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内“乐评”的沿袭与发展,以及伴随着纸媒式微的每况愈下|FantasticNoClassics

乐评,顾名思义就是“音乐会之后的评论”,我自己从读乐评到写乐评,前前后后加起来也将近二十年时间了。从前,在北京有陈立刘雪枫赵世民等一批频繁在报纸期刊上撰写乐评文章的京城乐评人,大概在千禧年往后的几年尤其活跃。那会儿,在北京有《三联·爱乐》杂志《人民音乐·留声机》《音乐周报》等行业内纸媒的存在,后来《人民音乐·留声机》因刊号的原因被停了,《三联·爱乐》杂志则做了改版。继而,这几个北京乐评界的前辈人士,便大多失去了阵地,开始寻求别的发展,不再有乐评文章的问世。

上海的情况也大致相仿,从前有包括像任海杰刘恩惠李严欢等在内的一批沪上乐评人,他们经常在《音乐爱好者》杂志,以及《新民晚报》文艺版(*沈次农作为主编)等沪上纸媒平台,撰写并刊载相关的乐评文章。其后,沈次农先生退休了,《新民晚报》的相应文艺评论版面,也一并沉寂了下来。

再往后发展,国内纸媒的生存状况开始每况愈下,北京的《京华时报》停发,当年寇燚作为《京华时报》艺评版面的编辑,因为他自己就是颇有资历的乐评人,在音乐评论这块甚有见解,所以也在由他负责担任责编的艺评版面,刊发过不少京城乐评人的精彩乐评文章,比如柯辉,又比如许渌洋。从前,在北京纸媒的生存条件还相对景气之时,有着专门跑“音乐口”的三大京城名记,他们分别是:《北京青年报》的伦兵、《北京晨报》的李澄,以及《娱乐信报》的张学军。后续,伦兵退休了,《北京晨报》和《娱乐信报》都相继停发。而现如今,北京一地还愿意刊登乐评文章的纸媒,恐怕已然所剩无几了,除了《音乐周报》以外,可能也就只有《国家大剧院》杂志这本内刊了。

上海的情况也差不多,《解放日报》、《东方早报》、《文汇报》、《新民晚报》这些个沪上的主流报纸,现在貌似也不怎么刊载乐评文章了,当然了,一方面是媒体不愿意登,另一方面是作者不愿意写。以前,像杨燕迪还会时不时给《文汇报》写写乐评,现在早就没有了,而像詹湛、张可驹、顾超、唐若甫等这些年轻一辈的沪上乐评人,也大都失去了像《新民晚报》这样可供乐评文章刊发的纸媒阵地。他们几位可能都还在写,但乐评的发表就显得有些零散了,远不像以往那么集中。

香港的情况自然也不好,我们知道在西方音乐评论领域默默耕耘多年的著名香港乐评人周凡夫先生,前段时间病逝了,可以说,从此香港就没有了像他一样勤勤恳恳投身于音乐评论和艺术推广的有志之士。纵然,香港本来也就没有什么乐评阵地可言。

今时今日,相信乐评一类的文章,可能也都转向自媒体(*微信公众号)这块新媒体平台来发了,与此同时,还在致力于撰写乐评文章的作者是越来越少了,《音乐周报》有张听雨、高建这样的年轻乐评人,上海交响乐团(SSO)官方微信公众号有陈智鹏等人,上海爱乐乐团(SPO)官方微信公众号有夏宏、韩锺恩,广州交响乐团(GSO)官方微信公众号有翟佳,其它平台的话,好像真就没有了,唉,一声叹息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在网上写文章投稿赚钱?
评论“乐评”,何以剑走偏锋?
神经科学短片告诉你聆听和演奏音乐对大脑究竟有什么好处
“新民健康工作室”的微信公众账号现已上线
《乐队街》创刊一周年了
结婚新的仪式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