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孟晚舟:出国读书的意义不在于你学到了什么。
userphoto

2023.06.06 山东

关注

孟晚舟女士的发言在一次演讲中讲述了出国留学的意义,她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其实出国读书的意义不在于你学到了什么,也不在于你明白了什么,而是在于你经历了什么我也经常跟我的同事讲,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就是经历。所有的经历甜的、苦的、酸的、涩的、痛的、我们的挫折、我们的荣耀,所有的经历都会是人生最宝贵的经历。因为我们自己也带团队,甚至我们看到,没有经历过挫折的这样经历的,未来在人生道路上,他是有一个天花板的,他再往上走是走不上去的。

纯粹以知识积累为目的的教育方式,已经没有办法去满足我们智能时代的需求,考试分数也不能反映我们对知识的掌握,因为知识很容易获取了,更没有办法去量化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去量化我们的事业、心胸、品德和意志。学什么会什么真的不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你有什么样的意志力有什么样的视野、有什么样的胸怀、什么样的品德。这个才是能够伴随我们的一生持续成长的动因。

纯粹以知识积累在完全陌生的国度,克服语言障碍,独立生活,征服内心的孤独,你会得到两样东西:一种被放任到任何国家、任何环境都能独立生产下去的能力;一种名车豪宅也动摇不了愿意每天坐公交地铁去追求自我和梦想的平淡心态。这两样足以让一个人受益终身。

在最美的年华享受一段坎坷却精彩的旅程,真正认识自己,认识这个世界。你去过的那些地方,遇到过的那些人,学到的东西,拥有过的体验,全部都会在一生中成为气质跟随着你。

最普遍的目的是:学习并牢固掌握一到数门外语;利用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和科技成就、结合国内所接受到的夯实基础教育,使自己的学识和能力提升到一个高水平;利用这一提升在国外或回国做下一步的发展;在国外生活一段时间,了解异域的文化和风土人情,做一段旅居而不是旅游,超越普通的点头之交去结识一批挚友。

出国留学最大的收获不仅仅是学历,而是了解到中国应试教育和国际教育的不同,接触到了国外的思维方式、教育方式等。最大的收获一定是一个全新的思维模式,会有更客观、理智的想法和做事方式。产生了自主判断的能力,并且能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其实,抛开金钱不谈,教育投资考虑的不是经济回报的问题,留学对于我们同学来说更像是一场成长的修行。是让同学们在没有父母的督促下依然能够朝着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是能在异国他乡可以独自面对生活的坎坷,是获得领略过异国风光古迹后的眼界,是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有勇气生活下去的信心,是感受到不同文化后回到熟悉的地方看到熟悉的事物后独立思考和自我判断的能力,这都是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

如果问我,在不考虑任何限制条件时,是不是应该出国读个书?我一定会回答,应该。“在一个地方读书,和到同一个地方旅游,感受可以说是完全不一样的。”除了少数不差钱的人,大部分留学生手里都拿着有限的预算,精打细算的过日子。在另一个国家感受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去生活,去学习,去观察。你甚至会发现,在发达的西方国家也会有破烂不堪的人们,也有各自难以克服的社会矛盾。原来生活方式可以如此不同,价值观可以如此多元,原来中国文化在离开本土后,是这样被看待、被评价、被保留的。如果一定要把留学说成镀金,那么留学所镀的金不是学历,是经历,而是眼界,胸怀。在国外读个几年书,看世界、看中国、包括看自己的眼光和思维自然都会有不少的变化。出国留学不一定是必须的,但一定是有益的。

就国内的教学形式来看,基本都属于“应试教育”,本科阶段的教学似乎也跳不出这个方式,硕士阶段相对来说要好一点。在中国,高校教师依旧采用着统一授课的方式,也避免不了期末考,就好像从小学到大学,一阶段的学习结束后,都会有一场测验来评判你这段时间的学习效果,就会误导学生有一种学习就是为了考试而存在的行为。这也是国内教育存在的弊端。而国外的教学方式及环境相对来说会不那么约束学生,这也是为什么有条件的学生希望出国深造的原因。以美国为例,教师的职责不是教学生,而是帮助他们建立知识。教学过程中吸收了学生的独立思想,并鼓励他们提出创新。

从另一方面来看,国内大都是比较式教育,也就是很多家长以孩子能取得高分为荣,就像我从小听到大的一句话“你看看某某家的孩子,这次考试考满分啊”。在国内的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通过考试来测验一位学生的能力,这也导致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通常都是机械式记忆。而这种方式恰巧磨灭了许多学生的创造积极性。而在国外,家长则注重于孩子的自立,通俗点讲,就是国外的教育较为开放,当然这也跟文化传统脱不了关系,正是这种文化,从而创造了国外的鼓励式教育,教师不会否定学生的奇思妙想,而是会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学识及实践来证明自己的奇思妙想。

所以出国留学可以不是刚需,但一定是一次有意义的体验,他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学识的拓展,更是一种文化冲击。你会变得更加自信地与人沟通,能在一个美食荒漠做出一桌满汉全席。这正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你会更加独立,你学到了原来学习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原来奇思妙想是可以被认可的,原来你也可以独自处理琐碎的生活小事。一生中每一个瞬间或者一个选择,都会让你得到一份可能或者失去一份可能,而出国留学则是个让你在人生轨迹中得到一个很大的改变。选择出国留学会改变原有的人生轨迹,可以试着做一个全新的自己,因为到了新的环境没有人认识你,没人知道你的过往,这是可以说是给自己一个重新改变的机会。

譬如你是个非常内向的人,你可尝试着做一些突破,主动做一些以前从不敢尝试的突破,当然是指在好的方面。给自己多一种可能性,或者我们都会认为我们平凡,但我们也可以多做一点努力,让自己变得不那么平凡,让自己更努力一点,试着让自己变得更好,努力进入一家自己想进的外企,认识一群在外国有思想的朋友,在新的交际圈你会有新的体验与感悟。让自己摆脱父母辈那种小心翼翼按照常规的套路,试着为自己好好活一次,做真正的自己,试着突破自己以往的固有思维,才能让自己人生多一种可能。

为什么去留学,年轻人都经常喜欢说,去留学不想自己的思维被禁锢,希望能够得到在留学中体验自己以前前所未见的外国生活,去探究到底是否外国的月亮比较圆,经过自己的实践希望能能够得到真理。对于这点来说,希望有机会可以去到外国留学,年轻人想要多到外面的世界看看,那么这个初衷原本是一件好的事情。但不得不说留学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切勿真的仅仅只是想去看看,接着就选择去留学,留学中也有很多人抱着这种心态,但当发现留学的实际不如想象中好的时候,便很快有了放弃的想法,留学前真的要想清楚,留学前要经过深思熟虑,想去看看可以,但这点不可以成为你仅有的选择出国留学的理由。

留学的意义相信对每个人来说的定义都不一样的,有人认为留学意义就是取得文凭,有的人认为是能够提升英语水平,或者是学到专业知识等等。当然以上这些都是正确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在留学中要学会对自己负责。去到一个自己完全不熟悉的过度,一切或者都会非常陌生,在父母身边有什么问题,都是父母对你负责。出国后很少人会提醒你该怎么做。所以出国后,自己应该学会成长,学会对自己负责,要学会什么事都主动去做,因为不主动就很难得到进步,不进则退,这是个简浅的道理。

在留学中,我们的确会结识到世界各地有趣的朋友,能让我们接触到过往未曾见过的新鲜事物,以及了解很多未听曾过的趣事外,让自己的思维得到突破,让自己的身心真的踏出去远行,这些的确是很有趣但是我们都知道,当我们真的习惯之后,一切会逐渐趋于平静,甚至会有些怀念从前。那么这个时候就是便是要学会接受平静的时刻了,学会接受平静与思乡之情,并且让自己学会打算,学会如何在平静中找到乐趣,这也是留学成长的一部分。

中国学生,找不清楚个人的定位,看不清未来的形势,摸不准自己所适合的方向的人是多数。大多数人都是 “走一步看一步”式人生规划。由于走一步看一步,所以很容易迷失方向,还容易走回头路,这时哪怕腿脚再强健,也走不出个章法,更发挥不出潜力。从小在独木桥上打拼过来,学校、家长和老师都告诉这条路是唯一的路,不用考虑选择的问题,只用考虑努力的程度。于是伴随着和同龄人竞争所带来的安全感,一直回避做出对自己负责的选择,直到上了大学,就好像是一直在游泳池学游泳的人突然进了汪洋,不知道要向何处游,怎么游,搞不清楚人生的意义,不知道大学的价值,更不知道毕业以后要做什么,多数连大学专业也是蒙着眼睛,基于各种假设或父母的建议选择的。

独立思考和自我决策是一种能力,不是一夜顿悟就能熟练掌握的。处在懵懂状态选择留学,就和很多学生选择考研,或者选择一份安稳的工作一样,并不是一次主动的选择,而变成是一次对自我反思的回避,希望把最最困难的问题留的未来和未知来解决,当外力逼迫时自己再解决,而这个根本性问题,那就是“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当我们意识到意义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找出来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清楚,人生每个节点都面临着重要决策,每个阶段都需要认真规划。做留学决策时常用以下三个步骤,这三个步骤指导我们回答:出国还是不出国,出哪个国家,什么时候出,学什么专业等等,在这一系列选择的背后,我们自己出国的意义就逐渐清晰起来了。

通过回顾阅历,测试挑战,听取意见,定位自己无论是职业规划还是教育规划,最大的难点不是向外分析就业形势或者专业热门程度,或者学校录取的难易程度。最大的难点是向内分析,究竟这个专业是不是我想要的,在这里这个地方以这种形式学习,是不是能激发我最大的潜力,我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想要什么,能做到什么,能做好什么。

其次,就是通过自己设定的挑战来测试。比如一方面说自己不适合中国的教育模式,另一方面从来不选小班研讨课,也没参加过出国的夏令营,也没进行过交换生学习,甚至没有主动做过独立的论文研究和课题展示,自己如何能判断自己更适合海外的教学模式呢?

听取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没有人能够完美的认识自己,正如没有镜子,我们连自己的脸都洗不干净。真诚的,有经验的,专业的人的意见,很多时候反映了自己所看不到的自己的那一面。很多时候最可悲的地方不是实现不了理想,而是实现以后发现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样。为了避免有这种订立目标时假大空虚的倾向,要去看看那些觉得已经实现了目标的人是什么状态。

因此在寻找意义时,坚决杜绝闭门造车,可以进行目标学校走访、目标学校校友访谈,看看出国进了那个学校,究竟能不能实现自己的想法,搜集关于理想更多的现实资料,让理想落地。只有当理想落地变成丰满的认识时,这个理想才能被分析和分解,而目标分解成小的任务,才可能被实现。出国留学从成本面来看,首先包括直接经济成本:留学学费,留学生活费,留学申请费用,语言学习费用等,然后是直接时间成本:出国读书的时间,申请留学的时间,提高语言成绩的时间等等。

然后还有机会成本的经济部分,留学期间没有工作或者大学准备留学期间没有兼职所以少挣的钱,以及机会成本的时间部分,原来可以用来工作、旅游或者课余玩乐的时间现在用来准备留学和留学。

所谓风险自担,责任自负原则,就是当你清楚的算出来这些成本以后,你评估自己留学的预期收益乘以获得这个预期收益实现的概率,仍然是大于成本总和的时候,你就可以理直气壮的说,没问题,我选择留学是一个合理的决定。

“关于留学费用的偏见”

第一个偏见认为只有富裕的家庭才有经济实力,让孩子出去留学普通的孩子不能考虑。其实现在留学的途径、选择很多,留学的费用也差别很大,世界有很多的国家,他们有很好的大学,留学的费用并不高,甚至在欧洲的一些公立大学实际上是免费的,有的大学费用也就是十几万。让孩子适当地打打工,争取一些奖学金,就花不了特别多的钱。如果考虑到在国内上大学也需要钱,考虑到留学毕业后的多种回报,考虑到对家族对后代的良好影响,考虑到教育是最值得的,这种觉得投资费用较高的担忧确实不应该成为留学的阻碍。事实上,根据权威部门统计,最近几年,我国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自于普通工薪家庭。2019年,这一比例就高达70%。这充分说明现在我国很多的工薪家庭也基本上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让孩子选择出国,大家完全可以把留学钱不够这个不能留学偏见放下。

第二个偏见是觉得国外不安全,让孩子留学不放心。媒体往往热衷于报道不好的事情,这些国外的安全事件经过媒体的片面报道放大了人们的担忧,让人以为国外特别的不安全。其实绝大多数发达国家还是基本安全的,极少数存在安全问题。只要我们在留学的时候,把安全作为重点,考虑选择安全系数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同时在安全上多学习,多准备,多用心,就可以极大地提升安全系数。在世界很多的国家和地区,至少和国内基本上一样的安全。

总之,如果父母以安全的原因不让孩子留学,耽误了孩子的前程,这是特别遗憾的事情,家长们实际上可以多分析大数据,多和国外的留学的孩子们交流一下,所以我觉得你做到这些就可以放弃这个偏见。

第三个偏见是,只有成绩不好,家里又有钱的孩子才考虑留学,十多年之前,这种情况比较普遍,那个时候相当多的留学生是因为成绩不好,在国内不能上好的学校,家里有一定经济能力就选择了让孩子出国留学。但现在的情况已经完全变了,越来越多的优秀的学生为了得到更好的教育选择留学,他们已经成为留学的主体。

绝大多数在国内都是中等偏上的成绩,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属于顶尖的成绩,这些顶尖的学生留学后表现得格外优异,对那些成绩不好的同学,我要建议他们除非是在国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习能力、生活能力做了充分的准备,否则不要留学,基础不好,准备不足,盲目留学很可能浪费了家里的钱,也浪费了自己宝贵的时间。

还有其他的一些偏见,这里就不展开说了,我认为这些偏见是阻碍留学没有成为更多人选择的主要原因,父母应该认真学习,广泛了解,消除偏见,不要因为自己的认知上的懒惰和落后限制了孩子一生的发展。还有一些误区,也就是错误的这些做法和认知,因为这些误区使本来很好的留学可能变得不好,大家如果决定让孩子留学,就要避免现在陷入这些误区。我在这里介绍两个典型的留学误区,一个误区是不顾一切盲目留学,有的人对国内有各种各样的抱怨和不满,片面的认为只要出国一切都好,于是就出现了跟风留学,准备不充分等盲目留学的情况。

留学是人生重大的决策,要投入数额不等的金钱、时间、努力,且选择了就很难回头,这样的大事一定要充分研究,慎重决定,仔细策划。出国之前要按照留学的要求,做好详细的学习计划并实施。留学一定要在能力达到前提下才能够真正开始,一些学生能力不足意愿又不强盲目留学,出去之后没有了家长的管束,国外自由的氛围,他们学习跟不上又缺乏自制力,常常就迷失了自我,最后完全无心学习,不能完成学业,也很难留学成功。

另外一个误区就是中考高考不成功才考虑留学,很多的家长在孩子中考、高考成绩不理想的时候才考虑让孩子留学,他们认为能在国内上好的学校就不必留学,这比较危险。实际上一时匆忙中选择留学,可能遇到一些信誉不好的学校,二是如果孩子英语不好,很快就到英语国家进行学习,未来的学习生活实际上是很困难的,最终导致留学的失败

留学是更优的教育选择,如果家庭经济许可理应成为教育的一种首选,为什么要在一个最优选的失败之后,才考虑更优选的?这种计划留学需要长远的规划,充分的准备,不能作为国内考试失败的备胎。当然,国内考试失利的情况下,选择留学总比上一个不满意的国内学校要好得多,但更好的选择是长远的规划,早做准备,在准备好后再让孩子出国留学。如果实在要在国内考试失利的情况下,留学也应该充分准备,哪怕缓一段时间,等准备好了再出国。

关于留学,我谈了留学是非常好的教育方式,并且很容易实现,我还谈了留学的偏见和误区。总之,对留学,我们应该认真地了解和理性地选择消除一些偏见,避免一些误区,这样就能够通过留学使孩子站在更高的平台,拥抱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创造更辉煌的人生。

我想请大家现在来思考一下,当我们能够在全省范围内选择大学的时候,我们还会局限在本市给孩子选择吗?当我们可以在全国范围内给孩子选择大学时。我们还会局限在省内给孩子选择大学吗?同样的道理,我们中国的国门已经打开,而且我们国家一直在支持、坚持开放政策,当我们已经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选择大学时,我们为什么还要局限在国内,只选择在国内上学,现在已经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留学,我们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输出国。当越来越多的父母放眼世界,为孩子选择教育时,如果你还是目光狭隘,眼光始终局限在国内,不为孩子留学考虑真的是特别遗憾。你的这种狭隘的意识限制了孩子未来的发展,那是伤害了孩子的一生。关于留学,我就谈这些,希望我的这些亲身经历和肺腑之言,能够给家长朋友们带来一些启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没有钱如何留学
中国女性更偏爱留学 专家:“越早越好”是误区
孩子要留学,家庭教育要跟上
998纪芊一:教育如何顺应天性——《人类的误测》读后感
家庭教育所存在的三个误区
高中文理分科需要警惕的6大误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