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名人轶事:范仲淹“以工代赈”惠及灾民

每年我国都会遇到不同的灾害,都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得益于现代的科技水平,救灾物资通过飞机、高铁等运输手段第一时间送达到民众手中。事后,在国家的帮助下,灾民们一般都会在原址上重建家园。

那么在古代发生了灾害,人们是怎么处理,从史书,影视作品中,我们常会看到灾民流离失所,为了吃饭穿州过省,十分凄凉。今天介绍下宋朝名臣范仲淹赈灾的故事,以小见大,看看古人的政治智慧。

《梦溪笔谈》作者沈括与《鹤林玉露》作者罗大经分别在自己的著作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皇佑二年(1050年),江浙一带发生大饥荒,富庶之乡竟然饿殍遍地,朝廷下旨赈灾。范仲淹当时统领浙西,任杭州知州,他在发放救济、征集民间余粮的同时,却更多地把时间和精力花在了时人看来匪夷所思的事情上面:一是以官府名义组织赛舟活动,让全城百姓出城观看、游玩,自己还每天带头到西湖上设宴作乐。这一玩就是由春至夏;二是召见各寺庙方丈主持,帮其把“小算盘”拨得哗啦啦响:“灾荒之年,工价如此低贱,各位何不大兴土木呢?”于是各家寺院大肆修殿建阁。官府也趁机翻新修造官署和粮仓,每天雇工千余人,一时间搞得热火朝天。

监司(监察机关)就此上书奏劾范仲淹“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范仲淹则上书朝廷说明了原委——荒年最大的政务,就是让人吃饱饭!依靠官府和私家做工卖力气吃饭的百姓,加上为游玩的、做工的服务的经商做小买卖的、摆摊设点供应饮食的……每天少说也有好几万人。据沈括记载,当年“两浙惟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后来朝廷也将此“以工代赈”方法作为制度推行开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代名臣范仲淹大兴土木, 以工代赈解决灾荒, 成为千古佳话
浙江发生灾荒,范仲淹让米商抬高米价,为何老百姓却赞不绝口?
史话 | 古代的“赈灾”也是需要真水平的
灾民没米下锅,范仲淹却下令:继续抬高米价,事后灾民却拍手叫好
无非一念为苍生
杭州闹饥荒,知府却命令粮食商人:粮价涨一倍!不久百姓拍手称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