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方志四川•八一特辑】袁征 ‖ 拜谒安顺场


拜谒安顺场
袁  征

祖国的西部奔腾着一条大河,它发源于青海玉树阿尼玛卿山脉果洛山南麓。河水流经横断山东北部和四川西北高原,一泻千余公里后注入岷江,汇入长江,奔向东海。这条大河,叫大渡河。

大渡河奔流至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境内时必经一个山镇。这里河宽300米,水深流急,两岸峻岭起伏,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这个山镇,叫安顺场,原名紫打地 。

安顺场(袁征 摄)

我国近代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天京后,转战广西、湖南、湖北等省。为北渡长江,夺取成都,建立四川根据地,石达开转战川黔滇三省,先后四进四川,终于渡过金沙江,突破长江防线,于1863年5月到达安顺场。石达开下令多备船筏,次日渡河。岂料当晚天降大雨,河水暴涨,无法行船。清军及民团、彝兵将太平军团围困于此,使其进退维谷。石达开率军苦战月余,几次渡河出围,均告失败,最后全军覆没,留下千古遗恨。

石达开雕像(袁征 摄)
1863年6月27日,石达开英勇就义于成都。
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从云南巧渡金沙江后,沿会理、西昌北上,准备渡过大渡河进入川西。蒋介石扬言“要朱毛成石家军第二”,令第二路军和川军第二十四军沿大渡河左岸筑堡阻击,加强大渡河以北的防御,企图凭借大渡河天险围歼中央红军于大渡河以南地区。5月24日,红一师第一团赶到大渡河右岸,当晚发起攻击,击溃敌军两个连,占领安顺场。5月25日,红一师第一团一营挑选出十七名勇士组成渡河突击队。在我军炮火支援和当地老百姓船工配合下,突击队乘着仅剩的一只木船,迎着惊涛骇浪,冒着枪林弹雨,以排山倒海之势强渡大渡河,占领了北岸桃子坪,歼灭川军第二十四军守敌,控制了渡口,红一师和干部团由此渡过了被国民党军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从此,安顺场以“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而闻名于世。
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雕塑(袁征 摄)

说来也巧,1971年元旦前后,有一大批热血男儿分别从四川、河北、天津、湖北等地踏入位于塞外古城宣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65军193师的军营,该师的前身正是当年在安顺场上强渡大渡河大破敌军阵地的红一师。

193师军营(图片来自网络)

这批新战士中有我,除我之外,还有朱正怀、陶洪生、张克明等同志。

 经过3个月的新兵训练,朱正怀、陶洪生、张步科等被正式编入193师579团特务连;江平、成甲庆等被正式编入193师579团2营4连;我和陈一农、刘宁等被正式编入193师579团3营7连……

川籍战士张步科的三等功喜报(作者 供图)

在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部队里,这一大批小伙儿得到了锻炼成长,受嘉奖的受嘉奖,立功的立功,当班长的当班长,提干的提干,入团的入团,入党的入党,留下终生难忘的军旅生活记忆。

如今,昔日的小伙儿们早已退役且退休,最年轻的年过花甲,最年长的年逾古稀。朱正怀等定居在北京,我和陶洪生等定居成都,还有大批人分别定居绵阳、广元、宜昌、兴山、武汉、天津、石家庄、唐山、张家口、衡水、冀州等地。虽然我们已离开军营多年,但是红一师革命老前辈在战争年代立下的赫赫战功,一直萦绕在我们的脑海里。

前不久,老战友朱正怀从北京来到成都,意欲到川西转一转,请我推荐一些游览去处。我与成都的老战友陶洪生、陈一农等商量,决定由我和陶洪生等陪同朱正怀去一趟安顺场。

作者袁征(左一)与战友在安顺场石达开雕塑前留影(袁征 供图)

清晨,明媚的阳光洒满锦江河畔。我驾驶着越野车与陶洪生、张克明一起陪同朱正怀从成都出发,向着安顺场奔驰而去。

安顺场位于大渡河中游南岸,距石棉县城11公里。1996年,安顺场先后被命名为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中小学生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在安顺场建成。2013年6月1日,安顺场通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验收。2016年12月,安顺场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

位于大渡河畔的石棉县图书馆(袁征 摄)

到达安顺场之后,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拜谒了这里的每一道红色风景线。

安顺场上矗立着一个占地200平方米、由邓小平同志题写碑名的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

由邓小平题字的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袁征 摄)

纪念碑高6.26米,采用灰色花岗岩雕刻而成。碑体正面为半圆雕红军战士头像,下方为十七勇士架着当地特有的翘首木船劈波斩浪强渡天险的浮雕,右侧为巨手执大刀浮雕。

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袁征 摄)

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旁坐落着一座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该纪念馆于2004年5月24日正式建成开馆,馆名由江泽民同志题写。纪念馆采用唐式建筑风格,呈对称布局和院落形式,总面积6600平方米。展厅以弘扬红军精神为主题,分为长征、大渡河战役、红军长征过雅安、翼王悲歌、历史评述五个部分。

由江泽民题字的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袁征 摄)

一块巨石竖立在波涛汹涌的大渡河畔,上面镌刻着“红军渡”三个鲜红大字。当年红一师的将士就是从这里强渡大渡河的。

红军渡(袁征 摄)

经过八十几年风雨沧桑的红军指挥楼巍然矗立,令人肃然起敬。

红军指挥楼(袁征 摄)

当年红一师和干部团前辈留下的宣传标语依旧鼓舞人心。

红军宣传标语(袁征 摄)

最让我们心潮澎湃的是纪念馆展厅里的一组群雕,它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红一师十七勇士冒着枪林弹雨乘坐木船劈涛斩浪强渡大渡河的英勇壮举。

从北京远道而来的老战友朱正怀指着群雕,无比感慨地对我和陶洪生、张克明说:“今日我威武雄壮的辽宁舰航母编队,正是从这里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吗?”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安顺场
安顺场游记
一段记忆:红军强渡大渡河
同是5月的大渡河,石达开在安顺场全军覆没,红军却涌现出17勇士
强渡大渡河十七勇士
闲游安顺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