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范仲淹轻轻敲开小隐山书室

—— 在自由生活中 ——

有意思、可品读、能体验的原创文章

来自智游者的推荐


ABOUT  MOMENTS




范仲淹轻轻敲开小隐山书室



01/


北宋。富春谢家,祖孙三代,五进士五诗人。这个朋友圈实在是太高大上了,我捉摸了好久,不知如何下笔。看到范仲淹的《留题小隐山书室》一诗,忽然开窍,对,就从这首诗入手吧:


小径小桃深,红光隐翠阴。

是非不到耳,名利本无心。

笋迸饶当户,云归半在林。

何须听丝竹,山水有清音。


小隐山书室的门打开了,一个非常诱人的诗境。

小隐山书室在哪里?谁的书室?

南宋《咸淳临安志》是这样记载的:

“小隐书室,富阳县小隐山,谢绛一度居此。子景初、景温筑书室于山半,又构双松亭于前。”


小隐山在富阳城北一里,是富阳城的靠山。山之东侧崖下,就是著名的富春江。

那么,谢绛是何许人呢?这就得先要说说他的父亲谢涛。



02/


谢涛(960~1034)祖上是河南阳夏。

“四代之祖,因仕过江,卒葬嘉兴,始留南方。曾祖在南,佐丽水县,卒又葬焉。世亦未显,祖令盐官,始葬富阳,其昌自公。”


- 谢涛像 -


提醒一下,这段文字来自宋朝的文坛领袖欧阳修,他为谢涛撰写了墓志铭,此即为铭文,梳理了谢家到富阳的来龙去脉,“祖令盐官”,说的就是谢涛祖父谢懿文出任五代吴越国盐官县令一事,卒后葬富阳城东十里的春明村,此地后来被人称之为谢墓。


他紧接着写道,“富阳之原,三世而墓,父大于祖,子大于父,后有贤嗣,又有令孙,公其安居,有祀有承。”此段文字,藏着玄机,且容慢慢道来,因为还得先说说谢涛。



03/


谢涛自小有才名,誉为神童。其父谢崇礼有友人来谈,十来岁的谢涛也能见机插嘴,时有妙句。二十岁时,游学苏州,见识了一帮才俊,如欧阳修之子欧阳平的朋友圈。圈中皆吴中文士,却为写一篇表章犯了愁,改来改去总不满意。谢涛知道后,奋笔疾书,急就一章,颂扬赵匡胤赵匡义统一中国的武功,其才思文采,为众人叹服,一时名满吴中。


淳化三年(992)春,三十三岁的谢涛考中进士,不久,放到四川去做知县。谢涛是个好官,一路政声,一路升迁。太宗赵匡义召见过他,垂询治国之策。真宗赵恒继位,也召见谢涛,委以重任。


有一事值得一书。那时,川中多乱,真宗赵恒亲点谢涛平乱。谢涛深知民间疾苦,既平乱,又安抚,颇得民心,大受蜀人欢迎。还朝时,还向朝庭举荐州县吏三十余人。宰相以为人太多了,谢涛愿以连坐取信,朝廷就依了他。事后证明,果然个个是好官。


还有一事,也值得一记。真宗驾崩,宋仁宗下诏,凡灵车所经之处,“拆民厅舍及城门,以过车與象物。”谢涛进言,先帝出行从来不坏民居,并且遗诏“务俭薄”,如此兴师动众,那就违背了先帝的遗愿。但仁宗不受,谢涛就以疾去职,从礼部郎中迁为吏部郎中。这种为民请命而敢于犯上的精神,殊为难能可贵。



04/


谢涛以年老多病辞官,七十五岁时仙去。


正是出于对谢涛的钦佩,范仲淹为他作神道碑,欧阳修为他作墓志铭。朝廷还追赠他为礼部尚书。


谢涛生前与欧阳修、范仲淹友善唱和,不乏佳作。比如《梦中作》:


百年奇特几张纸,

千古英雄一窖尘。

惟有炳然周孔教,

至今仁义浸生民。



再比如《题澄照寺主师壁》:


叠献收云拂眠照,

久依香社豁高情。

主人心似秋池水,

一日看来一日清。


谢涛归葬故里富阳时,儿子谢绛自京师扶柩南归,安葬于现在高桥的祖辈墓地,谢墓。如今,墓已不见,但传下来一个地名,也成了一个村名,谢墓。




05/


谢绛自己也吟咏过小隐书室,《自题读书室》:


仆本尘外士,功名若毫末。

因寻小隐园,忽见群芳发。

昔梦宛可见,灵契方兹达。

会须挂朝缨,归弄岩前月。


昔梦两句,道出一个灵验之事,他当年出使契丹时,在陈桥驿有过一梦,如今在家乡富阳小隐山发现了梦中景象,事符前验,心中大喜,于是在此构筑了小隐书室。他还在屋前造了双松亭,并赋诗一首《双松亭》:


筑室喜物外,披径穷本末。

层阜绕襟带,澄江见毫发。

芬芬山蜜熟,寂寂孤兴发。

何必较万殊,吾自师吾达。


诗中抒发了他的小隐心境,道家为内,儒家为外,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这正是古时不少士人所追求的处世之志。可惜谢绛英年早逝,鸿图初展驾鹤西去。


不过,他留下四个儿子,六个女儿。这笔人力资源,巨大!




07/


长子谢景初(1020~1084),字师厚,号今是翁。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登进士第,授大理评事,不久任越州余姚知县。好友范仲淹有《送谢景初廷评宰余姚》组诗,之五如是云:


未能同迁舟,离樽少留驻。

行行道不孤,明月相随去。


可见他俩友情之深。


在余姚知县任上,谢景初办了不少实事,建学宫,治湖田,戒争水,整税收,筑海堤,实迹多多,政誉很高。


筑海堤事关百姓安危,因此,谢景初极为重视,奋力担当。他的《余姚董役海堤有作》组诗之三,是这样写的:


使人安于生,兹不羞民社。

调和阴与阳,自有任责者。


他明确表示,自己就是这位责无旁贷的“任责者”。



08/


值得一提的还有“谢公笺”。


富阳是元书纸的重要基地,富阳民谣“京都状元富阳纸,十件元书考进士”,说的就是富阳纸之广受欢迎。谢景初爱元书纸,还爱“深加工”元书纸,他动了不少脑筋如何提升元书纸的品位,尤其是在书信的运用上,为了更加丰富纸品,他发明了十种颜色的信笺,深红、粉红、杏红、明黄、深青、浅青、深绿、浅绿、铜绿、浅云。谢公笺的美名,就传开了。


可以想见,景初是个挺有浪漫情怀的艺术家,这样五光十色的书信,肯定讨人喜欢。尤其用来撩妹,威力十足吧。前几天接待几十位全国各地的书法家,我说起谢公笺,好几个人问我哪里买?


我说没有。对呀,富阳怎么没人再现“谢公笺”呢?微信时代,书信难道真的要微乎其微直至忽略不计了吗?


史上以个人名义传下的只有两种,另一种是薛涛笺。



09/


谢景初诗名颇盛,箸有《宛陵集》六十卷。谢家诗风素来质朴清新,一扫晚唐的华丽虚浮,景初的诗亦如是。


《和吴中复江渎泛舟》有句:


雨飞暑馆变秋堂,

息驾林祠意绪长。

笋脱万巷风韵玉,

莲开百亩水浮香。


在余姚时有组诗《观上林自器》之二:


力疲手足病,烦憇不敢暂。

发窑火以坚,百裁一二占。


明白如话,质朴平实,写出了烧窑工的艰辛和不易。


正是这种体恤下情的情怀,使他具有了为民请命的精神。后来,因上疏反对青苗、免役等法,而断了官路。对他而言,当官就要为民作主,不然,不如回家卖红薯。



10/


次子谢景温(1021~1097),字师直,宋仁宗赵祯皇祐元年(1049)中进士,初任会稽县令,累官至刑部尚书。在会稽县令任上,与时任余姚知县的大哥景初,鄞县知县王安石,钱塘知县韩玉汝四人一起,惠政一方,时称“吴越四贤”。


他早年初到朝廷任职,做侍御史知杂事一职,王安石是宰相,而苏东坡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政,令王安石颇为不悦。残酷的政治斗争中,王安石授意谢景温弹奏政敌苏东坡。


东坡自然领教文字狱的苦头,平素处处小心,谨言慎行,无事可弹。谢景温没有法子,只好上书弹奏东坡“谓丁忧归蜀,乘舟商贾”,意思是指东坡借回乡为父亲治丧之便,一路上乘船经商,贩卖私盐。而卖私盐,是违法的。


东坡当然不服,要求真凭实据,“朝廷下六路捕逮篙工、水师穷其事,讫无一实。”此事,令谢景温脸上挂不住,自知不该,要求处分,谪地方任职。而王安石为了洗清自己,顺水推舟,把谢景温谪为地方官。


此处提醒一句,谢景温为什么站在王安石一边,除了政治是非,还是一层亲戚关系,谢景温的妹妹是王安石之弟王安礼的媳妇,而王安石的祖母又是谢家姑娘,安石之名说不定还是祖母起的呢,因为东晋时有著名的东山再起的谢安,其字为安石。安石之名,寄托着厚望呢。




11/


谢景温在弹苏一事上落下骂名,后世就有人借此编排出故事,褒苏贬谢。比较有名的例子,就是两人与一只鸟的故事。说是两人那天散步,树上掉下一只受伤的小鸟,东坡想拾起来,却被景温先踩上一脚走了过去。东坡从这个小事看出了景温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云云。


其实,在政治恶斗中,两人都是牺性者,并且非常之巧,他俩差不多同时于暮年被贬到了蛮荒的海南岛。不同的是,东坡和儿子苏过回来了,而谢景温的子孙却留在了海南,成为海南谢氏的始祖,繁衍至今。



12/


东坡的文名盖世无双,景温的诗,也被誉为“颇得工部三味”,不妨抄录两首,《留题云门山雍熙院》,之一:


耶溪欲尽山转青,

中有三寺山为屏。

秦峰表里植苍翠,

仰视万木相嵘峥。


之四:


狂歌出门步竹径,

正见溪桥双月明。

幽泉乱出石窦响,

松风远送哀猿声。


可以看出,依然是谢家一门的诗风,质朴刚健。



13/


三子谢景平(1032~1064),字师宰,皇祐五年(1053)中进士,时年才二十一岁,又是一位“神童”。做过秘书丞等职。可惜三十二岁时英年早逝,如今我们已难得寻找到他的生平史料,倒是能发现欧阳修的一首诗《谢景平挽词》:


忆见奇童髧两髦,

遽惊名誉众推高。

东山子弟家风在,

西汉文章笔力豪。

方看凌云驰騄骥,

已嗟埋玉向蓬蒿。

追思阳夏曾游处,

抚事伤心涕满袍。


以欧阳修之尊,能如此挽一位青年才俊,足可想见“奇童”谢景平之才华出众。东山子弟家风在,西汉文章笔力豪。凭此一联,足矣。

先说一件发愤读书的事。



14/


四子谢景回(1041~1059),字师俊。很可惜,因病只活了十九岁。王安石为他写了墓志铭,深为致哀:“幼好学,有大志,聪明卓然,不类童子。年十九,所为文辞已可传载。”这只能说是天妒英才。




15/


至此,谢家三代五进士五诗人已略叙大概,似乎可以收笔,但是,还不能,因为我忍不住要划开一笔,另起一行,说一说谢家的三个女婿三个“半子”。


16/


谢涛女婿梅尧臣(1002~1060)。


梅尧臣是北宋初期的大诗人,进士出身,累官尚书都官员外郎。陆游认为梅尧臣是李白杜甫之后的第一人,刘克庄称梅尧臣为宋诗的开山祖师。《宋诗钞》引龚啸云,“去浮靡之习于昆体极弊之际,存古淡之道于诸大家未起之先,此其所以为梅都官诗也。”


梅尧臣通过妻兄谢绛,结识了欧阳修等文坛大家,与欧阳修、苏舜钦称雄一时,传下不少唱和名作。


他曾经写过《戏谢景温师直》一诗,对这个小名唤作锦衣奴的小侄子开了一个诗意的玩笑:


古锦裁诗句,斑衣戏坐隅。

木奴今正熟,肯效陆郎无?


诗中用了老莱娱亲和陆绩怀橘两个典,两个孝子,希望小景温也能成为孝子。



17/


谢绛女婿王安礼(1034~1095),也就是王安石的弟弟。


王谢两家素来有故事,“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这样的大户人家,联姻很正常。之前说过,王安石的祖母就是谢家的姑娘,他们是“亲上加亲”。


王安礼也是才子,诗人,很年轻就登进士第,为人正直,与做宰相的哥哥保持距离,并且敢于反对。


他任开封府判官时,苏轼被诬犯案。只有他敢于站出来为东坡仗义执言,在皇帝面前为东坡说话,终于为东坡求了个从轻发落。



18/


谢景初女婿黄庭坚(1045~1105)。


对,就是宋朝那个“苏黄米蔡”的大书法家黄庭坚,苏门四学士之首的黄庭坚。


关于这段姻缘,黄庭坚自己专门有文字记载:“庭坚失兰溪数年,谢方为介休择对,见庭坚之诗,曰,吾得婿如是足矣。庭坚因往求之。然庭坚之诗卒从谢公得句法。”


这段文字讲了非常有趣的一桩相亲轶事,黄庭坚的发妻孙兰溪病逝多年,某日,谢景初读到了黄庭坚的诗,非常赏识,说我有这样的女婿就满足了。黄庭坚听说后,就到谢家求婚去了。黄庭坚很得意,因为自己的诗就是从谢景初的诗中学到了句法。学他的诗,还能得到他的闺女,真是佳句巧得佳人啊。


谢公有眼力,黄郎有才力,才女谢介休有魅力,于是玉成了一桩美事。婚后,谢介休生了一子黄杆,一女黄睦,好事既成,黄家有后。“以诗择婿”,遂成美谈。


黄庭坚不光是书法家,还是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与谢景初的婿翁唱和,现存还有三十多首。







19/


女婿对丈人老头的诗非常赞赏,曾作如是说,“谢师厚七言绝类老杜,但人少知之耳。如,倒着衣裳迎户外,尽呼儿女拜灯前,编之杜集,无愧也。”


老杜,就是诗圣杜甫,黄庭坚敢于如此称颂自己丈人老头的诗,亦是无愧也。


谢景初说的一点没错,“吾得婿如是,足矣!”



20/


富阳有如此的谢家一门,又加上三代杰出的半子,不亦足矣!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梳理出一个大概,倘若让这些人玩着微信建一个朋友圈,那整个宋朝的文化圈就一网打尽了。


遗憾的是,小隐已隐,谢墓已谢。


民国时,有个叫潘葆延的富阳诗人在《咏富春》诗中写下这样两句:


小隐书声泉助韵,

大痴画稿笔传神。


大痴结庐的筲箕泉,如今已泉水叮咚响了。那么,小隐书室的泉声,几时能响起呢?



2017年1月4日夜

草成于抱真堂。



= 作者 | 蒋金乐 =

= 整理编辑 | 余音 =

历史总是充满玄机,你随手拿起一件事、一个人,以为陌生而无关,却发现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排山倒海而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东坡
苏轼大事年表
《寒食帖》完整赏析(一)
在两宋碑拓中,遇见苏轼和他的朋友圈
黄庭坚一包茶叶一首诗《双井茶寄子瞻》,暗示苏轼官场不宜久留
苏东坡乱改菊花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