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我国节约集约用地问题的几点思考

对我国节约集约用地问题的几点思考

2014-07-28 10:06:10    来源: 中国国土资源报    作者:王建武

多年来,我国推进的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促进了城市土地的优化配置,带来了土地利用方式的深刻变化。如今,我国有78%的GDP和53.7%的人口聚集在城市,经济集聚效应和人口集中带来了土地利用效率的大幅提高。

我国还处于城市化中期和工业化中期,城市化和工业化远未完成,需要大量土地等资源的支撑;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均耕地为1.52亩,较上次调查的数据有所下降,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我国人均耕地少、耕地质量总体不高、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迫切的需求与有限的资源之间的落差,让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成了一个尤为迫切的问题。

我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现状与问题

目之所及,我国土地粗放利用的现象比比皆是,不容忽视。

我国城镇“摊大饼”式快速扩张,全国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保持每年6.6%的复合增长率。城镇建设用地快速增长背景下,是我国人口的不均衡流动,人口大量由中西部流向东部,由农村或者小城镇流向为数不多的几个超大城市,导致一方面我国一线城市北京、上海等人口大量聚集导致城市交通拥堵、城市环境恶化,另一方面,一些中小城市出现了“空城”、“鬼城”的隐患。

我国各类用地比例失调,工业用地和居住服务用地比例达到1∶1,工业用地占建设用地比例超过国际平均比例10个百分点,而住宅、商业服务及交通、市政用地偏低10个百分点左右。工业用地比重过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土地节约集约水平。

城市空间布局较乱,我国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较差,行政部门对规划过多的干预和干扰,以及其他人为的对规划的破坏等,直接影响土地利用效率,甚至造成土地浪费,而且使城市空间布局较乱,妨碍城市的功能发挥,影响市容市貌。

农村建设用地粗放利用严重,合理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我国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建设用地量大,土地利用相当粗放,用地结构不合理,违法乱建,“空心村”等现象普遍。

四方面原因造成用地粗放

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仍在,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我国曾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投资主体是各级政府,投资意识和行为脱离企业经营规律和市场需求,往往在争项目、要投资、占土地上下功夫。在规模上求大、在结构上求全、在效果上急功近利,大量资金投入低水平、低效益的重复建设。与此同时,我国的土地管理是以保证项目用地为主要目标的,土地配置的方式是行政划拨。因此在用地行为上,普遍存在着宽打宽用、多多益善的现象,导致对建设用地特别是城镇建设用地的低效利用和闲置浪费。可以说,计划经济体制和粗放经济增长方式,对我国土地利用的影响是土地粗放利用的根本原因。

市场机制对土地资源配置作用发挥不明显,土地的配置机制不完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发挥土地作为商品性资源的市场配置作用,通过市场进行配置。现在的情况是,一方面既存在土地市场机制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存在着过分市场化的问题。许多应该实行招拍挂的土地,没有实行招拍挂,不适当地采取协议或划拨的方式,目前划拨范围仍然较宽,划拨用地量过大;而对某些土地实行简单化的拍卖,形成个别的高价地,产生不好的影响。一些城市甚至让土地集中于少数开发商手里,造成土地的垄断和闲置,多年不能开发和利用。

现行的税收制度不利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合理流转。现有建设用地保有成本太低。在城镇,目前只收取城镇土地使用税、房地产税和城市房产税(对外资企业收取),这3个税种不仅税率低,而且有的税种还有相当大的减免范围。在农村,非农建设用地的保有成本更是微乎其微。因此,导致多占地、占好地、囤积土地,不愿转让土地。同时合理的土地流转门槛过高。现有划拨用地入市,原用地者要向市、县政府交纳不低于标定地价40%的出让金;出让土地使用权转让时原用地者需交纳增值税、契税、营业税、所得税、印花税等,交纳上述税费之后,获利有限,直接影响了用地者转让土地的积极性。

土地管理不完善,市场服务和监管体系尚未健全。土地市场服务和监管体系尚未健全。土地市场信息服务滞后,政府难以适时调控土地供应量,土地投资者盲目性很大,结果不仅没有使土地资源得以节约集约利用,还造成资金和其他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由于监管不力,建设用地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宽打宽用、批少占多的现象普遍存在。

严守规划与标准,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

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需系统设计:

严格土地规划的管控。通过合理编制土地规划,并上升到法律的高度进行管控,包括控制城市发展规模,保护优质农地。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引导城市的发展,缓解城市发展压力,控制土地开发的区位速度、公共设施的服务水平。同时建立严格的土地利用规划制定程序,根据不断变化的发展趋势来定期完善土地规划。

完善土地市场体系。积极探索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决定性的作用,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有效途径。应进一步完善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管理体制,建立多层次的城镇土地市场,实现一二级土地市场联动。同时积极推进农村非农建设用地流转改革,进一步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建立和完善各类建设用地定额标准。为了促进土地合理和节约使用,应建立审批用地衡量标准和依据。编制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用地标准,按照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重新审改现有各类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标准,凡与土地使用标准不一致的建设标准和设计规范,要及时修订。

建立节约集约用地的评价与考核制度。对建设用地的利用现状、利用强度、综合承载能力等进行评估,对低效利用的土地和空闲、闲置土地,明确利用方向,采取措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把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纳入干部考核体制,并终身追究。

推行工业用地年租制。根据产业特点,设置工业用地的不同租地期限,让企业自主选择租地年限。比如,有些企业有产业培育期,培育成功后就可以签订长期租地合同,而如果产业培育失败,企业可选择退出工业用地市场,减少工业用地限制和浪费。

(作者单位:中国土地矿产法律事务中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村居民点用地存在的问题与整理措施
“十二五”土地整治发展及“十三五”土壤修复研究趋势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1)
创新城乡规划与土地管理制度,破解土地制约持续发展的难题
深汕区最新布局规划,建设现代产业新城!
玉溪市政府积极探索建立土地利用新模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