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多变的称呼,不变的情愫
多变的称呼,不变的情愫

              ——《绿色蝈蝈》中妙趣横生的称呼

     《绿色蝈蝈》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法布尔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这也是法布尔《昆虫记》整部书的特色。鲁迅曾把《昆虫记》称为“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周作人说:“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的确如此,法布尔笔下的蝈蝈是鲜活的,这从文中不断变换的称呼中就可以窥知一二。

让我们跟随法布尔,来到法国小镇的夜晚的田野,一起倾听田野的节日音乐会。你听——来了:“在梧桐树浓密的枝叶里,突然发出哀鸣似的短促而尖锐的叫声。”这是蝈蝈的叫声吗?不是,音乐会中主角往往不是第一个上场的。这是谁的叫声呢?“这是蝉在安静的休息中,被夜间狂热的狩猎者绿色蝈蝈捉住而发出的绝望哀号。”原来是配角先奏响音乐会的第一个音符——虽然是绝望的哀号。这里作者给予绿色蝈蝈第一次命名——“狂热的狩猎者”。这个称呼是中性的,大自然中的动物世界,弱肉强食是常态,原始人对动物也是如此。第一次称呼就是个性化的命名,很准确,“狂热”一词,毫无贬义。

那么主角“狂热的狩猎者”的叫声又如何呢?接下来我们就听到:“蝈蝈在窃窃自语。那像是滑轮的响声,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作响。在这喑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 “窃窃自语”“喑哑”“ 尖锐而急促”的声音,实在不好听;比作“滑轮”“薄膜”“金属”发出的声音,实在不美妙。然而法布尔却赞美它“非常柔和”“是歌声和乐段”,甚至极力赞美:“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如此高调,不惜贬低蝉来表达作者对蝈蝈的炽热感情。这也体现在作者的第三次个性化的命名“歌手”,于是我们就能理解前文中在蝈蝈出场时法布尔为什么会称之为“夜晚的艺术家”了。这第二个称呼,不变的情愫同样是——爱你没商量!

当然,文中是用的最多的称呼就是题目“绿色蝈蝈”,也是人们普遍接受的漂亮昆虫的科学术语。你看它的外形,作者用富于诗意的语言细腻地描绘“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真是非常漂亮,词语之中流露出来的喜爱之情,一览无遗!

了解了蝈蝈的叫声与外形,通过观察可以完成。这还是表面的,作为“昆虫学家”的法布尔当然不会浅尝辄止,接下来进一步地研究习性则需要实验来完成。这在法布尔以前几乎无人了解,掌握习性要难得多,需要不断探索,需要毅力和耐心,更需要科学精神。实验的每一步,都充满悬念,比如蝈蝈究竟爱吃什么呢?实验中的每一个发现,都让我们与作者一样惊喜,一步步揭开蝈蝈的神秘面纱。

当蝈蝈成为作者笼中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时,作者就用“笼里的囚犯。这是第五个称呼,既带有幽默与调侃,更有一份愧疚。因为自己科学实验的需要,限制了蝈蝈的自由。在作者眼中,蝈蝈也是“人”,“囚犯”这一称呼,既有愧疚,更有像“艺术家”一样,充满敬意。因为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就是敬畏自己!

课文最后出现了第六个称呼,当蝈蝈吃蝉肉时作者称之为“蝉的屠夫”。这是一个贬义的称呼,丝毫不带厌恶的情感,反而是揭秘蝈蝈食物习性的惊奇,解开了习性之谜。贬义的称呼,还是热爱蝈蝈的情感!当我们读到文章结尾:“嗉囊装满后,它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脸和眼睛,然后闭着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不由地感叹,我们走进了蝈蝈的世界,而法布尔就是那一只绿色蝈蝈!

由此可见,作者不断变换称呼,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更深刻的印象。蝈蝈之趣味,小品文之趣味,法布尔之趣味,尽在多变称呼中。

而不变的是,字里行间洋溢着法布尔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如果换一种眼光看,不妨把《昆虫记》当作法布尔的自传,一部非常奇特的自传。因为贫穷和偏见困扰了法布尔的一生,他完全可以利用化学和数学天赋走一条驾轻就熟的捷径,赢得掌声和荣誉,过上梦想中的好日子。他之所以执著而艰难地坚持自己的研究和探索,是因为他有着某种精神;那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如果没有这种精神,就没有《昆虫记》,人类的精神之树上将少掉一颗智慧之果。

多变的称呼,不变的情愫!

同学们还会碰到很多名篇中多变的称呼,比如鲁迅《故乡》的中少年闰土称呼“我”为“迅哥”,但是为什么中年再见时却称呼“我”为“老爷”了呢?这层可悲的厚障壁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你可以去思考。再比如莫泊桑的名篇《我的叔叔于勒》中,“我们一家人”对于勒的称呼不断的变化着:全家唯一的希望,全家的恐怖(坏蛋、流氓、无赖),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这个家伙、这个贼、这个流氓,我的叔叔于勒。这你又能读出什么呢?金钱、亲情抑或人性?显然这里多变的称呼,就包含了多变的情感。

虽然文体不同,同学们还是可以就不同的文章中妙趣横生的称呼作更多地思考——变,还是不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绿色蝈蝈课件
绿色蝈蝈 夏雪峰
《绿色蝈蝈》(余波)
绿色蝈蝈
《绿色蝈蝈》,
23《绿色蝈蝈》教案设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