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晋侯燮父改“唐”为“晋”的真实原因,与一株“嘉禾”有关!
userphoto

2023.03.06 山东

关注

关于唐叔虞的身世,《左传》中还有这样一段记载,说是他的母亲邑姜——也就是武王的原配夫人、有着神鬼之智的太公望吕尚(姜太公)的女儿——十月怀胎的时候,有一次梦到天帝对她说:“我为你的儿子起名叫虞,并将唐国赏赐给他,以后他就将在那块土地上生活,在主神参宿的保护下繁衍生息。”等邑姜生出了儿子,果然就见他手心上写了一个“虞”字,于是等长大以后就真的把他封到了唐国。

在崇尚“天命所归”的古代社会,这样的故事自然是喜闻乐见的,但却无法说服有着科学素养的现代人。唐叔虞受封地,并且能够青史留名,靠得并不是天命的眷顾,而是真抓实干的奋斗精神。

唐叔虞就封之后,一手抓生产,一手抓国防,把唐国这个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到他死后,他的儿子燮父(单名一个字,父是尊称)继承了衣钵,并改国号为,从此便开始了晋国长达六百多年的光辉历史。至于说晋侯燮父为什么要更改国号,其中的真实原因早已无从得知了。过去有一种较为普遍的提法,认为燮父改唐为晋的原因,当与唐叔虞在位时所获得的一株“嘉禾”有关。

据《尚书》记载,这颗“嘉禾”有着“异亩同颖”的奇特性状,也就是一颗穗子长在了两颗庄稼的茎干上,认为这是“天下和同之象”,于是就献给了周成王。周成王拿到“嘉禾”也倍感欣慰,不由得诗兴大发作《归禾》(《史记》作《馈禾》)一首,派人快马加鞭送给了正在东方治乱的周公旦。周公得到天子赏赐,自是喜不自禁,于是也即兴赋诗,作《嘉禾》一首以表谢意。

如此一来,这么一颗原本只是因为基因突变长坏了的禾苗,竟然历经辗转以光辉的形象供人瞻仰,作为一株植物,也算是名垂青史了。此时的周王朝刚刚平定天下,内有板荡之局,外有不臣之邦,这颗嘉禾的出现也算是给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看来天命终归还是在周啊!周成王一高兴,就对他的侄子说:你父亲有晋献嘉禾的功劳,以后你就改国号为晋吧!当然了,但凡是带有主观色彩的猜度,多数都会有他的对立面。最近就又看到另一种说法,说“异母同颖”可不是什么祥瑞,而是凶兆,因为这象征着流年不利。你想啊,两株禾苗才能长一颗穗子,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减产了啊!唐叔虞明知这意味着什么,还要把它献给周成王,这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吗?假如天子和周公都没有往祥瑞的方向理解,你唐叔虞岂不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还真不是这样。按照当时的说法,周公是摄政,而摄政的周公很可能是以天子自居的,并没有史料上所说的那般谦和。而这个嘉禾又象征着什么呢?两颗禾苗共享一个果实,显然是在暗示周公与成王共享天下。成王当然知道这个意思,早就苦于没办法跟周公提起,如今得到嘉禾自是大喜过望,于是便立刻转手给了周公,算是打了一个哑谜:给你个眼神,你自己体会吧!

周公这么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一见到这颗禾苗瞬间就明白了侄子的意思,于是索性顺水推舟,让出天子之位,自己到成周镇守,留得一个贤名,也算是没损失什么。周成王得偿所愿,唐叔虞也志得意满,一来一去改国号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不过话说回来了,沿着“嘉禾”的思路出发,无论选择哪一种说法,都未免主观色彩太过于强烈。以“嘉禾”来解释改唐为晋的缘由,更是牵强附会,难以令人信服。因此人们更愿意相信,燮父之所以要改唐为晋,是因为他把都城迁到了晋水一带。这里的难点只在于,唐叔虞始封的唐地,以及燮父迁都后的晋地,其地望究竟在何处,至今都无法找出确切的答案。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一度认为,唐和晋的地望就在如今的太原一带。这种信念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汉代学说的影响,比如班固编写的《地理志》就持此种说法。不过,根据现在掌握的资料可知,西周初年时,现在的太原地区还是戎狄部落盘踞的地方,晋国的势力范围直到春秋末年才扩展至此,以其作为西周时期的晋国版图显然过于乖谬。

一般来说,在各种具有说服力的见解中,人们对晋国早期地望的争论虽有殊异,但大都将其定位在如今晋南的临汾市、运城市周边地区。而随着天马~曲村遗址晋侯墓地的重见天日,争论的范围也日渐缩小。尽管唐叔虞始封的唐地至今仍旧扑朔迷离,但至少可以确信的是,燮父迁都后的晋地距离天马~曲村遗址不会太远,极有可能就在如今的翼城县境内。

根据史料的记载,晋侯燮父在迁都的过程中,还做了一件为自己争取爵位的事情。据说唐叔虞受封唐国的时候还只是伯爵爵位,到燮父的时候有些不满足于现状,因此便趁着迁都,给自己盖了一座华丽的宫殿,超出了伯爵所应享有的规制。周康王派人来指责他追求奢靡之风,可此事最终却不了了之,反而是天子最后作出了让步,在周康王二十八年时,“命唐伯侯于晋”,使得燮父的爵位由伯爵升格为侯爵,可见其中多少是使了一些手段的。

晋侯燮父死后,他的儿子晋武侯继位,再之后是成侯厉侯靖侯(公元前857年——公元前841年在位)、僖侯(公元前840年——前823年在位)、献侯(公元前822年——公元前812年在位)按着一成不变的规则相继继位,一切也都相安无事。

这六代国君就只留下了一个名字和谥号就没有然后了,到下一代晋穆侯(公元前811年——前785年在位)在位期间,晋国又迁都到。与之前的唐、晋一样,这次晋穆侯所迁的绛都位于何处,至今也依然是一个谜。到晋穆侯去世半个世纪后,晋国的都城又改成了,其具体所在同样扑朔迷离。不过有鉴于在此期间晋国并没有迁都的记录,因此很多人都相信,所谓的绛和翼应该是归属于同一个地方,只是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称谓罢了。

对于这次的迁都的原因,据史学家的推测,晋国先前的都城很可能是在一片山地上,交通不太便利。经过长期的经营之后,逐渐在当地站稳了脚跟,都城的位置就成为了一个瓶颈。与此同时,晋穆侯时期戎狄活动猖獗,周宣王多次征讨都失败了,迁都到平原地带可能也是出于保护土地的需要。晋国的几次迁都,大体上都在现在的翼城县附近一百公里以内的地方,考古发掘的很多墓葬也都在这一区域。

晋穆侯死后,晋国出现了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内乱。公元前785年,晋穆侯的弟弟发动政变,夺取了晋国的君位。四年之后,即公元前781年,晋穆侯的太子姬仇带人攻杀了叔父,夺回了政权,即位为晋文侯。这位通过政变短暂获取君位的叔叔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名字,人们只记住了晋文侯给他的谥号“殇叔”。短暂的内乱虽然没造成什么大的混乱,但却隐隐的开启了晋国内乱模式的潘多拉魔盒,给晋国后世的政治变革带来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作者:河东涑水居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晋国史话 第一辑 概略 晋国的早期历史:晋国早期历史的流水账
潞人说“晋”——闲话晋善晋美的前世今生之一
从唐国到晋国。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事件和力量让君主敢于离经叛道而天下归心?
僖公二十四年--秦助晋文 周王出居 郑杀子臧 楚霸垂成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晋国继承制度的影响
叔虞封唐的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