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课题范文:1 X”证书制度下中职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实践研究
userphoto

2023.02.02 山东

关注

1.选题:本课题研究背景;

2.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3.核心概念;

4.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5.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6.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7.本课题研究基础:已有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

(请分7部分逐项填写,限5000字内,可附页)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教育部等相关部委统筹规划、系统部署,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教育研究机构和试点院校多方联动,积极参与,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在推动职业教育“三教”改革、创新人才培养培训模式等方面的作用逐步彰显。

系统梳理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进展与成效,审视试点实践中面临的问题与困惑,建立良好的工作推进机制和环境,对加快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试点具有重要意义。

(二)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1.现状

“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简称1+X证书)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一项重要改革任务,是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重要特征体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大制度设计,为畅通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解决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够紧密等问题提供了遵循。

2.选题的意义

一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更好地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是新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新使命。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加快,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吻合度、前瞻性上还存在一定差距。

学校通过引导以社会化机制建设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加快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增强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吻合度,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拓展就业创业本领。

二是深化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引领创新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并将引导院校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进一步落实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重的法定职责,高质量开展社会培训。

三是探索构建国家资历框架的基础性工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也是对学习成果的认定。

结合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积极推进探索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制度设计与构建国家资历框架相衔接,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

3.研究价值

(1)本课题的研究是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教学对接服务地方建筑产业的重要内容和有益尝试,有助于理清中职生在专业认识上的目标定位,能够为全面建设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积累经验。

(2)本课题的研究能提高建筑专业中职师生的人才培养水平,加深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提高中职生专业岗位的适应能力,明确学生专业发展和职业规划的方向,明确今后的发展目标。

(3)本课题的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讲,职业教育就是教育和社会实际相结合的有效载体。

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这是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

(三)核心概念

“1+X”证书是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的“职教20条”的一条。具体内容为: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其中,“1”为学历证书,“X”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以培养建筑专业综合性人才和实现学生的持续、终生学习为宗旨,建立中职建筑专业教学与1+X证书制度对接建筑产业现代化间的桥梁纽带,为溧阳建筑行业企业更好的输送高技能人才服务,确保培养的人才质量,寻求适合专业技能知识架构的全新教育理念,从而进一步探讨中职建筑专业教学对接溧阳建筑产业现代化在教学课程设置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教师职业发展上、专业开设上的整体方案体系。

2.研究内容

本课题涉及的子课题有:

(1)1+X证书制度下中职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实践研究

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以及当今建筑行业领先科技水平,探索研究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教学和企业的合作方案,以企业需求为中职人才培养的出发点,总结溧阳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1+X证书制度的内涵和价值。

我校是1+X证书之BIM第一批、建筑工程识图第三批考试试点院校。

(2)中职建筑专业1+X证书制度的现状影响因素的探讨

深入挖掘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群建设和课程改革方面积累的经验,调查研究溧阳建筑企业发展状况,同时根据学校现有师资资源及专业设置,从溧阳建筑行业企业产业现代化的发展中总结人才培养经验,探索办学新途径,对1+X证书制度的影响因素做出全面的总结分析报告,进一步指导专业建设。

(3)基于溧阳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群建设的专业课程合理化的架构方案。

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建筑工程部现有建筑工程施工、工程造价、建筑“3+3”等专业的开设,可以有效对接溧阳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中生产、施工、装饰、管理等的一体化产业链发展模式。

合理架构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设计和技术服务等方式,探索出更加适合的教育服务企业的专业课程合理化的架构方案。

(4)基于溧阳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群建设的师资力量的整合与重组的研究。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群以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为龙头专业,可建成融合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为一体的专业群,实现中等职业对接溧阳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做好人才服务跟踪,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评价体系,通过对溧阳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研究,总结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群建设的师资力量的整合与重组的可行性方案。

(五)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以项目组成员为主体,整合相关学校和企业资源,对本校建筑专业开设及实训项目建设进行深入调研,并充分了解溧阳及周边城市建筑行业发展,分析学生典型,归纳完成相关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调研相关中职生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现状,剖析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中职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为指导,将各项职业能力由低到高进行排序,遵照学生的学习、成长规律开发具有内在联系的教育标准体系,最终形成学生对专业认识与职业发展路径建设。

1.思路

调查本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群建设情况与当前溧阳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反思现在专业教学在专业设置、1+X证书、师资力量存在的问题,分析符合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条件,探索开发新形式下适合中职师生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方法。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书刊、上网等方式获取与本课题有关的大量研究资料,丰富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为课题研究人员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2)调查研究法:为了深入了解溧阳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状况,必须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调查研究,分析现在教育理念和方式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情况,并不断总结,为课题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3)案例研究法:归纳总结筛选出一批职业教育服务地方产业发展水平的实践的典型,并对这些典型课例进行分析研究,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和理论依据。

(4)行动研究法:通过对本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在对接溧阳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和研究,制订出具体计划,开展实践与研究。

在以上行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在实践中不断观察、研究、讨论,对各种策略逐步修订完善。

3.实施步骤

(1)准备研究阶段。(2021年1月---2021年6月)

此阶段主要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订、申报工作。

先成立课题组,研究设计思路;接着设计、研究课题运作的方案;最后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指导,形成课题运作的文件(制度、计划等),确保课题研究顺利开展。

(2)实施研究阶段。(2021年7月---2022年5月)

此阶段先通过调查分析,把握1+X证书制度对接溧阳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内涵和价值,积极参加师资培训(省培、国培计划);根据我校专业设置与师资情况研究BIM证书课证融通方式;根据院校针对学生开展BIM证书培训计划制订合理的报考计划;参考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考评大纲进行实训环境建设、BIM教学资源工作建设。

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师资培养方案。重点形成建筑专业1+X证书制度建设对接溧阳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教学方案主体的中期成果,形成阶段总结报告。

(3)全面总结研究成果阶段。(2021年6月---2022年1月)

对本课题的研究过程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形成课题总结报告,并将专题论文汇编成集,为做好推广工作和开展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4.技术路线

(六)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1)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专业知识和今后走向职业岗位所用到的专业知识可能有着很大的差距。

在校期间学校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的教育应与今后职业岗位实际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2)建筑行业中包含的专业内容有很多种,学生如何将自己的所学知识用于当前建筑现代化的工作中,前提是学校的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取得的证书应与当前建筑产业现代化中的技术水平保持一致,从而才能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今后的发展方向与目标。

2.创新之处

(1)我校的建筑专业1+X证书试点院校与溧阳建筑产业现代化从两个方面相互对接的思想出发,同时探索学生对专业的学习与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需求两者间的关系有影响;

(2)本课题遵循人才培养的成长规律,以中职教育专业课程知识体系为基础,逐步探索一整套符合溧阳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体系、课程方案等评价方法,由浅入深,由粗到细,有简单的使用操作到高深的理论知识;

(3)通过理论与实践研究探索切实可行的提高学生技能知识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通过过具体的实践案例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在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更快的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同时为以后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本课题研究基础:已有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

1.已有相关成果:

(1)人才培养方案

(2)校本教材

(3)课程建设

2.主要参考文献:

(1)孙仲健《BIM技术应用:Revit建模基础》

(2)陆泽荣、刘占省《BIM应用与项目管理(第二版)》、《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3)陈淑珍,王妙灵,张玲玲,王浩 《BIM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4)张玲,刘霞,程晓慧 《BIM全过程造价管理实训》、《高教学刊》

3.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主持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哪些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等。

4.核心成员的课题研究

主持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的研究课题

主持人XXX老师作为参与人加入了江苏省职教学会课题《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平台+模块”课程实训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的研究,负责编写实训项目任务书,课题已于2018年12月结题;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参与了溧阳市课题《基于实体比例建筑模型实训项目的开发与研究》,编制实训项目任务书《建筑构造实训》,2020年8月参加了廊坊中科1+X证书之BIM证书培训。

XXX等课题成员,都曾参与溧阳市级课题,在此基础上他们都取得了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能力又有了较大的进步。

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重构新时代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学习生态,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综合职业能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

本课题核心组成员均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研究生2人,课题组成员包含高级讲师、工程师、讲师、助理讲师,在教学一线、教科研方面均有突出的成绩,同时,在土木工程专业技术领域,取得国家一级建造师、工程师、安全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多个职业资格证书,有着丰富的专业实践经历,专业学术成果丰硕,主持或参与研究过省、市、区级多项课题,有扎实的教科研研究功底,踏实勤恳,兢兢业业。

课题组成员单位是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江苏省首批四星级中等专业学校、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理念先进,素质优良,专业设置广泛,学生人数众多有一定的典型性,这位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与环境条件。

另外,本课题已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搜集整理了大量的相关论文材料,同时,已经做了一定的调研,在此基础上,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也做好了课题相关的任务计划和分工协作计划,为本课题顺利进行打好基础。

保障体制

(1)加大领导力度。学校成立课题研究工作小组,组织相关人员围绕本课题积极开展前期准备工作。

(2)充分发挥专家学术引领作用。聘请相关处室有关专家作为课题研究顾问,充分发挥专家的把关作用、指导作用和辅导作用。

(3)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参与研究教师的素质。

(4)建立健全研究制度,定时间、定地点、定研究内容,保证研究落到实处。

(5)学校拟每年投入专款用于教育科研(含课题研究),保障课题研究顺利实施。

进一步加强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硬件和软件建设,进本课题实验研究的不断深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提醒】【BIM新闻】工信部:“BIM系列岗位”专业技能训练考核助力行业发展
【BIM观点】BIM技术及其在我国的应用问题
【独家】何关培:中建股份《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BIM应用指南》编制过程值得借鉴的几个做法
2018年全国BIM人才缺口巨大,BIM等级考试报考通知!年轻工程师必读!
全国BIM工程师出现巨大缺口出现的背后真相
同一个人可以办理多个职称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