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荔枝

(图片来自网络)
炎炎夏日,何以解暑?于我而言,唯有荔枝。还不解?那就来两盘,要冰箱冻过的那款。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我啖着荔枝,葛优躺在沙发上,假装听到远处传来的马蹄声。想想我可比贵妃美人不知要幸福多少倍,在岭南,荔枝随便吃。
一边往嘴里塞荔枝,一边数我记录过的水果:人心果、波罗蜜、黄皮、枇杷、柠檬、番荔枝、杨桃……还有充其量与水果扯上关系的酸豆,文定果,嘉宝果……竟然没有荔枝,这怎么可以!这么好吃的岭南佳果,怎么也要馋一下你们才对。

以下,贵妃隆重出场。哦不,贵妃喜欢吃的荔枝隆重出场~

荔枝,无患子科、荔枝属常绿乔木。
荔枝,原名离支,意为割去枝条,离读去声,是动词,意思是荔枝这种水果易腐坏,摘取时需要连带着枝条,这样才能多保存些时日。唐朝朱应《扶南记》对荔枝的名字有此解释:“以其结实时,枝弱而蒂劳,不可摘取,必以刀劙其枝,故以为名”。
荔枝别名荔支、离支、丽支,果实成熟时皮色红艳可观,俗称丹荔。
荔枝的拉丁名是Litchi chinensis ,其属名Litchi就是广东话对荔枝的称呼了,难得土话也能变成属名的啦,种加词 chinensis就更不用解释了,宣誓荔枝的主权,必须滴。
荔枝产我国西南部、南部和东南部,尤以广东和福建南部栽培最盛。亚洲东南部也有栽培,非洲、美洲和大洋洲都有引种的记录。

荔枝与香蕉、菠萝、龙眼一同号称“南国四大果品”。

作为岭南人,荔枝就是从小陪伴着我成长的宝贝。小时候,乡下的荔枝并没有现在种植那么普遍,可是每个乡村大概都会有的。想当年我外婆家里有一株长得非常茂盛的荔枝,在那会,算是全村长得最好的一株吧,据说那是我妈妈的奶奶种下了,到我出生之时,已经是枝繁叶茂,每年六月,满树挂满了红彤彤的果实,因为它,外婆家成了我们一帮外孙们最喜欢去的地方了。外婆也是不偏不倚,给我们“排排坐,分果果”。
那时候,也不知道荔枝还有那么多品种,我们只懂两个字:好吃。后来才知道这个乡下叫做“和枝”的品种专业叫黑叶,也叫乌叶,它是广东地区普遍栽培的品种,其粗生,叶色浓绿近黑而得名。
可惜,因为乡村通公路的原因,外婆家的荔枝被砍了,它带给我的欢乐与美味只有藏在回忆中。

如今回去乡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有荔枝,而且大都是更加美味的桂味或者糯米糍,可大家对荔枝已不再稀罕了,以前的味道再也找不回来。

荔枝在广东有大年小年之分,三四月份徜徉东莞植物园之时,路过荔枝园,见到满园的荔枝花,想必今年一定是荔枝的大年了。没想到,五月南方地区的一场特大暴雨,把荔枝的“大年”一夜打回“小年”,替果农心疼了一把。
荔枝大都是六月成熟,我却在五月吃到了今年的第一颗荔枝,那是丽姐从高州根子带回来的早熟荔枝。可让我念念不忘的还是东莞植物园的荔枝。在六月底,他们公号的推送《六月到,啖荔枝》更是把我的胃口吊起来了,文中介绍的很多荔枝品种闻所未闻,让我神往。
终于在荔枝成熟之时,东莞植物园举办了荔枝文化科普展览,有幸来到现场见识了荔枝品种的丰富性,吃了几十年荔枝,都不知道荔枝居然那么多品种,现场的展示让我瞪目结舌,原来荔枝除了常见的黑叶、妃子笑、糯米糍、桂味,还有水晶球、陈紫、元红、观音绿、红绣球……
更开心的是,在植物园@teen的引领下,进入荔枝园,形态各异的荔枝树与荔枝出现眼前,有机会感受荔枝风味的多样性与荔枝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大呼过瘾。尽管吃也吃了,拍了拍了,品种还是傻傻分不清。
▼东莞植物园的荔枝园。

▼东莞植物园的荔枝

▼科普展览供品尝的部分荔枝品种。

说到岭南的荔枝,苏东坡无疑是名副其实的形象代言人,他的一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把岭南荔枝“冲出广东,享誉全国”,的确,荔枝是大自然赐予岭南地区最珍贵的礼物之一。对了,苏轼老人家的这首诗正是写自我的家乡,题目就叫《惠州一绝/食荔枝》。
苏轼无意收代言费,对于本来就是吃货的他,被贬岭南后发现荔枝的美味,也许就发出“何以解忧唯有荔枝”的感慨吧。他第一次初尝荔枝便忍不住写到:“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枝为先驱。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苏轼也跟我们孩时一样,荔枝没熟时就“虎视眈眈”:“荔子几时熟,花头今已繁”、“留师笋蕨不足道,怅望荔枝何时丹”……他对荔枝的偏爱可见一斑。

而他的“日啖荔枝三百颗”更是把他对荔枝的真爱表露无遗,俗话说“一颗荔枝三把火”,真替他担心,这三百颗荔枝后进口后该有多大的火,要是他老人家穿越到今天,听到那句“怕上火,喝王老吉”,准时是找到知音了吧。

除了苏轼,对荔枝的热爱就不能不提到杨贵妃了,苏轼对荔枝的爱毕竟是因为他唾手可得,而对于贵妃美人而言,荔枝就是她的“诗和远方”。苏轼的爱,源于荔枝的美味,而贵妃对它的爱涉及到荔枝最大的软肋:不易保鲜。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杜牧那句人尽皆知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杨贵妃对荔枝的嗜好,竟是到了劳民伤财的地步。因着荔枝的不易保鲜,“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这就让远在产地千里之外长安美人犯了难。
为讨佳人笑,玄宗便“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千里奔波,驿马换了一匹又一匹,天气炎热,道阻且长,人、马不知累死多少,只为满足宫中的妃子尝鲜之念……

就算如今保鲜技术发达了,物流进步了,北方朋友想吃到新鲜的岭南荔枝仍旧是一种奢望。

说到吃,就没完没了,循例还是说说荔枝作为一种植物的特性吧。
荔枝属于常绿乔木,高通常不超过10米,有时可达15米或更高,树皮灰黑色;小枝圆柱状,褐红色,密生白色皮孔。
叶片薄革质或革质,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有时长椭圆状披针形。
植物大都以美丽的花取悦大家,可荔枝偏不,估计身边的朋友对荔枝的花不怎么关注吧?!因为相对它美味的果实而言,它的颜值真的可以忽略不计的。不过,对它感兴趣的是各种蜜蜂,它是著名的蜜源植物,每到花开,满树的蜜蜂在为我们劳作。

关于它的花,植物志是这样描述的:花序顶生,阔大,多分枝;花梗纤细,长2-4毫米,有时粗而短;萼被金黄色短绒毛;雄蕊6-7,有时8,花丝长约4毫米;子房密覆小瘤体和硬毛。

▼微距里,它的花是这样的。

荔枝的果皮有鳞斑状突起,鲜红,紫红;成熟时至鲜红色,种子全部被肉质假种皮包裹果肉产鲜时半透明凝脂状。

▼刚刚开始发育的果实。

▼未完全成熟前,荔枝大都是绿色的。

荔枝营养价值很高,具有健脾生津,理气止痛的功效。果肉含糖、蛋白质、脂肪以及多种维生素,并含叶酸、精氨酸、色氨酸等各种营养素,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但是荔枝性热,多食易上火,建议大家控制量,看看自己的接受能力哟。

说到荔枝,不能不提它的一个兄弟,龙眼,虽说它们同科不同属,但是它们还真的好亲。龙眼的生长环境和荔枝几乎一样,有荔枝树的地方,往往也有龙眼树。荔枝成熟得早,等荔枝下市了,新鲜的龙眼正好可以吃了。所以,龙眼有“亚荔枝”、“荔枝奴”的别称。
龙眼是无患子科龙眼属常绿乔木。龙眼的成熟期在农历八月,由于古时称八月为“桂”,加上龙眼果实呈圆形,所以又称龙眼为桂圆。
龙眼原产于中国南部地区,分布于福建、台湾、海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区,主产于福建、台湾、广西。
和荔枝性属湿热不同,龙眼能够入药,有壮阳益气、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可治疗贫血、心悸、失眠、健忘、神经衰弱及病后、产后身体虚弱等症。
荔枝和龙眼在结果的时候就很容易分了,可在非结果的时候,很多人会把它们混在一起,它们叶片的形态、花朵的外形都不一样。荔枝叶片呈椭圆披针形,奇数羽状复叶,聚伞花序颜色黄绿,龙眼叶片呈长圆披针形,圆锥花序,颜色黄白。
▼龙眼 Dimocarpus longan Lour.
无患子科 Sapindaceae 龙眼属

以下文字来自植物志,仅供备查。
常绿乔木,高通常不超过10米,有时可达15米或更高,树皮灰黑色;小枝圆柱状,褐红色,密生白色皮孔。
叶连柄长10-25厘米或过之;小叶2或3对,较少4对,薄革质或革质,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有时长椭圆状披针形,长6-15厘米,宽2-4厘米,顶端骤尖或尾状短渐尖,全缘,腹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粉绿色,两面无毛;侧脉常纤细,在腹面不很明显,在背面明显或稍凸起;小叶柄长7-8毫米。
花序顶生,阔大,多分枝;花梗纤细,长2-4毫米,有时粗而短;萼被金黄色短绒毛;雄蕊6-7,有时8,花丝长约4毫米;子房密覆小瘤体和硬毛。
果卵圆形至近球形,长2-3.5厘米,成熟时通常暗红色至鲜红色;种子全部被肉质假种皮包裹。花期春季,果期夏季。

中文正名     荔枝
拉丁学名      Litchi chinensis Sonn.
别称             离枝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目                 无患子目
科                 无患子科
亚科             无患子亚科
属                 荔枝属
种                 荔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剥开龙眼看荔枝
「龙眼」我觉得我比荔枝好!
岭南夏果
风味揭阳 贵妃醉酒荔枝香
杨贵妃的荔枝何处来?...五柳七
【文苑★散文】面对荔枝的叹息 ——读苏轼《荔枝叹》有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