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瓦釜效应”到“黑洞效应”

日前,我读了一篇文章《杜骏飞:“瓦釜效应”:一个关于媒介生态的假说》,令我产生了一点想法,在此与杜教授及各位学者交流一下。“瓦釜效应”是一种理论假说,它旨在解释媒介文化何以低俗及其是如何实现的,以致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状况。杜教授把这个问题置于媒介生态中讨论并提出动力模型和理论假说。我对理论假说向来抱有兴趣,自己也提出一些理论假说,如意义经济理论,媒介平台理论等。我不好评价杜教授的理论假说,正如他所说的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验证。我是想提出另一个理论思考的维度,或者是产生另一种理论假说的研究方向。

学者们都是把“瓦釜效应”置于媒介生态系统里进行讨论,那么这个系统到底会变得更加有序的还是更加无序的?是熵增还是熵减?可以借用自然科学的一些理论来解释这一社会效应。根据势力学第二定律,即熵增原理,它就是孤立热力学系统的熵不减少,总是增大或者不变,也就是说这个系统里的秩序不会变得更加有序。然而,媒介生态不是一个孤立系统,它与其外部系统即社会系统会产生相互影响(能量交换),进而导致熵增或熵减,更有序或更无序。这要取决这两个系统之间的关系。那么,到底有什么东西可以影响这种交换或关系呢?我认为可以是一种我们还不太清楚的东西,物理学把它称之为“黑洞”。黑洞是宇宙空间中存在的一种天体,它具有引力强大、不易直接观测等特点。其实在人类社会中也存在这样一种物质。

科学家还发现黑洞效应,这是一种自我强化效应,当一种物质达到一定的规模之后,也会像一个黑洞一样产生非常强的吞噬和自我复制能力,把它势力所及的大量资源吸引过去,而这些资源使其更加强大,形成一个正向加速循环的旋涡。霍金对黑洞理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认为黑洞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不是没有能量辐射的物质,这就是著名的霍金效应。其实在社会科学里也会存在类似的效应,经济学家已经把黑洞效应应用到经济学领域,我觉得传播学也可以研究它。在“瓦釜效应”的背后是否也存在黑洞效应?是否这些“黑洞”在左右媒介文化的走向?这是值得探讨的。我认为在传播学或媒介学中应该引入“黑洞”这一新概念,事实上在媒介生态中也存在“黑洞”,它具有非常强的吞噬和自我复制能力,在传播中也存在“黑洞效应”。尽管黑洞是如此深不可测,但这不正是学术研究的迷人之处吗?


以上所想所说或许纯属我的胡思乱想,供杜教授和各位学者拍砖。

最近微信改版,把“点赞”改为“好看”,以上内容可能比较难看懂,那就打开下面文章(本号近期热文)看看吧!

华为反击,从手机钱包开始

我国“海上丝路”研究的新思维

卫视重要的不是改版,是改制、改革!

自媒体,我是这样玩的

大好时光,不负年华——我这四十年

盘点2018“谭天论道”(值得收藏的链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黑洞效应
人工黑洞
宇宙的过去未来和命运皆可一眼看穿?科学家:只需到一个地方即可
媒体是条鱼
宇宙十大怪兽
“蝴蝶效应”和“混沌理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