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钱锺书:智慧的头颅,有趣的灵魂

22年前的今天,有“二十世纪最智慧的头颅”之称的钱锺书逝世,世上不止少了一个学识渊博如海的大师,也少了一个万里挑一的有趣灵魂。

01

“锺书”钟书

钱锺书(1910年11月21日—1998年12月19日),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他的父亲是国学大师钱基博,妻子是著名作家杨绛。

杨绛在《记钱钟书与〈围城〉》中,写到“锺书”这一名字的来历:

江苏有婴儿周岁“抓周”的习俗。钱锺书抓周时,别的东西一概不要,只紧紧抓住一本书,因此钱基博就给他起了“锺书”这个名字。

“锺”,就是“情有独钟”的“钟”。起名“锺书”,意指这孩子对书情有独钟。但为何这两个zhōng字的写法不同呢?

原来“钟”字是简化字,直到上个世纪才出现。它是“鍾”和“鐘”这两个繁体字的简化。这两个繁体字,前者是“钟爱”的意思,后者是一种乐器。

钱锺书不喜欢“钟”字。后人为了表达对钱锺书的尊重,因此,提到他的名字时,就不使用“钟”字,而使用“锺”字(这就是大师的排场啊

)。

钱锺书一生不愧“锺书”之名,而他的智慧,也在读书方面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

据说,钱锺书看书,有一目十行、过目不忘之能。

钱基博回忆钱锺书小时候:

5岁从长兄子兰先生受书,9岁毕《四书》《易经》《尚书》《毛诗》《周礼》《春秋》《左氏传》《古文翼》,皆能背诵,10岁伯父仲眉公教为策论,课以熟读《史记》《储氏唐宋八大家文选》,自13岁读司马光《资治通鉴》,圈点七过。
                                        ——《钱基博自叙》

幼年的钱锺书,已经将四书五经等经典著作倒背如流,私下里还读《水浒传》、《聊斋志异》等通俗小说。

11岁那年,钱钟书第一次接触到西方文学:他得到了两箱《林译小说丛书》。林纾翻译的外国小说,给了他极大的震撼。

为了能够痛痛快快地阅读外国小说,钱锺书开始啃成本的牛津大字典。

不久,他就靠这种背字典的奇怪方法,获得了阅读英文原版书的能力。之后,他又开始自学法语、德语、拉丁文。到他上中学的时候,已经读了不少西方文学、哲学原著。

1929年,钱锺书报考清华大学。他数学仅考了15分,但总成绩却排所有考生中的第57名——国文和英文成绩太过优秀了。

一进清华,他的学术功底和卓越才华就震惊了全校师生,与曹禺、颜毓蘅被誉为外文系“龙虎狗”三杰。他居三杰之首,为“龙”。

别人读书,是一本一本地读;而钱锺书读书,是一个书架一个书架地读。在清华,他给自己设下了“横扫清华图书馆”的目标。

自此,课余时间,钱锺书总是泡在图书馆;上课时,他也会带一本和课堂无关的书去看,但考试总是第一名。

一次,曹禺在图书馆看到钱锺书,想试试他是不是真有本事“横扫清华图书馆”,就恶作剧地怂恿吴组缃去找钱锺书开一个书单——一个英文小黄书的书单。

钱锺书听了吴组缃的请求,随手拿过一张纸,刷刷刷地列了40多本英文小黄书,并注明这些书所在的位置,让吴、曹两人咋舌不已。

人人都说钱锺书聪明,甚至有人说他拥有一颗“二十世纪最智慧的头颅”,然而,施蛰存却说:“钱锺书,我不说他聪明,我说他用功。”

钱锺书不迷信自己的记忆力,喜欢借纸笔帮助自己思考总结,因此,他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201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钱锺书的读书笔记,其中《中文笔记》5000多页、《外文笔记》35000多页。

而这些读书笔记还不是全部。在他漫长的读书生涯中,曾有许多笔记由于辗转颠沛的生活而遗失。

其中,《中文笔记》所征引的书籍有3000多种,《外文笔记》引用的图书、期刊达4000多种。这些笔记,都附带有自己的议论,且常常相互引证、融会贯通。

钱锺书以《围城》这部小说而被人熟知,但《围城》只是他的游戏之作。奠定他“文化昆仑”的身份的,是他用文言文写成的学术著作《管锥篇》。

《管锥编》全书约130万字,引用了4000多位著作家的上万种著作,兼及几乎全部的社会科学、人文学科,令人叹为观止。

更恐怖的是,《管锥篇》创作于文革时期,那个年代的钱锺书,并没有条件去图书馆查找资料,那上万种被引用的著作,不是被记在他的读书笔记中,就是被镌刻在他大脑中。

这是聪明的结晶,更是用功的结晶。

02

“默存”不默

钱锺书因爱好而得名“锺书”,又因性格而得字“默存”。

钱锺书并不是书呆子,反而自小淘气(从他读书笔记上的涂鸦,可见他长大后也很淘气)。从小他的嘴就闲不住,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

钱基博怕他得罪人,就以《周易》中的“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为典,给他取字“默存”,希望他少说话、多积德。

然而钱锺书一生都没有积口德的打算。他的小说《围城》中,就有许多尖刻的俏皮话:

说女人穿得少:

有人叫她“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

说孩子长得丑:

孩子不足两岁,塌鼻子,眼睛两条斜缝,眉毛高高在上,跟眼睛远隔得彼此要害相思病。

说男人长得丑:

脸上少了那副黑眼镜,两只大眼睛像剥掉壳的煮熟鸡蛋。

说所有的长得丑的人:

对于丑人,细看是一种残忍。

说无能的男人:

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

说老实人的恶毒:

像饭里的沙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说剩女的感情:

那时候苏小姐把自己的爱情看得太名贵了,不肯随便施与。现在呢,宛如做了好衣服,舍不得穿,锁在箱里,过一两年忽然发见这衣服的样子和花色都不时髦了,有些自怅自悔。

说人拍马屁:

我发现拍马屁跟恋爱一样,不容许有第三者冷眼旁观。

还有最有名的说婚姻的句子:

像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他很喜欢在自己的书中讥笑知识分子。他的中篇小说《猫》,就把很多文化名流给得罪了。

他用李太太影射林徽因,说她“皮肤不是上白,眼皮不双……一到日本,她进医院去修改眼皮,附带把左颊的酒靥加深。”

他用曹世昌影射沈从文,说他“虽然名满文坛,还忘不掉小时候没好好进过学校,老觉得那些‘正途出身’的人瞧不起自己。”

论起骂人的本领来,周星驰《九品芝麻官》里的主角恐怕都要自愧不如。

钱锺书不仅爱得罪那些身份和自己相当的,也爱得罪那些身份高的人。

文革时期,钱锺书被邀参加国宴。办公室派人去通知钱锺书。

钱锺书说:“我不去,哈!我很忙,我不去,哈!”

对方说:“这是江青同志点名要你去的!”

他说:“哈!我不去,我很忙,我不去,哈!”

对方无奈,退一步说:“那么,我可不可以说你身体不好,起不来?”

钱锺书说:“不不不!我身体很好,你看,身体很好!哈!我很忙,我不去,哈!”

外国人说中国有资格荣膺诺贝尔文学奖殊荣的,非钱锺书莫属。钱锺书毫不领情,反而在《光明日报》上写文章质疑诺贝尔文学奖的公正性,又当面痛骂瑞典汉学家马悦然等人:“你不就仗着我们中国混这饭碗吗?”

有外国记者看了钱锺书的书,想特意过来拜访钱锺书,钱锺书说:“假如你吃个鸡蛋觉得味道不错,又何必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

03

杨绛的老顽童

在钱锺书嘴里,任谁都能被他挖苦一通。只有一个人是例外。那就是他的妻子杨绛。

1932年春,钱锺书在清华大学与杨绛相遇。

第一次见面,钱锺书就说:“外界传说我已经订婚,这不是事实,请你不要相信。”于是两人开始恋爱,次年订婚。

自此,钱锺书就得了“誉妻癖”。

他写了许多情诗给杨绛;他说杨绛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他说“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钱锺书有一颗智慧的头颅,却有一双笨拙的手,他穿鞋不分左右,穿毛衣不分前后,连筷子都用不利索,更加不会做家务。但婚后却学会了做早餐,并坚持做了几十年,每天早上端到床头给杨绛。

七十年代,他们家中改用煤气灶,每次做饭,需要用火柴点火。钱锺书学了很久,都没学会。

一天,杨绛吃着热乎乎的早餐,忽然想起来:“谁给你点的火?”

钱锺书早就等着她问了,闻言大喜,骄傲地答道:“我!我会划火柴了!”

1936年,杨绛怀孕,问钱锺书要儿子还是女儿。钱锺书说:“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就像你这样的。”

次年,杨绛生产,钱锺书如愿得到一个女儿。他们给孩子取名钱瑗,小名阿圆。

钱锺书很爱女儿,以致拒绝生二胎,他说:“如果有了第二个孩子,万一第二个孩子比第一个孩子可爱,我们就要更喜欢那个孩子了,这对阿圆太不公平。”

阿圆稍微长大一些,父女俩就成了玩伴,天天一起胡闹。

钱锺书常趁阿圆睡着,偷偷用毛笔在她肚子上画鬼脸。被杨绛发现,训斥多次后才不敢再画。

于是他又换了一种玩法:用玩具、书本、梳子、镜子等在女儿的床上堆成各种怪物形状,再用被子蒙住,然后躲起来听阿圆掀开被窝时的尖叫。

他还时常教阿圆学外语,一开始只教英语,后来也教法语和德语,教的却是些“放屁”、“屎”之类的粗话。有朋友来访,他就让阿圆说几句外语给客人听听。客人听了大笑,阿圆还以为客人是在夸奖自己呢,不由洋洋得意,钱锺书也为捉弄女儿成功而洋洋得意。

钱钟书还喜欢给女儿起外号。阿圆爱噘嘴,就叫她“猪噘嘴”;阿圆有小肚子,爸爸就叫她“蛙凸肚”;阿圆爱坚持自己的主意,就叫她“牛撞头”……

虽然外号起得难听,在钱锺书眼中,女儿却是除了杨绛之外,世上最完美的人。

1938年,钱基博任国立师范学院中文系主任,叫钱锺书放弃西南联大的教职过去任教。次年,钱锺书不得不与妻女暂时分别,去与父亲合作。

杨绛寄了一张女儿与两个表姐和两个表弟的合影给钱锺书。钱锺书看了又看,爱不释手,提笔在背面写道:“五个老小,我个顶好。”

阿圆也十分喜欢钱锺书,说:“妈妈有时太严肃了,可爸爸是我永远的老兄弟。”

04

知世故而不世故

对于聪明人来说,看透一个人、做好一件事,都不是太难,所以聪明人难免说话尖刻、做事轻浮。

但钱锺书比一般聪明人多了一颗童心,他知世故而不世故,在尘世中有如赤子,虽尖刻,却仍显得可爱、可敬。

他又比一般聪明人多了对书籍的十分热爱,他比别人聪明,还比别人努力,才成就了这一颗“二十世纪最智慧的头颅”。

聪明人虽多,但钱锺书却只有一个。

素材运用:

1.专注、勤奋

2.童心、童真

运用示例:

1.“专注、勤奋”主题

    标题示例:《专一铸就成功》、《痴迷方能成大器》

2.“童心、童真”主题

    标题示例:《身畔是世俗,童心是天国》、《愿赤心长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被称之为“二十世纪人类最智慧的头颅”,书如其人痴气率真
10个我们永远也成不了杨绛的原因
谁是真正的大师
为家人“打扫战场” 为人类传承智慧
杨绛的魅力
学霸钱锺书是如何炼成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