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读杜甫《秋兴》:秋天易伤思,身在异乡,想家了,于是写下了一首诗

公元765年,杜甫53岁的时候,在成都收留他的严武去世,不得不离开他的成都草堂,前往夔州,投奔夔州都督柏茂林,继续他的寄人篱下生活。在夔州相对平静的两年时间里,杜甫的创作达到高潮,此间作诗四百三十首。其中,包括今天要说的《秋兴八首》。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枫树在秋露的侵蚀中,逐渐凋零、伤残,巫山巫峡被雾气遮掩,显得阴沉萧森。巫峡里,波浪翻滚,接天连日,乌云密布,与地相接。丛丛菊花已经开过两个秋天,而我还没有回过老家,黯然落泪,看着飘荡的小舟,系在江边,就像我始终心里牵挂着故乡。秋天了,又开始赶制冬天的御寒之衣,高高的白帝城上传来一阵一阵夜晚捣衣的砧声。


春天和秋天,是最容易引起诗人感触的季节。春天给人带来的是希望,秋天给人带来的是收获,但由于秋后则冬至,秋天往往也容易被描写成悲伤。这是根据诗人不同的心境和遭遇而不同的。

在这首《秋兴》中,杜甫正是由于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贫困、孤独、无奈,几乎都是负情绪,秋天在他的笔下,自然成为他思乡和孤独的寄托。秋天的枫树也成了凋伤的状态,巫山巫峡也是萧森肃然。开着的菊花,也让杜甫黯然落泪,但同样的景象在伟人的眼中却是“战地黄花分外香”。飘摇的小船在杜甫眼中是系着他思乡的希望,白帝城中传来的捣衣声也让他感叹又该制作冬天的御寒之衣了。

读古诗,先了解诗人的心境,更容易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杜甫想表达他的思乡和孤独,则眼中所见之景,处处都透露着秋天的肃杀萧森之气。由此而想,好多时候,不是我们面临的环境多不好,而是我们的心境变化了,也就是“所见即所思”吧。

注:图片来自网络,书法作品作者郝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秋兴八首》(其一)教案设计
叶嘉莹吟诵:杜甫《秋兴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
我喜欢的古诗词第276首
为何说杜甫《秋兴八首》是七律巅峰?
《秋兴八首· 其一》【唐】杜甫
秋兴八首(其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