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口气梳理儒学史上的四大时刻! 上
userphoto

2022.12.29 山东

关注

一说到儒学,开山鼻祖的孔孟荀儒学最为妇孺皆知。人人都能信手拈来“仁”、“礼”、“民贵君轻”、“君舟民水”、以及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最令世人向往的“君子之道”。到了汉朝,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新儒学成为统治者治理朝政的官方哲学。这时的新儒学新在哪里?董仲舒改造了哪些儒学概念和思想呢?至宋元,尤其是宋朝,儒学吸收佛、道思想焕发生机,理学问世。宋元理学与儒学还是一回事吗?之后的陆王心学还是儒学吗?再之后以明清“黄昏三剑客”——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以及近代史上康梁等维新改革、新文化运动阶段,儒学又是如何因事物发展变化而变化的?

让我们通过儒学发展史上大家们和他们的儒学思想来开始理清儒学的前世今生。

儒学开山三鼻祖

时代:春秋战国时期(轴心时代)

代表人物:至圣孔子(春秋鲁国人)、亚圣孟子(战国邹国人)、荀子(战国赵国人)

思想理念和时代背景:让我先隆重请出孔老夫子出山。春秋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产生发展和井田制的逐渐崩溃(土地私有和兼并开始越演愈烈)以及宗法制的式微。导致礼乐制度崩坏,诸侯国开始兼并战争,天下大乱。孔子于心不忍,誓以恢复礼乐秩序,积极入世。洛阳问道老子后开始周游列国寻求统治者支持,宣扬他的治国理论和“仁”、“礼”的思想。

孔子的核心思想“仁”、“礼”。“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政治主张:实行”德政“,提倡“为政以德”反对苛政,主张“以礼治国”逐步改良政治。

孔子的仁爱,是一种有差别的爱,分阶级的爱,一种上对下的爱。与墨家墨子的“兼爱”不同,墨子的“兼爱”是没有差别的爱,与西方思想的“博爱”是相同的概念。礼的主张,则是极力维护礼乐秩序,不能僭越。落脚点还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但是面对权力和利益以及大环境诸侯实力坐大,孔子的儒学,特别是政治主张没有得到统治者的青睐。鲁国、卫国虽给与了短暂的政治尝试,最终周游十六国后还是回到故土,通过教育继续宣扬自己的思想理念。尤其是强调对人的修养、对民众的修养。孔子的教育思想这里就不做论述了。孔子的天命思想这里加一句——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

孔子讲经图

春秋无义战,到了战国时期,大约180年后,孟子扛起了儒学的大旗。据说孔子的儒学理念细分了八份。孟子、荀子分别继承发扬了其最终两个分支派别。

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民贵君轻。伦理思想上主张”性善论”,倡导“养浩然之气”。义利观上主张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大约60多年后,赵国的荀子所主张的儒学再次光耀儒学积极入世。

荀子主张“礼法并施”提出“君舟民水”思想,实行的是一种内如外法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上主张与孟子相反的“性恶论”。义利观上主张义利兼顾。顺应时代变化,义利兼顾可能更好的吸引统治者和民众的进入。荀子还提出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虽然儒家学说在官方上没有成为显学,没有成为主导那个时代的统治思想。但是它还是深刻的影响了那个时代。

在统治层面,儒学主张得到了部分的应用,不论是“外儒内法”还是“内儒外法”,深刻的影响了部分统治者的决策。在民众层面,儒学的修身思想和伦理观深深影响着普通民众,影响每一个中国人。教育思想又使得民智得以发展,为“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的转变提供了厚重的成长土壤。

儒家学说成为轴心时代睥睨世界的思想光芒。

历史进入西汉王朝,在荀子去世之后的约一百年后,西汉哲学家董仲舒得到汉武帝的支持,在《举贤良对策》中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社会国情相结合,并吸收其他学派思想,创立了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

新在哪里?为何到汉朝,儒学会成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

汉儒扛旗第一人

时代:西汉汉武帝时期

代表人物:董仲舒(西汉广川人)

核心思想和时代背景:以《公羊春秋》为基础,吸收诸子百家中到家和阴阳五行家的部分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加以改造,形成新的儒学体系。新在哪里?第一、针对君权的需要,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使皇帝的权力神学化。一方面对无限的君权进行限制,如果统治者不作为,上天会有异象谴之。一方面也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提供理论依据。第二、针对为人处,提出具体的标准——”三纲五常“。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有利于和谐社会的统治。

针对中央集权统治,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官方统治的正统之学。兴办太学,打破贵族官僚世代为官,大大提高了儒学地位。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针对土地兼并现状,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

也就在董仲舒的新儒学之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为何到了汉朝,儒家思想能在众多思想派别中崛起而成为主流思想?

结合历史知识不难得知,主要为两方面,内因在于:西汉王朝结束了春秋及秦末以来的大分裂局面,汉武帝为更好实现大一统的需要。虽经过文景之治,西汉王朝到了汉武帝已经非常强大,但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依然剧烈加上匈奴的边境之患,这些都深深威胁着中央集权统治。汉朝黄老之治的“无为而治”已经不再适应帝国统治的需要了。需要取而代之的是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外因:董仲舒的“君权神授”“天人合一”有利于加强皇权、“三纲五常”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形成封建伦理道德规范,有利于大一统局面的统治。非常符合汉武帝统治的需要。

天时地利,再加上汉武帝作为帝国至高无上的统治者的支持这一人和。儒家学说华丽蜕变,登上更高的历史舞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代的儒学简介:董仲舒的新儒学
高中历史|(知识全解)儒学是如何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的?
二十六史精选故事109、汉武帝崇尚暴力,却为何独尊儒术
评荀子的君本论和君民“舟水”关系说
一。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高)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