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虚假诉讼的刑事风险要点审视与化解之道

导语

为明确法律适用标准,最高人民法院与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18年10月颁布《关于办理虚假诉讼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本罪的成立标准进行了细化。而近期最高人民检察院则结合民事诉讼法律监督工作,颁布了涉虚假诉讼指导案例(第十四批指导案例),通过对5个典型案例的介绍,进一步明确了虚假诉讼的法律特征和刑事追责标准。

案例号

案件名称

案例要旨

检例第52号

广州乙置业公司等骗取支付令执行虚假诉讼监督案

当事人恶意串通、虚构债务,骗取法院支付令,并在执行过程中通谋达成和解协议,通过以物抵债的方式侵占国有资产,损害司法秩序,构成虚假诉讼。

检例第53号

武汉乙投资公司等骗取调解书虚假诉讼监督案

伪造证据、虚构事实提起诉讼,骗取人民法院调解书,妨害司法秩序、损害司法权威,不仅可能损害他人合法权益,而且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构成虚假诉讼。

检例第54号

陕西甲实业公司等公证执行虚假诉讼监督案

当事人恶意串通、捏造事实,骗取公证文书并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损害司法秩序和司法权威,构成虚假诉讼。

检例第55号

福建王某兴等人劳动仲裁执行虚假诉讼监督案

为从执行款项中优先受偿,当事人伪造证据将普通债权债务关系虚构为劳动争议申请劳动仲裁,获取仲裁裁决或调解书,据此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构成虚假诉讼。

检例第56号

江西熊某等交通事故保险理赔虚假诉讼监督案

假冒原告名义提起诉讼,采取伪造证据、虚假陈述等手段,取得法院生效裁判文书,非法获取保险理赔款,构成虚假诉讼。

在本批指导案例中,最高司法机关对涉罪行为的判定,包含了多种考量要素,无论是单方行为,还是双方行为;无论是民事起诉,还是申请执行;无论是虚构事实,还是隐瞒真相,都有触及刑事犯罪的现实风险。因此,结合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本批指导案例可以为明晰虚假诉讼刑事要点、构建风险防范及权利救济方案带来有益启发。

虚假诉讼的刑事风险构造

尽管刑法对虚假诉讼的罪状表述十分简单,但结合本批指导案例,可以明确,虚假诉讼的刑事风险构造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1、双方串通与单方欺诈

原告与被告双方相互串通,共同侵害第三人或公共利益、国家利益(检例第52号至检例第55号)的,属于典型的虚假诉讼,这也和《民事诉讼法》第112条规定的虚假诉讼特征相匹配。而在刑法定性上,除了双方串通外,对于单方实施诉讼欺诈行为,侵害对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检例第56号),也可以成立虚假诉讼罪。其法理基础在于,无论是双方串通还是单方欺诈,其本质都是以虚假的请求权基础主张民事权利,都会对他人的合法权益及司法秩序造成侵害,因此无论是多方主体还是单方主体,只要是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均可构成刑法上的虚假诉讼罪。

2、虚构事实与隐瞒真相

刑事立法对本罪虚假事实的界定为“捏造的事实”。从法律语词的一般语义出发,“捏造”强调的是主动型的作为,即虚构事实。那么相应的不作为——隐瞒真相,是否可以被“捏造”一词的外延所含摄?最高司法机关给出了肯定答案。在检例第52号中,债权人在申请支付令时隐瞒了已收回债权这一客观事实,导致人民法院基于虚假事实而受理案件并发出支付令,该行为被检察机关认定为虚假诉讼。事实上,隐瞒真相的行为本质和主动型的虚构事实一样,都是捏造与客观事实不符的请求权基础,并以此提起民事诉讼。因此,无论是通过作为方式虚构事实,还是通过不作为方式隐瞒真相,都可构成虚假诉讼罪。

3、提起诉讼与申请执行

虚假诉讼罪的核心行为是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从狭义的角度看,“提起民事诉讼”通常指的是审判程序意义下的民事起诉。但是,在民事诉讼中,无论是审判程序,还是执行程序,都会发生动用司法资源及处置权益的后果。因此,在涉罪行为的判断上,最高司法机关扩张了对“提起民事诉讼”内涵的解释,将以虚假事实申请执行也纳入本罪的评价范畴(检例第54号、检例第55号)。这样,除了审判程序外,以虚假的债权公证、虚假的仲裁裁决申请执行,或者在执行程序中以虚假事实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申请参与执行财产分配的,仍可被评价为虚假诉讼罪。

4、数个结果与择一重罪

《刑法》第307条之一规定,实施虚假诉讼行为,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者逃避合法债务,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从重处罚。从刑事法理上看,本规定是对想象竞合犯处断原则的重申,即某一行为同时侵害数个法益,产生多个危害后果,并分别符合不同犯罪的构成要件时,则按照法定刑最重的罪名定罪量刑。例如,在检例52号中,被告人通过虚构债务、骗取法院支付令的行为侵吞国有资产,其行为亦符合贪污罪的构成要件,故司法机关以贪污罪追究其法律责任。

虚假诉讼的法律风险化解之道

目前,虚假诉讼已成为刑事政策的关注重点。从法律风险的角度看,虚假诉讼所引发的法律风险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第一,是行为的涉刑风险,即行为人因为实施虚假诉讼行为而面临刑事处罚;第二,是权利的被侵害风险,即被害人因他人的虚假诉讼行为而遭受权利侵害。因此,化解虚假诉讼法律风险的策略选择,也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

首先,就防范虚假诉讼刑事风险而言,无论是当事人,还是诉讼代理人,在民商事诉讼策略的制定上,应当充分考虑刑法对虚假诉讼的立法规定和实务追责特征,在涉及事实陈述、标的确定、证据收集和提交、变更诉讼请求、提出执行异议、申请参与执行财产分配等环节,除了考虑民事诉讼效果外,还应当充分评估虚假诉讼的刑事法律风险,明确诉讼风险点,从而有效防范刑事法律风险。

其次,就虚假诉讼被害人权利救济而言,本次指导案例对虚假诉讼的识别标准也进行了细化,例如民事诉讼缺乏对抗性、拆分案件而回避级别管辖、诉讼安排不符合商业惯例、事实不清而迅速达成和解等,都可作为指向虚假诉讼的线索。而在发现虚假诉讼线索后,通过法律调查和证据组织,被害人既可以直接向公安机关提出刑事控告,也可以将犯罪线索提交检察机关的民事行政检察部门,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释明虚假诉讼的事实情况,由检察机关或人民法院向公安机关移送刑事案件线索,从而通过刑事救济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The End

 作者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检答网集萃—65】民事检察监督的虚假诉讼具体包括哪些情形
刑事审判参考案例[第1379号]隐瞒真相行为能否构成虚假诉讼罪及如何确定虚假诉讼罪的既遂标准
刑事中关于虚假诉讼认定的规定
问一下民事诉讼审判后还可以刑事诉讼吗
虚假诉讼----悬在民事律师头上的利剑
志言|刑事律师在企业合规管理体系建设中的优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