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周龙影的从多元智能理论看因材施教

[摘 要]本文用多元智能理论的观点来看因材施教,如果把因材施教中的“材”理解为“才”,即学生的智能,那么因“才”施教是不能完全按照扬长避短的思路进行的。不仅如此,该理论还告诉我们怎样因“才”施教。这正是多元智能理论重要的教育价值所在。

[关键词]多元智能;因材施教;学习方式

 

因材施教是古往今来教育中的一条重要的教育原则,但由于种种原因,在教育实践中真正贯彻这一原则的教师却很少。作者认为,对学生的长处、优势,要创造条件使其得到更好的发挥,这本是毫无疑义的。但对学生薄弱的、欠缺的或弱势的方面却不能简单的回避,任其继续存在。因为对学生来说,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长处还是短处、优势还是劣势,都是相对的、不稳定的,在他们身上蕴藏着无限的发展潜力。学生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发展的不平衡是正常现象,如果按照“扬长避短”的思路进行因材施教,就会造成发展的进一步的不平衡,这样最终就会影响到学生整体的和谐的发展,这与素质教育的理想是背道而驰的。尽管我们不难认识到这一点,但是在班级人数较多的集体教学中,如何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佳的发展,就不那么容易了。

一般而言,因材施教中的“材”是指学生的个性特点或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要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佳发展。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智力、性格、兴趣和动机等个性方面的不同,也包括学习方式或学习风格的不同。本文用多元智能理论的观点来看因材施教,可以把因材施教中的“材”理解为“才”,即学生的智能。如何根据学生的智能差异进行不同的教学,这首先需要了解学生智能的差异及其表现。

学生在哪些方面显示出智能的差异呢?有的学生能创作出优美的视觉艺术作品,有的学生能轻松完成优雅而复杂的体育动作;有的学生能演奏出动人心弦的乐曲;有的学生有突出的数学才能,有的学生则有语文才能,有的学生可能有杰出的领导能力,而有的学生则对自我的特长和自己的追求有深刻的认识。上述学生中,谁更聪明?传统的智力观认为有数学和语文才能的学生更聪明,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却不这样认为。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1983年提出的一种关于智能及其性质和结构的新理论。他把智能定义为“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及对自己所属文化提供有价值的创造和服务的能力。”[1](p.2)他提出,人类至少有八种智能:即语言符号智能(指用语言思维、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内涵的能力)、数理逻辑智能(指计算、量化、思考命题和假设,并进行复杂数学运算的能力)、视觉空间智能(指利用三维空间的方式进行思维的能力)、身体运动智能(指操纵物体和调整身体的技能)、音乐节奏智能(指感知音调、旋律和音色等的能力)、人际关系智能(指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和与人交往的能力)、自我认识的智能(指关于建构正确自我知觉的能力,并善于用这种知识计划和导引自己的人生)以及自然观察的智能(指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能够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统的能力)。这八种基本智能既彼此联系,又相对独立,它们在大脑中都能找到对应的司职区域。我们不能说多元智能结构中的哪一种智能重要或不重要,我们只能说七种智能在个体的智能结构中都占有同等重要的位置。它们在每一个个体身上都各具特点并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因此,我们既不能简单地说哪一种智能更重要或更不重要,也不能简单地说哪一种人更聪明,问题不在于一个人是否聪明,而在于他怎样聪明,在哪些方面聪明。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能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对人类文化作出有价值的贡献。所有的智能都能够用于创造发明,然而加德纳指出大部分人只在某个特定领域展现创意,并非每个人都能成为伟大的艺术家、作家或科学家,但是当每一个人不同类型的潜能都有机会得到挖掘时,他们就会高效地学习,并将在认知、情绪、社会、甚至生理各方面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变化。

加德纳及其合作者的研究表明,在完成多种不同任务的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都表现出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弱项,而且与非智能强项的活动领域相比,在智能强项的活动领域中,学生在自我定向、自信心、良好的课堂行为、积极的情绪情感、自我检查和调节、积极参与活动等六个观察项目中都取得了更高的分数。因此,发现并发展学生的强项智能或优势智能应当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他建议教师们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倾向,即他们入学时某些智能可能已经发展,我们首先应评估学生最突出的智能表现,然后决定如何帮助他们利用这些智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他幽默地建议,判断学生最发达智能的一个方法是观察他们在课堂上“不规矩的表现”:如语言智能发达的孩子爱说话,空间智能发达的孩子爱涂涂画画,这些课堂上特殊而不规矩的表现其实是一种信号,是学生在向教师表示他们具有这些特长,希望被教师认可并接受。另一个观察学生倾向的好方法是利用课余时间跟他们在一起,看看他们在做些什么;还可以有意识地收集学生活动的资料,参考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其他教师交流,向学生家长了解情况,问学生本人,或设计专项活动考察学生的表现等。[2] 

加德纳不仅强调对学生优势智能的早期鉴别,他也十分重视及早发现学生发展的弱项。他说:“对我来说,学生智能特长的早期鉴定,只是帮助确定他可能将从哪一种经历中受益,对学生智能弱点的早期鉴定也同样重要。如果能够及早发现学生智能上的弱点,就有机会尽早改进它,还可设计特定的教学方法或内容,以保证重要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可见,多元智能理论并不认为弱势智能可以被忽略。相反,加德纳的研究表明:“智能总是以组合的方式运作的,任何有经验的成年人在解决问题时,都会运用多种智能的组合。”这七种智能虽然是相互独立地存在着,但它们在解决问题时表现为相互支持。一个人不可能仅运用优势智能去解决所有问题。特别是对学生来说多种智能的尽可能的全面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弱势智能的发展可以成为重要的补充,并且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人与人的智能差异不仅在于优势智能的不同,而且主要在于人与人所具有的不同智能组合的不同。一个人可能在任何一种智能上都没有特殊的天赋,但如果所拥有的各种智能和技艺被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说不定他或她在担任某一角色时会很出色。”所以,单纯强调优势智能的“扬长避短”式的发展是一种畸形的、片面的发展。任何一种优势智能的发挥都需要其他智能的配合,通过“扬长避短”,培养出来的优势智能是孤立的,很难达到真正的高水平。

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基础知识,学生现实的和未来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需要多种而非一两种智能,学生必须有机会探索自己的兴趣和才能,通过多元化的方法学习到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教育者应当帮助学生实现富有个性特点的、全面的发展。过早给学生贴标签,会让学生觉得自己在其它方面不行而限制其发展。多元智能理论鼓励我们关注每个学生弱势智能发展的可能性。该理论不仅告诉我们,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应因“才”施教,而且还告诉我们应怎样因“才”施教。这正是多元智能理论重要的教育价值所在。

既然不能因为学生存在某种弱势智能就可以让其放弃与此相关的内容的学习,那么怎样让学生完成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呢?即如何具体地帮助这些有较明显的智能弱项的学生,特别是其弱项是读、写、算这些基础能力的学生呢?传统的补救方法是“补短”,即针对弱项加强训练,反复练习。这种方法对某些学生在一定的学习阶段内可能有效,但对另一些学生收效甚微。多元智能理论主张“扬长补短”,即以学生的强项为突破口,进而在发展学生智能强项的同时,帮助他们将智能强项中的特点迁移到其他弱项领域中去。

 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在其强项领域的技能、带给学生自尊和自我认同;而且也是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的一点是可以利用学生的强项带动其它领域的学习。这是因为:第一,学生在其强项领域的成功感,使他在面对弱项领域的困难时压力减小,因此在弱项领域的坚持性也相应增强;第二,学生在其强项领域的能力有助于他在其他领域的表现。例如一个学生擅长音乐,那么在运动领域的创造性活动中,如果一边唱一边运动,他就容易得多;第三,任何一种领域都涉及到不同的智能和智能组合。学生在完成其强项领域的任务时,往往需要多种智能的配合。例如一个对社会领域感兴趣的学生在社会区制作教室模型时,还需要用到视觉空间智能;而一个拥有视觉空间智能强项的学生在完成一个三维作品时还需要动作技能。学生为了完成自己所喜欢的活动,往往能克服自己在弱项领域的困难,从而带动了其在弱项领域的发展。所以,引导学生将自己从事智能强项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智能特点以及意志品质迁移到其弱项中去,是必须的。教师可以通过肯定学生在优势智能领域中取得的成绩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到他在从事优势智能领域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智能特点和意志品质,如良好的注意力、积极主动的思维和克服困难的勇气等,然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自己从事优势智能领域活动的智能特点和意志品质迁移到弱势智能领域中。

换句话说,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启发不在于通过判别每个学生几种智能量上的个体差异,从而确定一个学生可能的发展方向;而在于它揭示了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优势智能的不同所导致的学习方式的差异。学习方式(LearningStyle,也有译为学习风格)是指个体在知觉和学习中处理信息的方式以及个体对作业作出反应所使用的各种策略,涉及个体处理学习中的信息或解决问题时所偏爱的方式。既然智能的发展存在着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学习方式也因此具有了长处和短处之分,并没有哪种学习方式在所有的学习情境中都优于其他类型的学习方式,即不存在一种完美无缺或“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学习方式。因“才”施教的最终目的是要发扬学生学习方式的长处,弥补或减弱学习方式的短处,即“扬长补短”而非“扬长避短”。比如有的学生擅长用语言智能学习,有的擅长用视觉智能来学习,有的擅长用运动智能来学习。因此,一个用数理逻辑智能学不会的内容,可能用运动智能学会。加德纳说:“对于智能缺陷的评估,可以预测学习者将要面临的困难,并提出通过另外的途径达到教育目标的建议(如通过空间关系学习数学,通过语言技能学习音乐)。”这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设计出符合其学习特点的活动。如果教师能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为学生取得成功提供多种选择,就会大大减少他们的挫折和学业的失败。

教师在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之上,设计出符合所有学生学习特点的活动,并不是不可能的。只要教师能根据每项智能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就可能有机会利用其最擅长的智能学习。阿姆斯特郎根据七项智能提出了35种教学方法,[2]其中有:语言智能教学法,主要是指通过讲故事、出主意、录音、写日记、出版学生作品等进行教学;数理逻辑教学法,主要指通过计算、分类、分等、问答、启发进行教学;视觉空间教学法,最容易的方法是帮助学生把学习内容变成图画形象,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他们正在学习的东西;身体运动教学法,主要指通过身体或手势动作来学习,如肢体回答、表演话剧、编排木偶戏等;内省智能教学法,如通过给学生一定的反应时间,让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消化,或让学生联系实际进行思考。也就是说,如果每个学生都能用自己的优势智能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就可以在合格的基础上实现富有个性特点的、全面的、主动的发展。这正是因材施教所追求的目标。

以生物课光合作用的学习为例,就可以有如下的教学设计:(1)阅读描述光合作用过程的课文章节和适用字句(此项活动适合于语言智能有优势的学生);(2)制作光合作用步骤的时间表(此项活动适合于数理逻辑智能有优势的学生);(3)用水彩描绘光合作用的过程(此项活动适合于视觉空间智能有优势的学生);(4)角色扮演光合作用过程中所涵盖的相关角色(此项活动适合于身体动觉智能有优势的学生);(5)用不同的音乐选择制作一个什锦歌来表现光合作用的各个步骤(此项活动适合于音乐智能有优势的学生);(6)小组讨论光合作用中叶绿体的转换,并类比到生活中(此项活动适合于人际关系智能有优势的学生);(7)写一篇日记,开头时分析个人的转换经验和光合作用对照比较(此项活动适合于自我认识智能有优势的学生)。(8)比较种子在阳光充足和没有适当的光线时的生长状况(此活动适合于自然观察智能有优势的学生)。[1](p.393)这就是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对课程所进行的多元教学设计,教师可以从学生最喜欢或最擅长的学习方式中找到切入点,让每个学生都能运用自己的优势而享受学习的乐趣,也会使学生因为发现自己的弱点而面临新的挑战。

总之,让任何一个学生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特点的方法来学习任何一门课,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虽然,教师在把现有的课程转化成多元模式的课程时,会面临采用新的教学方式的挑战,但是,当看到学生在不同的智能领域中表现出的热情、投入和成功时,教师会感到无比的欣慰。正象有些教师所说“如果不开发每位学生更大的才能,那么学校的目的是什么?”[1](p.382)的确,如何将学生的发展放在中心位置,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是每一个教师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而多元智能理论提示教师要学会设计符合不同智能特点的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实现富有个性特点的、全面的发展。可以说,而多元智力理论为因材施教的实施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途径。  

 

[参考文献]

[1][美]Linda Campbell,Bruce Campbell,DeeDickinson著,王成全译: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2]李建平.智能多元:挑战传统评价观念.中国教育报[N].2001,3(31)第四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多元智能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人生的强项与弱项
养育出色宝贝的4个策略
发掘你孩子的天赋与才能
抛锚式教学策略促进个体强项智能最大发展的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给我们的启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