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状元锦囊】双非二本新传考研中传MJC上岸:用“效率战”去做一场美梦

在2020级小朋友为梦想启航、奋力前行的途中,已经收到拟录取喜讯的学长学姐们的成果经验和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助力。因此,【木铎团队】也将邀请木铎家各位已录取的2019学长学姐,为2020考研的小师弟小师妹们,送上最新鲜最宝贵的高分复习经验。 

今天分享的是2019中国传媒大学MJC01新闻实务方向已录取(初试389分)的砂糖学姐高分经验。二本双非出身的她认为效率战比时间战更有用,就让她用这篇7000字超详细经验,告诉你如何打好新传考研这场效率战!

作者 |  砂糖学姐

成绩 |  2019中国传媒大学MJC01新闻实务方向已录取(初试389分)

版权 |  木铎考研(ID:muduoedu)所有,未经许可,禁止其它一切机构转发,需要转载请先联系授权


“效率战”去做一场美梦

                    ——2019中国传媒大学MJC考研经验

距离2019考研初试结束已经124天,24号中传公布了拟录取名单,我也收到了2019年的第一份大礼。

学习是一件私人的事,考研在很大程度是自己与自己的战斗,每个人都应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的这篇经验贴也只是一个非典型的参考,希望学弟学妹们酌情选择。

先说一下我的基本情况,我本科双非二本,广播电视学专业,本科成绩排名专业前2%。报考的是中传MJC01新闻实务方向,初试总成绩389分,政治70、英语二77、专业课一110、专业课二132。

Part 1
政治科目
  • 肖秀荣:精讲精练、1000题、讲真题、形势与政策、肖四、肖八

  • 徐涛:强化班视频课、徐涛八套卷关键

  • 杨杰:风中劲草核心考点

很多人在备考过程中,非常重视专业课,却忽视了公共课的复习,但有的时候公共课往往会成为过线或考高分的关键。我看到网上有很多经验贴说政治到11月开始复习也来得及,但对于要考新传的学子而言,我认为并不可取,因为到了后期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在专业课上,再者只要每天2个小时的时间就可以学好公共课,为什么要放弃这个分数呢?

我是从暑假开始准备政治的,肖秀荣三件套(精讲精练、1000题、讲真题)到手后就开始着手复习。每天花一到两个小时看一章《精讲精练》,配套做一章《1000题》,暑假结束第一遍就能过完一遍。

(《精讲精练》打基础)

9月开始,我对着徐涛强化班的视频课开始过第二遍《精讲精练》和《1000题》,根据视频的长度每天看2-4个视频(1.5倍速,徐涛讲话太慢了!),因为已经有了第一遍《精讲精练》打基础,所以每天3、4个视频也不会很吃力,并且通过视频讲解,书本上零散的知识点逐渐形成框架体系,理解也更加深刻。《精讲精练》虽然也有配套的讲解视频,但个人感觉老师讲得比较无趣,不如徐涛的生动有趣,我当时经常在图书馆看徐涛的视频之后忍不住笑,可以说真正做到了快乐学习?

10月份,我快速过了一遍《风中劲草》,这本书主要针对的是选择题核心考点,附录总结得很好,比如毛泽东思想概论梳理、关于土地问题的总结等等。同类型的背诵手册有很多,肖秀荣、徐涛、腿姐等等,大家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说实话我没有背诵选择题考点,而是在反复的做题中去不断巩固知识点,常错或易混淆的知识点会拿出来背一背。10月份我又刷了一遍《1000题》,把三次刷题过程中所有的错题都标注了出来,并找到了对应的考点再次巩固。

(学姐刷的1000题)

11月份刷题,肖八、徐八、历年真题选择题我都刷了一遍,同时将《1000题》的所有错题又刷了两遍,在刷题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也可以总结出真题的风格和出题套路。经过大量的选择题训练,我的客观题一般都能稳定在40分左右,到刷肖四的时候都稳定在45分左右。但最后考试的时候我感觉选择题发挥不是很好,有好几道题的知识点我都有印象但不确定,所以建议大家有时间还是要背一背选择题考点,尽量做到不留盲点。

同时这个阶段我也准备了主观题。在做模拟卷时,我不仅仅做选择题,每一道主观题我也看了,并且会把自己的想到的知识点写下来,然后再对照答案,看看哪些是想到的,哪些是自己没有想到的。我觉得这个方法很有用,用的时间不多但可以训练自己答题的思维,也可以把握高频考点。此外,我以两天一套卷子的速度,背诵了肖八的主观题。因为此前我没有背诵任何的考点,有点担心主观题写不出东西来,所以我背了肖八,但因为题量比较大,我只过了1遍多,一部分题目第二遍没能背完。

12月在背诵中度过,主要是背主观题。拿到肖四后,每天刷一套选择题,自己列主观题的知识点,然后还是以两天一套的速度的背主观题,因为有好多题是肖八背过的,相对来说背起来不是特别困难。对于主观题来说,我觉得肖八、肖四就够了,肖八要有个印象,肖四更则为重要,一定要做到滚瓜烂熟。

总结我整个政治备考过程的经验就是,前期一定要打好基础,做好充足的准备,这样后期才能不慌乱。很多人是越到后面政治花的时间越久,甚至最后两周基本都在背政治,因为我是一直在是按部就班地学,所有情况基本相反。即使考政治前一天,周围的人都在背政治,我也很刚地背了一天专业课,直到下午5点才开始背政治,现在回想起来,这种淡定和底气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前期充足的准备。

Part 2
英语科目
  • 单词:新东方考研英语词汇乱序版、何凯文1575必考词汇、扇贝单词

  • 真题:华研外语考研英语真题集训英语一、张剑黄皮书英语二

  • 作文:王江涛2019考研英语高分作文

  • 其他:长难句解密、阅读同源外刊时文精析2019(基础版)、2020(预测版)

因为大学三年基本上没怎么学英语,四六级也都是裸考过的(大概因为是江苏考生?)考研初期我最慌的是反而是英语。我的英语复习基本上是跟的何凯文。

(一)单词

大学里我一直有背单词的习惯,所以在准备考研之前我已经在扇贝上把考研单词过了一遍了。市面上的单词书太多了,我没有怎么挑,新东方考研英语词汇乱序版是大二我姐的送我的生日礼物,因为贫穷我索性就看了这本,1575必考词汇是在微博上跟的何凯文的视频。单词书我其实都只是过了一遍,没有认真去背诵拼写,主要还是用的扇贝单词这个APP,一直到考研前我也还在用,考试前大概用APP过了4遍单词。总之单词是基础,但没必要花大量的时间纯背单词,在阅读中积累单词才是王道。

(二)长难句

在做真题前,一定要练长难句,因为读不懂文章,做不对题的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读不懂长难句。我用的书是何凯文的长难句解密,他会在微博上进行视频讲解,每天一句,每句5、6分钟,任务也不会很重。

跟完整本书之后,我确实感觉自己分析长难句的能力提升了一些,但也不是适合所有人,我身边就有同学觉得他的讲解太难没跟下去的。跟完这本书之后,如果觉得还需要练习长难句的,推荐一个公众号“虫洞Vivian”,这个公众号一直到考研前都会推送长难句,涵盖英语一和英语二。

(三)外刊时文、每日一句

这个部分也是因人而异,因为我的英语基础不是很好,所以还是想尽量多看一些是一些。我看了何凯文的时文精析2019版和2020版,19版是基础版,看了大概20篇,20版是预测版,全部看完了,何凯文也会在微博上挑10-20篇左右带着大家一起读时文。我觉得时文的作用一方面是掌握背景知识,另一方面是培养语感,因为考研英语的文章来源就是外刊上的文章。

(学姐整理的每日一句)

此外,我全程跟了何凯文公众号的每日一句,即使是现在我也在继续跟。每一句话都是从外刊上挑选的,何凯文也会根据真题套路出思考题,这既可以看作是长难句的补充,也可以看作是时文的补充。当时我是坚持手抄的,总共用了4本本子,一共289句,对我来说确实是有用的。

(四)真题

我考的是英语二,英语二的真题少,需要好好珍惜,最好的练手就是英语一的真题。我从5月份开始每天精读一篇阅读,从1998年一直做到2018年,大约到9月份才做完一遍(中间间隔了一段时间)。精读的步骤是先在20分钟内做完一篇阅读,然后将文章里的生词摘抄下来,再翻译全文,最后对照答案和解析订正翻译,这个过程中即学习了单词,又练习了阅读,同时也训练了翻译。英语一阅读结束后,我直接练习了英语一近10年的完形填空和新题型找手感,一开始错了挺多的,但到后面就渐入佳境。(阅读推荐何凯文的KK三步法,后期他会在微博里讲,亲测真的有用!)

(通过精读阅读真题,真的能学到很多)

结束英语一之后,我开始做英语二的真题,英语二我没有像英语一一样精读,而是两天做一套卷子,训练自己的速度,第一天把除了翻译作文以外的部分全部做完并校对答案,第二天则认真看解析。刚从英语一转到英语二的时候,阅读做的很不顺手,2010年那套阅读错得惨不忍睹,但在适应英语二出题风格之后就会发现,英语二确实比较简单。

英语阅读是一个坚持的过程,每天都要保持语感,因此做完一遍英语二真题之后,我又反复练习了两遍,大概每天一到两篇的速度。阅读部分利用好真题就好,不需要去做模拟题,个人感觉模拟题的参考价值不高,不如多刷几遍真题,摸清出题人的套路。

(五)作文

说到作文简直是血的教训,请大家一定要多背!多背!多背!

我用的书是王江涛的2019考研英语高分作文,据说每年都会押中题目,我考的时候确实书里有可以用的部分。10月中旬开始我开始用真题练作文,每周一篇小作文、一篇大作文,先自己根据题目写一篇,然后根据书里给的范文,整理了自己的模板,摘抄了亮点词汇和句式。大家一定不要忽视真题的作文,特别是小作文,我在考试前练的一篇小作文和正式考试的小作文几乎是差不多的。

关于作文,首先重要的就是多背,背小作文的模板,背积累的预料,背几篇预测的作文。我英语只考77的大部分原因就是死在了大作文上,小作文自己写的时候没注意时间,留给大作文的时间只有15-20分钟左右,在高度紧张的氛围下,自己根本静不下心来构思,只能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也不管不了语法,更别说出彩,但如果提前背了模板的话,至少能保证一个及格分。同时自己多练也很重要,在练习中找写作的感觉,形成自己的模板和风格,这也是作文拿高分的关键。

Part 3
专业课时间表

专业课的复习我是分阶段进行的:

  • 3月-7月中旬:我把所有的参考书仔细看了一遍,同时搭建了知识框架

因为大三上半学期我们专业的课业比较重,这周都要拍片,加上其他一堆杂事,所以我参考书看了很久,这也导致我没有时间去看第二、第三遍,所以一开始看书的时候我就看得很细。

  • 7月中旬-8月底:整理笔记

整理笔记很费时间,我虽然买了木铎的高分笔记,但当时想着自己的笔记可能会更好背诵,所以想自己动手整理。果然是我太天真了,大纲的内容超级多,我整理完中外新史之后就放弃了,而且后期还是直接背了学长学姐的笔记,所以基本暑假就跟废了一样,后悔到想撞树。建议大家可以入手木铎的笔记,然后根据自己的需要适当补充。

  • 9月到考研前:反复背诵专业课知识点

背书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特别是刚开始的时候,但要耐住性子,克服了就好了。我两门专业课平均下来每一门背了三遍,刚开始每门专业课每天花3个小时左右,之后慢慢增加时间。背第一遍书我花了两个月,第二遍花了1月多月,第三遍过得很快。能有这么多时间背书的前提是,公共课前期复习比较到位,没有占据太多时间。

  • 11月-考研前:考点、热点、论文齐发力

这部分的学习我主要利用的新传考研的公众号,木铎的每日考点、每月热点和真题精讲真的很良心,我把每一期推送都整理了下来,并选择性地背诵了很多考点。后期我也入手了木铎的热点书和押题卷,因为时间关系,我都是以看为主,一边看一边摸索答题的思路。关于论文,除了每日考点配套的论文,我还搜集了中传老师一年里发表的论文,浏览标题,对于老师们研究的方向大概有个数,再挑了一些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细看。

  • 11月下旬-考研前:模拟练题

练习的材料是中传近几年的真题。刚开始真的很痛苦,处于脑子有知识但写不出来,即使写出来也是幼稚得不能看的状态。即便如此,也要逼着自己写下来后再去看解析,因为只有心里想的和真正写下来的差别还是很大的,只有写下来才能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关于答题的规范,可以多去参照论文的框架,以及公众号里学长学姐的总结。

此外,考试前一定要进行模拟,给自己完整的3个小时闭卷做一套完整的卷子,这样才能知道怎样合理分配时间,因为考场上真的有可能做不完!比如我,专业课一最后的案例分析题就没写完!这次的案例分析题是“后真相”,真的是复习了很多的知识点,但我没写完,分数白白送了出去,真的好惨一学生。

Part 4
专业课科目

(一)专业课一334

  • 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

  • 胡正荣:传播学总论

  •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

  • 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

  • 彭兰:网络传播学(第四版)

  • 邵培仁:媒介管理学概论

  • 宫承波:媒介融合概论

  • 王军:传媒法规与伦理

  • 杨奕、何伟佳:新闻传播学考研复习专题精编·传播学(中传出版,背诵用)

传播学的四本书中,郭庆光老师的是最通俗易懂的,没有基础的同学建议先看这一本入门,因为我本科就学的这本,所以这本书是作为补充阅读的。最重要的是段鹏老师的,整本书条理清晰,每个部分都挺重要,需要精读,甚至多遍阅读,胡正荣老师的那本与段鹏老师的那本大部分都是重合的,作为补充阅读即可。

《范式与流派》是基本中最难读的,他的编写框架也有别于其他三本,很多人都说这本书第一遍读不懂,但多读几遍就会恍然大悟,这本书不在中传的参考书之列,但确实近几年考这本的学校很多,所以我在7月仔细看了这本书,虽然只读了一遍,但也是有所收获。

“如果能重来,我要背彭兰”,这是新传考研学子中流传很广的一句话,也可见彭兰老师《网络传播学》这本书的地位。一方面是因为这本书的内容很新,包括了网络传播学的前沿知识点,另一方面是因为这本书简直就是考研答题的范文,因此不仅要学习知识点,还要通过这本书来学习怎么答题。这本书的6-8章偏实务,因此我没有整本背诵,而是挑了我认为很重要的部分背诵。

《媒介管理学概论》、《媒介融合概论》和《传媒法规与伦理》三本书我只是快速过了一遍,没有背诵。一方面是因为这三本书的出题几率很小,即使出了题每日考点里面基本上都能包括,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三本书知识点都比较陈旧,虽然说媒介融合是重中之重,但书里的知识点都是好多年前的,因此这部分关注最新知识点就可以。

最后一本书是我用来背诵的,书里包括了传播学的知识点也有专题的复习,很适合背诵,并且书是中传老师编的,更加有针对性一点,建议大家可以买来看一看或者背诵。

总体来说334的难度要高于440,并且传播学的知识死背是没用的,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记忆。334可以说是我背诵路上的一道坎,时常提起勇气背诵,但时常被它打败,但只有翻过这座大山才有胜利的希望,所以一定要静心、耐心、慢慢啃。

(二)专业课二440

新闻史:

  • 袁军、哈艳秋《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修订本)

  •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补充看)

  • 李磊:《外国新闻史》

  • 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

新闻理论:

  • 雷跃捷:《新闻理论》

  • 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修订版)

  •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

  •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六版)(补充看)

专业课二的知识比较基础,但难在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整个专业课二分为新闻史、新闻理论和新闻实务三部分。

中新史只看袁军、哈艳秋老师的《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足够了,这本书的体系和大纲是完全一致的,方汉奇老师的那本是我本科学的,我是将它作为补充。外新史我看了李磊老师的《外国新闻史》和《外国新闻史教程》,两本书重合率近95%,看一本就够了。

新闻理论部分,中传的参考书是雷跃捷老师的《新闻理论》和何梓华老师的《新闻理论教程》,两本书虽然年代都很久远了,但答题时用里面的知识点是不会算错的。新闻理论部分我还重点看了陈力丹老师的《新闻理论十讲》,这本可读性很强,案例也很新,但个人感觉很难总结出1、2、3、4那种框架式的知识点。此外,在我备考期间,李良荣老师的《新闻学概论》更新了第六版,建议大家可以关注变动的部分。

新闻实务部分我没有看参考书,因为近几年中传在实务部分已经不出名词解释和简答题了。同时我在本科期间一直在校媒实践,写了很多消息、通讯和评论,所以实务部分比较熟练,没有花太多的时间。整个考研期间我就只跟了木铎公众号的实务训练,自己练自己改,着重练习了消息改写、新闻评论和报道策划。

(跟木铎练的实务)

关于新闻评论,我觉得积累预料很重要,人民日报、新京报评论、曹林的吐槽青年是我经常会看的公众号,大二的时候我还看了曹林老师的《评论写作十讲》和《时评中国》,虽然曹林老师的时评风格并不适合考研的评论写作,但是营造一种评论的环境很重要,当你看多了评论之后,自然而然会有想要评论的欲望,用语也会也来越成熟。

此外,440在考试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从来没有见过的词语,因此学会“编”也是一种能,这种编不是瞎编,而是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有根据的编,努力盘活自己的知识,尽量把它往自己知道的知识点上去靠。

Part 5
关于心态

考研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按部就班的过程,几乎每天都在做同样的事情,很多时候只要按照自己的节奏,耐住性子就能够坚持下来。我们总是会在这个过程中奔溃几次,这都是正常,一时的发泄的可以,但不要泄气,不要让负能量一直围绕着自己,并且当自己心里很想要一件事时,那种力量是很强大的,当自己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想想上岸后的美好日子,就请再坚持一会儿

相对于打“时间战”,我更推崇“效率战”,在有限的时间里百分之百地投入,做百分之两百的事情。我算是一个非典型的考生,暑假备考的时候几乎每周都出去看电影,后期回家后基本每天都没怎么学习,而且还坚持着“追星事业”,当然冲刺期的时候基本上没有追星。我认为适当的娱乐是必要的,某种程度来说这也是一种放松和动力,当然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完全沉进去,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学习效率。

可能很多人会在这个阶段想着另一个阶段的事,反而这个阶段该做的事没做好,成长是有规律的,这个阶段把自己变优秀了,到下一个阶段,其他事情才会跟着好起来。回顾我的整个考研过程,虽然没能百分百地利用时间,但我敢说我在自己有限的时间里做了百分之百的努力。

 砂糖学姐说每一件事都会在它该来的时候到来,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做好准备迎接它,来年我们一起广院看花!


编辑 | 砂糖学姐

策划 | duty学

主编 | 安安学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复旦大学新传考研经验贴 | 3个月跨考复旦大学MJC!
复习资料的选取
亲身经历:距考研还剩一个月,我是这么做的
2019北航计算机961考研经验总结
重温考研经验 | 关于考研学姐这样说
考研最后一百天,拼一次,没有什么不可能!动起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