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行合一,君子的养成路径
userphoto

2023.05.13 山东

关注

中国传统社会是圣贤治理国家,孔子将“君子”视为践行“仁爱”思想的重要载体。孔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孔子以“人性本善”为道德起点,勾画了君子养成的“知行合一”的实践路径,即以“仁”和“义”为道德基石,以“民本”和“民意”表达为根本志向,以“智”和“勇”为行为表征,以“和而不流”和“和而不同”为独立品格,最终成长为“立世为人”的真正君子。荀子在建构礼法体系时曾经说过:“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在荀子看来,品行高尚的君子是礼法社会的重要基础。

道德基石。孔子讲“仁”,孟子重“义”。“仁”重温和,“义”显刚毅。孟子认为君子“于仁也柔,于义也刚”,刚柔并济,合成道德。“仁”和“义”是君子的道德基础,即经由君子的道德活动而成就自身和成就社会——通过道德的挺立,凸显君子的道德价值与生命意义。君子之道就是“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诚如文天祥所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行为表征。君子行为的特点在于认知上要达到“智”,意志上要达到“勇”。“智”和“勇”就是现代心理学上讲的认知和意志——事实判断和行为表现。其中,行为表现是认知过程的最高阶段,是依据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进行的行为选择。在行为选择前,孔子说君子有九思,即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然后“形于中而发于外”。“勇”是君子行为特征的集中体现。

君子标准。孔子通过君子和小人的人性比较给出了君子的特殊标记。他提出“君子怀德”,“君子成人之美”,“君子比而不周”,“君子坦荡荡”,“君子求诸己”,“君子中庸”,“君子有礼”,“君子言行中肯”,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而背离这些道德原则的人,自然而然成为君子的反面典型。即是说,君子小人本无常态,行善事则为君子,行恶事则为小人。

君子品格。儒家学说常常用“独”字来表达君子的独立人格,强调君子为人要“和而不流”“和而不同”。“君子慎独”“为仁由己”,一以贯之。如《中庸》所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品德低下的人在私下里放纵自己,无恶不作,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一人独处,亦应谨慎待己。《荀子》说:“善之为道者,不诚则不独,不独则不形。”显然,“慎独”既标识一个人的内在性,又标识一个人的开放性。在两极互动中,乃能成就真正的自我,达于个体人格的完成与实现。《礼记》中鲁哀公问孔子儒者的行事风格,孔子答曰:“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躬行践履:人完善道德修养的重要方式
儒家工夫论
《中庸》知行关系的四个层次,你正处于哪一层?
孔子“知行合一”的伦理思想
中国传统励志教育及古代德育思想有哪些?
《道德经》第47章:2.“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圣人是如何体道悟道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