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职产业学院的建设路径
userphoto

2023.07.21 山东

关注

一、打造校企资源共享体

1.加强顶层设计,强化主体地位,形成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管理运行机制。

关于强化主体地位,张志东等认为,政府应出台相应文件,明确产业学院的法律主体地位,以使其获得可持续发展动力。何鹏认为,可以建立校企双主体混合所有制二级产业学院,保证二级产业学院的独立法人地位。笔者认为,高职产业学院是产教融合的实体化机构,应作为独立主体承担生产、研发和社会培训等功能,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获得经济效益。

产业学院是校企双方的深度合作,还需要加强政府的指导和行业的引导,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联动”的管理运行机制,以制度规范管理。一是要制订管理办法,明确产业学院各方的责权利分配。政府和行业牵线搭桥,推动产业学院建立理事会,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决策,保障产业学院稳定运行,既平衡校企双方的利益,又保障产业学院能够可持续发展。二是要制订实施细则,明确各方具体职能,确保四方功能联动、职能互补,避免职能冲突。政府加强宏观统筹,优化政策供给,为产业学院提供金融、财政、信用、资金等优惠政策。行业要及时把握行业发展动态和精确的人才需求信息,协调校企间的各项资源,保障人力资源供给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引领产业学院发展方向。学校可以与行业龙头企业以及部分中小微企业共同合作,企业提供生产项目、设备以及资金,学校为企业提供稳定的人力资源和教师智力资源,协助企业进行产品研发和技术升级。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产业学院建设方案,推动产业学院的发展。

2.加强资源整合,建立共享机制,形成多方资源互补互利的资源管理体系。

产业学院由人、财、物和信息等要素构成,而人、财、物等要素的流动则依赖于信息的共享。因此,要搭建信息交流平台,促进学校和企业相互了解,确保产业学院各主体的信息客观性、时效性和准确性,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矛盾和决策失误,以高效、精准的信息共享促进各方资源有机整合,为产业学院的运行提供保障。

此外,要形成互通互利共享的资源管理制度。在产业学院建设过程中,校企资源的投入和诉求各不相同,这也是制约产教进一步融合的关键所在。因此,要建立投入资源以及产出成果的共享机制,实现人力资源、智力资源、场地、设备、资金、研发成果、生产收益等资源的重组和利益的合理分配,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

二、打造教育教学共同体

1.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推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

一是加强专业建设,推动专业链与产业链有机融合。坚持产业需求导向,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打破原有的专业组群逻辑,将专业群建立在产业链上,以产业发展促进专业与专业群建设,以专业和专业群的发展推动产业的技术转型和升级,促进经济发展。二是重构课程体系,推动课程改革。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对接,将行业最新的知识与技术融入教学内容,实现教科研成果反哺教学,保障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前沿性。三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实现项目化教学,帮助学生在真实生产项目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增强素质。

2.建立有效的师资互通机制,实现校企双师共育。

通过聘用企业高水平技术能手为兼职教师、企业大师传帮带学校新教师、学校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锻炼以及引进高水平“双师型”人才等方式,建设高水平的产业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产业学院教师需要具有师范性、专业性和职业性。师范性要求教师拥有良好的师德师风以及教书育人的能力,专业性要求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职业性则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加强产业学院的师资培训,以职业院校的师资力量提高企业教师的技术理论水平,以企业的生产研发任务倒逼职业院校教师提高生产实践能力,并进行技术创新。以培养“三性融合”的教师为目标,促进校企师资的交流和互通,实现教师个人以及团队的可持续发展,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保障。

3.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建立系统全面的评价体系,及时发现产业学院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要扩大行业企业参与评价。因此,要坚持评价主体多元性,建立政府、社会、学校和企业等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将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与结果评价相统一,将校企合作程度、产业发展适配度、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成果产出以及对地方经济的贡献度等内容纳入评价指标,以此为导向,促进产业学院的建设和发展。

三、打造生产实训共生体

产业学院的教育性要求学生可以在产业学院进行实习实训,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培养专业技能。而产业学院的产业性要求其具有独立的生产功能,能够承担社会生产任务。

因此,应以产业学院为载体,将实验实训平台与生产车间合并,搭建生产性实训平台,实现生产与实训的有机融合。一是以生产过程为指引,实行项目化教学实践,推动实训课程改革。将企业真实生产项目作为产业学院实训内容,让学生真正接触生产一线。学生可以在实训过程中完成生产任务,同时通过产品的批量生产,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熟练程度。此外,学生也可以通过参与生产全过程,了解生产中不同岗位的职责和功能,拓宽学生的岗位适配渠道,增强人才培养与产业的适应性。二是引入高新技术,加强数智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在实训、生产过程中注重高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打通从创新到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实现高新技术与实训、生产的融合。以信息化手段促进实训、生产过程的数智化转型,提高产业学院的生产效率。三是打造产品品牌,建立产品销售渠道,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以产业学院生产的高质量产品打造品牌,树立良好的口碑,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影响力和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认可度。四是合理分配经济收益,保障产业学院稳定运行。允许产业学院将生产、实训的产品转化为经济收益,按照相关制度进行利益分配,增加合作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打造培训服务联合体

产业学院拥有政府、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四方支撑,拥有企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和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拥有行业领先的技术和先进的设备,因此,应承担服务社会的责任,形成培训服务联合体。一是加强行业内培训。以行业内部中小微企业为培训对象,以提升行业发展潜力和竞争力为目标,以紧贴前沿的理论知识和“高、精、尖”的技术为培训内容,促进中小微企业的技术转型和升级,带动区域的中小微企业增收,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二是加强社会培训。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发展关系紧密的教育类型。产业学院是产教深度融合的平台,亦是保障民生的重要载体。打造校企培训服务联合体,可以为社会提供大量技术技能人才,为产教融合型城市的建设奠定基础。同时,培训向低收入群体倾斜,传授基础的理论、实践知识,促进就业,为维护社会稳定、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提供保障。

五、打造科技创新综合体

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应整合校企双方资源,针对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进行协同创新,实现教育链、产业链与人才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一是要加强理论和科学研究,以理论创新和科研成果引领和指导实践。二是要加强技术技能的创新,开展技术攻关,力争实现技术突破,引领行业的技术发展,以技术技能的创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三是要加强产品研发以及研究成果的转化,将科技创新成果物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以此获得经济收益,推动行业发展。产业学院的科技创新主体既包括教师和企业技术能手,也包括产业学院的学生,要将科技创新的意识渗透到教学、生产的各领域、全过程,培养能够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大国工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校企合作的七种模式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探析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的实践探索
职教参考 | 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的运行机制构建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核心竞争力研究
《株洲市推进产教融合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出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