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二讲,麻黄 | 开玄府,宣阳气,解表发汗第一要药

订阅号里面的文章,不再以时间顺序展示,为第一时间能把文章展示到读者面前,请大家按照如下操作,把公号“设为星标”:

这一讲,我们来说一说麻黄。上一讲,说了石膏,我们先把四个极值的中药(石膏、麻黄、附子、黄连)讲完,再讲其他。

另外,我们《百味中药释义》系列的讲解,会着重于四气五味,以及一些临床实战运用的剖析。

而关于中药归经部分,我们基本不作分析。因为我们发现,《神农本草经》是不讲中药归经的,还有《伤寒论》里面的实战运用,也都几乎都在讲药象:四气五味,各种药象等。而这一部分的总理论,我们前面花了好几篇文章来讲,大家可以回看。

另外,把中药按照归经来分类,其实是对中药使用的一种限制。我们以麻黄为例,后世中药理论,把黄麻归为:肺经和膀胱经。

那么请问,是不是麻黄就只作用这两部分?或者说麻黄主要作用就是“肺经和膀胱经”?

而从本草经和很多使用麻黄的经方大家的论述和医案中,我们清楚地知道:黄麻的临床功效,能彻上彻下,彻内彻外,甚至在主药导引之下,能发挥惊人的很多临床治疗功效。

所以,这种中药归经的理论,虽然能很浅显地表述出,不同中药的临床基础治疗内容,但同时却会给初学者造成很大的局限,在笔者看来是弊大于利。

因此,我们学习本草时,对于汉唐之后的医书,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中药的应用灵魂在于四气五味,以及不同维度的药象运用!

那么,关于中药四象(白虎—石膏;青龙—麻黄;玄武—附子;朱雀—黄连),这其中白虎、青龙、玄武,在《伤寒杂病论》里面都有明确的记载,唯独没有朱雀。

而笔者在这里,为什么直接说中药四象里面,朱雀是“黄连”呢?这一部分内容,我们放下一讲,详细来说一说。我们说完为什么,再来讲“黄连”这味药。

而我们这一讲谈到的“麻黄”,是个经方家常用的中药。有妖孽之人,单独提取黄麻里面的主要成分,并给它一个名称叫“麻黄碱”,并说麻黄碱有毒,于是中药法里面要求麻黄的用量,几乎是等于禁用麻黄了。

这里面的蠢人和坏人,或者是又蠢又坏的人,我们先放一放,不讨论。下面我们用中医的思维来讲解麻黄。

初识麻黄。麻黄是一种草,叫麻黄草,没有叶子,只有根和茎,主要在我国的东北和西北有种植。我们常说的麻黄,指的是它的茎,不过麻黄的根也是药,但是作用刚好相反,麻黄根是敛汗的,麻黄的茎是发汗的,这里大家要有基本的认识。

麻黄功效初始印象,在文章《药性总论 | 中药“取象比类”的思维和运用》我们有简单介绍过。麻黄,色青,去节取枝干,中空而质轻。色青者,属东方,是四个极值点的一极,在中药里面有“青龙”的称号,所以有麻黄为君药的“大小青龙汤”。

东方主升散、生发,而其质轻,气味也都非常轻薄,加强了麻黄升散的功能。另外取中空枝干,有畅通疏通之象,所以麻黄有通阳开玄府(毛孔)的功能,毛孔一开,内外交通,因寒邪而造成的表实之症得到解决,肺气得以舒张,邪气因排汗而得以驱除。另外麻黄如果带节的话,发汗之力稍微弱一些,而去节则发法这力比较强劲。

接着我们看《神农本草经》对麻黄的描述:味苦,温,无毒。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一名龙沙。

在讲解麻黄治疗功效之前,我们再对其药象做一些解读。我们前面讲药性总论的文章中提到,一味药的药性功效,能够从其外形、生长环境、气味,以及生长部位体现出来,这就是多维度药象思维的综合运用。

而我们说麻药这味药,味苦为降,那么为什么味苦性温的麻黄,却属于“升类”呢?我们都知道,麻黄是一味力量很强的发汗药,其治疗特点是向上、向外升散,治法上属于升法。

后世根据麻黄的功效,将麻黄的性味归结为辛温,但是如果仅从功效来反推药物的性味,从而认识一味中药,这样做既不客观,也不全面。

《神农本草经》客观地记录了麻黄的性味是苦温,而非辛温。也就是说,古人是根据真实的口尝,得知麻黄的味既非辛,也非甘、酸、咸、淡,而是苦。

如果仅从味的角度考量,苦味属于降法,而发汗属于升法,麻黄既是客观的苦味,又有真实的发汗作用,那么这里有什么玄机呢?

我们观察麻黄这味药,在地上的部分很大,而地下的根却很小,可见麻黄更多地吸收了天阳之气,而且是所有的气往上跑的象,即是动气的能量很多,也就是气厚的意思。

所以,有两个因素决定了麻黄动气升散作用于人体:一个是药用部位;一个是质地。

麻黄的药用部位是地上部分的草质茎,地上部分整体是一个向上升发的状态。此外,麻黄的质地很轻,麻黄煎煮时会一直浮在水面上。因此,麻黄动气的态势是向上的,向外的。
麻黄的质地很轻而性温,均提示这味药的气很厚,然后我们再口尝麻黄,并没有多少苦味。因此,麻黄总体是气厚而味薄,味的功用对麻黄整体升降的影响很小。
所以,整体上看麻黄偏性很大,气的作用大过味的功用,属于“升类”。
另外,我们观察麻黄,药用的部分基本上就是很轻的中空的“吸管状”,所以麻黄具有“疏通”的功效,除了能够把人体上部的邪气散出去以外,还擅长将人体最深部(比如中焦、下焦)的邪气(比如实寒、水饮)“吸”出来并散出去,这是麻黄这味药的特性,也是辛温的桂枝所不具备的。
所以,我们通过认识麻黄,也能发现,如果仅是通过药物具体的性味,是很难将药物的全部特点准确地表述出来的,而将药物的性味与药用部位,还有质地和外形等结合起来分析,那么我们对药物的认识,就会更加的全面和客观。
所以,总的来说麻黄气厚味苦,气厚升散宣阳之力强劲,味苦则能降,但其味薄,所以发表之力强于苦降之力,能彻上彻下,彻内彻外,故在里则使精血津液流通,在表则使骨节肌肉毛窍不闭,在上则咳逆头痛皆除,在下则能破除癥坚积聚。
接着我们先看,本经里面说麻黄名龙沙古时候这个“沙”字有代表胡须的“须”的意思。所以龙沙就是龙须的意思,这是说明麻黄的外形细而长。

然后,我们看“味苦,温,无毒”,这里本经已经明确记载了麻黄无毒,所以那些视麻黄如蛇蝎的人,应该回炉再造,多读点书;而且麻黄味苦性温,而非大热的药物。
治中风伤寒头痛,麻黄首先是一味阳药,色青属东方,主升散宣阳,而且其气厚而味薄,味道很淡,而且麻黄枝干中空,有畅通疏通之象,所以能直达皮表,宣发阳气打开毛孔,所以无论是热邪还是寒邪,其实都能给推出去,如此身体内外交通,邪气得以驱除,因而气血得以恢复。
这里的头痛,主要来自内部压力太大,寒邪凝聚于表,郁闭的阳气和邪气都无处宣泄,于是会冲击着头部,然后带来头痛。而麻黄吃下去以后,内外阴阳得以调和,内部压力太减,痛感自然就会消失。
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上边说麻黄发阳气,而阳气就是气化的津液,气化的营养物质,而麻黄能彻上彻下,彻内彻外,一身的水气津液都能调动,所以麻黄被称为“伤寒解表第一要药”,所以发表出汗就是麻黄的主要功用。至于“去邪热气”,上边也说了,由于麻黄能开通毛孔的功用,所以无论寒气还是邪热之气,都能被推出体表。
而关于这“温疟”呢,《内经》有云:
“温疟,先伤于风,后伤于寒,其证先热后寒,病以时作是也,盖风为阳气,寒为阴气,风气先胜,故先热而后寒,得之冬中于风,寒气藏于肾,内至骨髓。至春阳气大发,邪气不能自出,至夏大暑,脑髓烁,肌肉消,腠理发泄,或有所用力,邪气与汗俱出,故气从内之外,其法宜先治其阳,后乃治其阴也。”
所以,有专门的“麻黄羌活散“来主治这种温疟:初发浑身大热,头痛不可忍,临醒时即寒栗战动。
麻黄羌活散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 羌活(去芦头) 牡丹(去心) 独活(去芦头) 栀子(去皮) 柴胡(去苗) 桔梗(锉炒) 升麻 荆芥穗 大黄(锉炒) 半夏(洗去滑焙)木香 知母(焙) 黄芩(去黑心各半两)
我们接着看止咳逆上气,首先我们要知道,这里的咳逆上气,就是因为肺气郁闭,也即是肺气不降不宣,导致出现了咳嗽和气喘一类的症状。
而麻黄能够解表宣发阳气,打通内外阴阳的交流,而且肺主皮毛,体表的畅通,就能使肺气得以宣泄,使肺气该降的降,该宣发的宣发。肺气一降一宣,上气喘逆的症状就自然好转了。
破症坚积聚”。我们知道,治疗各种淤积郁结,是要用温阳宣通的方法来解决的。而麻黄这种动气宣阳,彻上彻下,彻内彻外的特性,在破症坚积聚方面是大有作为的。
只是现在可能不一定有人,用麻黄来直接治疗诸如癌证这一类的淤积郁结之症。但是在历代的中医用药经验里面,往往会发现用麻黄破除淤积郁结的案例。
比如有个方叫“阳和汤”就是麻黄,肉桂,鹿角胶,地黄,这些药加在一起,麻黄加到地黄里面就不太容易让人出大汗了,阳和汤治疗的是“阴疽”,阴浊之毒发不出来,整块肉坏死在里面。
它就是靠麻黄的宣阳疏通的功用,阳生而阴消地把那块坏死掉的组织打散掉。所以麻黄在治疗症坚积聚方面的疾病,需要后来人不断地研究与开发。
以上大篇幅讲了麻黄的药象,这是在讲麻黄为什么会有如此功效的原因,有其功效是因为有其对应的药象,而麻黄具体应用,会放在讲解处方的时候详细剖析。
麻黄是一味非常重要的药,其卓越的功效详解,会散落在后面处方讲解和疾病专题讲解的文章中。
这里面麻黄的发汗解表功效,太过耀眼,经方那些治疗外感的处方,好多带有麻黄,如果对症用药,往往一剂知,二剂已,很多时候是喝完第一副药,病已好大半,这才是经方治疗外感应有的水平。
但是麻黄毕竟有泻无补,温燥发散,所以在用于治疗过程中,特别是用于外感解表的发汗过程中,往往是中病即止,不宜长久服用。
我们在治疗外感时病用麻黄时,基本上是得汗即止;而在治疗哮喘、痹证等内伤病用麻黄,需要反复使用, 这时候麻黄用量宜小剂量,而得效后减少用量。
因为麻黄的效用是发汗,发汗的弊端则是亡阳亡津液,所以在治疗时医生往往需要考察病人的正气情况(即是气血能量状态如何)。
比如,老年人很多时候一感冒就是无热型的、阳虚型的外感,这个时候还往往需要加上附子来助阳生发,像麻黄附子细辛汤,就是典型的例子。这个处方下去,病人里虚的往往还不会发汗,而从小便解,就是小便会增多。
今天文章就到这里,后面关于麻黄的实际运用,会在具体的处方运用讲解内容里面,详细论述。

  • 号易死,请大家务必,同时关注以下账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浅谈解表中药
怎么记忆中药的性味归经作用?
中药功效歌诀——解表药(版本二)
谈谈中药发汗之最的麻黄
临床中医处方药物配伍规律探析
第二十讲   发散风寒药:桂枝(二)、紫苏、生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