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荆轲刺秦王为什么从一开始就注定会失败?

最近研究历史的时候,突然就对荆轲刺秦王这里,产生了一些不一样的想法。

当然,这里也仅仅是利用这件事来说一下个人感悟,感觉不对的,就当我是瞎扯便好。

荆轲刺秦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虽然整个事件充满着诸多疑点,但若是按照历史事件,按照时间来讲述和分析这件事,或许能得出不一样的结论。

荆轲刺秦王的起因是秦国破赵国,燕国惶恐,荆轲携带秦国叛将樊於期首级和督亢地图进献给秦王,让秦王没有进攻的借口。

这个举动,表面上看似乎挺合情合理,但是这其实是个大坑,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看整个事件的后续发展,因为荆轲要去秦国进献礼品,于是太子丹大张旗鼓地亲送到易水。在古代间者(谍)可是很多的,其实秦国只需要随便一查荆轲和秦武阳的背景就知道,一个大混混带着一个小混混去见秦王能干出啥事?

所以整个事件从一开始就透着邪性,大家用脚趾头都能想出来,一般拜见对方最高领导人,都是派遣说客,也就是纵横家。比如犀首、苏秦、张仪、蔺相如,当然,蔺相如其实是一个相当失败的纵横家。只有派出这类人出使,才有可能让本国获得最大利益,所以燕国派荆轲去出使秦国,出发点就有问题。

因为出发点就有问题,自然整个刺杀秦王的过程相当不顺利,荆轲不仅没能伤到秦王一根毫毛,反而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但这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是,荆轲刺秦王的举动,对燕国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用现代的眼光来看,这是一计蠢招,蠢得不能再蠢了,因为燕国为此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首先就是投靠燕国的樊於期死了,他的死还很特殊,是死在了打算效忠的人手中。不仅寒了世人的心,也使得燕国失去了道义支持,毕竟那时候的信誉在民间还是很吃香的。而且此举也更加坐实了燕国畏秦如虎,连投降过来的人,都不敢接收。

其次,这次出使,还导致督亢地图的外泄,此举可以说让燕国直接没有了反抗之力。要知道督亢作为燕国苦寒之地最大的粮仓,是燕国的心脉,就这样暴露在敌人面前,并非明智行为。这相当于,拿出了全部家当孤注一掷,却没有想过能换来什么。

也就是说,不管荆轲刺秦王成功与不成功,燕国就已经失了道义,失了民心,失了核心地域机密,不仅自身力量没有增加,反而将弱点暴露在对手面前。

而就算刺秦成功了,无外乎两种结果,一种是秦王嬴政被砍了,一种则是胁迫秦王嬴政签署和平协议。

如果嬴政被砍死,那么按照秦国当时的规定,公子扶苏就会继位。一旦他继位,外有王翦、王贲支持,内有蒙恬、蒙毅全力辅佐,即使朝中李斯这个仓鼠,也必然支持扶苏,同样,御史也是扶苏的支持者。

虽然冯去疾和胡亥是亲家,但是冯去疾自身刚正不阿,必然遵从律法,而其他人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可以说扶苏会毫无悬念的继任,继任第一件事就是发丧,第二件事就是发兵讨燕国。毕竟本国国君被刺杀这种奇耻大辱,换谁都咽不下这口恶气,毕竟秦国正愁没理由对燕国开战呢,这下子什么都有了,秦国百姓也必然支持,到时候燕国必亡。

如果嬴政没死,被迫签署条约,但是不管是什么条约,毕竟是战国时期,今天签条约,明天撕条约的比比皆是。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依靠谈判桌上得到,也只能是废纸一张。嬴政一旦脱离危险,也完全有理由撕毁条约,并且发兵燕国,燕国又是卒。

当然,历史给了我们第三条路,那就是荆轲没有刺杀成功,也没能胁迫秦王签订协议。结果就是嬴政这个大胖子勃然大怒,迅速起兵向燕国进军,燕国又是卒。

有人说刺秦是下下策,在我看来,这哪是下下策,这根本就是把屁股当脑袋,吓破胆想出来的办法,百害无一利。

其实相比于燕国,韩国想的办法要靠谱的多。

当时韩国确定了三项政策,分别是疲秦、惑秦、乱秦。

和很多人想得相反,战国时期韩国在大国强国之间能一直存在到大后期,是很厉害的。韩国没有楚国广袤的土地,没有齐国富庶的商贸,也没有魏国武卒的强悍战力。看似什么都不行,但是撑到了大后期,不是一句周旋认怂就可以解释的。

疲秦,则是使秦国疲劳,派遣水利工程名家郑国开凿水渠,灌溉农田,让秦国消耗民力和精力。轻则让秦国实力受损,重则让秦国内部动荡,我们可以参考隋朝时的大运河,到最后就是为唐朝做了嫁衣。

惑秦,蛊惑秦王,选出一个和韩国王室关系很近的阴阳家,去山东六国游历,然后花钱捧起来。有了名气再去秦国蛊惑秦王专注长生不老,轻则让秦国停滞不前,重则内政分崩离析。

乱秦,让秦国朝堂混乱,派遣韩非子入秦,同为法家,韩非子将是最接近核心政务的人。同时也会教秦王很多道理,比如如何识别奸臣,以此来获得信任。然后利用最高领导者的骄傲和欲望来让君臣离心离德,君臣上下,一日百战。轻则朝堂内乱,行政缓慢,重则秦国内乱元气大伤。比如秦昭襄王赐死白起,秦国内乱多人叛逃,甚至出现了成建制的部队投降。

韩国定下来的三策虽然在当时并没有起到显著效果,但是在秦国统一以后都实现了:

连接长城,修驰道,修阿房宫,修秦始皇陵,北击匈奴,南扩百越,让秦国国力枯竭,民怨沸腾;方术士向东远航,牵制住了秦王精力,不问苍生问鬼神,秦王关心的是自己能不能永生,至于百姓只剩呵呵了;秦国君臣离心离德,以为天下统一,便削弱军权,把大军掌握在自己手里,直接导致了有能力的将军黯然隐退,最后还是靠搞工程的章邯带着一群囚徒打仗。

其实很多细节就能反映出整体情况,还是说燕国,有一次荆轲想听金子入水的声音,太子丹就用金子丢水里听响声。

如果这些钱都让百姓买农具,或者修缮水利不是更好?

有这样的继任者,也是国之不幸,燕国在当时不过是苟延残喘,灭亡是迟早的事。

同样,嬴政在得知疲秦计划以后并没有杀郑国,而是让他继续修水利,还说:

“用十几年韩国的存活来换取秦国万年的富庶,是非常值得的。”

有这样的君王国家岂能不强?

后期也是因为嬴政的刚愎自用,认为自己的天选之子,不把大臣们当人,不把百姓当人,灭亡也只是迟早的事。

这倒有点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意思,大堤不会因为一个蚁穴崩溃,但是如果大堤上有一个蚂蚁巢穴,难道就不会有第二个第三个?大堤会不会已经被筑空了?

我们要做的就是防范于未然,发现蚁穴要及时仔细地调查,才能让大堤继续稳固。发现问题要及时思考和扭转局势,很多小事的做法反应将来大事会做出何种决定,小事情发现自己错了要及时修正,才能面临大事上不会重蹈覆辙。

所以,荆轲刺秦王并不在于荆轲给不给力,而在于制定这个计划者,就是一个笨蛋,燕国不亡,没天理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秦始皇共103集
英雄的悲歌——读《荆轲刺秦王》有感
一日千里
他刺杀秦始皇以失败告终,是因为剑术不精吗?
​荆轲刺秦王(二)
有关荆轲刺秦王的成语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