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将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
userphoto

2022.10.16 山东

关注

来源:中国教师报

    以红色校史故事为载体,思政课教师可以将学生更好地代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进一步实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情感认同、理论认同和思想认同。

    红色校史故事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情感认同。思政课程内容与红色校史故事相结合,可以实现“将天下事讲成身边事”的效果。课程中所包含的治党治国治军、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等内容与红色校史故事结合后,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情感认同。原本教材中的抽象内容也变得鲜活起来。

    关联内容的情感认同。通过梳理红色校史资源中的学校发展主动服务国家和人民的故事、教师爱岗敬业故事、学生成长励志故事等与课程内容的契合点,再经过深度融合,从而使学生对课程内容建立一种关联。在研究过程中,实证调查的一些影像记录资料可以清晰地显示,当授课教师讲到思政课的某些内容与校史的关联时,学生表现出较高的求知欲。

    生动故事的情感认同。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广泛收集整理校友投身各行各业工作,并奋力实现中国梦的动人事迹,与在校生进行分享,从而实现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情感认同,并激发学生学习相关内容的浓厚兴趣。特别是在推进脱贫攻坚的进程中,每所高校的校友群体中都有大量感人至深的扶贫故事。这些扶贫故事都可以作为课堂引入案例加以分享,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由校友进行现场讲述。

    红色校史故事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理论认同。系统化的课程理论要更好被学生掌握,需要衔接的桥梁,而红色校史故事就可以充当其中的一个桥梁。

    理论认同的恰如其分。红色校史故事中蕴含着丰富的授课资源,可以瞬间拉近课程理论与学生的距离。而这对于授课教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大致需要经历持续提升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授课教师要对红色校史故事非常了解;第二重境界是授课教师对哪些红色校史故事可以与课程理论相连接,有一种理论敏感;第三重境界是在红色校史故事与课程理论相结合的过程中要做到恰如其分。第三重境界的实现需要建立在前两种境界实现的基础之上。

    理论认同的有效实现。在课程理论讲解的导入部分,可以通过相关红色校史故事的引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部分红色校史故事的选择,贵在引人入胜,起到一种“巧开头”的功效。在课程理论讲解过程中,思政课教师所嵌入的相关红色校史故事要着重起到画龙点睛、醍醐灌顶的功效。而在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高校的校史馆、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场所要成为思政课延伸的第二课堂。

    红色校史故事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思想认同。思政课教师在实现了对红色校史故事巧妙引入与合理运用的基础上,既可以促使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情感认同和理论认同,也可以进一步促使学生产生思想认同。

    价值引领强化思想认同。高校思政课是传播和讲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是使广大青年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渠道。站稳主阵地、把握主渠道是每位高校思政课教师以价值引领强化思想认同的应尽之责。红色校史故事中蕴含着深刻的价值引领内涵,对于青年学生有极强的价值感召力。

    知行合一达到思想认同。围绕红色校史故事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很好地依托知行合一达到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思想认同。思政课教师可以将授课班级的学生划分为若干实践小组,并为每个实践小组确定一个基于红色校史故事的主题。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开展系列实践活动以形成实践报告,并在班级中分享。思政课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对分享内容进行深度对话,并围绕学生的发言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

    (作者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研中心主任、博士。本文系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BJSZ2021ZC74)

本文来自“中国教师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查看原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光明日报》| 刘竞艳《中央戏剧学院思政部:“思政 艺术”打造艺术院校思政教育新体系》
课程思政“四融合”体系建设的实践
校史杂谈:三十年前的力学教研室
民国“大一国文”是怎样一门课?
一线校园 | 百年名校兴盛的基因密码——来自常德市第一中学的报道
1066梁木凡:A小学如何开展显性德育——实习见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