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系链:互联网大战的C位(上)

互联网发展和社会化传播,不仅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从信息传播进化到关系连接,而且形成各种各样的关系链。随着5G的到来,这种传播链还会把人们从互联网带到物联网,带入万物互联的新世界。当今互联网平台之间的战争就是一场关系链之战,关系链已占据这个战场的核心位置。下面我就来聊聊关系链以及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暗战。

一、进入关系传播

要讲关系链,我们先要了解关系、关系传播、关系转换、连接等基本概念。“关系”在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定义,通常是指事物之间的联系。例如生产关系、社会关系、国际关系、公共关系、人际关系等。在互联网和新媒体中的关系是指媒体(平台)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在传统媒体和大众传播时代,人们只关注点对面的信息传播。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我们开始关注信息传播背后的关系传播,我们还要研究关系传播中的关系转换和关系连接。

当今,已由大众传播时代进入社会化传播时代。例如在朋友圈里,你的哥们晒了一组美食,你的闺密晒了她今天新做的头发,这信息很重要吗?对于大众来说一点都不重要。但是你会点赞、评论甚至转发,你为什么会有些传播行为呢?这是因为他(她)这是你的好友。所以说在社会化传播中,信息的传播与否不仅由信息重要性所决定,还由传播者之间的关系所决定的。

在社交媒体中,媒体(平台)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都会产生或强或弱的关系,也就是说互联网上的每个节点之间都有可能产生连接,这就是马化腾所说的“连接一切”。媒介即关系,新媒体即连接。新媒体运营就是一个从关系到连接的实现过程。关系是社交媒体最大的资源,问题要把它发掘出来加以利用并不容易。在打造关系链过程中,我们要解决各种问题。对于互联网平台来说,打造一条完整的关系链需要场景接入、媒介融合、规则创新、资本驱动等各方面的支持。

对于新产品获取新用户来说,关系的建立是第一步,但如何通过用户再去连接更多的用户是第二步,这就靠六度空间理论。比如各种互联网产品上都有“加好友”和“关注”这两个按钮。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链接,就是关系转换,弱关系转为弱关系,或许反过来,而关系链就在各种转换中形成。就说弱转强吧,群(微信群、QQ群)就是一个关系转换器。比如说一个微信群里陌生人想加我微信,很可能我不会加,因为单向传播我不了解他,如果他自我介绍,如果他是与我相近领域的专家学者,或许我会加;如果他邀请我去作个讲座,或许我会加。前者是社会资本匹配,后者是相互需求响应。有同学在网上向我请教,简单问题我会回答,复杂问题他要到知乎咨询我,也就是知识付费。由此可见,关系链接的方式有很多种。

互联网连接的双方关系要匹配,一般来说双方所拥有的社会资源要大致对等。在社交媒体中,层级高的人比较不会加比他低的人,比如作为一个教授一般也不会主动去加学生。但也有例外,记得有一次微博上,我看到一位本科生提的观点特别好,便加了一个有思想的同学。可以说,他用他的智慧和我作了一个连接。恰好他也是我们播音班的学生,我们还可以在线下见面。于是,我们从弱关系变成了强关系。原来资源不对等的双方不仅做了连接,还进行了关系转换。

二、什么是关系链?

关系链,即把人与人之间的连接组合起来,形成一条传播链条。每个用户的通讯录都蕴含着他的社会关系,用户在朋友圈或微信群的每一次转发都是在做新的连接,更多的关系就形成关系网络,紧密的连接就形成了关系链。关系又分为强关系和弱关系,强关系即熟人关系,如微信;弱关系即陌生人关系,如微博。还有不强不弱的关系,比如脉脉。关系连接的方式有很多种,有单向、双向、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社交媒体利用这些关系打造各自的关系产品,如抢红包、滴滴打车。在关系链中,强弱关系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对于互联网平台来说,这些关系就是它的社会资本,关系链之战就是资本之战。

目前互联网用户中老年用户增长很快,一位老师说他老妈每天玩三个小时的抖音。用户在 SNS 中的关系链,既包含粉丝数(关注自己的账户数),也包括关注数(自己关注的账户数)。关系链特征是用户参与互动的基础,我们将对老年用户关系链的两个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老年用户的活跃度较低,其中沉默用户占 70% 以上。但其中积极参与和海量关注这两类老年用户活跃度最高。老年用户的粉丝数越多,持续参与时间越长。老年用户关注数越多,活跃程度越高。用户时长和日活量(DAU)恰好是互联网平台两个最重要的指标。所以说,老年人与其被抖音迷住,不如说被社交关系链拴住。

近年来,互联网巨头的竞争日渐激烈,其背后就是对关系链的争夺。从“你是你的,我是我的”发展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以说是一场错综复杂的关系博弈。对于新一代互联网,仅靠单个产品单一渠道来打天下已经寸步难行,必须编织自己的关系网络。在我国已形成BAT三足鼎立的垄断格局下,互联网新军要后来居上,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关系链的建立,如何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迈向“你是我的,我是你的”的深度融合,这是需要下大力气攻克的难题。

三、关系链发展史

各大互联网平台无不把关系链打造看作重中之重,而其中微信是做得最好的,整个微信发展历程就是一部关系链发展简史。微信在上线433天用户数达到1亿,上线2年用户数达到3亿,这个增长速度是非常快的。它是怎么做到的呢?我们来看看它是如何打造关系链的。

首先是熟人关系链,最有利的做法就是把QQ的通讯录同步到微信上,庞大的QQ用户群为微信积攒了大量的人脉。然后是陌生人关系链,微信2.5版本做了附近的人,3.0版本做了漂流瓶、摇一摇,这些都是陌生人社交功能。微信给用户提供了一种通道,与附近的、远方的有缘分的陌生人成为朋友。微信接着就做线下关系链,微信做了二维码分离。有了二维码名片,我们每个人在见面时就很容易借此互相添加好友了,从熟人,再到陌生人,线下的关系链一一导入到微信中来。第四步就是盘活关系链,微信4.0版本做了朋友圈,在一个聊天工具里面去做社区,在全球互联网历史上是没有过的,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尝试。有了朋友圈,我们每天在朋友圈发布的内容,微信好友都能看到。也许他跟你没有太多共同话题,但他至少可以点赞表示下存在感,表示一下他对你的关心。于是通讯录里的陌路人升级为“点赞之交”。你还会从朋友圈里的点赞发现:“咦,你们两个人是怎么认识的?”于是就有了一种“三角好友关系”。

“结构洞”理论认为:“社会网络中某个或某些个体和有些个体发生直接联系,但与有些个体不发生直接联系、无直接或关系间断的现象,从社会网络整体看,好像是网络结构中出现了洞穴” 研究发现:“结构洞”的数量与关系转换的“资源流”成正比。连接越多,洞穴越多,资源流动更快,这就为社交媒体变现奠定基础。由此到了最后一步:进行商业化,微信单聊群聊、微信公众号、微信朋友圈等形成了一个信息传播的闭环,由此腾讯拿到了移动互联网的第一张“船票”。

微信5.0版本发布了游戏中心、微信支付和表情商店,至此微信形成了一个商业闭环。随着公众号、小程序的出现,微信从工具发展到平台再发展互联网基础设施,而其关系链也拓展成无处不在的关系网络,一个互联网商业帝国就此建立起来。然而,就在腾讯系高奏凯歌的时候,微信的挑战者出现了,后起之秀头条系进逼的势头咄咄逼人。(未完待续)

主要参考文章:

谭天:《基于关系视角的媒介平台》

谭天、王俊:《新媒体运营:从“关系”到“连接”》

柴雯、左美云、田雪松、常松岩:《老年用户使用在线社交网络的行为类型研究》

谭天、苏一洲:《论社交媒体的关系转换》

陆树燊 :《微信发展简史:微信成功的必然和偶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B乎”尝鲜:知乎试水视频
抖音聊天”上线,字节最后的社交梦?
微博营销与微信营销那些事
排在QQ微信之后稳居第三的社交应用引发的思考
深度访谈陌陌创始人唐岩:亿级用户的超级APP如何炼成?
二次编织的易信:中年精英的社交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