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培养厨师创新能力比照葫芦画瓢强百倍

从表面看简单说厨师从事的就是做菜做饭的职业。这种认为是很不全面的。如果是在刚入厨时有这种认知也没有什么错。然而,做厨师干了多年,当了主灶,做到厨师长,行政总厨,中高级技师,成为烹饪大师,仅仅停留在工匠层次,再对厨师职业抱有做菜做饭的认知,肯定是大错特错了。

从厨必然要经历三个阶段,技术性、艺术性、学术性。如果在一定的时段不上台阶,没有飞跃,一生都不会干出什么道道来。社会上包括厨师群体都认为会做几百道菜,烹制一桌宴席,模仿移植因信息不对等,很多人还没见过的外地菜,别人说他是名厨,自己也感觉达到了名厨标准,用笔者的话说这叫掩耳盗铃。

厨师职业既简单又复杂。简单到自家的奶奶、母亲、妻子从未学过烹饪技术,烹制出的家常菜风味却连大酒店的烹饪大师也不能比肩。往复杂说,烹饪又是文化,是技术,是科学。烹饪中的料、物性、搭配、营养、烹制、调味、心理、民俗、季节、食客等,方方面面的因素都要考虑用在一道菜肴中。老厨师文化较低,却懂得用心做菜,看人下菜碟。甚至技术越高的人,年纪大时反倒不敢轻易做菜,生怕做出来的菜达不到食客的要求。因此,老厨师到技术炉火纯青时拼得不是技术,而是厨德人品,是创新能力。

试问,目前有哪个厨师不会做菜,那个厨师不会做几百道菜。再问,哪个厨师有自己创新原创的新菜?中国上菜谱的名菜大约有十万多道,90%以上是解放前流传下来的,新中国70多年2000多万名厨师创新原创的菜品仅占10%不到。所以,笔者在授课时一再讲,要做一道菜厨师。复制(模仿)容易,创新难。如果每位厨师一生自创一道菜,别人即使复制也难达到原创标准,中国烹饪必将会焕然一新。

目前,烹饪专业为什么创新难呢?这与本专业的教育培训模式有关。烹饪专业技工中专学校授课照本宣科,″授之以鱼而非授之以渔″,基础知识完全按滞后的统编教材,难有突破,教出来的学生个个呆板;实践教师过分強调学生要照葫芦画瓢,不准越雷池一步,又考虑降低教和练成本,学生刀工、勺工练得不扎实,花拳绣腿,教师上课多教几道菜,学生多实习规定的几道菜,便万事大吉。没有办法培养出愿意创新,能够创新,人人创新的学生,普遍造成学生毕业到实践中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历练才能顶岗上灶。短期培训更是犯了一个通病,烹饪大师炫耀式表演,参培者雾里观花,囫囵吞枣,回到岗位,描虎画猫,只是在枝末细节上有点改动,推向市场,消费者难以认可。

烹饪教学培训正确的方法(声明一家之言),理论知识课要让学习者达到拓宽思维,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把头脑打开,逆向散发式多思路考定所学知识,力戒鹦鹉学舌;实践课要让初学者练好基本功,教技法而不是仅仅多教固定的几道菜。实践很重要,但是选教实践菜必须按照食用性、技术性、启发性原则教学,把实践课教活活教,鼓励创新,独立创新,善变常新。

笔者集几十年烹饪教学培训经验,有三个实例需要根据教学对象值得书写。1987年11月,枣庄矿区在柴里矿组织举办中年有证的厨师技术提升培训班,由矿区工会和行政处负责。行政处去了三名教师,由笔者担任烹饪理论知识课。一天吃过晚饭,我与工会生活部副部长陈殿举住在同一个房间,闲来无事。交谈中我说,陈老师我给你说一个观点,对与错你三个月后再回答。我说干厨师做菜其实很简单。他马上批评我说,老厨师一辈子干烹饪,对技术精益求精,你很年轻,这种认识是错的。我马上说,我有言在先,你现在不要回答我说得对错,过三个月培训结束后再说。于是,我俩就不再争论了。

待我讲完几天理论知识课后,有两位老厨师每天轮流教菜。一天下午,我和陈到澡塘洗澡,陈部长认真地给我说,新权你前几天给我说的观点,不要三个月后回答,我现在就给你说,你说的是对的。我还与他开玩笑,不是说好了吗,对错三个月后再回答。他说,把教学的那些菜看一遍,我也会做。

2000年暑假,矿务局每月仅发300元生活费。我通过熟人介绍,招收了36名社会青年,租用枣庄矿招待所四楼闲置会议室,举办烹饪技术培训班,挣点钱补贴家用。一天,一位四十多岁家住永安的中年人,领着他不到十六岁的儿子到培训班想学厨师技术。我问他怎么知道这里的。中年人说他东西两庄有不少干厨师的人给他介绍的。他儿子学也不上了,一年多天天在家睡懒觉,他妈做好饭喊他起床吃饭他都懒得起,愁死人了。他千叮咛万嘱咐,儿子来到这里你可要把他管严点。我让他放心,你走吧。

到第八天学员正在上课,中年男人可能不放心儿子又来了。我马上让所有学员回到坐位上,拿一个方櫈让他坐到炉口旁边,点名让他儿子到前面来,为他父亲做一道爆炒肉丝。这小孩也不怯场,先切好配料和小料,又快速地选好一块肉,片片,切丝,放大碗里,搕全蛋,抓淀粉,上好浆,坐锅滑油,肉丝出锅留底油,下配料,倒主料,调味,淋芡,颠匀出锅装盘,一气呵成。我拿一双筷子,把菜盘端放到中年人面前的课桌上,执意要让他亲口尝一尝。他夹了一筷子,品尝后脸上露出笑容。嘴里竟说出不相信这盘菜是他儿子炒的。我说你亲自看到了吗?他看到了,并点了点头。我说学习或培训都是有方法的,不亲临其境亲自看到,谁也不会相信。

2003年上半年,我在龙头路办学。泥沟镇来了一名姓李的高中毕业生学烹饪,他年龄大有文化学得更快。学完后去了青岛,半年后又回到枣庄利民,找到一个餐馆帮厨。那个餐馆只有三个人,女的是老板,还有一个主厨四十多岁,家住孟庄,麦收时请假回家收麦。餐馆不能关门,临走做好两盆红烧肉,由帮厨维持生意。两盆红烧肉两天卖光了。那个餐馆红烧肉是特色菜,到晚上十点多钟,小李突然把电话打到我家里,咨询说,王老师红烧肉怎么。我对小李印象很好,但是并未告诉他红烧肉怎么做,却反问他,红烧鱼你会做吗?他马上回答说会。我们双方放下了电话。

又过了几天,他又打电话说,王老师我做的红烧肉比以前在店里干的老师傅做得还好吃,老板把主厨辞掉了,让我主厨。我马上说,这回你明白了吧,学厨师要少学菜,多学做菜的技法,一通百通,触类旁通。学精髓,学原理,学道理,而不是学皮毛,一个技法可烹制出几十数百甚至上千道菜。

精彩不错过

从编辑记者到烹饪教育的跨越

有幸接触孔府宴

“大包干”是周营镇的一次革命

中国菜肴评定的十五条标准

作者:王新权

微游枣庄   编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位老厨师,讲解这3道常见菜的烹饪技巧,美食制作大揭秘!
一方水土:家乡的红烧肉(作者:谭丰华)
这就是枣庄丨枣庄举办第五届菜品交流会暨青年名厨联盟会成立大会|厨师|名厨|枣庄|美食|鲁菜
好吃不腻红的烧肉秘诀
浩弟分享50个烹饪技巧,炒鸡蛋加水是绝招,先收藏起来备用
厨师长教你做枣庄辣子鸡,枣庄最有名的特色菜,吃饭必吃的一道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