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临邑德平镇——一座消失的县城

德平镇位于临邑县城北30里,总面积144.32平方公里,辖26个社区,总人口6.3万人,居临邑、陵县、宁津、乐陵、商河五县市交界处。

做为老德平人,提起德平的历史那是娓娓道来,一直以来以自己是德平人而自豪,因为在1956年以前德平做为一个命名的县存在鲁西北大地上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1956年山东撤销24个县,其中包括德平县,令老德平人痛惜不已,实在遗憾!

谈德平就要从德平的历史谈起。
五代后唐之前,德平县域内存在鬲县、平昌、重平、般县等多个县建制,在光绪德平县志中曾记载这些古县城为古迹,由此可见德平历史悠久。古鬲城在德平县城东南三十里,现位于商河县怀仁镇古城村南一公里处。汉代在此地置鬲城县,北齐天宝七年(556)废弃。此地有大量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出土。般城位于德平东北三十里处,汉代于此置县,唐贞观十四年(640)废。平昌古城在德平城东北一里处,汉代置县,五代后唐时期并入德平县,其城于宋熙宁三年(1060)废弃。重平古城在德平城西北三十里处,汉代于此置县,北齐天宝七年(556)废弃。

德平县志(光绪)

民国时期德平县地图

五代后唐时期,割安德东北境及平昌地合为一县,两地各取一字,名为德平县(德平有名自此开始)。

为什么要设立德平县呢?据乾隆时期德平县志记载,设置德平县是因为避讳五代后唐皇帝的名号,经查后唐太祖李克用之父名叫朱邪赤心,唐懿宗赐姓名李国昌,那么县志所记载的避讳名号,即为平昌县的昌字,故将平昌县的昌字去掉。取安德的德字,遂取名“德平”。


宋朝此地属河北东路。神宗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德平废县为镇(其时黄庭坚来德平任镇监),并入安德县。
哲宗元符初年(公元1098年),复置德平县,属德州,全称山东西路德州德平县。
元朝为山东东西道德州德平县。
明朝为山东布政使司济南府德平县。
清朝为山东布政使司济南府德平县。

民国时期,曾先后由东临道(治所聊城)、德临道(治所德州)、山东省政府、山东省第15专区管辖。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德平县先后由渤海第二专员公署、洛北专员公署管辖。建国后由德州专员公署管辖。

1956年4月,撤销德平县建制,被撤销后所属行政区域分别划给德县、临邑县、乐陵县、商河县。原属德平县的德平、理合两个区划入临邑县;糜镇、刘集两个区划入陵县;东北角的奎台区一部分划入商河县,一部分(孔镇一带)划入乐陵市。

那么我们也要讨论一下为什么德平被撤销,

顺便提一下,据史料记载德平古城的形状似幞头幞头是什么?说白话就是古时候男子头上的帽子。

(fú)头,又名折上巾、软裹,是一种包裹头部的纱罗软巾,起始于汉代。因幞头所用纱罗通常为青黑色,也称“乌纱”,俗称为“乌纱帽”。

大家看看下面两张图,德平县城是不是像幞头呢?

古人头戴的幞头

德平城池

德平名胜古迹多

祢衡井:现在德平镇正平大街东段路北,建有祢衡公园。公园建在祢衡故里——德平小祢家村原址上,祢衡井位于园内东南角,是祢衡当年的生活用水井,井深7米,水质清洌甘醇,距今已有1800余年,现井筒1米以下仍为原井汉砖。1933年,德平县长戴章民立碑勒石于祢衡井旁,碑高2米,正面刻有“祢衡故里”四个大字。 1933年出版的《山东名胜古迹大观》载有该井旧照。 2006年2月25日,对淤平的井进行重新淘洗,挖至2米时,井泉冒水,恰此时天空霏霏扬扬骤降雨雪,当地有人认为,此天地相应、阴阳相合的自然景观,彰显了千年古井的灵气。

祢衡井

丈八佛:据史料记载,德平西南隅龙泉寺丈八佛明洪武十年(1377)建,佛身系大理石质单体造像,高一丈八尺,雕刻精细,栩栩如生,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和文物研究价值。1937年,龙泉寺被战火毁坏,但丈八佛幸存,现由临邑县文化馆珍藏。

丈八佛

闫家古屋:在德平镇驻地东北方向,有个闫家村,村里有一处古屋,建于明末清初,是闫家村的大户人家闫汝常家的四合院。一共建有五座大院,古屋的建筑一般都是以木结构为主,房屋结构都是采取三开间的格局,由于开间较大,要在中间加两道梁。加上前梁、后梁合计是四根梁(代表四面),每根梁的两端各有一根柱子,起到支撑的作用。这样就是有八根柱子(代表八方)。靠这四根梁和八根柱子支撑着整个建筑。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四梁八柱。现在古屋保存完好的三座大院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闫家村于2014年10月入选首批“省级传统村落”。闫家古屋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德平大鞅歌一样,成为留住乡愁的最佳载体。

曹冢汉墓:德平镇驻地西北有个曹冢村,其村西有一座圆形大墓,曹冢汉墓东100多米是曹家冢村,村子因墓而名。村名碑上说,古墓相传为汉代丞相曹参的坟冢。村庄自汉至元所居都是曹姓人家,元末明初的战乱瘟疫使此处仅剩一女,永乐年间,赵有才从寿光迁来与其结为夫妇,重建家园。现在村中的赵曹两姓是同宗。
旧《德平县志》记载:“曹家冢亦称帝王冢,在县西北八里,高二丈,周二百步。帝王未详何代。 ”现在墓台周长约有百米,高七八米,冢上满是高高低低的杂树,春夏之际开满五彩缤纷的花朵,秋天里红玛瑙般的酸枣缀满枝头,堪称古邑一景。曹冢古墓考定为汉代,还未能认证是否为曹参之墓。

2005年,曹冢汉墓被确定为市级保护文物。

曹冢汉墓

在德平历史上,这样的历史古迹还有许多,如平昌八景、白麟书院、东贾古槐、葛公墓、葛公祠、甘露泉、月牙池、基山、古塔、烽台等。它们凝固在德平的大地上,每一处都是一道风景,每一处都有一个传说……

德平自古出名人

祢衡(公元173—198年),字正平,汉末文学家,平原郡般(今德平镇小祢家庄,明初,小弥家庄整村搬迁到该镇北部,改名弭家村)人。他自幼聪颖好学,过目成诵,成年后尤显博学多识,才华横溢。其虽一生短暂,却以“击鼓骂曹”及名篇《鹦鹉赋》而闻名于世。

祢衡击鼓骂曹

郭谌(公元1488—1578年),号“盘浒居士”,明朝诗、书、画名家,德平郭家村人,以书法专著《草韵辨体》《四体千字文》行世。正德三年(1508年)朝廷选试书法,全国有数百人应考,郭谌考中第一。嘉靖年间,升任武英殿中书事(明清两代内阁中之官名,主管缮写文书)。此后,郭谌书法名声扬于京野。郭谌的诗书画,时人称为“三绝”。

郭谌书法

孟郊(公元751—814年),字东野,祖籍平昌(今德平镇),唐代诗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首《游子吟》表达了对母亲、对故乡德平的眷恋与感恩。他的诗歌多描写个人的贫病饥寒与下层民众的疾苦生活,敢于揭示社会矛盾,暴露社会黑暗。代表作品有《征妇怨》《寒地百姓吟》《杏殇》《石淙》等。就奇险而言,他的诗风接近韩愈,后世以“韩孟”并称,就刻意苦吟而言,他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说。现存诗歌有10卷500多首,全部收辑在《孟东野诗集》中。

葛守礼(公元1502—1578年),明朝“柱国名臣”葛守礼,是德平镇葛老庄人,字玉立,又字玉川。嘉靖八年(1529年)考中进士,历世宗、穆宗、神宗三朝,历任河南彰德府推官、山海关兵部主事、礼部祠祭主事、仪制郎中、河南提学副使、山西按察使、陕西布政使、右副都御史、户部侍郎、吏部左侍郎、南京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等职。一生清正廉明,刚直不阿,不畏权贵。虽在朝三起三落,但忠清有声。葛守礼病逝后,万历皇帝敕赠太子太保(从一品),谥号端肃,治以国葬,敕葬于香里(现在的香李村)西鬲津(当时香里的一条河名)之阳。万历亲书“一品荣封”相赠,并敕建“一品荣封”牌坊,称赞葛守礼一生高风亮节,守己以正,品冠流芳。

平昌公园内的仿古建筑——葛守礼“一品荣封”牌坊

德平大地不但孕育出了上述在全国出名的历史文化名人,让德平人骄傲的是,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十二月调任德平镇监镇官,次年夏秋间到任。黄庭坚,字鲁直,号涪翁,又号山谷道人。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他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与苏轼齐名,人称“苏黄”,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书法精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词与秦观齐名,晚年近苏轼,词风疏宕,深于感慨,豪放秀逸,时有高妙。元丰八年(1085),黄庭坚在德平赋诗《寄黄几复》,全诗情真意厚,可视为黄庭坚的代表作,至今为世人传诵,其中一句“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最令人回味无穷。其首句“我居北海君南海”,作者跋此诗句云:“几复在广州四会,予在德州德平镇,皆海滨也。 ”

令德平人自豪的是,中国评书表演艺术家、评书大师单田芳,歌唱家朱明瑛,祖籍均为德平,他们不但在各自领域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也为德平人争了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盘点京山古地名(5)——归德寺
中华曹氏各地堂号、世系、字辈,联系 编号2013072801
德平县怀仁曹氏源考
山东境内被“除名”的古县(上)
《陆氏历史考》之一
看图:莱阳和海阳之间的“地标村庄”,名字叫“平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