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是“经方派、时方派、学院派”?

一、为什么你遇不到好中医

拿糖尿病来说,一直以来西医都认为糖尿病是不治之症,只能依靠胰岛素生存,病人在承受痛苦的同时,还要承受高昂的费用,以及后续的各种难以承受的并发症。西医不知道导致糖尿病的原因,也不知道如何治疗糖尿病。中医非常清楚导致糖尿病的原因,也有非常多的治疗方法。

哪里容易碰到伪中医?中医院!中医院的绝大部分医生会告诉你:糖尿病是不治之症啊!糖尿病的治疗要中西医结合,而且要一辈子吃药。既然是中医院,那应该算是正统中医吧?非也!我要告诉大家:中医院早已经西医化了。中医院的教授、博士,连感冒都不会治、不会号脉的人多得是。只有正统中医才能治愈糖尿病。那正统中医在哪里呢?他们不在中医院里,中医院很难容他们立足。

二、中医三派

1、经方派:他们学的唐朝以前的方法,《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后来分成《伤寒论》、《金匮要略》两部书)是这一派必读经典。这一派是最正统的中医,治病效果非常好,能做到药到病除。这一派中医人数非常少,很难找到,要在中医院里找到更是非常的难。另外从地域上看,经方派的中医师北方比南方多,西部比东部多。很多人印象中,中医是慢郎中,其实是没有见到经方派中医而造成的误解。比如我用经方治感冒,常常是一、二剂就能搞定。

2、时方派:'时方'是相对于'经方'而言,它产生于宋朝以后。时方派嫌经方太猛,喜欢用平和一些的药,治病效果就没有经方那么显著。时方派中有些人喜欢用寒凉、滋补药物。大学、中医院里有不少人是这一派。时方派中,很多人治不了糖尿病。经方派和时方派也并非泾渭分明,经方派的人有的也擅用时方,时方派的人有些也用经方,有些两者都运用自如。


3、学院派:自民国开始到现在,中医药大学和中医院里被西医思维主导的一派中医人。其特点是:不会'望、闻、问、切',喜欢用机器诊断疾病,所开的药方里以西药为主。即使偶尔以中药为主,也是按照西医思维开方。学院派的中医师基本上都在大中型中医院里,他们数量庞大,是老百姓接触最多的中医,他们误导了老百姓,老百姓以为中医就是他们那个样子,什么病都治不坏也治不好。学院派说穿了就是伪中医,他们糟蹋了中医的名声。但并不是在医学院、中医院里的医生们100%都是学院派,也有人能走出非学院派的路子,他们属于学院派中的异类。

这就是为什么老百姓看病求医遇不到一个好中医,或者说很难能遇上一个真正治愈我们病痛的中医之原因了。我们一般看中医也只能去中医院里,遇到的大都是学院派、时方派的中医,所以想要把病治好真的很难。

三、时方派和经方派

经方的药物比较简单,大多在5味到10味药左右,配伍精当,药力恢宏,对于症状一药一症,不多不少,其加减又千变万化。每个方子都有相应的症状,其核心理论就是方证对应。以《伤寒论》六经辨证为纲,以方证为目,纲举目张。牢牢把握疾病发生的基本脉证规律,辨证论治原则与拟方用药的圆机活法。

经方强调方与证的严格对应。譬如麻黄汤证与桂枝汤证在'无汗,脉浮紧'与'汗出,脉浮缓'上的症状区别。如'太阳病,项背强,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与“太阳病,项背强,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之间的细微差别。《金匮要略》中有'发热而呕者,小柴胡汤主之,'等等。

方证辨证在临床上并不重视病理、病机,《伤寒论》里极少有病机术语,如气虚血淤,肝阳上亢,都是直接给出一组症状,再给出一个方子,告诉其加减变化,绝不空谈。但并非没有病理,经方方药之中蕴含独特的理法方药,这就是之前我文章里面说到的
'法'与'术'。

时方,是以唐宋以后的方剂为主,理论基础来源于《黄帝内经》,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五运六气,为指导的辨证思想。张元素创造'药物归经'正式开启了时方时代。这一流派从唐宋开始流传最广,一直都是历代中医的主体,到现在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医生基本上都是时方派。教科书也是按时方派的思路在教,辨证思路是根据患者的症状,分析气血阴阳,脏腑虚实,判断病机,确定治法,比较重视每一个疾病的病因病机病理,相对于经方派,时方派偏重于辨病,而经方派则重视辨证。

唐以后时方兴起,以至于大部分医家脱离《神农本草经》,用脏腑五行或者是经络体系来解释《伤寒论》,就如同今天西医一个劲的往中医身上套,套不上的也要强行解释,套的上的就是所谓精华自圆其说。后世的《伤寒论》也有些许创新,不过流弊更大。

到了清初,出现了叶天士和徐灵胎二位大家,叶天士为时方集大成者,用药清灵,其法飘逸,组方多不出七味,方里行间多有仲景法则。徐灵胎用方古朴厚重,出身于书香门第,因家人多患病而去,立志学医,因受时方影响较小,研读《伤寒论》实得仲景真传,读他的医书医论《医学源流论》,独立思辨性思维极强。

时方治病,常常面面俱到,方大药杂;而经方单刀直入,药精而专。时方相对主观笼统,经方相对客观精准。所以一些老医生治病一辈子,一副药二三十味,治好了也不知道为什么,治不好也不知道为什么。

医家常以'效如桴鼓'来形容经方的疗效,但为什么经方的普及不尽如人意?虽然柯琴说'仲景之道至平至易,仲景之门人人可入',但是大部分中医开方用药,都是时方,或者是用时方的理论体系来用经方。从老师到学生都知道经方好,但是一开方就是时方,这是为什么呢?

我认为有两点:

第一是自金代成无己首开以《黄帝内经》解《伤寒论》以来,《伤寒论》的真实面目已被扭曲,严重阻碍了人们对《伤寒论》的认识理解,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到了后世,学伤寒论就从脏腑经络入手,严重的曲解了它的原意。特别是唐宋诸医家和后世的张元素开创'药物归经'学说,他的门徒将其发扬光大,深入人心。导致以后的中医,学医开方不离脏腑归经。大部分医生治病稀里糊涂,在阴阳五行里兜兜转转一辈子。

第二点伤寒入手难,时方入手易。这就导致二者的中医群体基础不同,《伤寒论》一是难在它的古文,理解困难;二是伤寒论里方药的配伍法则需要悟性和极强的思辨思维。但是大部分医生都是普通人,所以先辈常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学中医难,学好更难。学经方好的,更是难上加难。时方入手易,越学越难。伤寒入手极难,往后越学越容易。

时方经方的分水岭。所有流派思潮变化都离不开社会的经济发展,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方和时方最大的分水岭是在宋朝。宋朝是中国城镇化商品经济,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人聚在一起,开始有集市,人们普遍开始了对金钱的崇拜,各个行业都是如此。医生作为一种职业也开始固定下来,成为比较盈利赚钱的一种行业,学术领域开始出现理学的思想。

按固有的人性去理解:医生靠什么赚钱呀?靠卖药。要是药味数量少,治疗得快,还怎么赚钱?所以那时候好多医生形成习惯,不用小方,都用大方,打底就是几十味药。再有,要用名贵生僻的药,才好去赚差价!最后,方药开始从治病转向调养保健。因为中药大家都能吃,只有经常吃才能卖得多!而且当时理学盛行,多是士人学医,就特别容易给中医蒙上一层神秘色彩。

读着书,一个感悟,结合经验慢慢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这个自己玩玩还好,关键是别人学不来,因为经验具有不可复制性,这也是时方如果没有人给你传授完善体系,就很难学好的原因。个人经验色彩太浓,一般人即使有师傅带着你学中医,若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辨体系,不能用中医思维去进行取舍,也是绝对学不好的。因为你会在理论那层绕来绕去走不出来,关键是独立思考批判的能力!

四、学院派

何为学院派?学院派中医一般都是理科出身,他们尊重科学,不愿意接受古代中医那一堆似是而非的理论,而是要将中医科学化。中医落到今天几近灭亡的地步,就和学院派中医有着密切关系。因为他们代表着中医的形象,占据了国家主要的中医岗位,但他们却没有学会用中医理论治病。正是他们的无能让国民觉得中医不科学,是骗子,是可以被淘汰的东西。没有了国民的支持,中医的灭亡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有人可能会说,学院派立足现代,展望未来,不愿意追随古人,更不愿意象古代中医那样稀里糊涂的给人看病,难道不对吗?对不对,这就要看学院派中医和古代中医谁更接近真理!学院派自以为有了西方科学作后盾,更接近真理,事实上真是这样吗?

要认识这一点,首先就要明白真正的自然规律是什么?西医以西方科学为后盾,可大家学了这么多年西方科学,试问,决定人的自然规律是什么?恐怕你无以为对!不仅你回答不上来,就连最前沿的科学家也回答不上来!自然规律是科学的灵魂,不知道自然规律,这个科学体系就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东西,更谈不上真理。

科学不是用来掷骰子的,而是用来发现万物最普遍规律的。自然界最普遍的现象是什么?是物质呈系统的秩序,不管你把目光投向何方,宇宙都是井然有序的,不管是大的星系、星体,小的分子、原子,中间的生物、人、人类社会,他们都是井然有序的。如果说宇宙存在最普遍规律的话,
它一定非系统学规律不可。

西方科学发展几百年了,只到一百年前才认识到机械力学的缺陷,世界是不可能用还原论方法来找到终极的自然规律的,它忽视了隐藏在精密仪器背后的关系。于是,在一百年前开始发展系统论,可这个系统论仍然是用还原论方法来研究的,以至于一百年后的今天,这个系统科学仍然无法解释任何自然秩序的存在。一个至今连自然规律是什么都不知道的科学体系,在这里冒充真理,难道不可笑吗?!

传统中医根源于哲学,有人总觉得哲学远不如科学,但事实上并不是如此,看看先贤们对哲学的评价就知道了,'哲学为所有自然科学之母','哲学是认识自然更锐利的武器','认识了自己,也就认识了自然','万物归一气,万物同一理,一通百通'。显然,哲学并不是空洞的设想,而是有着坚实的物质基础,它就是物质的统一性,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很容易认识到自然规律的本质,它并不是什么可观察的东西,因为万物分解到最后都是同一种叫不出名字的东西,它告诉我们不了任何答案,真正的自然规律只可能是一个物质的组织原理,或者说系统学规律。

中医表面上不科学,其实,它更接近了真理。原因很简单,先哲们很早就用统一的一种物质(气)有序(阴)和无序(阳)变换的规律解释了自然界的一切。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规律呢?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它就是一个标准的系统学规律,因为物质从无序向有序转化就是物质系统的产生,从有序向无序转化就是物质系统的灭亡,阴阳学说描述的就是物质系统产生、发展、壮大、衰退、灭亡的规律性。如果说揭示了自然最普遍规律的阴阳学说都不叫科学?那什么还叫科学?

可笑的是,学院派中医不仅认识不到中医内在的科学性,反而把西方科学奉为真理,并以此来试图改造中医,结果把中医的灵魂改没了,变成了“四不象”的东西,并以此教授给下一代。长此以往,中医一代不如一代,最终将被国民所抛弃。

中医和西医的区别在哪里?很多人并不清楚。其实,它们的区别本质上只有两点,一点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一点是对整体与局部关系的认识。西医是靠精密仪器来认识人体,它一观察不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二观察不到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最终只观察到疾病和局部细胞病变的某种对应性,于是想当然地把疾病的原因归于局部的细胞病变。而中医呢?恰恰是建立在对这两种关系的正确认识之上。

中国先人根据万物在运动原理上的统一性,通过人体系统与地球系统之间的类比,不仅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出了疾病的外因是人与自然的矛盾激化,而且认识到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得出了疾病的内因是不平衡引起的整体管理失控。明白了中医的病因学,就知道中医本质上是一门恢复整体管理的学问,因为按照这个理论,只要恢复了整体的管理,病变细胞就会在整体力量的控制下改邪归正。

现在的学院派中医,一直站在西方科学基础上来认识中医,结果把中医的精髓弄丢了。比如,对阴阳学说的认识,站在西方科学原子说的基础上,阴阳就成了两种本质不同的东西,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无从理解了。如果站在中医气一元论的基础上,阴就是统一物质的有序状态,阳就是统一物质的无序状态,阴阳学说就描述了物质有序和无序之间变换的规律。同理,对五行学说的认识,站在西方科学基础上,五行成了五种本质不同的材料,此时再来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很难了,而站在气一元论的基础上,五行并不是五种本质不同的东西,而是同一种最基础物质(气)的五种不同运动形式,有了物质的统一性,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很容易理解了。

显然,中医和西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医学体系,它们认识人体的立足点就不一样,得出的结论当然就不一样。西医注重的是实体,而中医注重的是关系。而学院派中医恰恰更迷信精密仪器和实验,而忽视了精密仪器观察不到的关系,比如对经络学说的认识,按照中医学理论,它描述了人体以水为连续媒介的普遍联系,神经血管是其中的维束管道,它负责物质和能量的快速运输;十四经脉是其中半通透网路,它一面负责物质和能量的运输,一面向周围组织扩散;更深层的就是漫布在全身的组织液,它负责着人体的普遍联系。

这三者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统一体。可我们这些学院派中医呢?把神经和血管从经络系统中孤立出来,并试图去找什么经络的管子,其实,经络不过是人体组织液的循环通道,它隐藏在组织间隙当中,根本没有管子,找不到管子,使经络学说面临了危机。

现在的学院派中医,尤其是搞研究的那一帮教授、博士,一直在用西医方法来研究中医,试图使中医科学化。可问题是,中医注重的是关系,而不是实体,用实体还原的方法就把关系弄丢了。比如中药药理的研究,学院派中医一直是试图通过研究中药的化学成分来找到治病的原理,可他们不知道的是,中药的靶子不是西医学上的细胞,而是中医学上的经络,中医是通过药物对经络的疏堵来治病的,靶子都瞄错了,让他们再研究一百年,花上再多的经费,也认识不到中药的药理。

心主神志是中医学最基本的观点,可我们这些学院派中医呢?很多都不再相信中医学了,而是开始相信西医的脑主神志。他们也不想一想,大脑虽然高高在上,但它绝对只是整体的一部分,它应该服从于整体,而不可能凌驾在整体之上。作为人体真正的中心,它一定支配着人体最主要的能量,否则它无从管理整体。而人体的能量就是血液,能够支配血液不对称分配的组织才是人体真正的中心,而支配血液的是什么,当然就是以心脏为核心的五脏六腑。因此,以心脏为核心的五脏六腑才是人体真正的中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为什么有人说西医是打着科学的幌子来讲科学?
中医发展--与时皆行(二十二)
介绍下著名中医脑病专家、全国劳动模范高允旺主任医师
黄煌老师您错了
付亚龙:也说百年中医兴废之争
【启书有益】妙手飞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