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铭:驳辛德勇教授校删《太史公自序》“德”字之谬
userphoto

2023.03.20 山东

关注

夫陰陽、儒、墨、名、法、道德,此務爲治者也,直所從言之異路,有省不省耳。——《史記·太史公自序》

今晨早起見辛德勇教授又對《史記》校勘提出新見,其《〈史記〉新本續校之〈太史公自序〉》一文云:
問題很簡單,蓋通讀下文一眼就可以看出,司馬談在這裏講述的“六家”之學,依次爲隂陽、儒、墨、名、法、道,而且提到“道家”兩次,並無“道德”之名,而且史籍中也沒有稱道家爲“道德家”的,因爲那樣會引發歧義。所以,這裏的“德”字必屬衍文無疑……司馬談在這裏明明是在講述戰國秦漢間的六家學術,《道德經》雖然是道家始祖老子的經典,可這書名畢竟不能取代世人對道家的稱謂,就像不能把儒家稱作“論語家”、把墨家稱作“墨子家”一樣,因而也絕沒有理由在這裏“連稱'道德’”……司馬談下文講述的都是“道家”,何以會另以一個“道德家”來“開宗明義”?這樣豈不給讀者徒增紛亂?司馬遷弄這麼一手幹啥?何苦呢……蓋《太史公書》這一衍文由來已久,襲用其文的《漢書》就已然如此。然而古籍校勘不只是勘正宋代以來版刻的譌誤,也包括早期傳寫的譌誤,在研究利用的意義上甚至也包括作者書寫的筆誤。

辛氏對自己的邏輯自信過度,别無依傍卽欲“理校”古籍,乃有此謬,不能不駁。

通觀《史記》全書,可知史公稱道家學術爲“道德”乃常事。

  •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老子脩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爲務。居周久之,見周之衰,迺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彊爲我著書。”於是老子迺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莊子散道德,放論,要亦歸之自然。申子卑卑,施之於名實。韓子引繩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極慘礉少恩。皆原於道德之意,而老子深遠矣。”

  •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慎到,趙人。田駢、接子,齊人。環淵,楚人。皆學黃老道德之術,因發明序其指意。”“﹝荀卿﹞ 於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興壞,序列著數萬言而卒。”

“儒、墨、道德”的提法尤可證“德”字非衍。

司馬談《六家要指》所謂“陰陽、儒、墨、名、法、道德”當三家一斷,四字一讀。“陰陽儒墨”,“名法道德”,尾字押韻。墨,明母職部字;德,端母職部字。《孟子荀卿列傳》稱“儒墨道德”者也是如此,無“德”字則音不諧。此語感近世北人已無,南方保有入聲字的方言區仍可體會。而在漢代乃是屬文之常,雖散文不免。

  • 《淮南子·齊俗》:“故制禮義,行至德,而不拘於儒墨。”

  • 西漢李尋《對詔問災異》:“弦爲繩墨,望成君德,春夏南,秋冬北。”

  • 《太玄·盛》:“初一,盛不墨,失冥德。測曰,'盛不墨’,中不自克也。”

  • 三國魏阮籍《大人先生傳》:“誦周孔之遺訓,嘆唐虞之道德,唯法是修,唯禮是克,手執圭璧,足履繩墨,行欲爲目前檢,言欲爲無窮則。”

諸“德”字皆與“墨”“北”“克”“則”等押職部韻。

《六家要指》乃司馬家傳之學,六家之名自然滾瓜爛熟,没有比合轍押韻更利於記誦傳播的了。此所以必有“德”字而不可或缺之理。辛氏文中所引清周中孚《鄭堂札記》“連稱'道德’,以均句法”一語殆卽謂此,唯未展開耳。

《史記》雖有“無韻之《離騷》”嘉譽,不可謂其中真全無“韻”。今人離古已遠,語感懸隔,訓詁之不知,音韻之不解,輕言“理校”,鮮有不誤,亦已知矣。

2022年6月24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篇文章读懂六家学派(阴阳、儒、墨、名、法、道)
《司马迁·太史公自序》
《史记•太史公自序》“有省不省”解
闫效平讲解古文观止第87集:太史公自序(上)
《古文观止》精讲(225):太史公自序·六艺之用
钱穆:中国史学名著·《史记》(下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