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不显达是时代的悲哀,身后隆盛是应有的肯定,孔子伟圣人也

【中国人是这样想的】系列问答 091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享年73岁。

春秋时代为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也就是说孔子生活于春秋时代的晚期。

其祖上原本是宋国的贵族,后因避乱到鲁国。孔子生于鲁国,三岁丧父。母亲颜氏。

对此时的孔家,多数资料认为已是家道衰落。主要的原因应是孔父的亡故吧。孔子排行第二,有个哥哥是个腿脚有毛病的残疾人。

父亡兄残,孔子又年少,此时的孔家应该确实是处境艰难的。

但毕竟是贵族世家,孔子还是有条件能够读书、学习的人

孔子是贵族的身份,没有贵族的地位;有学习的条件且学有大成,说明孔子的家庭还是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的。

孔子曾说自己少年时多能鄙事,这些“鄙事”其实还算得上一份不错的工作,是统治阶层的差事,是吏,一般工作人员,不是官。

孔子大约在20岁时做“委吏”,管理仓库。21岁时做”乘田”吏,是畜牧方面的工作。

做官是到了51岁的时候,先是任地方官中都宰,一年,“四方则之”

52岁任小司空,管工程,再任大司寇,管司法。

54岁摄相事,相当于诸侯国的副总理。

55岁时,鲁国国君在一次祭祀活动后没有按惯例分祭肉给孔子,孔子深感失望,弃官离开鲁国,带领弟子周游列国。

此间“干七十余君”而不见用

十四年后,回到鲁国,五年后卒。

据说,在孔子为官的几年时间里,似乎总是政绩斐然,以至到了孔子相鲁,齐国都担心鲁国会成就霸业的地步,不得不实施了离间计谋,送名马美女迷惑于鲁国国君,使其迷恋于玩乐,以疏远勤政的孔子。真实的情形如何就不得而知了。想来恐有溢美之嫌吧。
孔子20来岁时干了两年小吏,为什么不干了呢?无从得知。就算是辞职吧,孔子后来从事的主要是开办私学。

就算是到了五十岁以后去当官员,教育工作也干了近三十年。三十年教学,可谓桃李遍天下,在孔子的弟子中,即使没有达官显贵,作为开办私学的第一人,孔子在学识方面的声望应该具备了一定程度。门徒众多,学识的声望,也许是孔子五十以后当官的原因吧。
孔子办学,要教育学生,自然需要教材,拿什么做教材呢?没有现成的,当老师的只能自己选定。 就算一部分是为了办学的需要吧,孔子
删定【诗】,【书】;修起【礼】,【乐】【春秋】,赞【易】,儒家典籍形成系统。
作为儒家宗师,孔子是学而不厌的,
他的老师又是谁呢?孔子的启蒙老师据说是母亲颜氏。有人为了赞美孔子,就连其母亲也一起赞颂,说孔母含辛茹苦,力促孔子上学。这就搞不懂孔母该让儿子去哪个学校上学了,难道在孔子之前就有办私学的人?

应该是孔母启蒙幼学,“十有五而志于学”的孔子,主要是以自学为主吧。
孔子还有一位不靠谱的老师,老子。

关于老子,司马迁作史记时就搞不明白他的身世了。据说老子是周朝的收藏史,是个国家图书档案馆的史,算个小官。生前也没见有什么大的声望,到了晚年见周王室式微,也就是以为周王朝快不行了,遂归隐西去。在过关的时候,碰到了守关的头领尹喜。这个尹喜也不知道怎么就认为老子有学问,就让老子著书,老子就写了【道德经】。也许老子早就写好了道德经吧,五千字的竹片驮在牛背上,自然是逃不过守关人的法眼。扣留的也罢,现写的也罢,反正是道德经被公诸于世了。

有人认为,是后来的道家为了提高自己的学术地位,硬是拉了孔子去找老子问礼,并且被老子极鄙视地奚落了一番,教训了一通。

如此以来,儒家的老师就成了道家老师的弟子,道家在心理上自然就占了上风。

看看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的著述风格,多寓言、比拟手法,编排一个几百年前孔子问礼的故事,对道家门徒们而言实在是小菜一碟。甚至孔子问礼于老子的故事本身就不是可信的。
孔子在教书、做官的时候对老子这位'老师’没有做过什么评论,但对于另一位老师却是昼思夜想,景仰不已。

“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见周公”。

这句最早最原始的山东倒装句是什么意思呢?

很严重了,我衰老的程度,很长时间了,我连在睡觉时梦见周公的精力也没有了。

这位让孔子连在梦里不能交流,都感叹自己衰老的人,就是周公旦。

周是周朝,公是爵位,此人姓姬,名旦,亦称叔旦,是周文王的四子,周武王的弟弟,武王死后,武王的儿子武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此公不但极好地处理了军国大政,关键的是制定了礼乐、建立了典章制度,从形式到内容地创立了国家统治的理论体系,起到了'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的社会作用,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作为贵族出身一心跻身仕途的孔子,是极为推崇礼乐制度的,对周公的仰慕也是溢于言表的。孔子心目中的老师是周公

只是,制定礼乐制度的周公,却没有后来提倡复古礼乐制度的孔子声望更高,估计,这是连当时的孔子自己也没有想到,不敢奢望的。
孔子之所以被尊为儒家宗师,其主要贡献在于:

一是系统地总结了以往的统治阶级的统治经验,并融入到自己的政治理念,建构了儒家的思想体系,奠定了儒家学说的理论基础

二是兴办私学,打破了以往贵族阶级垄断文化的局面,推动了学术下移

三是整理六经,使之成为儒家典籍,是孔子对儒家奠基作出的重要贡献。孔子终其一生,持积极入世的态度,致力仕途,勤于教育,著述修书,为中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功绩是后人不应诟病的

就孔子个人而言:

生不显达是时代的悲哀,身后隆盛,也是他应有的肯定,孔子,伟圣人也

原因吗,也很简单:在封建时代,乱世儒学不中用,孔孟道显世太平。

周公姬旦像

问答:

孔子所处的时代是什么时代

有人会说:这个问题还不简单?奴隶社会,周朝的后半段,东周时期,春秋战国。

是的,这当然也不错。

只是,春秋时期,天下大势已经“礼崩乐坏”了。

为什么就“礼崩乐坏”了呢?

从周朝立国初期,建立“礼乐制度”开始,这个引子就已经埋下了。

从《周礼》的规定来看,天子之国“邦畿千里”,看起来不小吧?

天子之国以外呢?

按周礼理论上的规定,是设计了“凡九州,千百七十三国”

是的,你没有看错,是1173国。

尽管是理论上的。

问题是:当时的“全世界”加起来,能有多少人口?

过亿肯定是高估了。想当然地就算五千万吧,分到几百、上千的“国家”里,人口最少的能有多呢?

“万户侯”,“千户”这样的封赏就不用说了,“食邑”几百户这样的功劳,一般也只能在建国时期才能有。

也就是说,在周朝的国家构成设计里,最小的诸侯国:可能就是几百、几千人口而已。

中等的诸侯国人口可能上万,几十万。

人口上百万的诸侯,恐怕就寥寥可数,只可能是周天子自己家族最亲近的人,才有可能达到这个规模了。

比如,孔子所在的鲁国,就是周公的封地,“封土不过百里”。

天子居九州之“中”国,周围拱卫以千百诸侯国,这就是周朝时代的“世界”设计。

为什么这么设计?

这是因为当时代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

中国的古代封建文明,更确切一点地说,就是农耕文明。

农耕文明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大多数的人从事的是农业劳作,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少数的人从事手工业以及商贸活动。当权者统治阶层更占少数。

农耕时代的社会生产条件,决定了当时代的中国古人很难依靠个人的力量存活于世上。

想想看:锄头镰刀挖土锨,老牛木车布衣衫。砍柴归来暮色晚,炊熟罐中却无盐。

即便是一个勤劳、健壮的成年人,在古代社会,也难以长时间地独立、独自地生活下去。

正常的生活,不但是自己要活下来,还要保证能繁衍下去。

——人们至少要以家庭为单位,才可能勉强地维持生计,才有可能应付未知的自然灾害和社会风险的冲击。

中国的古代社会,人们更多地是以家庭为单位、以宗族为群体的这种模式在存续

周礼、礼乐制度,礼法,很多人认为礼法就是封建制度。

许多人不了解的是,在封建礼法制度的框架下,还有一个更具普及性、普遍性的宗法制度

礼法制度更多的是关于国家层面的制度设计;

宗法制度更多的是关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家庭、宗族规则。

经常有人疑惑,为什么古代的官吏那么少?还能治理一方?

殊不知,在封建时代的社会日常里,按照现在的法制制度标准,普遍的犯罪现象,比如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等等违法行为,一般是不会告到官府那里地, 是不需要官方出面来解决的。除非出了人命,要“反天了”,这样的大事才会动用国家力量。

家长,尤其是族长的权威、权利,不是现在的我们能想象的。

家长,族长们拥有的权利,按现在的说法就是所谓的“父权”。

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即强调君权神授,也强调“父权”的权威。只是因为涉及到了每个人自己的祖宗,现在已经鲜有提及这回事了。

只是,不管是君权神授,还是父权的强势,其理论的基础都来自于礼,都来自于儒家思想。

现在觉得不合理,不代表当时的人认为不合理。万一还有人认为是“天理”了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看儒家挖的这几个“坑”,也许你就明白道家为什么干不过儒道
鲁文化的来源与特点
泰山的祭祀与封禅
复旦傅杰教授讲:孔子的精神偶像周公
孔子创立儒家学说——宗周礼乐文明与儒学渊源 (下)
孔子“梦周公”的历史解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