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秦皇岛:从荒滩到港城
《河北日报》(2016年11月3日) 11版
复建的开滦路。
1915年前的大、小码头鸟瞰。
今日港城新貌。 郭 昭摄
[阅读提示]
这里山海相连,百丈雄关横亘。
这里沙软潮平,天生不冻良港。
它曾因秦始皇求仙驻跸而得名,也有山海关、卢龙古城的深厚底蕴,如今,它已成为著名的沿海开放城市,在7812平方公里的陆域面积上,聚集着307万人口,也吸引着南来北往、络绎不绝的游客。
这里,有山,有海,有关,有“岛”——就在当年曾鲜为人知的那座小岛之上,伫立着一个著名的百年老港。而本地人,却喜欢简单地叫它“港城”。
从“岛”,到“港”,一字之差,勾勒出一个现代城市因港而生的百年史,也记录着这个面朝大海的新兴都市一个多世纪的变迁、记忆和成长。
□刘 剑
一个人, 带来一座岛
千百年前,这里只是一座小岛。
“秦皇岛涵盖的一些县区,像山海关、卢龙古城,都有着比较悠久的历史,也曾经一度是城市的中心。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秦皇岛的中心主城区逐渐转移至海港区。而海港区的历史,却是与清末以后建港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直至19世纪末,随着港口的建设,‘秦皇岛’这座岛屿才终于与陆地相连,成为大陆的一部分,并由此成为一个近现代城市的起点。”
孙继胜,秦皇岛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这样描述这座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
有关“秦皇岛”这个地名最早的记述,见于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版的《山海关志》:“秦皇岛,城(按:指山海关)西南二十五里,海水环之,世传秦始皇求仙驻跸于此。”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当地文史工作者的多次呼吁下,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考古队在北戴河金山嘴北面横山上进行发掘,露出了面积9000多平方米的土层,这是大规模的夯土筑造房屋的遗址,经研究认为,这就是秦始皇东巡时的行宫遗址。此后两年间,在秦皇岛海域又不断发现一些碎石残片,经考证均为秦汉时期的古物。
秦始皇求仙之地,史称碣石。在《尚书·禹贡》《七国考》《昌黎县志》等资料中均有提及。古人对碣石区域进行了这样的描述:北倚燕山,南临渤海,西至昌黎县北的碣石山,经北戴河联峰山、金山嘴、小东山、秦皇岛东南山,山海关老龙头,东北抵山海关外黑山头止锚湾。作为燕国通海门户,这里早已成为泛海与沿渤海各诸侯国来往的通道。
如今的秦皇岛市海港区东南山下,海风猎猎,秦始皇雕像脚下,一条长长的求仙栈道,直通海里。“面朝大海,冀望远方”,早已构成了这座城市特殊的文化图腾。
然而千百年来,这片漫长的沿海地带却因航运不发达一直“养在深闺”。据《临榆县志》记载,秦皇岛在清同治以前,“只有帆船停泊,栈房三两,代卸粮盐而已,并无住户。”
这里的一切,要等着工业文明的号角响起时,才能将它真正唤醒。
一条铁路,
牵出一个港
1892年,在秦始皇求仙的身影远去两千多年后,又有一个特殊的人物来到了这里。
他是唐廷枢。
“唐廷枢当时的身份,是开平矿务局督办,类似于今天某国家大型企业的CEO。”王庆普介绍。
开平矿务局,是当时清政府官督商办的矿产企业,在唐廷枢这个督办的上面,任董事长的,就是李鸿章。实业,成为清政府为维系摇摇欲坠的江山而投入的最后一批砝码之一。
1891年3月,自天津至山海关的津榆铁路全线通车。
今天,在秦皇岛港城大街之上,我们仍可以看津榆铁路的旧址。“正是这条铁路的修建,为秦皇岛开港创造了条件。”王永库,港口博物馆馆长,一位秦皇岛港史研究者这样评价。
唐廷枢,就是在津榆铁路线上乘着火车来到秦皇岛的。
在津榆铁路设在秦皇岛的临时站——汤河站,唐廷枢下了车,考察了山海关和当时隶属于临榆县的秦皇岛东南山一带的岛屿。
唐廷枢此行的目的,本为了津榆铁路的扩建而来的,但这次出行,却让他在海边发现了一道不为时人所重视的“风景”:
这里,有一个不冻港湾!
对于秦皇岛外这片海湾的描述,后人常用这样八个字:“沙软潮平,不淤不冻。”
前者说这里的海岸线浪潮平稳;后者,则说出了它具备天然良港的最佳特征。与周边的天津大沽口港等相比,这里因为没有大的入海河流,少有泥沙侵冲,所以“不淤”,再加上海水含盐量较高,又气候适宜,冬天不易封冻。
站在东南山上,俯视脚下的这片海,秦始皇看到的,也许是一条长生不老的“通天大道”;而在唐廷枢的眼中,却不失为一个对外通商的“窗口”。
这个发现,让唐廷枢很激动。他萌生了一个想法:在铁路建设的基础上,在这片不冻不淤的天赐之地,再建一个自开口岸。
这,无疑是一个大胆的构想。
“在当时的中国,从鸦片战争以后,港口多为‘约开’形式,即由洋人参与决策其建设,而由中国人自己管理的‘自开口岸’并无先例。”作为秦皇岛徐福暨碣石研究会副会长,秦皇岛日报社高级编辑孙志升,多年来致力于秦皇岛历史文化的研究,他如此评价当年秦皇岛港被发现的意义。
可惜的是,唐廷枢本人没能等到这个梦想实现的那一天。此后没多久,他因病去世,好在他的继任者们,把他曾经设想的开港之梦延续了下来。
而秦皇岛,恰恰是由于承载了这一梦想,才得以开始了由一个小岛到近现代城市的百年嬗变。
一场争论,
改写一段历史
“秦皇岛市区的中心城区是海港区,它与山海关区、北戴河区等各区相距之远,在省内同等规模城市中是很少见的。这与当年港口建址位置有关。当年在秦皇岛的开港过程中,在这片漫长的海岸线上,建港的具体位置设置在哪儿,曾经引起过巨大的争议。”孙志升表示。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北洋海军全面崩溃。在国防严重空虚的现实面前,在天津以外再建一个拱卫京畿的军港的需求,显得越发迫在眉睫。
但《马关条约》规定的巨额赔款,造成大清国库空虚、经费紧张,清政府统治者最终不得不同意荣禄、李鸿章等大臣的请求,拟建一商港,功能以运煤为主,客旅、杂货为辅,同时“转递国家邮政文件及驻扎北洋水师,靠泊军舰”,并由开平矿务局试办码头。
“此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目光投向今天秦皇岛的这片海域。”孙志升说。
这里面,不仅有中国的官员与实业家,还有金发碧眼的“洋人”。
1896年冬,开平矿务局的一名英籍工程师鲍尔温,为了解决渤海海域冬季海港封冻、无法通航的问题,被派至山海关—秦皇岛一带考察。他在山海关海神庙附近住了近一个月,观察水文与海浪潮高情况。
其后,鲍尔温又与开平矿务局的英国船长麦克法林一道,乘“北平”轮首航北戴河金山嘴、戴河口一带,后又上岸骑驴沿线勘测。
几次考察后,一份考察报告被提交了出来,报告中称已经发现了天然良港,其英文名被命名为“森特波印特”(“CENT-POINT”)——“中心点”。
这个“中心点”,其实就是秦皇岛。
两个外国人,在无意间影响了一座城市的历史,他们的意见,得到了李鸿章的认可。
1897年2月,开平矿务局“永平号”轮第一次从烟台试航到秦成功,李鸿章再次奏告总理衙门,申请建港。6月,清政府正式批准秦皇岛为天津海河隆冬封冻时的辅助港,接上海来船的客人和邮件等。
“同年七月,传来英传教士甘林在联峰山购地建房的消息。洋人随后纷纷来此购地,欲攫取秦皇岛港湾之权益。9月,开平矿务局督办张翼奉清政府之令,派贺壁理、德璀琳来秦勘视,假借铁路公司名义,秘密派人抢先将北戴河至秦皇岛沿海一带地亩圈占购买。”
孙志升在所著的《海港区》一书中,详细地说明了当时建港地之争的经过:
当时,张翼、鲍尔温、津海关税务关司贺壁理、德国人德璀琳先后勘察北戴河到秦皇岛一带沿海,确定下了洋河口、戴河口、金山嘴、汤河口、秦皇岛为备选地段。后德璀琳建议建在金山嘴,周学熙等人则主张建在秦皇岛东南山西南岬角处,并陈述理由:北戴河一地暗礁较多,不易停船靠泊。
周学熙是当时中国著名的实业家,与另一著名实业家、清末状元张骞素以“南张北周”并称,作为开平矿务局的会办,他的意见颇有分量。
“如此选址的深层原因,其实还是北戴河当时被洋人买去了大片土地,国内的有识之士怕这里会变成另一个租界。”孙志升认为。
周学熙的选址意见,最终获得了鲍尔温等外籍工程人员的支持,后经勘定委员会讨论,决定港口建在秦皇岛,北戴河赤土山以西则开辟为避暑地。
中国第一批自开口岸之一的秦皇岛,由此确定了雏形。
1898年3月26日,总理衙门以“振兴商务”为由,上“秦皇岛自开口岸折”。同日,光绪帝批复,秦皇岛与湖南省岳州府、福建省福宁府一起,成为自开通商口岸。
其后,总理衙门照会各国驻京使节、张贴告示,宣布秦皇岛自行开埠,并划定戴河以东至金山嘴沿海向内1.5公里,往东北至秦皇岛对面地段为各国人士避暑地,“准中外人杂居”。
清政府的这一批示,意味着中国第一批自开口岸、第一个旅游区均在秦皇岛成立了。
这,也正是秦皇岛这座城市的现代起点。
一个招募站,
招来一城人
今天,乘坐秦皇岛的8路公共汽车,会经过“西盐务站”和“东盐务站”。
明朝以来,因为秦皇岛临海,朝廷在当地设“盐场大使”总理盐务,“盐务村”之名也由此而来。1898年建港以后,开平矿务局经理办公处,就设在了东盐务村“盐衙门”内。
古老的“盐衙门”,变成了现代化城市管理者的办公地点,这一微妙的转变,恰恰预示着这片土地从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开始。
开平矿务局的办公地点几经改变,从最初的“盐衙门”,又转到港区里,此后,港口管理者活动、聚会的场所,又经常设在东南山附近的南山俱乐部。
南山俱乐部,位于今日港口博物馆院内。在港口博物馆馆长王永库看来,博物馆的建筑本身,就是这座城市鲜活的历史坐标。
开港前后,这里也开始走上了近现代工业之路。
随着中国的第一家桥梁制造厂山海关桥梁厂、中国第一家玻璃厂耀华机器制造玻璃有限公司秦皇岛工厂等实业的相继建立和发展,桥梁制造、建筑材料、食品工业等一系列产业在这里相继出现。
作为当地资深的港史研究者,秦皇岛港口集团史志办原工作人员王庆普还原了当时的情景:“第一家西医医院——港口医院,第一家邮政局,以及电报房、牛奶房、高尔夫球场、网球场、酒吧、电影院等配套设施,很快也陆续出现。”
“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还处于闭关自守的小农经济社会时,秦皇岛这个面朝大海、因港而建的城市,已经打开了通往外面世界的大门。”王庆普说。
城市人口的快速聚集则始于1904年。
“从1904年至1906年之间,秦皇岛港设立劳工招募站,向南非金矿输出中国劳工。三年时间,共有30批总计4.3万人从这里启程离港,前往南非。”王庆普说,亲手导演这一幕的,正是开滦矿务局总经理的那森,和时任开滦矿务局工程师、后来则出任过美国总统的胡佛。
南非劳务输出,是一部中国劳工的血泪史,但在客观上,也给秦皇岛带来了大改变。几万名劳工的到来及后来的遣返,促成了大规模人口流动,加之此前假道于此、试图闯关东而最终选择了留下的人们,人口大量聚集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20世纪初小码头栈桥正式启用时,岛上仅有20多处铺商,居民很少。到1904年建成大码头,再加上当地设立华工招募站,数万工人由此登船,住户就有了三四百家,产业工人达到了3000人之多。后来随着职员、工人逐渐增加,就开始修建一、二、三等房,有些房子今天还保存着。”王永库介绍,“像我们秦皇岛人熟悉的‘五大里’等就是那时候修的。”
而这,还只是个开始。
一座天桥,
架起了一个城
1905年,秦皇岛有了自己的第一条水泥马路——由港区内的南山边上一直修至三角花园,被称为“开平昌道”。它还有另一个名字——“通港路”,因为这条马路直通港口。
这条长2.5千米的马路,在1912年开平矿务局与滦州矿务局合并后,又被称为“开滦路”。1913年,当地又修筑了从南栈房(今港口一货区)到高道口的步行街,因路面材料由特殊的缸砖铺成,这条开滦路的延伸路又被称为“缸砖路”。
如今,砖面刻有“KMA”(即开滦矿务局的英文缩写)标志的特制缸砖,已经成为文物,被陈列在港口博物馆内。
开滦路是当时的繁华地带,相当于今天的商业街。很多著名的老字号、时尚的西餐厅、银行、酒吧以及很多外资大企业,如德士古石油股份公司、美孚烟草公司、三菱洋行等,都设点于此。在开滦路的四周,还有公园、医院、学校、教堂等,秦皇岛最早的南山电厂也设在这条路上。
1919年,一座老天桥又横空出世,勾勒出了当时整个城市的格局。
老天桥与铁路息息相关。1919年,京奉铁路秦皇岛绕线工程竣工,新增设南大寺站和秦皇岛站,让新兴的秦皇岛成为京奉沿线上最重要站点之一。同时,也让市内铁路增长了1.25公里。
这增长的1.25公里路线,像一条弯弯的玉带,穿越了这个城市,形成了一条新的分界线。
“从此开始,秦皇岛有了‘道南’‘道北’之称。这里的‘道’不是马路,是铁路。”孙继胜对至今仍保留在秦皇岛人城市格局概念里的“道”,做出了这样的解释。
而铁路之上架起的一条拱形过街天桥,则成了新地标。
“那时候,站在天桥上往下一看,是纵横交错的铁路线,往两边看,则是由道南和道北形成的两个世界。”孙继胜说。
在道南住了几十年的原港务局工作人员刘胜武描述,当时,道南多为商铺,有高低错落的洋房,鲜花锦簇、松柏成林的开滦广场,三角花园,还有南山一号楼高级别墅。
而道北则是平民区,低低矮矮的平房,下雨时落满污泥的土路,满大街挑着担子叫卖着的小贩,以及从柴禾市到雨来散,再到老天桥市场、长城马路,熙熙攘攘、忙忙碌碌的人群。“老天桥穿起的两个世界,构成了秦皇岛最初的城市格局。”
据秦皇岛港口博物馆史志科的资料显示,秦皇岛到民国13年(1924年),城镇居民总数已有7.13万人,占临榆县人口总数的33.5%。到了1935年(民国24年),临榆县一带商店已激增至1334家,秦皇岛一带则占了403家。
秦皇岛的开埠,也催生了地方工业的兴起,先后涌现了临榆习艺所、抚宁工艺局、昌黎织染厂,以及卢龙开采石灰岩的“福得恒大柜”、柳江煤田的“石门寨无烟煤公司”、长城公司煤矿等具有现代工业性质的企业,甚至还有了汽车营运公司等服务性行业。
而居住在城区里的人们,也形成了港城特有的城市文化,“逛码头”就是秦皇岛开埠后形成的“新民俗”之一。
“从1916年以后,秦皇岛港的码头都会在端午节那天对外开放,节日当天,人们都穿上新衣服,齐聚港区,成群结队逛码头。有时候,被当地人称为‘大海洋楼’的大轮船也会对外开放,人们争先恐后地上去观光、游览。”曾在“秦皇求仙入海处景区”工作了8年之久的原景区主任骆欣,对此记忆深刻。“逛码头”的习俗流传百年至今,景区也藉此有了每年举办“望海大会”的传统。
1948年,秦皇岛解放后成立秦榆市,辖秦皇岛、山海关、北戴河,市政府设在海阳镇,这是秦皇岛历史上第一次脱离临榆县,正式建市。1949年山海关划归辽西省后,秦榆市改称秦皇岛市,“河北省秦皇岛市”的称谓第一次正式出现。此后,秦皇岛一度由省辖改属唐山专区,至1983年,唐山地区撤销,又恢复了“秦皇岛市”的名称。
1984年,秦皇岛市被确定为我国首批十四个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之一,这也开启了港城发展的崭新阶段。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刘剑提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百年前的一份《企业名录》看开平矿务局早期生产经营状况
开滦矿务局高级员司**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北秦皇岛港口近代建筑群——开滦矿务局外籍高级员司特等房
2016年12月24日
河头,唐山从这里走向海洋
【每日文史】旧开滦的海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