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朝范仲淹的改革为何走向失败?

范仲淹的改革失败基本就是政党相争的结局,其中至关重要的人就是宋仁宗宰相夏竦(当然他这会还不是宰相)。

在讲夏竦之前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叫做吕夷简。公元1022年,年幼的宋仁宗即位,吕夷简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也就是相当于宰相了。但是此时是刘太后垂帘听政,把持国家,刘太后此人刚愎自用,又丝毫不懂国家之事,整个北宋朝廷自然就是贪官污吏横行。

也是由此,吕夷简不得不纠结党派(也就是后面的革新党)力抗刘太后,不得不说还亏了吕夷简的到处周旋才打理好当时的朝政,直到宋仁宗亲政之后,吕夷简就以功臣自居了。回到夏竦这个人,当时吕夷简和夏竦同为真宗时期的宰相王旦赏识,但是吕夷简亲王旦,夏竦却亲近宦官张怀德和另一位宰相王钦若。所以很自然,当仁宗亲征,吕夷简及其党派做大的时候,夏竦是受到排挤且不得志的。

但是夏竦毕竟也是人才,而且当时不管是资历还是其他都仅次于吕夷简,所以吕夷简退休之后就故意推荐夏竦为接班人。但是没想到的是,吕夷简也在这是和他的革新派抓住夏竦在陕西边关对抗西夏的时候不作为为理由弹劾夏竦,结果一来二去的,夏竦被贬到了亳州。

眼见自己的地位一落千丈,夏竦肯定是不甘心,此时范仲淹实行“庆历新政”,夏竦以革新派中石介为突破口,指责阳修、范仲淹、杜衍等结党,迷朝误国,而他们都是站在吕夷简这边的革新派代表。更在石介家中搜出了革新派准备废掉宋仁宗另立新君的阴谋。这些一下,范仲淹等人哪还有理说的清,只好主动请求贬官外放,而庆历新政也宣告失败了。

所以,这是人祸啊。

宋朝是在军阀们长期混战后建立的,宋太祖深知自己的武统。为了基业长存,防患未然,采取了“以文抑武”的政策,尽量扶植文官势力,优待文士,竭力削弱武'将兵权。科举制,不断扩大录取名额。官僚机构迅速膨胀,又有“加荫”的弊病,军队的扩充,人民的负担更加沉重。这些社会弊病被当时人们称为“三冗”,即(冗官、冗兵、冗费)。

公元1043年,宋仁宗感到王朝统治不稳,应一些清醒士大夫们的连连上疏,把范仲淹从西北前线调回,主持改革朝政,以解燃眉之急。

范仲淹一上任就提出了著名的改革纲领《条陈十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尝试:庆历新政。但是,改革直接触犯了旧统治大老们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抗,群起攻击和破坏新政。诬蔑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等结交朋党,引起宋仁宗的猜忌,。

范仲淹也感觉到改革已难以进行,况且仁宗的支持大减,借西北吃紧警报退了下来,庆厉敦政终于失败了。

但是,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无数的志士仁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确实是个一心为国的“完人”吗?
探析“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
大争之宋(二一)欧阳修和王拱辰本为连襟,为何一辈子互相敌对?
范仲淹故事
北宋名相富弼故事
庆历新政为何会失败,浅析背后的原因及其影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