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星堆考古大直播,央视新闻客户端能“出圈”吗?
2006年我为开学术会议第一次来到成都,会后朋友带我参观三星博物馆,位于四川的三星堆文化遗址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我被眼前这些貌似天外来物的出土文物惊到,这些器物不是中原文明该有的样子呀,不会是外星人的杰作吧?这些样貌奇特的面具、神树是从哪里来的?这些东西又是如何随着古蜀国湮没进入了地下?这是一个巨大的谜团。早年三星堆只发掘了两个坑,3月20日传来喜讯: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遗址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已出土重要文物500余件。可惜此时我在广州家中,不能前去一饱眼福。


没想到央视新闻客户端满足了我再看三星堆的心愿——《六小时大直播!直击三星堆上新!见证世纪考古新发现》,时隔二十多年这场直播把我带到了三星堆。我要给央视新闻直播三星堆考古新发现点赞!央视主持人朱广权一句开场白:央视新闻的网友们……从观众到网友,央视已转向新媒体、融媒体。直播多点联动,多场景变换,遗憾的是没有弹幕,只是在专家对话中设置了快问快答环节。

央视新闻现场直播起步香港回归的七十二小时连续直播,考古直播经验是很丰富,但考古网络直播却是第一次,如何抵达移动端是一大挑战。这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直播环节,除了国内顶级专家高论和记者提问外,最有意思的央视记者把我“带到”考古现场。这里有点像武汉疫情中的方舱,我看到要穿戴严实的考古人员是这样进入祭祀坑的。我还看到各种考古新技术新方法,天哪!比起上次我作为游客的参观,这次我还上起了考古课,涨知识了,对中国考古实力也刮目相看。

原来考古是这个样子的,那么复杂、细致和艰苦,好在如今有了许多高科技。不过,有人表示疑虑:专业性这样强的六小时直播到底有多少人看?我认为这类直播主要给两类人看,对考古或对直播感兴趣的人。不过,网上海量报道、短视频和直播回放有利于让这两类以外的人也关注起来,三星堆考古发掘直播也从小众的科学传播变成大众的科普传播。

这里每一件出土文物都是国宝级的,从这些器物中可以窥见三千多年的古蜀文明,以及与其产生关系的中原文明、亚洲文明、古代丝绸之路,这让我想起在大量博物馆里在“蜀身(身毒,即印度)古道上出土的文物。三星堆考古的意义就在于揭示华夏文明的起源以及其开放性和多样性,其核心的中原文明与其他文明是有交流的。

在直播最后,记者把我带到我熟悉的三星堆博物馆。上图那个轮子不是汽车的方向盘,而是古蜀国人的太阳图腾。三星堆考古新发现不只有央视新闻的网络直播,各大主流媒体也有报道,在网上还以图文、短视频等多种形式传播,如团中央公众号推文《青铜大立人手举“自拍杆”?三星堆的N种传说都有答案》,文中转载央视新闻的短视频太好玩了。川观新闻的《古蜀国文物电音:我怎么这么好看》(下图),不知被这歌儿洗脑的网友会不会爱上三星堆和考古。

从B站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弹幕到河南卫视春晚《唐宫夜宴》爆火”出圈“,这是央视新闻自去年为“湖北拼单”直播带货以来又一次“出圈”吗?相信在新科技新传播的驱动下,三星堆考古新发现的传播会让更多人对中国考古和华夏文明有更多的关注和喜爱。然而,到底会有多少人还会花时间花流量去看直播呢?尤其是考古直播呢?正面我想做一个小调查,烦请大家支持一下,帮助投个票。


相关文章:
网络直播 :主流媒体该怎么打好这一仗
在中国,网络直播到底能走多远?(上)
在中国,网络直播到底能走多远?(下)
“破圈”之战——融媒体时代的视频晚会创新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融合创新之路走对了吗?
传统主流媒体做直播电商,路径与陷阱在哪里?
直播电商2.0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303811975@qq.com
1356042696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直击三星堆考古现场!
为什么央视最近要播三星堆呢?
拥有三星堆文明的古蜀国,曾经繁华无比,为何却突然神秘消失了?
这一望,终难忘
交互空间助阵,央视三星堆考古直播推出第三季
看看你了解的三星堆青铜器知识,是真的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