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真题点评 | 第9期:论述题的几个套路,你必须都要知道!

上期的「真题精讲」(真题点评 | 第8期:做论述题,首先要明确一道题有几个小问题!)中,我们留下了一道作业:

【论述题】什么是舆论,谈谈网络时代舆论和纸媒时代有什么差别?(30分)

截止9月24日24:00,共收到了44份作业。我们以7为次序,随机挑选了第1、第8、第15、第22篇作业进行点评。

评分规则:

  • 绿色字体代表亮点,红色字体代表欠缺点,括号内为具体点评内容。

  • 错字别字病句每处扣0.5分,但每篇扣分总计不得超过1分。

  • 语言不顺不鲜活,视情况扣1-2分。

  • 考点不足不充分,视情况扣1-4分

  • 其它情况,具体见文中分析。

1

舆论指的是一定的集合体内大多数人对某个社会问题大体一致的意见。【对舆论的解释过于简单。】

    在互联网出现以前,舆论的产生主要依靠的载体是街头巷尾的口耳相传以及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所提供的平台【去掉】。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也逐渐成为社会舆论的主要承载平台。网络的便捷,使得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取海量信息,每个人既可以是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轻松地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参与舆论的大众更加积极,大众与媒介之间更具有互动性。相对自由的虚拟环境,也使得多元化的意见、观念等得以更自由地表达。但同时,网络时代舆论的弊端—诸如舆论碎片化、网络暴力等问题也日益显现。【总论这里最好说明相比于传统媒体时,和网络时代的舆论出现了新的变化,然后你要从那几个方面来说明变化,这个相当重要。】

1、网络时代:舆论参与更便捷

在没有互联网的纸媒时代,人们通过报刊、出版社等获取外界的信息。也由于纸媒介的特点,信息的生产、流通的效率较慢。传播者无法将事件发生的瞬间,就将其立即传递给受众。但正因如此,通过纸媒介进行信息传播时所使用的“书写”形式,也使得人们在参与舆论【直接说“舆论表达”】、传播舆论【舆论可以传播吗?它是一种意见形态啊。】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需要付诸更多的考量【考量什么?】。从媒介而言,任何一条会引发舆论的信息,都需要在组织内部严格的把关和控制下才决定是否可以发表。也正因此,纸媒时代的报刊、报社等引发的舆论十分受到大众的信赖,公信度很高。【信息把关和舆论的形成,这两者没有明显的关系,前后逻辑不对的。而且舆论本来就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占人群总数的三分之一的意见才可以称为舆论,那这部分意见并不能代表社会上所有人的意见,不能说是“公信度很高”。】

网络时代的网络舆论,多以“自己监督自己”的形式产生,不需经过他人的把关,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手机、互联网轻松地发表意见,并可以十分迅速地传播意见。

2、网络时代:舆论活动高参与【此表达跟前面有什么区别呢?“舆论活动”又是什么?可以直接说“舆论形成过程中互动性增强”。】

在纸媒时代,大众参与到舆论、给予反馈意见的流程较为复杂。如果公民对某一篇报道有自己的意见或观点需要抒发,只能通过回信的方式传达给媒体,自己的意见是否能被看见、被及时看见以及被公布,也完全掌握在媒体手中,不易引发大个人与大众间的互动。致使舆论的产生和传递【不能传递。可以说舆论对他人的影响。】也就多发生在大众与自己的身边人之间、部分小群体中,这时的舆论生成和传递都受到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这一段再简略,其实大家都知道纸媒时代意见表达的限制,所以两三句话说清楚它的反馈机制比较单一这一问题就可以了。】

而网络时代的网络舆论参与方式极为便捷。舆论的发表和传递有时甚至不需有太多的“文采”或“见识”,有时甚至只是单纯地通过“抢沙发”、“语出惊人”、诙谐搞笑等形式就可以得到众人的关注,使本人看到自己参与舆论的痕迹。大众参加到舆论活动的门槛有所降低,大众的参与度也就被大大提高。【这一段看下来其实讲的还是舆论表达的积极性有所提高,跟你的第一段没有多大区别。】

3、网络时代:舆论自由还是“舆论泛滥”

    网络时代,大众参与到舆论中的门槛被大大降低,各类新媒体技术带来参与传播活动的便利,网络提供的发言环境“虚拟化”等特点,使得每个人仿佛都置身于一层“看不到彼此”的保护膜之下,也使得网络舆论发展成一把双刃剑。人们在迅速地了解舆论、加入舆论的同时,也使得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舆论的制造者,甚至“被舆论”【what?】下的受害者。

在网络时代的信息海量、信息爆炸等特点,使得人们多以“碎片化”的方式,从各类不同渠道获取信息,舆论的捕捉和传播都易缺乏严谨性。并且由于网络传播便捷、信息传播迅速,知晓舆论、乐意参与到舆论中的人众多,但以营利为目的的“水军”刻意制造舆论、具有公信度的官方新闻媒介因误报,引发舆论、网民所信赖的“意见领袖”、“公知”等“带节奏”恶意引导舆论等负面现象比比皆是。这也时长使得无法辨明舆论真伪或懒于辩证的大众,将舆论二次散播,甚至造成对舆论当事者直接或间接的网络暴力。如:南京车站候车厅猥亵儿童一案受调查过程中时,某大学生就曾因长相与嫌疑人较为相似,被部分网友发现后,在没有证据就散布谣言的情况下,使其在网上遭受众多网友的辱骂。【你这一大段其实在讲舆论产生的方式不一样,并不能说是“舆论泛滥”,舆论只是一种意见形态,又不是信息,至多说明它复杂化。】

作为每一个都会参与到网络舆论中的个人、群体、组织,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应该反思这之会产生的负面影响。不仅需要政府更加健全网络传播的规范制度,大众传媒也健康地引导舆论走向,作为参与到舆论的每个个体,也都应发挥基本的判断力并提高个人修养。

点评

1、字数太长啦宝宝,你要控寄你寄几啊;

2、小标题重复性太大,反复论证同样一个问题;

3、造词现象太严重啦,以后谨记;

4、话语太多而且抓不到重点,大多只是泛泛而谈,最终也没有一个明显的结论来响应你的小标题。

综合分得分:18分

2

答:舆论是社会生活中公众对某一事态所持的意见和看法。公众是舆论的主体【,】事件或事态是舆论的客体,意见是主体对客体的判断,是舆论的【主要】表达形式【意见是舆论的显性表达,其背后的情绪、信念等都可以看做是舆论,所以不可以以偏概全】。进入到网络时代后,舆论的形成、引导和表达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下文将从三个方面比较网络时代和纸媒时代的舆论差别。【开头架构很不错,简明提要下文要表达的内容,赞~

一:舆论的形成的随机性和实时性大幅提高

1【、】随机性:在传统纸媒时代,舆论的形成往往是大众通过媒介对某些事件的报道而【自发】形成,而事件的报道需要经过媒介的选择和加工,再提供给大众。【表述有问题嗷,事件和舆论可以调换一下位置,同时注意舆论都是自发形成,新闻事件是被动接受的。】所以【没有因果关系的,不要随便用逻辑关联词。】大众虽然是舆论的主体,但在纸媒时代,舆论事件的触发往往取决于大众媒介。【这两个之间也没有转折关系。】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几乎每个人都拥有了自己的媒介,每个人不仅是受传者,也是传播者。很多新闻事件不再受大众媒介的报道限制,每个人在互联网上分享的信息,都有可能触发群体性舆论。【随机性这里再具体说一下,你大部分都在说传统和网络舆论形成的区别,对于标题中的总结论证不到位。】

2:实时性:【、】过去的舆论传播【注意不要造词,舆论是舆论,传播是传播。】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人际传播,以口头传播为主,从新闻事件的发生到舆论的形成和扩大,都需要相当长的酝酿时间。但凭借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时代的舆论强势撕裂【宝宝,还是突破比较好吧。】了这种传统的限制。人们不需要再进行面对面的口头传播来表达对某一事件的看法,互联网上的舆论以几乎实时的速度传播到和影响【到底是“影响”还是“形成”?前者可能关涉群体意见的表达、沉默的螺旋等,但后者就指的是同一时间接触到新闻,同一时间发表评论,但是从更深层次来理解,新闻报道和新闻事实同时发生,比如“直播”,那就是实时性,但这个舆论的实时性怎么理解?舆论和事件同时发生?显然不是。所以请宝宝再思考下。】到每一个能够接触互联网的大众。不论是微博、微信、直播,都是这种强大的实时性能量的有力体现。

二:由大众媒介单一引导舆论向舆论引导力量的多样化转变

单向性到多向性:过去以纸媒为主的大众媒介和受众之间,是传播者和受传者的单向关系,双方的角色很难发生变化。而依靠自身强大的力量,大众媒介往往在舆论引导中占主体地位,个人自身条件和传播资源的限制,使其对舆论的影响与大众媒介相比微乎其微。但在网络时代,大众媒介无法再实现对信息的垄断,大众在面对舆论引导时,可以搜集更多的信息实现相互之间对比再进行自己判断和抉择,【恩?搜集了资料后就削弱了引导舆论的能力?讲不通哇~这大大削弱了大众媒介的舆论引导能力。并且网络中各种大小媒介的数量呈海量状态【注意病句,其一,媒介不分大小,只是一种承载信息的工具,其二,“数量呈海量状态”,这个......恩,自己体会体会。】,不同媒介对于事件的不同判断产生不同的看法,并且形成不同的舆论,而它们又都处在平等的传播关系中,突破了纸媒时代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角色限制,以此形成多方向的舆论。【这里就可以很好地谈谈意见领袖呀,各个阶层的意见领袖,比如专业、草根、公共领域的意见领袖均对舆论的走向和规模产生影响。】

三:网络舆论伴随着大量流言

在网络传播中,真实的个人处于一种“匿名性”状态中,在这种状态中人们容易丢弃社会责任感和对自身的约束,而个人又掌握了传播工具,便容易在某些舆论性事件中制造大量流言,这些舆论中的流言很容易迅速传播,而因为大众媒介失去了对舆论引导的绝对主体地位,那些不真实的流言便很难被打击和遏制。在前段时间的“榆林产妇跳楼事件”和“杭州保姆纵火案”中,便出现了大量又网络传播的谣言,使得事件真相造成了所谓的“不断反转”,这些谣言影响恶劣,对受害者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但因为网络本身的传播特性,却又难以得到根治。需要尽快出台“网络实名制:等有效措施,限制网络流言的发酵和传播。【流言和谣言的区别是,前者可能有一定的事实依据,而后者是空穴来风,不要混淆。】

点评

1、对于一些基本观念掌握得还是不太牢固,比如舆论的特性,是自发,不然你的表达就会没有逻辑性,没听到过的概念比如“舆论传播”,千万不要写,学术追求严谨,老师看了肯定觉得这娃儿基础不牢固;

2、注意自己写作的逻辑性,有时候论述题跟评论是一个道理,你提出了一个观点,后面必须得用强有力的话语来证明,这样才会有说服性,但我在你的答案中看不到。

3、标点符号的使用、语法、逻辑的运用,这些基础性的问题可要仔细检查呀,希望下次别再出现同样的错误哈。

4、精简话语,不要太啰嗦。

5、抓基础,很多概念理解都有漏洞。

综合得分:18分

3

舆论这个词对应的英文是“public opinion”,一般是指舆人之论,也就是人们的言论。17世纪流行的观念是意见是世界的女王,到了十八世纪变成统治权是被支配者的同意统治权是从意见上取得的,这样的口号一直影响到后来公众意见的出现。公众意见也被称为舆论民意,在李普曼看来舆论的主体就是公众,公众意见就是民众意见的交换和表达,也可以说是外部景象在头脑中构建的想法甚至是想象。国内学者对于舆论的定义不一,陈力丹教授认为舆论是公众关于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一致性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给“舆论”定义不需要搬出这么多人的解释,你只需要给出自己的理解或者书上的定义就好,咱又不是写论文对吧,不需要的,而且考察的就是类似于名词解释,你写这么多老师也会无情地扣分的,笑哭脸~梅洛维茨曾在《消失的地狱》中提出新媒介新场景新行为的关系模式,认为新的传播媒介可能重建新场景,并需要新行为来适应。从纸媒时代到互联网时代,传播媒介的改变导致舆论也在发生着悄无声息的变化。【最后一句跟梅罗维茨提出的有什么关系?】 

【、】高维媒介背景下多元舆论迸发

 喻国民指出互联网作为一种高维媒介,具有开放性、连接性的特点,它改变了传统的自上而下得传播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以个人为核心的节点式传播。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从普通的受众变成内容的生产者消费者和把关人,能够通过互联网对社会热点发出不同的声音【这里还要继续再说“多元舆论”到底怎么多元了?只是网络上发生的声音不同吗?论证并不充分。】而在传统的纸媒时代,报纸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很少出现负面报道,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舆论的单一性。【舆论不一定就是对负面报道的批判,也可能是对正面报道的赞扬,这里不要误解哈~

【、】媒介素养降低,舆论反转频发

不同于纸媒时代的精英传播,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获得了更多的媒介接近使用权,由于互联网弱把关的特点,受众呈现草根性的特质【受众呈草根性质并不是由于互联网把关弱引起的,这根教育、年龄、经济都有很大的关系,不要贸然断论。】,没有具备足够的分辨与思考能力,导致舆论反转事件频发。例如罗一笑事件、榆林产妇跳楼事件。【舆论反转不仅仅是受众媒介素养能力,媒体报道也有一定的责任。】

 【、】官民舆论场的共振与撕裂导致舆论格局出现新变化

   传统的纸媒时代,舆论格局是:媒体把关过后,通过报刊将声音传达给受众,引导受众产生相应的言论【解释有误,报刊的舆论引导功能指的是报刊只负责议程设置,舆论的主体还是公众,报刊并没有将自己的声音传递给受众之意。】。在互联网时代,受众好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自发地设置议程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民间话语空间,与传达政府声音的官方舆论场既共振又撕裂。【共振和撕裂何以体现?】

【、】舆论沸点降低

在互联网时代,任何未经训练的机构或个人都可以成为泛新闻工作者,但这些机构或个人往往把目光局限于身边小事,不同于纸媒时代的舆论内容往往是政治经济等大事,【也不一定啊,纸媒也会涉及到社会公共领域的事件,网络媒体也会关注重大政治经济事件。注意千万不可绝对化。】互联网上无关痛痒的小事往往也能引发舆论,例如微博热搜经常出现的衣服颜色之争、南北方元宵节吃饺子还是汤圆的争议。【所以舆论的沸点应该怎么理解,到最后你得像大家解释是为什么“沸点会降低”。】

无论是纸媒时代还是互联网时代,舆论的生态环境建设都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点评

1、观点过于绝对化,没有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分析;

2、答案总结很到位,但是到具体论证的时候,让我看到的“一言难尽”,没有很好解释你的观点,建议可以多看看论文,用自己的话语总结;

3、前后逻辑有矛盾,一定要检查呀;

综合得分:20分

4

舆论是特定时间空间里,公民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舆论作为公众意见,是一种社会评价,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共利益为基础, 以公共事务为指向。因此具有许多个性:【舆论的特性放在第一段就好了,简略写就行,这不是重要部分,考察的是在网络时代舆论的新特点。】

1)公开性

舆论在公开讨论中形成,又公开表达以实施干预【对市民什么实施干预?】。并且自始自终在社会公共领域内产生并发挥作用。

2)公共性

由于舆论在社会公共领域内产生并发挥作用,因此公共性就自然而然成为舆论最重要特性之一。这种公共性体现在舆论的指向的公共性和作用、目标的公共性。如下岗就业,反腐倡廉就很容易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形成舆论。【这个解释不错,逻辑很清楚。】

3)急迫性

舆论涉及的都是近在眼前而且需要急迫解决的问题,公众形成舆论的目的在于让问题解决,如果问题太过久远就不足以吸引公众。

4)广泛性

舆论的广泛性体现在舆论存在的范围的广泛和影响广泛,体现在舆论主体公众聚合的随机【性】和多元舆论【舆论多样性。】,以及意见指向的涵盖广泛。【怎么理解?“意见指向的广泛性”就可以了。】

5)评价性

舆论是一种意见,它不是客观陈述,而是对事物做出的判断,如“临产孕妇跳楼自杀“事件中,舆论就呈现两方态度,一方认为是家人责任不够体贴;一方认为是医院不够人性化,都带有明显的倾向性。

【特性这一部分已经占了一半的篇幅了,其实按照评分标准,30分只占5分。】

而在网络时代,舆论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

1)自由性

互联网是完全开放的,它拓展了所有人【“所有人”删掉。】的公共空间,给了所有人发表意见和参议政事的便利。互联网赋予了公众话语权,并且尊重了公众的知晓权,传播权以及媒介接近权。【舆论是一种意见形态,不能说它有自由性,以下的交互性也是同样的道理,你可以在丰富一下小标题,“舆论表达的自由性”等。但是跟传统媒体相比起来这不算是新特点,不管在哪种媒介主导的时代,舆论它都具有自发性,相当程度上也是自由性的体现,所以这点没有任何说服力嗷~

2)交互性

在互联网上,网民普遍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意识,网民之间的互动性实时交流,使得各种观点和意见能够快速表达出来,讨论更加广泛深入。同时汇集了各方意见,使舆论更加丰富化。如“大学生为免单喝下六杯鸡尾酒急性死亡“事件中,除了声讨自身和酒吧责任的舆论外,还有怪罪学校,同行友人,呈现丰富化的舆论态势。【这里的重点应该是怎样论证“交互性”这个特点,比如社群讨论、微博评论等,此外,题目问的是网络时代舆论与传统媒体时代有何不同,你这里仅仅说了网络时代。】

3)多元性

网络上舆情的主题极为宽泛,话题往往是自发确定的,有事态发展出现的舆论,也存在着自我炒作形成的舆论热点。【但你举的例子不能说明这就是在炒作,如果找不到合适,就不要举例,免的适得其反。】在“薛之谦回应前女友‘爱过,不欠她钱’”的娱乐事件中,有网友表示薛之谦前女友是搭载薛之谦不下热门的顺风车,进行自我炒作行为。【其实你上一个观点中就提到了舆论的多元性,这里有重复之意。】

4)偏差性

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一些言论往往缺乏理性,比较感性和情绪化。甚至有人把网络作为情绪的发泄场所,通过相互感染,这些情绪化言论很可能在众人的响应下,发展成有害舆论。对于韩国部署萨德,某网红在微博上喊麦段子批韩国,引起了网友广泛关注,不少网友情绪化批评两人行为,形成意见领袖煽动舆论,仅仅一个晚上,该网红评论创其新高同时还被转发到国外社交软件上。【不理解你这儿讲的“偏差”是什么意思?如果是理性与非理性并存的话,那这是舆论本身的特性,而不是网络时代舆论的新特点。】

5)突发性

网络舆论非常迅速,当某件事情发生时,网民可以立即在网络中发表意见,个体意见快速形成公共意见,同时,当下互联网上如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便捷,让舆论迅速推动,【注意语句,“舆论的声音和范围不断增强和扩大”就比较好。】形成强大意见声势。《我是范雨素》原本只是界面旗下一篇纪实性长文,正是搭载了社交媒体这一快车使得阅读量从日常值几万突破十几万,捧红了这位朴素的底层劳动者的文章。

【恩?总结性的话语呢宝宝?这样的结束令学长学姐猝不及防啊~

点评

1、所有的答案总结都归为“xx性”,在答特征的时候,这样的答案无可厚非,但是要比较两个时代的舆论有何不同就不能再用“xx性”这样的答案,最好能自己总结一句完整的话;

2、答案中看不道你的比较,你仅仅是在讨论网络时代舆论新的特点而已,过于片面;

3、作答更像是简答题,没有论述题的层层递进结构

4、有举例的意识非常好,但很多例子不太恰当,比如薛之谦李雨桐事件,在确定事件性质后再引用。

综合得分:18分

对于本题而言,可参考以下答案: 

5

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舆论具有紧迫性、理性与非理性并存等特点。以往的以纸媒为代表的大众媒体只是单向度的传播,反馈机制极其薄弱,受众的声音往往得不到重视,在社会转型期,多元诉求酿成了一定的社会冲突,公众的讨论和意见表达也越为激烈,这离不开互联网提供给受众的表达平台。接下来本人从舆论的形态、格局、舆论引导等几个方面来阐述网络时代的舆论与纸媒时代有何不同。

一、舆论呈现出三种形态,即潜舆论显化、显舆论复杂化、行为舆论虚拟化。

    潜舆论是一种不易捕捉的情绪,但它是公众意见的风向标,所以也应该成为舆论监测的一部分。在大数据等新技术下,无论什么形态的信息都可以量化,因此潜舆论量化就成了不争的事实,而在纸媒时代,这样的潜舆论我们无从考究。

显舆论指事件爆发下得到公开表达的各种意见相较于纸媒时代,网络时代的意见表达更加具有“众声喧哗”的特征,在意见走向舆论的过程中,群体与群体之间着力展开理性或非理性的对话,在面对责任缺失、利益匿名、圈层化传播等影响下,“一种声音”强而有力已经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复杂的舆论的生态。

行为舆论是以行动作表征的意见在互联网上,话语抗争本身已经成为一种行动,纸媒时代所出现的由舆论表达走向群体聚集的情况已经很少发生,网络时代的网民已经用“说”的方式完成了对生活问题的修正和解决。所以对于舆情研究,网络语言不可忽视。

二、舆论格局呈现出巨大变化。

由“一种声音”走向“意见纷争”纸媒时代所谓的“舆论引导”实际上是在精英阶层的把控下,受众的主体地位被大众媒体代替,大众媒体将自己对公共事件讨论的结果传达给受众,争取受众的认同,然而在舆论表达平台转移至互联网的时候,网络成为社会意见集聚、协商、发酵的场所,因此“意见纷争”、“官民两大舆论场对话协商与抗争撕裂”成为新的舆论格局。

由“公共议题”走向“个人议题”。纸媒时代,在主流媒体的引导下,公众更多关注的是社会公共领域的议题,如“孙志刚之死”呼唤收容所制度的改变,“邓玉娇案”引发公众对社会底层人员的关注,进入到网络时代,“个人议题”成为公众讨论的话题,“薛之谦李雨桐事件”、“王宝强马蓉事件”等关注度超过了公共话题,舆论也是愈发激烈。

最后,舆论引导整合性更加突出。互联网的发展让我们进入了一个碎片化时代,信息来源多元,观察视角分散、信息文本不完整,意见表达也呈分裂性,在这种情况下,舆论引导的整合性特征更加突出。在纸媒时代,报纸的单打独斗改变不了不同意见的走向,而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传统媒体利用互联网思维增强自身多介质能力,从不同渠道进行舆论引导,所以互联网时代,舆论始终不会造成社会的割裂,诺尔诺依曼说过,舆论是社会的皮肤,尤其在互联网时代,有效的引导机制更能达成“社会共识”。

  互联网时代网络舆论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由于个人表达的利益性等原因,一些不真实的信息、过激的情绪导致舆论无法呈现“一种声音”,在保护意见的多元化的同时,我们更加注重的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凸显。

点评

1、条理清晰,分为三个观点,每个观点中又包含具体的小观点

2、逻辑推理严谨,紧扣题目,两个时代舆论的不同。

综合得分:24分

 

本期的真题点评」给我们的提示:

问题:

1、这次真题其实考的就是基础,舆论是什么?跟媒体有什么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我们应该怎么做?很多人只停留在前三个层面,而且还没有抓住基础,对于舆论引导、舆论的特性都没有掌握,这点在考场上非常吃亏,此外第四个层面大家似乎都忘记了,这是论述题,但我看到的大多是简答题的模型。

2、论证逻辑混乱,不具有说服力。很多同学都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一来不注意答案的节奏,只顾到两个时代的比较,而对于真正提到的观点以一句不明显的话语结束;而来论证不具有说服力,现阶段开始看论文,不要急用老师的观点,自己一定要有所分析,入股弄不明白老师的话语,答案显然跟观点是两张皮,这点要注意。

3、格式、标点符号,这些问题强调了很多遍了,可很多同学说完就忘了,希望大家能养成按要求做事的好习惯,建议大家以word发到学长的邮箱,注意标点和格式的使用。

4、舆论传播、舆论参与、舆论活动、舆论泛滥......这些都不是专业术语,而且语法上也说不通,大家不要随意使用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睡前一背14】传播效果理论(上)
“三无新闻”为什么霸占了你的朋友圈?
新媒体时代,传统纸媒如何突围
【关注】传播效果理论及新媒体传播研究
_沉默的螺旋_理论在网络传播中的消解
从传播学视角浅析“网络推手”现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