品多达四十九篇(件),你最喜欢是哪一篇?(现为七十六篇件一一作者注)

答:我都喜欢。我常说写稿子就好像女人生孩子,阵痛以后就是喜悦。何况生的又是好孩子哩!几乎所有的文人,对自己的稿子都有偏爱感。不信你试试,你想修改他(她)的稿子,他(她)总会护短,不愿意忍痛割爱。

(八十三):老哥,你说过你的新闻作品与文学作品相比你喜欢更自己的文学作品,为什么?

答:新闻作品是党和政府的,文学作品是我自己的。众所周知,新闻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新闻作品要替党和政府说话,有时也替群众说话。所以不能以主观意志为转移,不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能有闻必录。要重事实,守纪律,文责自己负不起。而文学作品则灵活的多,可以虚构,可以有感而发,可以信口开河,怎么想的就怎么说,是真情的自然流露。文责可以自负。

(八十四):二者有本质区别吗?

答:别人的我说不了!我自己的新闻作品和文学作品大方向是一致的,但手法上有根本不同。我自己这本记实文学《一梦集》就可以看得出来,官话,套话不多,我是借助章回小说的形式,有六十多万字,用纪实的手法,一吐心声。

作 者 简 介

 
作者简介:袁维龙,原信阳电视台副台长,高级编辑、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5年9月退休。现任信阳广播电视台老党员支部书记、《老记者视野》杂志总编辑。从事新闻工作五十余年,先后撰写新闻等各类稿件6500余篇,发表论文40余篇。有71篇(件)作品在省级及国家级获奖,公开出版《一滴集》等10部个人专著,计400万字。主编和与人合作主编《多彩的岁月》等14部书,计500万字。2015年被评为河南省模范老新闻工作者, 2017年被评为河南省离退休优秀党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喜读《薰衣草的绽放》(袁维龙)
爱读啦
热爱阅读,越读悦爱读
诗文:飞信阳关故旧缘 --袁胜利转
金牌神导袁胜利带您游览之信阳篇
老哥我想你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