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状元锦囊|武汉大学传播学400分上岸万字经验分享(学硕)
作者 | 橙子林学姐
成绩 | 2023武汉大学传播学学硕400分拟录取版权 | 木铎新传(ID:muduoedu)所有,未经许可,禁止其它一切机构转发,需要转载请先联系授权
个人情况及择校心路历程
大家好,我是橙子林学姐,本科就读于985院校的广播电视学专业,一枚保研边缘人。我一战考取了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MJC),成绩为400分,其中两门专业课分别为123分和122分。我的虚假备考时长是8月—12月,真实的备考时长是9月中旬—12月。如何定义我的备考时间呢?我认为心无旁骛、朝一个目标去奋斗之时便是故事的开始。
我认为上岸的终极奥义就是:结果(分数、排名)=性格+兴趣+能力(努力)+选择。其实我的择校过程也十分曲折,很想和大家一起探讨分享,让大家少走弯路。
我是在大三的时候有了读研的想法,但是由于2-6月(大三下)的专业大实习让我在综艺节目现场颠倒日夜。直到6月底回学校上第三学期的课程时,我才开始认真考虑如何打开通向研究生生活之门,初步确立了“考研保研两手抓”的方针。9月中旬,保研结束,失败落幕,正式转入考研赛道。但是,选择“中传”还是“武大”,这个想法在我脑中可存在了不止一年。
从感性角度讲,中传有着丰富的校友资源和无限的媒介可能,是每一个传媒学子梦想中的学校;武大则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开放包容的学科氛围,是一所伴着樱花入梦的综合类大学。由此看来总是难以抉择。我认为感性就是仰望星空,我们可以对未来有着无限的幻想,我们也有机会成为任何我们想成为的人。但是,在现实中生存,我们就需要去面对现实、理性思考。
从理性角度讲,我们可以就招生计划、考核内容、就读环境等进行一一分析,得出最适合我们当前所处境地的选择。
首先是招生计划,我在武汉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官方网站、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网等网站,了解本年(若本年未出,可综合分析过去三年数据)招生人数、招生专业以及历年录取情况。相对而言,中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下属的招生方向众多,招生人数也更多;而武大专硕有四个方向,录取大概是20人左右。
其次是考核内容,我在院校官网、学长姐经验帖上了解到了往年的初复试范围。中传在近年来改变了出题风格,334是150分的小型学术论文撰写;而武大则是正常题型。相比之下,我更适应于后者的考核方式。同时,中传通过初试后有两道门槛,一是进入复试考核的基本要求=(初始总成绩÷5)×0.7+材料评议成绩×0.3;二是总成绩=(初试总成绩÷5)×0.5+复试考核成绩(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0.9+外语听说能力×0.1)×0.5。武大通过初试后只有一道门槛,专业学位硕士总成绩=初试成绩÷5×0.6+外语听力口语×0.1+面试×0.3。尽管我在本科期间获得了一定的奖项并制作了一系列视听作品,但见证了保研期间的卧虎藏龙后,我还是对于我的材料评议有所担忧。
最后是关于就读环境。中传地处北京,有着高精尖的媒介实验室,主要培养偏实践类的学生,在就业上更倾向于媒体。武大地处武汉,九省通衢,作为一所综合类大学,可以与不同专业的学生展开交流,在就业上也更加多元化。由于我并没有一定要从事媒体类工作,我希望我在研究生阶段去探索我自己的多种可能。所以综合考虑之下,我最终选择了武大MJC。
有人问我保研失败遗憾吗?我认为遗憾肯定是有的,但确实体现出我某些方面的不足,与此同时,考研带给我的也是一段值得回味的人生经历。现在想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呢?在全心全力准备研究生考试的三个半个月中,我更加夯实了自己的专业课基础、对于本专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更加情绪稳定、乐观向上。我觉得目前的我会更加适应研究生期间的学术科研的节奏和环境。我也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那些同样作为保研边缘人的学弟学妹们,与其被动等待不如主动出击,只有好好地沉淀自己,才能在机会来临的时候牢牢把握。
参考书目及资料使用情况
一、专业课参考书目:
334新闻传播综合能力:新闻学+传播学+网络传播
440新闻传播专业基础:新闻学+传播学+网络传播+网传技术+广告+广电+交互设计
(备注:此分类为悦请学姐在院校班上的分类,标红的为重点书目)
新闻学: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第六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至少背4遍,重视新增内容)
《新闻理论纲要》李卓钧 武大出版社
《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 复旦大学出版社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童兵 人大出版社
传播学: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第二本)人大出版社
《批判视野下的西方传播思想》石义彬 商务印书馆
《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刘海龙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网络传播:
《网络传播概论》彭兰 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有些新观点需要补充)
《新媒体内容与生产》杨嫚 西南大学出版社 (时间紧可适度选择)
《新媒体概论》周茂君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时间紧可适度选择)
广电: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二版 陆晔 人大出版社
广告:(PS:案例可以在梅花网、marketing等网站公众号上看)
《新编广告学概论》张金海、程明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张金海 武汉大学出版社
《数字营销传播案例教程》程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新媒体广告》张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选看)
《广告策划与创意》武汉大学出版社 (选看)
网传技术:
《新媒体技术》洪杰文、归伟夏、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交互设计:
《交互设计指南》Dansaffer,机械工业出版社
二、专业课资料:
我在备考的全过程中,使用的专业课资料是木铎《院校黄宝书》《热点专题书》《20天20题》《复试宝典》。
专业课备考经验
今年的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334)明显有反押题、反模板化的特征,所以日常的积累特别重要。“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新传也不可几月速成”。334的答题要义就在于要有深度和自己独特的看法。在这里特别提醒还在大一、大二并有考研意向的学弟学妹们,不需要在大一就开始功利化地准备考研,你需要做的就是认真上好每一节专业课,多读拓展书目,做好小组作业和课程论文,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攀登才能成功。如果有机会,可以在本省份的top级院校或目标院校去听导师的课,去倾听他人观点、寻找自我观点、表达自我观点,你一定会有收获和成长。
今年的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440)题目比较常规,在我日常训练的20天20题、整理的专题和模拟中都能看到相关内容的影子。440的答题要义就在于回答的点比较多、内容比较广泛,所以440是能够在短期集中的训练中得到显著提升的科目。我认为需要打好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也能够反哺于334的学习。在开始复习前,我对预估分数和复习时间做了规划。首先,专业课的分数是2*150分,我的预期目标是2*120分,也就是我的目标公共课总分是140分+。其次,两门专业课占比五分之三,一共分配时间为6h左右。
其实334和440的核心复习逻辑都是相同的,那就是输入和输出,所以我在复习过程中并未将两者过于区分:
输入共有四个环节,分别是基础书目、高阶书目、热点专题及期刊和实务准备环节。
首先是基础书目,我将院校参考书目进行分类整理,选择了基础书目,尤其是《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教程》《网络传播概论》《理论新闻传播学》这四本,对其进行泛读、框架内容重构(用5W等框架做思维导图、拓展延伸)、多轮背诵(三轮及以上),要做到烂熟于心。这只是简单地打基础,因为我本身有相关的学科背景,所以相对而言会轻松一些。我通常会选择用一上午的整块时间在天台背书,并且自己讲给自己听。
其次是高阶书目,这需要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批判视野下的西方传播思想》和《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对于初学者难度较大,需要有一定基础后,再进行泛读、观点提取及知识整合。在440当中,广电、广告、网传技术和交互设计的参考书目应该围绕四个专业分别进行框架重构(例:以广告为核心,将四本参考书围绕理论、实务、案例等进行建构),并建立观点、案例库进行内容收录。此部分如果对于个人而言整理有难度,可在已有的笔记资料上进行补充。
再次是热点专题及期刊阅读,这不仅是冲刺阶段最重要的,也是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440)题目命中之地。我当时在木铎的《热点专题书》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包括普适专题、热点专题和院校专题。院校专题内容可来自于历年真题以及院校导师的期刊论文。
最后是实务准备环节。其实我想推荐一些网络资源,这些不局限于实务的输入。我关注的公众号有红辣椒评论、全媒派、钛媒体、36氪、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谷雨数据-腾讯新闻等;我常看的B站UP主有人大刘海龙、董晨宇RUC、传播学刘阳、戴锦华讲电影、黄典林CUC等;我关注的综艺节目有《闪闪发光的少年》《花开中国》2023年三八妇女节特别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典籍里的中国》《国家宝藏》以及河南卫视系列文化类的综艺。
(整理的背书框架图)
(天台背书一上午,快乐一整天)
(整理的对外传播案例库)
输出共有四个环节,分别是日常题目与真题的训练和批改、开口说、实务限时训练以及考前模拟与复盘。我认为对我帮助最大的是20天20题的训练,不仅提高了我的书写速度,也提升了我的思维能力和案例积累水平。
首先是日常题目、真题训练与批改。在这个环节,训练、批改和复盘同等重要。就训练而言,第一阶段训练(日常题目、院校真题)只看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限时1小时内均能接受;第二个阶段(20天20题、院校真题)要限时训练,基本公式是1分=1.2分钟=40字。经过院校学长姐的批改,要进行复盘,即对比参考答案、优秀答案和批改反馈,整理出自己关于该题目(相似类型题目)的框架、观点和案例。
(20天20题复盘)
其次是开口说。在初试中,对于我而言,自己给自己讲比单纯背书更有记忆点,如果给非本专业的朋友讲知识点他也能听懂的话,说明我对于知识点真正掌握了。在复试当中,开口说就是自信+大方+专业!!!
再次是实务的限时训练。对于实务而言,动笔写才是最好的进步方法。我们要有基本的格式规范和框架构建,但绝不能依赖模板。其中,广告、广电、网传技术、交互设计都有可能成为实务题目的出题点。
最后是考前模拟与复盘。我在考前完成了三次模拟、批改与复盘。我认为其对我有重要作用,一是练习做题速度,为考场上时间分配提供建议;二是查漏补缺,对有问题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复盘;三是衔接考场状态,抚平焦虑、恐慌心理,专治学不下去。
公共课备考经验
公共课分为政治和英语二。在开始复习前,我对预估分数和复习时间做了规划。首先,公共课分数为2*100分,我的预期目标是2*75分,也就是我的目标公共课总分是150分+。其次,公共课占比五分之一,我每天的复习时间在10h(弹性时间)-12h(理想时间)之间,我分配给每门公共课的时间是2h左右。另外,在资源使用上我还想多说几句。目前市面上的考研政治课程、考研政治博主、考研政治资料等如潮水般涌来,很多同学见到资料便立即收藏、保存甚至打印出厚厚一沓,轻则让资料落灰,重则迷失在资料之海找不到复习方向。我认为我们不可能全看,也没有能力全部看完。我们应该去思考“我到底要学什么?”, 以知识点为核心的任务导向,让资料物尽其用。
政治
我的政治成绩是71分,成绩低于我的预期,我也可以作为一个反面教材来提醒大家。作为整个研究生考试的第一场,政治开局其实是对我们的心态有着重要影响的,所以对于政治的复习不容小觑。
1.首先是开始时间,我是九月中旬才开始的政治复习,相对而言比较晚了,所以也比较仓促,对于基本知识的掌握不是特别牢固。今年的政治考题也证明了基础知识是王道,选择题是关键,而技巧的灵活应用只能是锦上添花。所以我建议大家八月份就开始复习政治的基础知识,肖1000题、肖八选择题至少要刷两次,其他的题目根据复习情况而定。
2.第二是资料选择,我在备考前期使用了肖老的精讲精练和徐涛的核心考案。前者的知识点更加详细具体,后者更加贴合徐涛的视频课,我认为可以按需选择。在刷题方面,我购买了肖1000题、肖八,前者由于时间问题我只刷了一次,但强烈建议二刷;后者我刷了两次在A4自制活页本上进行了知识点梳理,便于后期背诵。在冲刺阶段,我主要选择了腿姐的冲刺背诵手册和肖四,在主观题背诵中紧跟肖四。我无法去衡量哪个老师或者哪本资料更好用,我只能说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同时,主观题在十二月中上旬是发力期,选择固定的老师后,需要理清框架认真背诵,一定要适当地增加政治的时间(约4h/天)。相信肖老,这个时候真的是贝多芬(背多分)!!!
3.第三是关于看视频课。我建议按需选择视频课并且倍速播放,不要迷失在视频之海。记得在我备考的时候,我的座位比较靠内,每次进去都要经过一位同学,每当我经过时,他的桌面上永远在播放着徐涛的视频,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下一年才参加考试。有人说看政治视频课是一天当中最休闲娱乐的事情。确实,放空大脑、躺着看视频课很快乐,但是当你复盘时才发现什么也没记住就为时已晚了。
英语(二)
武汉大学的新闻与传播专硕考的是英语(二),我认为其难度排序是:英语(一)>六级>英语(二)>四级。我的成绩是84分,较符合甚至超出了我的预期。在八月份的时候,我对英语(一)的阅读进行了一刷,主要是对于考研英语的题目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和了解,有些题目错误率惨不忍睹,有时候也能全对。我认为英语复习应该关注以下几点:
1.首先是打基础。单词和句子是一切的基础,也贯穿着英语复习的全阶段。我从三月开始就有在APP上背单词的习惯,我选择的是“不背单词”APP,它的优点是将单词书导入即可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进行学习,但它的复习板块如高利贷般“单词滚单词”,若有一天不复习,积压的单词就会变得越来越多。
2.其次是重视阅读。英语(二)是分板块进行复习训练的,分别是阅读、完型、小三门、翻译、作文。其中阅读是重中之重,阅读要先刷英语(一),再刷英语(二)并且英语(二)要刷两次。阅读和完型都可以遵循“刷题--大复盘--(时隔一个月)--二刷--小复盘”的过程。同时,在阅读中增长词汇量是个不错的选择。
3.最后是作文。英语(二)作文分为大作文和小作文,我首先将作文类型进行分类整理,理清其框架与逻辑,积累自己的语料库。我认为写作最关键的就是一定要自己动手写!!!切忌依赖他人的模板或者考前盲目背诵。
还有一个提升阅读的小妙招放送:我当时使用了3步法读阅读。每篇文章大概花费15分钟,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将已经二刷过(注意,一定是已经二刷过的,不是一刷)的英语阅读、完型题目原文拿出来,每天早晨将该英文文章流利读一遍,再口译讲给自己听,最后再读一次的同时心译(即脑子和嘴同时做出反应)。这样之后,大大缩短了我做阅读的时间,也提高了我的准确率。
复试经验
随着2023年线下复试的开启,线上复试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线下复试也是一个复杂与矛盾的共同体。一方面,线下复试开启后,其环节相比线上面试增多,以便立体、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考核。对于善于口语表达的同学来说,有利于其更好地进行自我表现,亲身体验校园环境并与老师面对面交流,所以每一年也屡屡出现成功逆袭的黑马。
另一方面,线下复试需要投入更多的花费在交通、住宿上,面临调剂的同学不得不四处奔波,增加了同学们考试的成本。同时,对于一些社恐考生来说,可谓当头一棒。不过,当线下复试常态化,讨论线上还是线下的问题毫无意义,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我们需要如何准备才能够在各个环节中脱颖而出?
首先是事务性准备。初试结束后,要密切关注武汉大学研究生招生网、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等网站发布的通知,也可以对前三年的通知进行分类比较,对于复试的相关信息进行了解准备。一旦确定复试时间和地点,第一时间需要购买车票并订离学校较近的酒店。由于武大校园较大,复试正值樱花季,提前做好踩点与路线规划十分重要。
其次是个人资料准备。按照官网通知,在出发前就将准考证、身份证、学生证等资料提前复印好并且需要准备多份。新手初入珞珈山一定会迷路,在学校当中毫无指引地找到打印店便难上加难,并且这种不确定性会增加你当日的焦虑,不利于后续的发挥。关于同学们比较关心的服饰问题,我认为穿着简洁大方即可,不用过于随意也不用过于正式,一定要提前看好天气预报,及时增减衣物。武汉天气的阴晴不定让人难以捉摸,也让我经常感冒。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复习。千万不要因为初试成绩高而沾沾自喜,也不要因为初试成绩低而躺平放弃。对于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来说,总成绩=初试成绩÷5×0.6+外语听力口语×0.1+面试×0.3,所以初试间的分差很容易被面试赶超,努力准备才是王道。复试复习可以分为三大板块:
第一个板块是个人经历板块。个人经历需要准备中文自我介绍、英文自我介绍、简历以及作品集。提前准备好后,需要将自我介绍背诵熟练并且通过讲述的方式流畅地娓娓道来,给面试官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切忌在考场上磕磕绊绊或者毫无感情地死记硬背。关于个人经历的板块,最重要的就是真诚。一方面,你提交的所有材料必须是与个人经历完全符合的,没有捏造或者夸大的成分。另一方面,你需要对于经历的具体内容进行深度挖掘,以便在面试中进行拓宽和延展。
第二个板块是专业课板块。专业课我分成了两部分学习,一部分是热点专题与经典理论的复盘,另一部分是院校导师经典论文的阅读。另外,由于面试是根据自己选择的专业方向进行抽题,所以需要在广告、广电、网传、新闻等板块中选择自己的方向并进行针对性的复习。
第三个板块是英语口语板块。英语口语练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的训练并不会让你的发音、语法有很大的提升,但提前准备能够让你开口有物可言。在复习当中,我将英语口语分为了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日常类问题(如书籍、旅游、城市、电影等),另一部分是专业类问题(如经典理论、社会热点等)。
在复试准备过程中,我通常会向自己抛出一个问题,再用录音机对回答进行记录。我会听记录内容并进行复盘,寻找卡壳原因(知识点不熟悉?案例不充分?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并着手第二次回答该问题。除此之外,我进行了三次模拟面试,锻炼自己在强大的重压之下对于知识点的输出程度和自我表达能力。我认为最关键的就是专业和自信,自信是一种精神面貌,而专业是一种文化内涵,两者缺一不可。
常见问题及考研好物推荐
心态调整:
“考不上怎么办?”这是贯穿整个备考过程中时隐时现的灵魂之问,也是整个社会快节奏下散发的深度焦虑。最近,与一些学弟学妹交流,他们问“我如果考不上怎么办?这一年岂不是白白浪费了”。作为有情感的人,我认为大家出现这样的担忧无可厚非,但距离2024考研还有近十个月,你完全可以将这份担忧拆解:
1.是否(一定、 必须、真的)要考?
看到这篇经验帖的学弟学妹们,或许你们只是有了一丝考研的念头,但是还在犹豫、徘徊,并未迈出坚定的一步。我想说的是,无论选择保研、考研、出国还是就业,它只是一个选择而已,或许在你人生的长河中并没有那么重要。我们不用看到潮水涌动便随波逐流,也不用看到别人耀眼就觉得自己黯淡,只有遵循自己的内心,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才是对人生最为负责的态度。如何选择,则参考经验帖的前半部分,从我择校的心路历程到院校的备考经验,你们可以据此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并对自己进行“考研人”画像,看自己是否符合这条赛道。
2.后期会不会乏力?我要怎么办?
毫不掩饰地告诉你们,会的!考研就像一场马拉松,尽管我将其赛程砍半,但在这三个月半的时间里,我偶尔也会感到内耗带来的煎熬。我会向老师、家人、好友寻求帮助,随着学习的渐入佳境,这种内耗会越来越少。我的朋友既有温柔鼓励派,也有灵魂发问派。记得在20天20题的第二次题目中,我费心费力地花了一个小时完成一道15分的题目,最后却只得到了4分。这对我打击颇深,我截图发给我的朋友们,控诉着“我不考了”!温柔鼓励派好友通过层层分析得出我有极大的进步空间的结论,并在第三次题目得了18/20分后给予我极大的赞美。灵魂发问派好友则直击内心:“那你要干什么?”我一时语塞。于是我关闭手机,打开参考答案、优秀答案和批改反馈,通过深度思考和仔细分析,搭建题目框架、建立案例库,并以此形成了复盘的好习惯。其实我更想说明的是,尽管老师、家人、朋友是你永远的港湾,但是有些路还是需要自己一步一步地走。
3.如果决定了,就坚持下去!
如果选择了考研这条赛道,我认为内心就不要有二战的念想,也不要给自己留有过于舒服的退路。如果有,我们会在潜意识的驱动下不知不觉地选择第二条。在备考过程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和自我感动是很大的忌讳,这是一场“一鼓作气”的征程。如何坚持?打鸡血带来的热血澎湃很快就会消散,理性计划才能让我们走得更远:做好总计划、月度计划以及周计划,并将任务合理地分配到每天且适当留出空闲时间,劳逸结合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蓄力。
考研好物推荐:
1.A4+打孔器+扣环:自制活页本
用A4纸自制的活页本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通过不同的扣环对不同笔记进行分类便于查找,A4的尺寸增加了书写的空间,也提供了随时可以调整顺序、调整厚度的便利。毕竟参考书目那么多,再加上厚厚的笔记,对于爱好走来走去背书的我来说确实是个体力活。
2.一个关机的手机
市面上的记时类、自律类app确实是很多备考党的首选,但我认为它有利也有弊。积极的一面在于它可以对我们的学习时长、学习板块进行记录和分析,带给我们满满成就感并对未来学习的时间规划进行调整。但是对于我来说,我更希望将手机关机扔在一旁,屏蔽一切可能弹出的消息及干扰因素。我的备考是任务导向,所以时间对于我来说只是一个大概的概念,并不需要精确到一分一秒,只需要关注任务是否完成及是否需要调整。所以建议自律性差的学弟学妹们:“关掉手机就是最好的自律方式,过度关注时间则可能带来更大的焦虑。”
3.一个固定的座位
在备考过程中,我每天会定闹钟在系统中准时抢占学校图书馆第二天的座位。拥有一个固定的座位对于我来说至关重要,就好像回到了中学时代,周围是熟悉的面孔与环境,窗外是学校标志性建筑物和多变的天空。这种熟悉感也会增加我学习的积极性,彷佛一天不到那个座位上就浑身不舒服。我建议学弟学妹们也可以采用这种熟悉环境学习法来督促自己更好地学习。
最后,衷心地祝愿每一个学弟学妹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未来,我们的人生并非轨道而是旷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师传播学专业课第一!她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新传考研经验帖(含书单)
如何顺利上岸有英语试题的院校 |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传经验贴
十大经典专业课备考法宝 - 考研路上 - 武汉大学考研论坛 武汉大学考研论坛,武汉大学考研...
考研 | 文学院广播电视专业考研经验分享(四)
传播学(国际传播方向)研究生阅读书目(2022版)
新闻传播学考研院校概况整理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