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见血封喉

一只斑毛大虫中了猎户的药箭,“大吼一声,将身纵起,离地数丈,随即落下,四脚朝天,眼中插著一箭,竟自不动”,多九公喝彩道:“真好神箭,果然见血封喉。”转向唐敖解释说:“此箭乃猎户放的药箭,系用毒草所制。凡猛兽著了此箭,任他凶勇,登时血脉凝结,气嗓紧闭,所以叫见血封喉。”……

这是《镜花缘》里面的情节,“见血封喉”常见于明清小说,不过我今天不说那么血腥的故事,而是说那个叫“见血封喉”的剧毒植物。

今天第51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确定宣传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话说,剧毒的见血封喉能跟我们和谐共生么?能。

见血封喉,桑科、见血封喉属常绿大乔木,也叫箭毒木、大毒木。它的乳白色汁液含有剧毒,一经接触人畜伤口,即可使中毒者心脏麻痹(心率失常导致),血管封闭,血液凝固,以至窒息死亡,所以人们称它为“见血封喉”。
见血封喉的拉丁名是Antiaris toxicaria,其属名Antiaris由希腊语的anti(对抗)+aris(箭)组成,指其毒汁供射猎用, 种加词toxicaria就是“有毒”之意,可见它除了毒,还是毒。
它是一种剧毒植物和药用植物,号称为“毒木之王”,它也是是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见血封喉多生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雨林中,分布于我国广东(雷州半岛)、海南、广西、云南南部,斯里兰卡、印度(包括安达曼群岛)、缅甸、泰国、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

也许很多人跟我一样,初听“见血封喉”之名来自于武侠小说中,脑海里无数次浮现出自己想象的那个样子。
第一次见其真身是在华植的热带雨林温室,那天,一个不经意的抬头,一株长得非常魁梧的大树就在眼前,虽然其貌不扬,但只要瞄一眼植物铭牌上它那霸气侧漏的“见血封喉”四个大字,顿时有就会闻风丧胆之感,没有一点防备,如雷贯耳的它就这样出现在我的面前,冷不防打了一个寒颤……
后来,见多也不怪了,在神农草堂、在版纳植物园等地均见其身影,可一直没见它开花结果,充其量也就瞄几眼,对它抱有敬畏之心。

可这个春天,跟贵华同学再一次在中山树木园遇到它,不经意的抬头,发现居然枝叶间藏着一朵朵像“桑果”那样的花序,它跟叶片一样的绿色,那么高的树,能在镜头里捕捉到它,也算有缘了。
再过一个月,当我们俩再次来到它的树下已是满树果实了,或绿或红地挂在枝端,把镜头拉进,果实如红枣一般大小,挺诱人的。
比我好吃的是一些鸟儿,它们在枝叶间欢呼雀跃,寻找熟透的果实,明显它们的嘴比我还叼,每个果儿也就轻轻嘬一口就扔掉,不时见到被鸟儿吃过的果实露出黄色的果肉从树上掉下。

能在一个月内认识了它的花,又见到它的果,实在是荣幸之至。

话说“见血封喉”的毒性都是大家认可的,那它的果实怎么那么受欢迎呢?其实嘛,它的果实并没有毒,别说鸟了,就算人吃了也没关系,据说在云南的西双版纳,还真的不少人吃它的果实的。
所谓的毒,那是它树中的乳白色汁液含有剧毒,伤口若沾上这种汁液,即可心脏麻痹、血管封闭、血液凝固、窒息死亡。据说树汁内的毒性成分,是为了抵御动物对它的伤害,而颜色醒目、无毒味甜的果实,则是吸引动物们取食果实、为其传播种子,所以你可以放心去触摸果实,甚至吃它。
据说在海南和东南亚地区,以前经过见血封喉处理的毒箭在很长时期被作为猎人狩猎的工具,被射中的猎物有“七上八下九不活”之称,意为凡被涂上毒箭射中的野兽,上坡的跑七步,下坡的跑八步,平路的跑九步的就必死无疑,足见其毒性的剧烈。因此,也让见血封喉获得了“箭毒木”的别名。

它的毒性也不是近代才被发现,晚清医书中也提到“见血封喉”,清人所撰《外科证治全书》卷四有一条,说毒箭伤人,其中“一种是草乌膏,喂涂箭镞名射罔,人若中之,见血封喉而死”。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虽然见血封喉的毒液可致命,但它也有药用价值,据说,它的有毒成分主要为α-见血封喉甙和β-见血封喉甙,在药理上具有强心、加速心律、增加心血输出的作用,因此在医药学上有研究价值和开发价值。

虽说它有毒,真的也不用怕它,我们还是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嘛,除了它的药用价值外,它的树皮还是极为特殊的天然纤维,有着罕见的柔韧性,黎族著名的“树皮衣”就是以它为原料制成的。
黎族人砍下“见血封喉”树后,将树皮从树干上像蜕皮一样囫囵剥退,经浸泡、捶打等程序加工后,不但可以做成树皮衣,还可以制作各种用品,比如腰带。

但是,当见血封喉被列为国家级保护植物后,人们用另外的树木代替了见血封喉,而且因为各种原因这种技艺开始消失。

见血封喉是高大乔木,高25-40米,胸径30-40厘米,大树偶见有板根;树皮灰色,略粗糙;小枝幼时被棕色柔毛,干后有皱纹。
叶椭圆形至倒卵形,幼时被浓密的长粗毛,达缘具锯齿,成长之叶长椭圆形。

最重点的是,具乳白色树液,正是这个白色树液是毒性的关键。

▼中山树木园的见血封喉,是不是高大威猛呢?

▼位于华植温室的见血封喉,也是我第一次认识它的地方,图片由@季节提供。

▼这也是华植的见血封喉,种在繁育中心,图片由@季节提供。

▼ 位于神农草堂的见血封喉,图中背影就是天天找见血封喉的@贵华同学,图片由@李薇提供。

见血封喉在每年春季开花,雌雄异花但同株。

可惜树太高,无法拍到迷你的雌花,只能拍到雄花。它的雄花像我们吃过的桑果,它们的确也是同是桑科的亲戚嘛。

▼树下捡到的雄花,专业是这样描述的:雄花序托盘状,宽约1.5厘米,围以舟状三角形的苞片,苞片顶部内卷,外面被毛;雄花花被裂片4,稀为3,雄蕊与裂片同数而对生,花药椭圆形,散生紫色斑点,花丝极短。

雌花在授粉后,会结出一个个小梨子似的果实,顶端还带有分叉的柱头。果实初期为绿色,随着成熟会逐渐变为红褐色直至深紫色。

这是红耳鹎在树上觅食的情景。(照片由@贵华提供)

成熟的见血封喉果实紫色的表皮下,是黄色、粘稠的内果皮,其中并不含有毒性成分,相反还含有不少糖分,果皮内则是一颗灰白色的种子。
▼这是在树下捡到的果实,把表皮去掉后,剩下的灰白色的种子,种子不大,就像一颗颗青豆般大小而已。

关于见血封喉,民间流传着两个传说。
据说,在云南省西双版纳,最早发现见血封喉汁液含有剧毒的是一位傣族猎人。有一次,这位猎人在狩猎时被一只硕大的狗熊紧逼而被迫爬上一棵大树,可狗熊仍不放过他,紧追不舍,在走投无路、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这位猎人急中生智,折断一根树枝刺向正往树上爬的狗熊,结果奇迹突然发生了,狗熊立即落地而死。从那以后,西双版纳的猎人就学会了把见血封喉的汁液涂于箭头用于狩猎。
在傣族民间,还有一个另一个关于见血封喉的优美传说。
据说,千百年前西双版纳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过一次洪荒。洪荒过后,准备重建家园的人们上山伐木,在林间碰上了77只猛虎。林中猛虎伤人无数,猎户无法捕杀。有个叫波洪沙的男子,为除虎患,只好服下许多毒药,血浸入地下以后,育出一棵树来。由于那树吸收了波洪沙的毒血,树枝中便含有剧毒。这种含有剧毒的枝,用形象生动的传说告诉后人,见血封喉是种毒木,它的树枝可使凶兽毙命。

当前,传说就是传说,第一个或许可信,第二个就是扯淡了。

以下文字来自植物志,仅供备查。
乔木,高25-40米,胸径30-40厘米,大树偶见有板根;树皮灰色,略粗糙;小枝幼时被棕色柔毛,干后有皱纹。
叶椭圆形至倒卵形,幼时被浓密的长粗毛,达缘具锯齿,成长之叶长椭圆形,长7-19厘米,宽3-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至浅心形,两侧不对称,表面深绿色,疏生长粗毛,背面浅绿色,密被长粗毛,沿中脉更密,干后变为茶褐色,侧脉10-13对;叶柄短,长约5-8毫米,被长粗毛;托叶披针形,早落。
雄花序托盘状,宽约1.5厘米,围以舟状三角形的苞片,苞片顶部内卷,外面被毛;雄花花被裂片4,稀为3,雄蕊与裂片同数而对生,花药椭圆形,散生紫色斑点,花丝极短;雌花单生,藏于梨形花托内,为多数苞片包围,无花被,子房1室,胚珠自室顶悬垂,花柱2裂,柱头钻形,被毛。花期3-4月。
核果梨形,具宿存苞片,成熟的核果,直径2厘米,鲜红至紫红色;种子无胚乳,外种皮坚硬,子叶肉质,胚根小。果期5-6月。

中文正名     见血封喉
拉丁学名     Antiaris toxicaria Lesch.
别称             箭毒木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目                 荨麻目
科                 桑科
亚科             波罗蜜亚科
族                 见血封喉族
属                 见血封喉属
种                 见血封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毒的树
世界最毒植物 见血封喉又名箭毒木
剧毒植物(珍惜生命、远离毒物)[
踏青看到这种植物绝不能碰,专家称其“见血封喉”,仅有唯一解药
奇趣生物:树中最毒——见血封喉的箭毒木
毒箭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