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粉丝不买单,名人效应失灵:明星自创品牌命途多舛,自救还是他救?

“名人效应”有多值钱?迈克尔·杰克逊的一双标志性白手套以35万美元卖出,贾斯汀·比伯剪下来的一撮刘海被炒到4万美元,朱莉和皮特的一瓶气味竟标价1.6万美元,最奇葩的是,连布兰妮亲口吐掉的口香糖都都值1.4万美元……

有明星光环加持,奇葩的东西也能物超所值,引起人们追捧。简单地说,“名人效应=品牌效应”这条公式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成立的。许多名人正是利用自身的知名度,积极加入到一些产业中,自创品牌,想要从粉丝拥簇消费中分一杯羹。不过这些明星自创品牌,是否真的能因名人效应而带来大量粉丝的持续消费和买单,普通人又是否会买账,这就难说了。

毕竟回归到现实里,粉丝愿意买你的第二次单,必定是你的产品做得好。

孟非在向鲁豫介绍他创立的餐饮品牌“孟非的小面”时,说:“所谓的明星效应,是支撑不了多久的,关键是最终得到大众认可。”

或许,明星自创品牌最好的路,是能脱离名人的“效应”,提供独立存在着的价值。

“假大空”是明星自创品牌的死穴

对于明星来说,开一家店可能真不是什么难事。可是,无论是国民岳父韩寒的“很高兴遇见你”,还是新晋奶爸周杰伦的“J大侠中华料理”,大部分名人其实都玩不转餐饮这个市场。

前者空卖情怀,搭载自编自导的电影《后会无期》的热浪,用一个文艺范十足的名字吸引小资青年,然而难以理解的菜单和算不上好吃的菜品,以及之后又被爆出的食品卫生问题,“粉转路人”就见怪不怪了;后者则大量消耗和透支粉丝经济,当粉丝尝鲜的劲儿过后,路人的口碑却又打不响时,剩下的就只有“啊,我知道周杰伦开了一家餐馆”的空名。

在女性产业的广阔市场中,明星靠卖噱头或免费为自己创立的品牌站台、代言的现象也屡见不鲜,然而绝大多数却把赶来圈钱捞一把的姿态做得有点高,最终难逃“高空跌落”的结局的。

爱出风头的卡黛珊三姐妹,自然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她们自创的KardashianBeauty涵盖了彩妆到护发产品,销售范围也覆盖了北美和欧洲的各大线上电商网站。有趣的是,这个品牌的难用度简直到了人人喊骂的程度,有一位消费者甚至在其投放了广告的Ulta.com上评价说:“这种产品应该彻底从货架上清除……”

还有那些养活了8成网红的淘宝店。凭借社交网络和视频直播的助推,网红产业应运而生,其强大的粉丝基础和商业变现能力都令资本咋舌。网红借助营销号,以“种草帖”的软文形式推广淘宝店,覆盖更多爱购物的受众,声称自己的服饰品牌独家打造,实则是一味跟风的快消时尚,最终打响的只有“网红”这个“人”的品牌,而不是产品的品牌。消费者很快就知道了“雪梨”、“王大奕”这些名字,却很难想起她们卖的服装是一个什么样的牌子。

“名人效应”给了个人自创品牌足够的爱的滋养,可是只要大众给了“差评”,就难免会遭到自创品牌的反噬,最终拖累个人的名声。

该怎么做?品质,创意,外加真诚,才能一直走花路呀!不信往下看!

站自己的街 个人就是品牌的最好保证

近日,维多利亚·贝克汉姆刚刚结束个人品牌Victoria Beckham 2018春夏秀场。近年来成功跻身时尚大鳄之列的她,遥想她在萌生创立个人品牌想法、向世人宣告要成为一名设计师时,还曾遭到过质疑与嘲讽。不过,后来她却成功用已超过2亿美元的VB品牌价值与远超小贝的个人身价,狠狠打了所有人的脸。

作为前辣妹组合成员、著名球星小贝的妻子,以及四个孩子的母亲,维多利亚最不缺少的可能就是名气了。法国设计师Roland Mouret曾赞美过她这种其他设计师无法拥有的优势:“这是把她的名声和产品结合起来的好时机”。

“她是世界上被拍照最多的女人之一,为什么要穿着别人家的衣服上镜,而不是穿自己的品牌呢?”

维多利亚开始充分利用这种独一无二的能力:自己展示自己的作品,将自己的形象传播到全球,然后大卖。

维多利亚的每一次出街,从着装到包包鞋子甚至墨镜,都用自家的品牌,免费充当移动广告牌。除了她标志性的“贝嫂站”姿势不变之外,她每一天都为大家奉献出新鲜的搭配:简约的牛仔喇叭裤、干练的one piece套装,可爱的娃娃边连衣裙……

她说:“我从来不跟随时尚潮流走,我只是做自己喜欢的设计,我的品牌针对的顾客就是我自己。”她甚至为了进行品牌宣传,开始改变自己的喜好。她脱下了自己最喜欢的裙装和高跟鞋,把自己包进宽松的衬衣和阔腿裤里,穿上平底鞋,露出俏皮的笑容,打破过往一直被诟病的“冰山臭脸”形象。

(穿自家衣服上杂志)

于是业内一流设计师开始认可她,“我们现在都认为你是一位了不起的设计师”,时尚品牌TomFord创始人Tom Ford这样对她说道,这无疑是对这个已经43岁的女人莫大的鼓舞。

但维多利亚还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让普通消费者也认可,也买单。当时时任LV设计总监的Marc Jacobs曾建议她说:“只要质量有保证,就算服装不是一些人喜欢的样式,至少他们不会称这些服装是垃圾。”自此,“有质感”的好评就一直伴随着这个品牌走到今天。

为了打开销路,维多利亚先是推出网上商店,消费者可直接进行线上购买并可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购买的内容;接着开始以伦敦为起点铺设线下旗舰店,并在16年试水亚洲市场将事业版图拓展到香港。今年,Target百货选择与她合作,面向母亲和女童推出服装系列,并试图打造最具有野心的联名系列。

(Victoria Beckham线上商店)

(伦敦独立门店)

(穿着自家衣服参加《The Late Late Show》节目,意外展示了“逗逼”一面)

伴随着2018春夏秀场的落幕,维多利亚再次收获好评,“大方又不落俗”“变温柔了”“真正女人的衣服”……大量马卡龙色彩的运用,让她的品牌从“高高在上”的形象落地到“和蔼可亲”的温和形象。大家都说她变了,却更容易被接受了。

(贝嫂的牛仔裤——2018春夏,普通人也能轻松驾驭的look)

我不为品牌代言 却让世界为我站台

如果你迷恋极简风,一定要知道The Row这个品牌。

The Row是美国好莱坞前童星阿什莉·奥尔森(Ashley Olsen)和玛丽-凯特·奥尔森(Mary-Kate Olsen)在2006年创立的个人品牌。奥尔森姐妹不仅颜好还有钱,18岁就成为了美国双星娱乐集团公司的总裁。在2006年,姐妹俩萌生了跨界做时装设计师的想法。

The Row从一开始就定位于高端市场,以标价高而闻名,这也成为当时零售商最为诟病的一点,他们担心高价格是这个名人品牌博人眼球的手段。

为此奥尔森姐妹花了好几年时间才向业界证明其在材料、制作方面的竞争优势。这源于她们的独特理念,玛丽-凯特·奥尔森曾表示,如何用好布料做出一件适合任何年龄的完美T恤衫,这是可以发展演化出一个品牌的项目。

不过与贝嫂不同的是,奥尔森姐妹从不为自己代言,但The Row却成功跻身一线奢华品牌之列,这都是因为这对姐妹花一直在为自身的品牌开创营销新模式。

早期她们大胆启用年纪较大的模特例如劳伦·赫顿(当时68岁)作为品牌代言人,让任何年龄的女人都能走进店里购买产品。“我们把目标定位于那些不是20来岁的女人们”,“那些四、五十岁的女人精于世故,她们对时尚界非常在行,她们更看重工艺与材质”。

奥尔森姐妹还联手英国前卫艺术家达明·赫斯特 (Damien Hirst) ,推出12款The Row限量鳄鱼皮包包,每一款包包上都镶有Damien Hirst的签名,并将一部分收益捐赠给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既是艺术又是慈善,有人称之为“一次引人入胜的、关于反衬和对比的尝试”。

在品牌创立之初的头三年奥尔森姐妹没有接受任何采访,她们希望杜绝The Row被归为“花瓶”品牌的任何可能性。“如果这是好产品,即使没有明星做宣传,它也会大卖。”

不过这个品牌可谓是自带流量。2011年,当时的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穿着The Row的服装出现在电视台上,米歇尔此后成为了The Row的支持者。2012年,奥尔森姐妹曾获得CFDA(美国时装设计师协会)颁布的年度最佳女装设计师大奖,此后在2014年又再度获此殊荣。

而打造爆红单品让明星名人自发进行“流动的广告牌”代言,是奥尔森姐妹的拿手好戏。例如The Row的摇篮包 ,此前的缎面材质已是蕾哈娜(Rihanna)的心头好,今年新增的丝绒款,经春夏秀场发布后,立刻就成为了大势,明星们都已自发拎出门免费为其代言。

(The Row摇篮包成明星热爱单品)

在The Row2018春夏秀场中,剪裁考究、别致的设计与优质面料依然是The Row的追求。热爱极简的奥尔森姐妹,深信“奢华也是一种舒适,低调也是一种温度”,用低调打造出来的高级感,反过来让世界为其喝彩。

个人价值最大化 网红自有品牌进阶之路

提起张沫凡,没错,她被贴满了“网红”的标签。

而张沫凡,她总会站出来说,我是创业者,我的身份是创业者。在2010年张沫凡创立了个人品牌美沫艾莫尔护肤品和美沫艾蜜斯彩妆,现已年入1.2亿。

今年的微博超级红人节,从传播、互动、商业三个维度来评判网红价值,拿到最具商业价值红人榜第一的就是张沫凡。张沫凡超越了papi酱这样的老牌劲旅,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张沫凡不满足于此,她希望借助自己的努力让国货崛起,与国际大品牌一决高下。

张沫凡是在留学期间开始接触精油产品,在做代购的同时,她开始学习专业知识,和一些资深芳疗师建立商业合作关系。同时她在自己的微博上进行内容创作,分享美妆知识,积累了大量人气和粉丝基础。而这些都成为了她之后建立原创品牌资本和资源的储蓄过程。

(在微博上成为美妆博主大V)

她坚信优质的内容创作是增强与粉丝互动的法宝,而她个人的粉丝恰恰是其商业王国的有力支撑。她说,她的产品经理帮她把产品做好,而她本人,则负责把故事说好。

为此了宣传自己的品牌,张沫凡开始在各种场合讲述自己的创业故事,全国大学生创业联盟巡演、虎嗅F&M创新节、微博红人节等等都有她的身影;她接受大量的访谈,讲述自己为什么要创业,网络上铺天盖地都是她的报道。

如果说从打造内容过渡到品牌化,再利用媒体为自己的创业故事发声,从而为自己品牌造势是张沫凡在中国独到的方法,那英国的这位网红钟小姐(Alexa chung)则采用了另一种更为“高大上”的品牌自创路径。

钟小姐是一个从不出错的时尚博主,人称网红鼻祖,经常出现在各大时装周头排,与多个品牌推出联名系列,也是街拍摄影师的宠儿。

文艺又复古是钟小姐的代名词,回看钟小姐与其他品牌进行的合作,个人色彩浓厚,既美观又实用。Marks & Spencer烙满着她平日最喜爱的印花与维多利亚风格,AGJeans拿60年代末70年代的复古成就明星街拍爆款,而她为这些品牌拍的广告片,全是其拿手的小清新。

钟小姐利用这些与大牌合作的机会,积累自己的设计经验,在拥有了经验和人脉资本后,才找来专业人士,成立六个人的设计队伍。钟小姐通过这些机会让大牌给她作担保,允许她尝试,一旦成功,销路打开,普通大众认可,自立门户才能有所为。

而她也学会了大牌的那些造势。

2016年,她先是高调宣布自己的个人品牌将在2017年5月份正式上线, 请来Mike Skinne创作了新歌《In My Head》,用于Alexachung系列的发布,在Vogue短视频里介绍自己最喜欢的5个个人品牌单品。

在发布会前,她先在个人ins账号@alexachungstagram上放出预告,一身骑马装英姿飒爽,却不点透品牌的风格是否与其有关,只保证都是大家能穿到街上去的实用产品,其后在品牌官网上贴上倒计时。

对于品牌来说,名人效应有时会是救命稻草,有时也会是致命砒霜。说到底,想要领跑市场,不能只靠杯觥交错的交际场和名不符其实的产品,好的创意加优良品质,再加上一颗真诚的心,才是名人效应的灵药。毕竟饭圈里流行着一句话,偶像的今天都是粉丝用钱堆出来的。名人在自创品牌时如果不能参透这点,那么“水能裁舟,亦能覆舟”也就离他/她不远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喜欢性冷淡风的你,可不能错过它了
著名童星放弃演戏去当设计师,一件衬衫 10000 元还有人抢
一图读懂:麦当娜出护肤品?看明星巧变商人
2019年都彭&THE ROW 联名款惊艳之作L2朗声迷幻艺术中国漆打火机
从群嘲土味到一货难求,谁在买明星潮牌?
鹿晗UGC产品遭吐槽质量差,只有60块成本,明星产品能放心买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