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天一味中草药 90:橘红,抠掉白穰的橘子皮;抠下去的白穰叫橘白


橘红,是芸香科柑橘属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外层果皮。注意了,不是果皮,而是外层果皮。橘子皮可以分两层,外层黄,里层白,抠掉里边的白穰,只剩下一层黄色外皮,叫做橘红;而橘子皮里边的一层白穰叫做橘白。橘红最早称为陈皮去白,功能散寒燥湿,利气消痰;而橘白能化湿和胃。


橘红,是芸香科柑橘属植物橘(mandarin orange; Citrus reticulata)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外层果皮。


关于橘子植物叶子及花儿的长相,请查看陈皮(回复88查看)或青皮(89)吧。


成熟的橘子皮放置久了叫陈皮,未成熟的橘子皮叫青皮。成熟的橘子皮还能分两层,外层黄,里层白,抠掉里边白色的穰,叫做橘红,而橘子皮里边白色的一层叫做橘白,橘白不是橘络,而是介于外皮与橘络之间的一层。


为什么橘皮会一分为二

《药性歌括四百味》里这样记载陈皮的功效:


留白的陈皮就是我们现在用的陈皮,而去白的陈皮,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橘红。

橘红始于宋朝

读过之前的陈皮,您肯定清楚了,陈皮入药历史非常早,古代称为橘皮,汉朝张仲景就已经应用了。到了唐朝开始有陈皮的名称,到了宋朝,宋徽宗组织人编写的方书巨著《圣济总录》,其中应用陈皮的药方有很多,该书中称陈皮为“陈橘皮”,制方时,都有类似如下字样:



解释一下,用陈皮这味药时,首先需要用水泡开,然后刮去白穰,然后在炒干或焙干应用。这种应用方法在宋朝已经非常普遍。比《圣济总录》早的《太平圣惠方》中,也有类似记载;《圣济总录》之后的《济生方》,在应用陈皮时,也多标明“去白”。

陈皮为何去白?

刮去白穰的陈皮,其实就是橘红。昨天讲青皮时说的金元时期的张元素、李杲、王好古师徒三人,对陈皮去白做了这样的解释:


陈皮可以入肺胃,如果治疗脾胃,不需要去白,而如果治疗肺病,则需要去白。这一说法,直接影响了明清医家,并开始有了橘红之名。清朝汪昂的《本草备要》进一步解释到:


我们都知道,橘子皮红色的外皮富含汁液,气香辣眼,陈皮的药力多在红皮;而里边的白穰像絮状一层,干枯无味。如果入肺化痰,需要借助陈皮之辛味,白穰反倒碍事,不如去掉;而如果治疗脾胃,又恐味辛伤胃,白穰减缓了陈皮药效,所以最好留着。

橘红与橘白

陈皮去白之说,影响很大,从明清著作中可以看出,各家著作在应用陈皮时,都会专门标注出陈皮是否去白。如果您留意一下明清著作,您会常常看到如下字样:


再后来,去白的陈皮就直接写成橘红了。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您会看到即有陈皮、也有橘红,陈皮不在专门标注是否去白了。叶天士之后的温病学派,在养胃这件事上狠下功夫,用药轻灵,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制作橘红刮下来的白穰,由此产生了一个新的药名“橘白”。



上文摘自《丁甘仁医案》,橘白在丁先生医案中屡见不鲜。橘白就是橘子皮里边的一层白穰,因为担心陈皮辛燥,但还需在方中略有流行之气,所以丁先生选择了更加平和的橘白,兼能化湿和胃。

橘红的药用价值

散寒燥湿,利气消痰

橘红的功效,可以分别参考陈皮、青皮。如果陈皮是一辆马车,那么橘红就好比马,而橘白就好比车。橘红由于摆脱了橘白的拖拽,就可以专心辛散,跑得更远,所以还能用来解表散寒。正如《本草备要》所言:“兼能除寒发表”。


橘红偏于入肺化痰,所以如果治疗肺病,利气化痰,根据病情需要,可以在陈皮与橘红间选择。那位说了,您这橘红比陈皮药力猛了,如果和青皮比较,谁更胜一筹?小永认为,橘红还是不及青皮。橘红充其量称为脱缰的老马,而青皮则是驰骋的壮马。况且,青皮也可以去白,仍在《圣济总录》中,有类似记载:“青橘皮(汤浸,去白,焙)”。

橘白功效:化湿和胃

读过上述论述,估计您就明白橘白的功效了。清朝张秉成在《本草便读》中这样说:“其味带甘,其功固不如橘皮,而补脾胃药中用之,自无燥散之咎。”具体应用,自己慢慢体会吧。


橘红的应用方法

橘红不是化橘红

说实话,在写此文之前,小永也是一塌糊涂,始终没有弄明白陈皮、橘红、化橘红的关系。问过一些专业人士,都说橘红是化橘红。现在很多的中药书都这么说,也难怪。其实化橘红是另一种植物化州柚的果皮,与橘子根本不是一回事儿。因为化橘红也有橘红二字,所以常常弄混。我们明天谈一谈化橘红。

渐渐远去的橘红

橘红被混称为化橘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橘红现在越来越少了。我们现在用的陈皮都是留白的陈皮,没有人会再给你把陈皮一分为二,把白穰抠出来当橘红来卖了。小永特地查了一下辽宁中医药局,没有橘红这味药,有的只是化橘红。网上搜索橘红,出来的都是化橘红,始终没有找到真正的橘红图片。没有橘红自然也没有橘白了。


虽然橘红、橘白在药房渐渐消失,但如果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也就没什么遗憾了。也希望您和小永一样不再一塌糊涂,别再误以为橘红就是化橘红。如果您真想追求古风,也不难,自己动手把橘子皮白穰抠出来吧。


下边这段话是给学医人看的,明白的自然明白。

《药性赋》:味辛、苦,性温,无毒。可升可降,阳中之阴也。其用有二:留白者补胃和中,去白者消痰泄气。

《本草发挥》:洁古云:红橘皮能益气。加青皮减半,去滞气,推陈致新。若补脾胃,不可去白;若理胸中滞气,去白。

《本草备要》:入补养药则留白,入下气消痰药则去白。《圣济》云:不去白,反生痰。去白名橘红,兼能除寒发表。

《本草求真》:用补留白,下气消痰除白,出《圣济》。即书所名橘红,今人有以色形小如枳实者代充,其破气实甚。然亦寓有发表之意。以皮治皮意。

《得配本草》:去白名橘红,消痰下气,发表邪,理肺经血分之郁;留白和中气,理脾胃气分之滞。

《本草新编》:或问陈皮留白为补,去白为攻,然乎?此齐东之语也。陈皮与青皮,同为消痰利气之药,但青皮味厚于陈皮,不可谓陈皮是补而青皮是泻也。

或问陈皮即橘红也,子何以取陈皮而不取橘红?夫陈皮之妙,全在用白,用白则宽中消,若去白而用红,与青皮何异哉。此世所以「留白为补,去白为攻」之误也。其实,留白非补,和解则有之耳。

《本草分经》:辛、苦,温。入脾肺气分。能散能和,能燥能泻,利气调中,消痰快膈,宣通五脏,统治百病。入和中药留白,入疏通药去白,亦名橘红。兼能除寒发表。广产为胜,名广皮。陈者良,名陈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健康养生】橘子:从里到外皆入药,开胃理气润肺燥!
《药性歌括400味》之陈皮、橘核、橘络、橘叶、橘红、青皮
行气药:陈皮橘核橘络橘叶橘红都是药
脘腹胀满,来些陈皮消消食吧
一次带你了解陈皮、青皮、橘红、化橘红、枳壳、枳实的区别
两种果皮做代茶饮,可祛湿气疏肝气,辅助散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