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麻的名称由来及栽培

天麻是我国的名贵中药材之一,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的干燥块茎。其性味甘平,入肝经,具有息风定惊、镇静安眠的功效[1]。现代药理学证明其具有抗衰老、预防老年痴呆等作用。在民间除了药用外,也是一种常用的保健食品,经常被用来作为煲汤的佐料。天麻已被列入国家卫健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药食同源名录。多年来,天麻作为老年人抵抗疾病、延缓衰老的常用保健品,深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01 天麻及其别名的由来

天麻又名赤箭、神草、合离草、离母等,这些名称的由来与天麻独特的生长特性及功效有关。

(1)天麻:“天麻”之名首载于《雷公炮炙论》。天,言自然之天成也;麻,如入足言物品之形也。古人认为天麻生长神奇,若上天赐予,其状类古时麻为之鞋,故名谓天麻。也因为天麻药材在古代非常难以获得,被认为是神医所赐的上天之物,又专治头晕目眩,半身麻痹瘫痪,就把这种药材叫做“天麻”。该名赋予天麻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神奇的功效,最具神秘色彩。

(2)赤箭:天麻以“赤箭”之名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因其茎如箭杆,赤色,叶生其端,根如人足,故名赤箭。该名主要以天麻花茎形态命名。

(3)合离草、离母:该名根据天麻块根特性命名。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赤箭》(集解)引苏颂曰:“按《抱朴子》云:'仙方有合离草,一名独摇芝,一名离母。所以谓之合离、离母者,此草下根如芋魁,有游子十二枚周环之,以仿十二辰也。去大魁数尺,皆有细根如白发,虽相须而实不相连,但以气相属尔。’”

(4)定风草、神草:该名根据功效命名,李时珍曾说:“眼黑头眩,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治。天订乃定风草,故为治风之神药。”故将天麻称为定风草,也叫神草。

02天麻种类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发现的天麻属植物约有30余种,我国天麻属植物已发现有6个品种,即天麻Gastrodia elata Bl.、原天麻Gastrodia angusta S.、细天麻Gastrodia gracilis Bl.、南天麻Gastrodia javanica (Bl.) Lindl.、疣天麻Gastrodia tuberculata F.。其中,天麻Gastrodia elata Bl.的产量最多、分布最广,也是目前主要的栽培品种。

天麻Gastrodia elata Bl.在种内产生了许多变异,根据花和花茎的颜色、块茎的形状等又将天麻分为红天麻Gastrodia elata Bl.f.elata、绿天麻Gastrodia elata Bl.f.viridis Makino、乌天麻Gastrodia elata Bl.f.glauca S.Chow 和黄天麻Gastrodia elata Bl.f.flavida S.Chow 4个变型(图1)。生产中主要栽培的是红天麻和乌天麻。其中,红天麻产量高、适应性强、抗病性好;而乌天麻口感好,品质最佳,但生态适宜性较差。1998年,由红天麻和乌天麻杂交得到的乌红杂交天麻问世,该天麻品种集合了父母系的优点,产量高,外形好,品质也较好,被大面积推广种植。

图1  不同变种的天麻形态差异


03 天麻独特的生长特性

图 2 天麻硕果

图 3 天麻种子显微图

天麻是一种无根无绿色叶片的兰科植物,既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来合成碳水化合物,也不能直接从土壤中吸收营养物质来供自身生长。其生活史较为复杂,对于其繁殖、营养生长一直是生物界长期未解之谜。天麻尽管有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但一直依赖于稀缺的野生资源。

直到1965年,徐锦堂、周铉等老一辈科学家带领团队,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克服重重困难,揭示了伴生菌在天麻生长中的必要性,并阐明了天麻的整个生长史。原来天麻是一种特殊的异样型药用植物,在其整个生长史中,分别需要萌发菌和营养菌两类微生物。

3.1天麻的种子萌发

天麻种子奇小,只有种胚,没有胚乳及其他营养贮存的器官,不能为天麻种子的萌发提供营养。因此,在天麻萌发生长阶段需要萌发菌为其提供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天麻萌发菌主要是小菇属Mycena真菌,多为紫萁小菇和石斛小菇,它们可侵入天麻种子内促进其萌发形成天麻圆球茎[2]

3.2天麻的营养生长

在天麻营养生长阶段则需要蜜环菌属Armillaria真菌为其营养生长提供营养物质。天麻可分泌独角金内酯等信号物质吸引蜜环菌入侵到天麻表皮细胞内,天麻表皮内部一方面会合成大量的抗真菌蛋白形成隔离抑菌层,防止蜜环菌进一步入侵;另一方面会分泌大量溶菌酶来消化侵入天麻内部的蜜环菌菌丝,并将其转化为自生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因此,天麻营养生长主要是利用侵入表皮深层的蜜环菌菌丝来摄取营养[3]

3.3 天麻的繁殖生长

天麻可采用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方式。种子萌发形成的原球茎进一步发育后形成米麻或白麻,白麻被蜜环菌入侵后,可在四周生出多个种麻,该过程为天麻的无性繁殖过程。种麻被蜜环菌入侵后,会在顶端长出一个箭麻,种麻不断消化蜜环菌并将营养输送给箭麻供其生长,最后种麻被消耗殆尽,与箭麻脱离,我们常见的商品麻便是此时的箭麻。天麻若不及时采挖,来年春天,箭麻顶芽会抽薹,长出一支高约1米的花茎,历时1~2个月开花、结果,完成有性繁殖,天麻花茎生长所需的营养主要来源于其块茎。天麻整个生活史需要大约3年,但其地上部分出现的时间仅有1~2月,只占整个生命周期的二十分之一,这也是野生天麻难以被采挖到的主要原因[4]


04天麻的人工种植技术 

图 4 菌材图

天麻伴生菌被成功分离和扩大培养后,天麻终于实现了人工种植。天麻种植技术的关键是培育好“两菌”(萌发菌和蜜环菌)和“一种”(麻种),蜜环菌为木腐生真菌,主要以分解木材获取营养。因此,人工种植天麻需要砍伐树木作为菌材,为蜜环菌的生长提供营养源。天麻生长不需阳光,从种到收不施肥、不锄草、不喷农药,只需注意栽培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的适宜管理就能正常生长,因而不与农作物争地、争肥、争营养,是种植业项目中回报率较高的“懒汉黄金产业”。

50多年来,在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下,“两菌一种”人工栽培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使得天麻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变强。目前,天麻产业已成为各地林下经济、山地高效农业以及精准扶贫的有效产业,并迈身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大健康、大扶贫产业。

05 天麻——药食两用

图 6  天麻种植萌发形成米麻

图 5 蜜环菌

“名透天麻赤箭芝,御风草似有参差。头眩眼黑医衰老,惊气风痫治小儿。謇涩语言声自转,软疼腰膝足能移。时人蜜渍充为果,入药须教酒焙之。”——出自清朝医学家赵瑾叔的《本草诗》。

天麻质润多液,能养血息风,可治疗血虚肝风内动的头痛、眩晕,亦可用于小儿惊风、癫痫、破伤风。也可用于风痰引起的眩晕、偏正头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天麻具有广泛的生物效应,特别是有较全面的神经保护作用[5]

天麻既可药用,也可用于食疗保健,当前已被列入药食同源名录。天麻用于保健,古书中亦有记载,《本草衍义》(宋)记载,“人或蜜渍为果,或蒸煮食,用天麻者,深思之则得矣”。由于古代的天麻都靠野生,产量少,价格高,所以只有皇宫贵族才能用得起。如今,天麻的栽培技术已经成熟,人工天麻价格较低,产量也越来越高,所以天麻作为食品在民间餐桌上的使用越来越多。民间家庭中乌鸡炖天麻、乳鸽炖天麻等菜肴已是家喻户晓。


06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天麻种植产业 

图7  天麻生活史

图 8  天麻种植的问题

自我国成功将天麻野生变家种半个世纪以来,人工栽培天麻规模不断扩大,需要砍伐的木材越来越多,天麻生产与森林资源保护的矛盾日趋突出。如何既做好、做强天麻产业,又保护和利用好林业资源,是天麻产业面临的难题。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发展生态农业是大势所趋。中药生态农业虽刚刚起步,却发展迅猛。其中,资源的生态循环利用技术是中药生态农业发展的支撑,科学合理的利用有限的林业和土地资源是保证天麻产业蓬勃、可持续发展策略之一。

立足生态文明视角,全国多个天麻产区运用循环经济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如贵州天麻产区建立的天麻生态种植技术体系,一方面高效利用林地资源来实现天麻的“拟境栽培”,大幅提升中药材品质,缓解农田压力[6-8]。并创建了“速生林-经济林-天麻”配套种植技术体系,缓解了天麻种植给林业带来的巨大压力,保证了天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建立了“天麻-食用菌”生态轮种技术体系,达到了对菌材的充分利用,避免了废弃菌材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减少了食用菌栽培需要的木材砍伐,同时改善了土壤微生态系统,缓解了天麻连作障碍的影响,提高了土地使用率,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增收,为“中药材-食用菌”的生态循环农业拓展建立了新模式[7-10]。在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天麻种植产业需要更多这样绿色生产模式来保证天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

张进强,博士,贵州中医药大学讲师,专业方向 :中药材生态种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本草中国 | 神奇的天麻
天麻种植技术
乌红杂交天麻种植技术
中药种植业中回报率最高的“懒汉黄金产业”
充分利用资源 林下种植天麻 王长文2008
贵州研究成功天麻无材栽培的技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