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干货!价值50分的热点案例分析,学姐帮你整理好了
事件基本梳理
  • 5月16日上午,河南周口一女子称自己带着4个月大的儿子外出散步,在一处街边游园小径内因病晕倒。等她再次醒来时,发现孩子不见了踪影。随后警方和男婴家人悬赏征集婴儿线索。

  • 5月19日,周口市公安局文昌分局通报称,婴儿已于19日凌晨被警方安全找回。

  • 5月20日,知情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系家庭矛盾,是孩子母亲和家人策划了‘丢孩子’一事。”另一位接近警方的知情人士亦证实,参与策划的有孩子母亲及其亲友,事发后参与策划者迫于社会压力主动向警方说明情况,后在郑州市公安局未来路分局被控制,现已被带回周口。

  • 最后的“真相”让人大跌眼镜,女方和高中同学“出轨”,孩子并不是她和丈夫所生。

理论链接
01
反转新闻

一、新闻反转的定义

新闻反转是指一些冲突性、话题性的事件展开、发生后,媒体在传播初期对事实的报道与传播后期对事实的表述呈现出反差,随着新闻事实的还原与澄清,人们对事实的判断随着新闻的反转也发生变化。

在该案件中舆论从最初寻找婴儿的公共事件到最后“自导自演”的真相被揭发,舆情前后发生了较大的反转。

二、反转新闻出现的原因

a.碎片化传播阻碍事实完整呈现

互联网技术下,一些信息只能支离破碎地展示新闻事件的片段,难以深入地体现事件的本质,这种碎片式生产、传播、消费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反转新闻往往是由于对完整新闻事件的某个碎片进行单一呈现所造成的,每当出现一个新的事件碎片,人们议论的焦点就继而围绕这一新的碎片展开,舆论的中心议题在一次次反转中不断游走。在这该事件中,网友的关注焦点就从男婴丢失、嫌疑人自首、案件自导自演、女方出轨、生父是安徽干部等多个议题间游走。

b.意见领袖发声起到推波助澜作用

信息过载时代,受众需要意见领袖来帮助其甄别信息,引导舆论。而去中心化的互联网时代,“意见领袖”身份泛化,鱼龙混杂,在部分意见领袖的引导下,受众往往失去理性思维和判断能力,进行盲目地跟帖、评论、转发,使得网络舆论出现“沉默的螺旋现象”。在男婴丢失案件舆情发展的早期阶段,就有传统媒体下场担当意见领袖,采用悲情叙事框架对案件进行煽情报道,引发网友关注、转发。

c.受众震惊过度后的潜意识抑制

交往范围的扩大使受众对信息的获取逐渐脱域,媒介信息成为我们感知、监测社会的工具,正如麦克卢汉所说,媒介帮我们延伸了我们对社会的知觉,但如果这种延伸长期被暴露在各种反转、震惊的伪真相后,每次都心惊肉跳、掀动警铃,受众便会潜意识抑制进行自我保护,将鱼龙混杂的信息降温压制甚至直接漠视,对真相的热情越来越削减。早在乐清男童失联时间中,当地警方就曾投入数百警力,这说明社会对幼童的安全有着高度的警觉和敏感,任何潜在伤害都可能引发连锁式反应。这种善心搭建的群策群力的社会防护网络实在不该被欺骗、践踏。“狼来了”的把戏玩多了,势必会割裂互联网在陌生人社会关系连接的信任网,受众在一次又一次的反转中也会越来越麻木。

三、新闻反转的积极意义

a.由结果到过程:反转新闻推动新闻真实理念的转向

传统的新闻真实观要求新闻各要素的真实、新闻的整体真实、本质真实。而在后真相时代,根据马克思的报刊“有机运动”的思想,可以看出“新闻真实越来越表现为一种过程真实”,越来越成为多元传播主体共建的“有机真实”。反转新闻为新闻真实理念的转变提供了一个现实的例证。

b.由封闭到开放:反转新闻满足公众知情权并促使新闻生产透明化

就反转新闻的整个过程来看,新闻报道并没有停留在初始的报道阶段,后续的报道对初始报道进行了补充和修正。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对公众知情权的一种满足。

其次,反转新闻将受众纳入了新闻生产活动中,促使新闻生产更加透明化,媒体纠错的过程在读者面前一览无余。可以说许多反转新闻都是受众有能力介入新闻生产的结果。如在周口男婴丢失案件中,网友对警方通报未用“盗婴”、案发时婴儿车始终被遮挡等细节的质疑,推动了新闻的反转。

诚然,透明的新闻生产机制会暴露媒体在报道中的过失,但也让受众担负起媒体监督者、新闻合作者的角色。与其说反转新闻消解了媒体的公信力,不如说它破除了受众对媒体的盲目信任。

02
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即社会成员使用和解读媒介信息所需要的知识、技巧和能力。

受众媒介素养的核心在于对信息的辨识、分析和批判能力。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旦被舆论所捕获,也就失去了对自己命运的控制。当事人男女方就是低估了互联网这一弥合社会的媒介,注定计谋失败。而在该事件中也再一次考验了媒体、网民的媒介素养。

在去中心化的互联网时代,传播权力下沉。这就更加要求公众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受众如果没有辨别新闻事件真假的能力,偏听偏信就会容易造成新闻反转。★★提高媒介素养要求受众做到:1)要有正确的新闻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不追求低俗的内容。2)在接受媒体信息时,要敢于质疑和反思,不盲从盲信,坚持独立思考和冷静判断,避免成为情绪化的奴隶。3)在发表看法时,要尽量保持客观理性的态度,克制自己的极端情绪,不能将社交媒体平台作为自己宣泄愤怒的场所。

每一个反转新闻都是提升受众媒介素养的一次教育机会。初始报道或许会让受众被情绪主导,不去辨别报道是否真实可信就为寻找婴儿贡献了一份力量,甚至在警方发布嫌疑人自首通告时,仍为嫌疑人的良心发现感动。但随着反转新闻的不断推进,受众对新闻报道的质疑意识增强,面对事实模糊的新闻报道会先观望事件发展、谨慎地发表意见。

03
核实原则与透明性原则

应对如周口男婴丢失类的反转新闻需要媒体坚持核实原则,在该事件真相披露后,《侠客岛》发表评论《反转的新闻,坠落的信任》,提出了校验新闻真伪的四个方法:本校、对校、他校、理校。其实,在西方,核实事实是新闻工作的中心,是保障新闻真实准确、客观公正的重要措施,美国媒体于19世纪早期就创设了这一工作传统。核实由一些观念和规则构成:“不得随意添加不存在的东西;不得欺骗受众;尽可能使你的方法和动机透明公开;依赖你自己的报道;谦虚谨慎。”

“透明性原则”为比尔·科瓦齐和汤姆·罗森斯蒂尔在《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一书中所倡议,受到学界、业界及公众的重视,被引入教科书和行业规范之中。“透明性原则”包括“公开的透明性”以及“参与的透明性”两个方面。前者指的是新闻生产者是否对新闻制作过程保持公开,包括告诉公众事实来源,向公众展示已经在报道中囊括一切有关的利益团体,而后者指的是使公众参与到新闻生产过程中来,包括允许公众对报道内容有所贡献,使‘用户生成内容’等。”“它要求将公众纳入到新闻真实的建构中来,矫正和对抗报道者自身的主观偏见。“透明性原则”强调开放和诚实,作为一项职业道德规范逐渐被专业新闻工作者所承认,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对客观性的有力推进。

总之,该事件严重透支了社会诚信和良知,消耗了大量的公共资源,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公众的善良,不能投注在虚假的事情上,公众的资源,不能浪费在一己之私情上。

编辑 | 壳壳学姐

策划 | 墨墨学

主编 | 元元学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传理论 新媒体背景=考试热点|反转新闻
《融媒介的学习和运用》阅读答案及解析
从瓶盖挑战事件看企业如何做好新闻事件营销?
什么是“反转新闻”? | 专题
“大妈讹老外”上了堂什么课
网络媒体应注重理性思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