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技术技能人才“产教协同”一体化培养的路径选择
userphoto

2023.05.14 山东

关注

技术技能人才“产教协同”一体化人才培养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是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需要。

一、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要积极应对产业升级要求,提高职业教育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的匹配度。第一,落实新职教法的要求,在国家层面建立起职业教育工作的统筹协调机制,汇聚各部门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工作合力,开展产业人才需求调查与预测,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类型、结构、层次等进行研判,引导职业院校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招生指标、人才培养规格等,提升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适配度。第二,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形成“供给侧—需求侧”良性互动,整合各方资源培养技术型、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第三,构建对接产业调整专业的宏观机制。以中国制造和工业4.0为主旨,深化职业教育与先进制造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接,立足产业发展对专业群进行整体设计,对接区域重点产业打造高水平专业群,推动职业教育人才链深度嵌入产业链。第四,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加快,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愈加紧迫,因此,要延伸职业教育层次,实现职业教育“中专本硕”贯通人才培养;强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纵向衔接和横向贯通。

二、创新课程内容

“素养”“素质”“能力”“技能”是职业教育的核心概念。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既包括专业能力,又包括非专业能力,要将职业素养养成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第一,将职业素养融入课程标准。通过分析课程的本质和特征,明确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得的职业素养。将职业素养作为课程内容确立的重要依据,整合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通过设计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促进职业素养的养成。第二,将职业素养渗透进专业课程。基于“工作系统分析”和“职业能力提升”开发专业课程,以项目、案例、任务等为载体,以行业企业的技术标准为牵引,基于工作过程和技术创新组织课程内容。第三,开发立体式的职业素养课程。深入挖掘劳动模范、大国工匠身上蕴含的职业素养教育元素,如劳动意识、进取意识、创新精神、奉献精神等。通过校企的线下课堂、线上学习等显性教育,以及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和身边榜样的媒体宣传等隐性教育,“产教协同”一体化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崇尚技能、严谨务实、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思维品质。

三、改革教学方法

第一,以学习型任务为载体,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学习型任务围绕生产中的典型产品开展教学活动,能够将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有机结合。教师要综合考虑学习目标、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资源,安排连贯的实践活动。通过设计系列化的实践性问题,引导学生建构知识和技能。第二,以解决问题为核心,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围绕学习型任务,设计不同层次和形式的问题,让学生获得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体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整合。第三,实施一体化教学,做到“教学做”合一。例如,教学主体学校与企业融于一体;教师与“工程师”融为一体;教学场所打破传统教室、专业教室和生产车间的功能局限,集实践操作区、创新开发室、理论讲授和讨论区于一体。

四、延伸教育阶段

职业教育是跨越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双主体、双场域融合性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校企协同育人。第一,优化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的环境。将促进校企合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给予企业金融、财政、土地等支持,落实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减免及其他税费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管理等要素参与职业教育,推动企业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第二,创新校企合作载体,完善校企共建机制。校企共建产业学院(企业大学)、协同创新中心、生产性实训基地等;建立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工作联动机制,发挥校企“双主体”育人作用,促进校企协同育人。第三,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和在岗继续教育,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企业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主体,企业大学是一种新型教育组织,致力于企业员工培训和继续教育,服务于企业战略发展。国家应完善企业大学发展环境,引导企业大学有序发展,从而建立多形式衔接、多通道成长、可持续发展的梯度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五、完善人才评价体系

改革技术技能人才评价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突破口”。第一,完善职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评价,建立健全多元评价、动态评价、过程评价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评价机制。重视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突出德技兼修。激发行业企业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设计人才评价体系。校企共同开发职业教育教学标准,切实将行业企业岗位标准和用人标准贯穿到考核评价目标中去。第二,优化职后技术技能人才用人评价。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推进用人单位根据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自主组织开展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评价时主动匹配岗位需求和行业发展,发挥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评价的主体作用,逐步实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行业企业证书的贯通。第三,完善国家资历框架,推动学历、学位与职业资格及其他学习成果互认衔接。建立国家层面的统一资历框架和通用能力标准,推进技术技能人才终身学习制度,将职业教育、继续教育、职业培训等所获得的学习成果转换为学分并纳入学分银行,为技术技能人才持续成长拓宽通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良好职业素养需从源头抓起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学生“软技能”培养
技能型人才需求规格调查及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建议
专家 | 高鸿:中等职业教育需要随着时代变化而创新发展
职业特色是职业本科的灵魂
职业教育尤须注重培育工匠精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