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长道短:县城推进城镇化需要『一图一账』(中国自然资源报20220525)
囗 晓言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强化县城与邻近城市发展的衔接配合。

  应该说,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既要适度推进城镇化,又要避免人口在超大型城市过度集中。而县城作为城乡之间过渡的关键环节,应该在城镇化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设想一下,如果数以百计千计的县城,都能在城镇化的进程中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核心或重要支撑,那将给全国带来多么喜人的发展前景。

  然而,我们也必须预见到在此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偏差。正如《意见》中指出的,要严格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守住历史文化根脉,防止大拆大建、贪大求洋,防控灾害事故风险。5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县城建设的重点任务是抓好产业、市政设施、公共服务、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建设,促进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要防止利用“新城建设”等名义侵占耕地和生态空间,不能以县城建设为名炒作房地产,严格控制撤县建市设区,防止周边大城市无序扩张。

  对此,笔者认为,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因地施策、循序渐进。一张规划图、一本经济账,是必须摆在前面的。

  推进城镇化建设,必须要用地。在以往的城市扩张中,大量耕地被侵占了,一些具有生态价值的林地、湿地也被损毁;在以往的房地产开发中,很多城市的文物古迹和历史风貌遭到破坏,新建的建筑风格各异,极不协调。由于规划不完整、不到位,导致配套设施不完善,还可能形成城中村这样的治理死角。这些教训必须汲取。

  因此,在启动城镇化之前,首先应确定好全县域的规划图。耕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要划定、守牢,决不能突破。文物古迹和历史街区要先行明确保护范围,启动保护工程。要整体规划,成片开发,实现建筑风格的统一和基础设施的配套。规划图和设计方案应充分利用高精度测绘、实景三维等技术,以精确、直观的形式上报审批,并向公众发布。

  此外,县域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要形成互补互动,才能实现可持续的良性发展循环。如果是地方政府急于卖地,开发企业短期谋利,社会资本跟风炒作,那结果只能是制造泡沫,浪费资源,留下更多的烂尾楼。因此,必须按照确立经济增长点、产业升级、计算新增就业人口、规划城市扩增范围等步骤,逐步推进。全国各地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自然条件、经济基础、资源禀赋差异很大,这就更需要按照“一县一策”的方式,进行精细的测算和全局性的筹划。

  以县城为载体推进城镇化建设,前景十分广阔,但各方面的隐患和困难也将很多。在这个过程中,不必求多求快,而应稳中求进,用科学的理念谋划美好的未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丨本刊策划
让县域自己主张自己的区域权利
县域大基建: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
如何发展县域经济
赛迪观点|2023年县域发展变革十大趋势
王凯:县域·县城·就地城镇化——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初步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