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紫砂壶底多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

造型是紫砂壶的美感基础,犹如美女姿态之美,令人第一眼望去就能对壶的品级格调有所体会,感受中国传统艺术之美感,领悟紫砂器的古朴灵动之美。

紫砂壶是极美的,它的每个部位都引人欣赏研究,但有一个地方却容易被人忽略,那就是——紫砂壶壶底。

紫砂壶底,简单却不平凡。紫砂壶底的样式有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大体分为平底,加底,一捺底,钉足,托榫底五种;而且这些壶底并不是随便加的,应是与全壶一气贯通的。经过历代陶艺大师的精炼推敲,使一些经典茗壶的壶底有了“定律”。如石瓢壶底立三足,传炉壶底并立四脚,线圆壶常为一捺底,等等。

一捺底

一捺底也叫罗汉底,就像在球面上按捺瘪陷成的凹窝一般。这个“捺”字很有意思,既表示壶底是身筒向下的弧形向内里延展,又表明此底是按捺而成。有点像小孩子玩泥巴一样,有种说不出的童趣和天然。

一捺底是紫砂造型所特有的一种式样,原因在于,紫砂一般不上釉,没有烧成时粘黏到棚板或者匣钵上的忧虑。

在处理圆形器紫砂壶上,一捺底十分贴切,显示出干净、利落、洗练、灵巧的紫砂壶底部形态。

钉足

钉足也是一大类常见的壶底形式。适合在上小下大紫砂壶造型中使用。来源于青铜器的鼎足,钉足讲究稳而不滞,要有灵气,不死板。

钉足的形状,以及尺寸的高、矮,粗、细,要与壶体相和谐。大致圆器一般用三钉足,方器一般用四钉足。

平底

平底也称“自身底”,也叫“截底”,是紫砂壶中最简单的一种壶底,这种壶底形制朴素,手法简单,茶壶安置也最稳妥,看似简单朴素,工艺却难。在烧制后要不变形,不起翘,方能修得正果,是比较少见的壶底造型。

加底

加底是一种常见的壶底。也有种叫法:假底。从制作手法上,分为圈足和挖足两种。制作壶坯时候,如果是在底面上附一层泥片,然后挖去中间留下周边之一圈为壶足的,这种叫挖足。如果不是直接贴泥片,是直接另做的圈形贴附到壶底作为壶足的则叫圈足。

                                                      托榫足

也称作“挖犴门”,“连角足”。在方器的各个面开挖,形成扁梯形托榫足。紫砂方器的底部,开挖矮而宽的敞口,形成扁梯形托榫壶足,其形似“犴门”,故俗称“挖犴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紫砂“成型最难”的壶型——虚扁
紫砂壶 爱壶到“底”
紫砂界的“玩壶三宝”
爱壶到底丨紫砂壶的底座你了解多少?
紫砂壶传统器型图谱2
紫砂壶底的内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